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患者,采用5-FU、表阿霉素、丝裂霉素C和IL-2的化疗方案进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2例患者还接受了肝动脉化疗栓塞,共2~8个疗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显效2例、有效7例;影像学疗效评价显效1例、有效7例、无效1例。结论经动脉灌注化疗或栓塞治疗恶性胰岛素瘤肝转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讨论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2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行动脉造影并作动脉栓塞止血治疗,观察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内再次出血率及并发症等。结果52例患者中49例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成功率为94.2%;14例患者术后30 d内再次出现消化道出血,术后再出血率26.9%,其中6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5例患者动脉造影后再次栓塞,2例行外科手术治疗,1例行内镜止血治疗。 结论 经导管栓塞治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三明治法”栓塞治疗巨大脾动脉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在2000年3月至2008年12月,共治巨大脾动脉瘤6例,其中真性脾动脉瘤5例,2例位于脾动脉起始部,3例位于脾动脉中段;假性脾动脉瘤1例,位于脾动脉中段。所有患者均经多普勒超声和(或)CTA确诊。治疗方法均为经导管置入弹簧圈栓塞动脉瘤的流入动脉和流出动脉,即所谓“三明治法”。术后随访1~9年,依据CT增强扫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后临床症状评估疗效。结果所有6例脾动脉瘤均通过“三明治法”成功孤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伴发恶性骨肿瘤死亡。其余5例存活患者随访CT检查显示动脉瘤腔封闭良好,未见血管再通,2例患者有小面积扇形脾梗死表现。结论经导管弹簧圈栓塞治疗脾动脉瘤安全、有效,“三明治法”对于巨大脾动脉瘤栓塞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动脉栓塞治疗腹腔肿瘤患者术后大出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13例腹腔肿瘤患者因术后大出血接受经动脉栓塞治疗。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造影栓塞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中有10例经过一次栓塞出血即得到控制。在栓塞后再次出现出血的3例患者,血管造影发现出血动脉不同。2例经再次栓塞出血得到控制,1例由于微导管无法超选择到出血部位而行手术治疗。经动脉栓塞治疗术后大出血总的临床成功率为92%(12/13)。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动脉栓塞治疗腹腔肿瘤患者术后大出血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了解此方法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1例子宫肌瘤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通过动脉导管注入白芨微粒和明胶海绵颗粒,阻断肌瘤供血.结果血管造影发现子宫肌瘤主要由双侧子宫动脉供血,血供丰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肌瘤部位血管征象消失,治疗后3~6个月随访结果表明:肌瘤比治疗前缩小38%~90%,临床症状改善,1例因感染而行子宫切除.结论白芨加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子宫肌瘤近期临床效果好,远期疗效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价全脑血管造影及经动脉栓塞术对巨大富血供脑膜瘤术前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8年5月—2012年5月共治疗脑膜瘤108例,其中巨大富血供脑膜瘤28例,均经影像学及病理证实。先行全脑血管造影,包括双侧颈内、颈外及双侧椎动脉,了解脑膜瘤供血动脉情况及选择需要栓塞的颈外动脉分支。26例行术前栓塞,2例未行栓塞。所有全部或部分栓塞患者均在1 ~ 3 d后行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28例中,完全栓塞12例,均为颈外动脉供血;部分栓塞14例,均为颈内、外动脉或颈外与椎基底动脉参与供血;未栓塞2例,均为完全颈内动脉供血。患者均在栓塞后1 ~ 3 d进行开颅手术切除肿瘤。在肿瘤完全栓塞及部分栓塞患者的切除术中, 出血量明显减少, 手术时间显著缩短, 肿瘤易被彻底切除。未发生与栓塞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 富血供巨大脑膜瘤术前全脑血管造影及栓塞能减少术中出血, 降低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Klippel-Trenaunay综合征(KTS)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23例KTS患者均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股动脉行患肢动脉DSA,以显示其异常的血管造影表现,继而用微导管超选择进入靶血管并用PVA颗粒加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 23例KTS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PVA加弹簧圈栓塞治疗,随访6~24个月见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未见严重并发症及复发.结论经导管动脉栓塞是介入栓塞治疗KTS的一种安全、成功率高和疗效肯定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动脉内灌注化疗(TAI )治疗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的近期疗效。方法4例经病理证实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原发灶位于胰颈部1例,胰体尾部3例。3例为恶性胰岛素瘤伴有肝脏弥漫、多发转移,1例无功能恶性胰岛细胞瘤,因肿瘤侵及周围大血管和脾脏无法切除。4例患者接受腹腔干TAI ,其中对3例肝脏转移瘤进行化疗栓塞。间隔1~2个月重复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接受介入化疗共11疗程,平均2.8疗程。随访2~8个月,原发肿瘤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1例;转移瘤PR4例。伴有低血糖恶性胰岛素瘤患者空腹血糖全部恢复正常水平,1例无功能恶性胰岛细胞瘤临床腹胀、腹痛缓解。介入术后出现一过性发热3例,余未见介入化疗相关不良反应。结论对外科无法切除晚期恶性胰岛细胞瘤行TAI 安全、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选择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高血流量型血管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8例患者中8例行外科术前经导管介入栓塞术,患者均在介入栓塞后72h内行外科切除术;另10例行经导管动脉栓塞根治术,均在全面头颈部血管造影后将微导管超选至供血动脉,注入PVA等栓塞剂栓塞畸形血管团。结果18例患者均超选择插管栓塞治疗成功,技术成功率100%,均未发生皮肤黏膜坏死、颅内动脉误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前介入栓塞治疗的8例患者在外科切除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肿块切除变易,手术时间缩短。实施介入栓塞根治术的10例患者,其中1次栓塞治愈者5例,经2次栓塞治愈者4例,3次治愈者1例。经术后1~24个月随访肿块均明显缩小,器官功能改善。结论经导管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高血流量型血管畸形效果显著,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CT引导下局部注射无水乙醇对术后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治疗效果。方法5例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后复发,其中右侧3例,左侧1例,双侧1例,手术病理为良性嗜铬细胞瘤,均在CT引导下行局部无水乙醇消融治疗。结果治疗后30d CT复查5例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所有病例已随访9~42个月,患者血压一直正常,未再发阵发性头晕、头痛及发作性晕厥等症状。尿香草扁桃酸正常。结论CT引导下局部无水乙醇消融疗法治疗术后复发嗜铬细胞瘤,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是非常具有临床价值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