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分析2002年3月 - 2010年6月,113 例采用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和随访结果。结果 腔内修复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成功率99.1%(112/113),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0 d病死率1.8%(2/113)。105例患者获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术后1、5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99.1%和97.1%。结论   腔内修复术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的优点,逐渐成为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修复术正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经验,分析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127例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夹层112例,B型主动脉穿透性溃疡15例。术前、术后10d行64排CTA检查,证实手术效果。统计分析围手术期病死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探讨死亡及发生主要并发症的可能原因。结果手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死亡3例,病死率为2.4%,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13.4%(17/127),包括截瘫1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脑梗死致意识障碍2例,支架相关并发症9例,严重内漏4例。结论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主要并发症的发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中远期疗效。方法2000年11月至2006年2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6例。所有患者随访21~84个月,平均(52±8)个月,术后1周及术后每年均行螺旋CT检查,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55例(98.2%)临床成功,2例(3.6%)术后出现一过性肾功能不全,术后30d内1例(1.8%)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期间1例(1.8%)死于脑出血。结论腔内修复术创伤小,痊愈快,并发症少,应视为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收集并总结慢性系膜动脉缺血腔内治疗的临床资料。以“系膜动脉缺血”、“球囊血管成形”、“系膜动脉支架”和“肠坏死”为主题词经Medline搜索相关文献,对腔内治疗大于5例的文献进行分析。分析16个系列研究共328例患者。所有治疗指征都是症状型系膜动脉狭窄。治疗成功率91%。75%患者症状消失且不需要再次干预治疗。28%患者随访中发现再狭窄。9%出现了并发症,包括夹层、远端栓塞、中转为传统手术、感染及穿刺点部位血栓和出血等。30d病死率3%。腔内治疗系膜动脉狭窄或闭塞安全、有效,支架植入有更高的技术成功率。但即使是腔内治疗非常成功,依然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能出现再狭窄。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估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86例,其中1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发病部位在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3例(1例肾上型,2例肾下型),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1例,右锁骨下动脉1例。术后对1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5 ~ 43个月。 结果 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12例假性动脉瘤植入覆膜支架后被立即隔绝,无内漏,载瘤动脉远端血流通畅。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平均随访23.5个月。1例合并白塞病患者术后4个月因腹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10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无移位、无内漏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应用“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收集2003年—2014年已发表的关于应用烟囱技术腔内修复近肾腹主动脉瘤,同时保留内脏分支动脉的文献,回顾性分析技术成功率、血管通畅率、内漏发生率、并发症及病死率等近中期临床结果。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的277例近肾腹主动脉瘤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3%,早期Ⅰ型内漏率为6%,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均为3.90%;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血管通畅率为98%,共35例患者出现随访期内漏(Ⅰ型内漏10例,Ⅱ型内漏25例,无Ⅲ型内漏),随访期Ⅰ型内漏率为2%,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为12%,30 d病死率和随访期病死率分别为2.89%和8.38%。结论 应用烟囱技术治疗近肾腹主动脉瘤技术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及病死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复合手术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复合手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复杂的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患者33例,其中男28例,女5例,平均年龄(50±12)岁。分析围手术期及随访期(≥12个月)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3例手术均顺利,技术成功率为100%,无术中死亡病例,平均住院时间22 d。术后随访3~34个月29例,失访4例,随访率87.9%;21例随访≥12个月。术后造影无Ⅰ型内漏发生,并发肺部感染1例、脑卒中1例、可逆性肾功能异常6例、逆行性A型夹层1例,无截瘫发生。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例,病死率6.06%。随访期发生移植物感染1例、逆行性A型夹层持续存在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 复合手术治疗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围手术期及随访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术后部分严重并发症仍不可忽视,远期疗效尚需大样本系统性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重视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的可能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对189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157例,女32例,年龄26 ~ 78岁,平均(51.2 ± 13.5)岁。135例随访3 ~ 63个月,平均32个月,随访率71.43%,54例失访,失访率28.57%。统计TEVAR 术后逆行性A型夹层发生率,分析可能出现的原因。结果 TEVAR术后2例(1.48%)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均为男性患者,其中1例发生于围手术期,拒绝外科手术,保守治疗超过3年,目前存活。另1例发生于TEVAR术后1个月,急诊实施外科手术,随访3个月,目前存活。结论 覆膜支架系统、术中相关操作对血管壁的作用以及血管壁自身病变是TEVAR术后发生逆行性A型夹层的重要原因。其中,支架对血管壁的直接作用而诱发的A型夹层,尤其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介入技术在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32例髂股静脉陈旧性血栓的患者进行综合性介入治疗并术后随访。结果30例获得临床技术成功,技术成功率为93.8%,放置支架29枚。术后疗效评估:Ⅰ级4例(12.5%),Ⅱ级16例(50.0%),Ⅲ级10例(31.3%),Ⅳ级2例(6.3%)。出院后平均随访(13.0±6.8)个月,随访29例,失访3例。疗效评估Ⅰ级3例(10.3%),Ⅱ级14例(48.3%),Ⅲ级12例(41.4%)。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是治疗陈旧性髂股静脉血栓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具有微创、安全、见效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