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三维适形放疗(3D-CRT)以及调强放疗(IMRT)治疗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85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患者接受3D-CRT,26例患者接受IMRT.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与食管癌患者预后无相关性(P>0.05);病变长度、食管肿瘤最大直径、大体肿瘤体积(GTV)、N分期、T分期、联合化疗与食管癌患者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GTV、N分期、联合化疗是影响3D-CRT以及IMRT治疗食管癌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结论 根据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可改善3D-CRT以及IMRT治疗食管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三维适形放疗的预后影响因素,提供适形治疗计划的评价指标.方法:收集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7例,其中鳞癌46例,腺癌21例,针吸活检或气管镜刷片发现癌细胞33例,未获得病理确诊但经影像学检查临床诊断肺癌7例.全程三维适形放疗48例,59例前程行传统常规放疗、后程行三维适形放疗.全组患者总剂量60~78Gy,中位剂量66Gy.Kapi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采用COX逐步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随访日期截止于2007年12月31日,失访5例,随访率95.33%,失访患者生存期计算至末次随访日.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个月,平均生存期24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5.14%、34.58%、21.50%.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吸烟、肿瘤最大直径、肿瘤体积、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GTV体积、CTV体积、PTV体积对生存率均有显著性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N分期、肿瘤体积、近期疗效、GTV体积为NSCLC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患者性别、N分期、肿瘤体积、近期疗效、GTV体积对NSCLC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预后可能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计划系统评估胸部食管癌传统三野放疗计划的肿瘤剂量分布。方法 25例确诊为食管癌的患者均予胸部CT扫描,在CT上勾画大体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在3DCRT计划系统上制定2套治疗计划:常规治疗计划和3DCRT计划。结果 食管造影所示病变平均长度6.45 cm,CT扫描平均长度9.42 cm,全组中位处方剂量66 Gy,常规放疗计划、3DCRT计划的GTV 100 %体积剂量分别为36.066、63.795 Gy,GTV 95 %体积剂量分别为47.552、65.865 Gy,CTV 95 %体积剂量分别为34.051、63.752 Gy,可见3DCRT计划的GTV、CTV 100 %、95 %体积剂量均高于常规计划。结论 传统的食管癌设野定位方法不能满足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学要求,应采用CT定位通过3DCRT计划系统的方法来确定食管癌的照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7年8月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123例颈段及胸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全组1、3、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9.0%、50.1%和49.5%;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35.9%和21.7%,中位生存期24.5月。单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有:疗前进食梗阻情况、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病变长度和瘤体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即期疗效、放疗剂量和化疗与否;而性别、年龄、原发肿瘤部位和照射方式(全程或后半程3D-CRT)与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梗阻情况、临床分期、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放疗剂量和化疗与否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颈及胸上段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安全有效,放疗前进食梗阻轻、临床分期早者,三维适形放疗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化疗和放疗剂量大小也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5.
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或调强放疗疗效及预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食管癌患者对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或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的耐受性和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53例未手术仅单纯放疗的食管癌患者,年龄70-94岁,中位74岁,46例患者合并内科疾病.临床分期T1-4,均无远处转移.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调强放射治疗(IMRT)技术,靶区剂量范围26.1-72.9Gy,单次剂量1.8-2.2Gy.95%的计划靶区满足处方剂量.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组间生存率比较采用Log rank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88.7%的患者完成治疗剂量,88.2% 完全缓解(CR),2年总生存率(OS)、癌症相关生存率(CSS)分别为 37.4%和48.2%.与CR相关因素包括有无内科合并症、疗前血红蛋白(Hb)、肿瘤体积(GTV)、ECOG评分、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和放疗剂量.单因素分析与OS和CSS均相关的因素包括疗前Hb、ECOG评分和近期疗效,而内科合并症、GTV体积与OS相关,内科合并症中仅有无慢阻肺与CSS相关.多因素分析与二者相关的仅疗前Hb、近期疗效.结论:因内科疾病不能手术老年患者,单纯3DCRT或IMRT放疗耐受性好,近远期疗效好.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主要是完全缓解率和疗前Hb.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累及野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2004年3月—2007年12月在我科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115例,均经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累及野照射,常规分割每次1.8~2.0 Gy,每日1次,每周5次,PTV剂量 50Gy以上。对可能影响预后的相关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4%、33.8%、18.0%,中位生存期为17月。Log 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周期数、GTV体积与患者预后相关(P=0.027、0.000、和0.002)。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周期数、GTV体积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P=0.037、0.029、0.008)。结论性别、化疗周期数、GTV体积是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累及野照射未增加野外复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食管癌三维放疗+化疗生存情况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在我院首次行放化疗的167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放疗设备为 Elekta -6mV X 线直线加速器,放疗方案采用三维适形放疗(3- DCRT)或调强放疗(IMRT),放疗中位剂量为62Gy。化疗方案为氟尿嘧啶+顺铂或多西紫杉醇+顺铂,分别行4~6周期。采用 SPSS 17.0软件行 Kaplan - Meier 法计算总生存率(OS),并绘制生存曲线,Log - rank 法检验 P 值,对 P <0.05的单因素行 Cox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全组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3.7%、51.5%、26.3%,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单因素结果显示治疗方式、肿瘤位置、肿瘤长度、肿瘤分期、放疗剂量、放射性肺炎为影响食管癌患者生存的主要因素(P =0.022、0.017、0.040、0.001、0.000、0.002)。Cox 多因素分析发现治疗方式、肿瘤长度、肿瘤分期、放射性肺炎为影响食管癌预后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18、0.001、0.004、0.000)。结论:同步放化疗可明显提高中晚期食管癌患者总生存率,当肿瘤长度<5cm、肿瘤分期越早、放射性肺炎级别越低时患者预后较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46例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3DCRT.结果总有效率为87.0%,中位生存期15个月,1、2、3 a生存率分别为63.0%、30.4%、2.2%.生存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肿瘤部位、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术后分期、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部位、转移淋巴结长径对预后有显著影响(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65.2%(30/46),Ⅰ、Ⅱ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45.7%(21/46).结论 3DCRT治疗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20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疗效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07年接受3DCRT的209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随访截至2008年12月,随访率为98.1%.随访满1、3、4、5年者分别为209、131、95、56例.1、3、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4.9%、50.4%、45.8%,生存率分别为64.6%、30.8%、23.6%,中位生存期18个月.单因素分析预后影响因素有疗前进食情况、原发肿瘤部位、食管造影显示病变长度、CT显示病变长度和瘤体最大直径、T分期、N分期、临床分期、近期疗效、急性放射性食管炎;而性别、年龄和放疗剂量大小与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进食状况、原发肿瘤部位、临床分期、照射方式(全程或后半程3DCRT)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食管癌3DCRT安全有效,放疗前进食梗阻轻、临床分期越早,3DCRT预后越好,反之预后越差;颈胸上段癌预后好于胸中下段癌,全程3DCRT预后好于后半程3DCRT.  相似文献   

10.
摘 要:[目的] 探讨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食管癌的疗效和影响生存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79例接受根治性适形调强放疗的食管鳞癌患者,观察患者生存率、局部控制率和死亡原因。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Log-rank 法比较生存曲线差异。[结果] 67例(84.8%)接受了放疗前诱导化疗,64例(81.0%)患者接受同期化疗。中位随访时间12.2个月(3~4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2.2个月(95%CI为9.1~15.3),1、2年总生存率为52.0%、31.0%,1、2年局控率为73.2%、52.1%。病变长度≤5cm和>5cm、病变最大直径≤4cm和>4cm的患者的生存曲线有统计学差异。按中国非手术食管癌临床分期统计出Ⅰ、Ⅱ、Ⅲ期生存曲线有统计学差异。按2009第7版UICC分期绘制的生存曲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适形调强放疗技术治疗食管癌可得到较好的靶区剂量分布,危及器官保护较好。肿瘤病变长度和肿瘤最大直径与预后相关,中国非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分期标准可较好地反映出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预后情况,第7版UICC食管癌分期在非手术食管癌患者预后评估的应用上有局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8例术后复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 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Gy-7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GTV与PTV体积、左肺、右肺、心脏、胸胃、脊髓照射体积均比普通CT组小(P均〈0.05);PET/CT组和普通C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9.9%、20.4%和86.7%、54.6%、20.9%(P均〈0.01);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胃肠道、肺的1、2级副反应均低于普通CT组(P均〈0.05);卡氏评分高、进食情况良好、病变长度≤5cm、标准摄入值低的病变预后较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副反应,早期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放疗至总剂量50Gy-6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放疗后均结合4-6周期TACE治疗。结果:PET/CT组共有18例显示GTV有改变,其中7例增大,6例缩小,5例GTV形状改变;放疗后全组AFP值显著下降;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3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0.2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死于局部未控、复发或转移者比例占总死亡原因的76.7%;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早和疗前GTV≤100cm3者预后好(P均<0.01)。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原发性肝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结合介入治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3.
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0例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 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70 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 PET/CT组的平均GTV体积、左肺照射体积、右肺照射体积、脊髓照射体积分别比普通CT组小(5.1±1.1)cm3、(27.7±24.6)cm3、(27.9±42.3)cm3、(0.4±0.4)cm3,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随访8~37个月,PET/CT组和普通CT组1,2,3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0.0%、56.7%、43.3%和66.7%、53.3%、36.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0.65,P=0.421);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0.4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0个月,两者差异无显著性(t=0.41,P=0.682);PET/CT组和普通C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6.7%、60.0%、46.7%和73.3%、56.7%、36.7%,两者差异无显著性(χ2=1.37,P=0.244);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肺的Ⅰ、Ⅱ级副反应低于普通CT组(P均〈0.05);晚期放射反应相近,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多因素分析表明,在年龄、性别、病变长度和部位等因素中,病变位于胸上段、髓质型和蕈伞型、病变长度≤5 cm、无淋巴结转移、T早分期病变预后较好(P均〈0.01)。结论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早期放射副反应,胸上段以及髓质型或蕈伞型的早期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比较食管癌常规三野照射和两种三维适形放疗(3DCRT)计划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方法 随机选择食管癌患者10例, CT扫描定位。勾画肿瘤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和计划靶体积(PTV)。设计常规三野、三野适形、五野适形3种设野。结果(1)三野适形与常规三野比较:三野适形中GTV均在90 %剂量线以内,而在常规三野计划中有50 %(5/10)部分GTV在90 %等剂量线以外;PTV的最小剂量、平均剂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脊髓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五野适形与三野适形比较:PTV最小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五野适形中20、3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变小,10 Gy包绕的百分体积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髓最大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安全范围内。结论 (1)三野适形计划的肿瘤和脊髓剂量分布优于常规三野放疗计划,尤其在病变较长时更有优势;(2)五野适形较三野适形肿瘤剂量分布更趋均匀,双肺和脊髓剂量都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胸部肿瘤三维适形放疗患者放射性肺炎发生情况,分析其与各临床、剂量学因素关系,探讨低剂量区体积对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05-2008年本科收治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食管癌患者共161例接受了三维适形放疗,其中局部晚期NSCLC患者53例,处方剂量60 Gy分30~34次,均行长春瑞滨+顺铂同期化疗;食管癌患者108例,处方剂量58~70 Gy分29~35次,单纯放疗46例,余62例接受亚叶酸钙+氟尿嘧啶+顺铂同期化疗.对急性放射性肺炎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Logistic因素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全组急性放射性肺炎总发生率为57.8%(93例),其中NSCLC组为94%(50例,4、5级各1例),食管癌组为39.8%(43例,无≥4级病例).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性别(r=0.19,P=0.016)、大体肿瘤体积(r=0.52,P=0.000))、平均肺剂量(r=0.33,P=0.000)、肺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r=0.30,P=0.000)、接受5、10、15、20、25、30 Gy照射的肺体积百分比(肺V5~V30,r=0.21~0.29,P=0.000~0.027)均与放射性肺炎发生相关.Logistic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V5(X2=7.07,P=0.008)、大体肿瘤体积(X2=10.21,P=0.001)是预测≥2级放射性肺炎最有价值指标.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684,P=0.000;曲线界值为V5=55%.肺V5≥55%组与<55%组≥2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分别为43%(36/84)和18%(14/77).结论 平均肺剂量、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V5~V30可较好预测放射性肺炎的发生,其中V5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性指标.当V5>55%时≥2级的急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制定治疗计划时除平均肺剂量、V20、V30外,还应将低剂量区体积限制在适当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贲门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46例贲门癌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采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 Gy,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70 Gy。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大体肿瘤靶区(GTV)和计划治疗靶区(PTV)体积、左肺、右肺、左肾与右肾V20、胃、心脏、食管与脊髓V40均比普通CT组小(均P<0.05);PET/CT组的局部控制率和1、2、3年生存率均比普通CT组高(均P<0.01);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胃肠道、肺的1、2级不良反应均低于普通CT组(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年轻、病变长度≤5 cm、病变T分期早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均P<0.01)。结论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贲门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早期放射不良反应,年轻、病变分期早的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的疗效、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8例术后复发性食管鳞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 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进行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针对残存肿瘤病灶放疗至总剂量60Gy-7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结果:PET/CT组的平均GTV与PTV体积、左肺、右肺、心脏、胸胃、脊髓照射体积均比普通CT组小(P均<0.05);PET/CT组和普通CT组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9.9%、20.4%和86.7%、54.6%、20.9%(P均<0.01);PET/CT组早期气管、食管、胃肠道、肺的1、2级副反应均低于普通CT组(P均<0.05);卡氏评分高、进食情况良好、病变长度≤5cm、标准摄入值低的病变预后较好。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术后复发性食管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减轻正常组织的放射副反应,早期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疗后复发采用18FDGPET—CT定位再程三维适形放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56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每组各28例。PET—CT组采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放疗至总剂量50~60Gy。普通CT组采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放疗后均用TP方案(紫杉醇135~175mg/m2,dl;顺铂40mg,d2—4)辅助化疗4~6周期。结果PET—CT组大体肿瘤体积和计划靶体积均小于普通CT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尸〈0.05)。PET—CT组再次局部复发17例,中位复发时间11.7个月,普通CT组再次局部复发19例,中位复发时间10.3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在年龄、性别、卡氏评分、T分期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等因素中,只有T分期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是独立的预后因子,T分期早和疗前大体肿瘤体积≤100cm3者预后好,P值均〈0.01。结论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用PET—CT定位三维适形再程放疗可以优化放疗计划,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常规分割放疗结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失败原因。方法:对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用信封法随机分为18FDG 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PET/CT组)和普通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组(普通CT组)。PET/CT组用PET/CT扫描定位,经PET/CT扫描后将扫描数据输入治疗计划系统,将PET图像和CT图像融合后进行靶区(GTV与PTV)和重要脏器勾画、三维重建,制定治疗计划后常规分割三维适形放疗40Gy左右,然后适当缩野放疗至总剂量50Gy-60Gy;普通CT组用普通CT定位设野,三维适形放疗至相同剂量;两组放疗后均结合4-6周期TACE治疗。结果:PET/CT组共有18例显示GTV有改变,其中7例增大,6例缩小,5例GTV形状改变;放疗后全组AFP值显著下降;PET/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1.3个月,普通CT组的中位复发时间10.2个月,两者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死于局部未控、复发或转移者比例占总死亡原因的76.7%;多因素分析表明T分期早和疗前GTV≤100cm3者预后好(P均〈0.01)。结论:PET/CT定位三维适形放疗原发性肝癌可以优化放疗计划,结合介入治疗可以延长中位复发时间,分期早的病变预后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采用诱导化疗联合大分割模式治疗食管癌的急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33例食管鳞癌患者先行多西他赛和顺铂诱导化疗2个周期,然后进行适形放射治疗,其中每次肿瘤区域的剂量为2.5 Gy,临床靶区的剂量为2 Gy;5次/周,共26次.结果:治疗结束时全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31/33),其中完全缓解(CR)率为60.6%(20/33),部分缓解(PR)率为33.3%(11/33).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83.0%和51.1%.30.3%(10/33)的患者出现3级白细胞计数降低,t5.2%(5/33)的患者出现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均无4级急性反应.9.1%(3/33)的患者治疗后出现食管狭窄,需行食管扩张术.未发现放射性肺炎.结论:采用大分割放射治疗联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是安全的,能提高部分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且急性反应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