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等优点,被临床广泛应用,近来有不少报道其不良反应,为提高临床的合理用药,现综述如下[1-3].  相似文献   

2.
自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问世以来,因其抗菌作用强、耐β-内酰胺酶、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少见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不同种类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及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并不相同。近年来,头孢菌素的耐药菌日益增多,主要与细菌产生大量的可诱导的染色体介导的和质粒介导的对头孢菌素具高活性的β-内酰胺酶有关。临床上  相似文献   

3.
头孢菌素类药物因其结构特点在抗生素分类中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还包括天然青霉素、半合成青霉素类以及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β-内酰胺类。它们的化学结构共同点是都具有β-内酰胺环,此环与抗菌作用密切相关,如被打开则抗菌活性消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化学结构特点都具有7-ACA结构。目前,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酶性强,抗菌谱广,发展迅速,作用强而被临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头霉素、氧头孢烯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永信 《上海医药》2004,25(1):19-2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除了青霉素类与头孢菌素类外 ,还有一大组其他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包括β-内酰胺酶抑制剂 (复合剂 )、头霉素类、氧头孢烯类、碳青霉烯类和单环类 ,其分子结构中均含有β -内酰胺环。其中头霉素类与氧头孢烯类的抗菌谱和临床适应证有不少相似之处。1 头霉素  相似文献   

5.
头孢菌素C的生物合成与代谢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孢菌素C是1953年在英国的牛津大学由Newton和Abraham自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的培养液中分离得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青霉素一样,由于它具有抑制细菌细胞壁生物合成,而对无细胞壁结构的动物细胞不起作用这种优良的选择性毒性,使由它获得的头孢菌素类衍生物,广泛地用于临床抗菌化疗。和青霉素相比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对革蓝氏阴性菌也有效,而且还能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及对青霉素耐药的病症。因此,研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一些具有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结构特点的强有效的青霉烯类抗生素相继问世。青霉烯类抗生素抗菌谱广,尤其对β-内酰胺酶产生菌具有很强抗菌活性,对脱氢肽水解酶-Ⅰ(DHP-Ⅰ)较碳青霉烯稳定。它通过特殊通道以及强的亲和力来发挥其高效抗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的活性,而且与其它β-内酰胺类化合物无交叉耐药性。青霉烯的设计,是1975年哈佛大学Woodward基于青霉素与头孢菌融合的概念在青霉素骨架中引入双键,  相似文献   

7.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在产科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是其毒性低,对胎儿无不良作用,抗菌谱广和具有杀菌作用。然而,随着新β-内酰胺类的使用,对其耐药的菌株日益增多。耐药性的产生与细菌产生水解抗生素β-内酰胺环的β-内酰胺酶有关。目前已确定,产生新型β-内酰胺酶的潜在可能性尚未得到控制。因此,研制半合成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剂是很有前途的。《Unasyn》是美国费歇尔公司生产的氨苄青霉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舒巴克坦复合剂(A/S)的商品名。舒巴克坦是青霉素核的衍生物,它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不可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评价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信息系统收集2013~2015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对抗菌药物的费用比例、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DDC)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DDDs排名前10位的药品基本来自头孢菌素类、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硝基咪唑类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逐年上升,头孢菌素类使用频度较高,部分药物DDC较高。结论我院还存在部分药物DDDs偏高的情况,应严格限制头孢菌素类(尤其是三代头孢菌素)、其他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尤其是左氧氟沙星)及青霉素类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避免DDDs的过快增长,加强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9.
从综合性医院用药现状分析抗菌药物临床用药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近期使用情况,分析临床用药特点和趋势,为药品管理、合理使用及生产企业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季度与2005年1季度住院病人抗菌药物消耗种类、用量、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归类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同期用药金额、比例和用药频度居前3位的均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复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用药频度其次是青霉素类等。结论:临床用药居前三位类药物由于其新品种多、抗菌谱广、杀菌力强、毒性低等优点,有继续保持用药领先位置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与青霉素结构较为类似,同属于β-内酰胺类,可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到杀菌的目的.头孢菌素具有毒性低、抗菌活性强、过敏反应少、对β-内酰胺酶较为稳定的优点(β-内酰胺酶可分解头孢菌素的β-内酰胺环,使其失效),是临床上常用的抗菌药物,且适用于老人、儿重、孕妇、哺乳期妇女及肝、肾功能不全的特殊人群目前头孢菌素家族成员已有五代.  相似文献   

11.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酰胺类抗生素制剂品种发展非常迅速,提供给临床使用的非常多。因其抗菌谱广、抗菌力强、对人体细胞基本无害,所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过敏反应是众所周知的,青霉素类用前须做皮肤过敏试验(皮试),头孢菌素和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则无相关规定,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  相似文献   

12.
头孢菌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通过与细菌内膜上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从而起杀菌作用。由于头孢菌素具有抗菌谱较广、毒性低、可耐青霉素酶、品种多等特点,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所导致的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新生儿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6年4~12月新生儿出院病历300例,并对各类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抗菌药物使用频率、不同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临床上销售金额第一名为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第一名是头孢呋辛钠注射液.新生儿患者抗菌药物数据如下:新生儿肺炎应用头孢菌素22例(29.33%)、青霉素类22例(29.33%),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头孢菌素22例(29.33%)、β-内酰胺类22例(29.33%),新生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头孢菌素28例(37.33%),新生儿脓疱疹应用头孢菌素25例(33.33%)、β-内酰胺类25例(33.33%).结论:我院新生儿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菌素为主,并涉及多种抗菌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14.
过去几年里,开发了许多广谱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最近报道的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IP)是碳青霉烯类中唯一已用于临床的药物,抗菌谱极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需氧和厌氧菌包括多重耐药或产β-内酰胺酶的细菌皆有良好作用。但IP可被哺乳动物肾脱氢肽酶灭活,故  相似文献   

15.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胃酸及β-内酰胺酶稳定、临床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少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治疗感染性疾病,但由于临床上出现扩大适用范围和滥用现象,导致细菌对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升高,不良反应增多,有该类药物导致死亡的文献报道,应引起高度重  相似文献   

16.
<正>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先锋霉素类)属β—内酰胺类,是近年来国内外发展最迅速、新品种最多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耐青霉素酶、毒性低、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类少见等优点,是一种高效低毒的抗生素。头孢菌素类分三大类(即三代)。一、第一代头孢菌素虽然对青霉素酶稳定,但仍能被许多G~-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所破坏。以头孢唑啉(先锋霉素V)为代表的第一代头孢菌素兼备青霉素、耐酶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的三重特点。它们对金葡菌、链球菌(肠球菌除外)等G~+菌具有较强的活性。由于第一代头孢菌素对G~-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稳定性较差,所以在抗G~-杆菌方面不及第二代第三代头孢菌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抗菌药物在我院住院部的使用情况.方法 统计2008~2010年度住院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消耗量、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等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本院使用的抗菌药物共9大类132个品种,抗菌药物年均消耗金额占住院全部药品消耗总金额的24.9%.头孢菌素类消耗金额最大,占抗菌药物总金额的66.8%,其次为青霉素类,占14.2%,喹诺酮类占11.0%.头孢曲松钠消耗金额、DDDs均居首位,喹诺酮类和青霉素类在临床上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结论 抗菌谱广、耐酶性强、毒性低、安全性高的第3代头孢菌素类占本院抗菌药物的首位.  相似文献   

18.
2002—2003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捷  黄俊雄 《广东药学》2005,15(3):46-49
目的了解全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2002年及2003年两年中抗菌药物消耗金额、计算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结果两年中抗菌药物消耗金额占前5位的均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其它β-内酰胺类。本院使用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所占的金额比重最大;喹诺酮类使用频率有上升趋势.在DDDs排序中,居前10位的绝大多数为注射制剂品种。结论应注意抗菌药物剂型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应用状况,分析评价其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药库管理信息系统检索2010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量、金额,应用限定日剂量法和ABC法分析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中,出库金额排序前3位分别为第3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第2代头孢菌素;用药频度排序前3位依次为抗结核药、大环内酯类、第3代头孢菌素;使用强度排序前3位依次为第3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中β-内酰胺类、抗结核药、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应用较多,头孢菌素占绝对优势。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但也存在抗菌药物用药集中、用药过度、少数品种过量使用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使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20.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05,14(3):i001-i006
头孢菌素类根据其抗菌谱、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以及肾毒性的不同,目前分为四代。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作用于需氧革兰阳性球菌,仅对少数革兰阴性杆菌有一定抗菌活性;常用的注射剂有头孢唑林、头孢噻吩、头孢拉定等,口服制剂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和头孢羟氨苄等。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活性与第一代相仿或略差,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亦具有抗菌活性;注射剂有头孢呋辛、头孢替安等,口服制剂有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和头孢丙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