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人群个体血压水平10年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于1992年对北京大学社区和首钢地区35~64岁人群,进行了基线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持续10年对心血管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了随访.在2002年对相同人群再次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对两次调查结果中血压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10年间平均收缩压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持续增加;平均舒张压水平在55岁以前呈上升变化,在55~64岁组呈轻度下降;(2)1992年与2002年相同年龄组间比较(例如1992年45~54岁与2002年45~54岁),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明显增加;(3)10年间总的高血压患病率由27.6%增加到48.8%,55~6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最高,35~44岁组高血压患病率增加的幅度最大;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随年龄的增长明显增加,65~岁组的ISH所占比例最高,达61.8%;(4)1992年血压在120/80 mm Hg以下、120~129/80~84 mm Hg、130~139/85~89 mm Hg 3个亚组的人群到2002年成为高血压患者的比例分别为22.2%、44.7%和64.3%.结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随年龄的增长呈现不同的变化;目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的平均收缩压水平、平均舒张压水平及高血压患病率,均较10年前45~64岁年龄组人群高;随年龄的增长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在全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增加;血压在120~139/80~89 mm Hg的亚组人群10年后的高血压发病率,与血压在120/80 mm Hg以下的亚组人群相比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血压测量次数对人群高血压的诊断和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在人群血压筛查时血压测量次数对人群高血压的诊断和防治的影响。方法 利用1991年全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按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联盟高血压治疗指南的规定,分析调查时测定的三次血压不同读数间对群体收缩压、舒张压变化趋势、波动幅度、高血压患病率、血压水平和分类的影响。结果 无论收缩压或舒张压的均值都是随测量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从第1,2及3次血压测量中估算的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5.0%,14.0%13.8%,也是随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而降低,但第二次与第三次所测患病率甚近。连续三次血压的测量对血压的分类显示出理想范围血压的百分比随血压测量次数的增加而升高,高血压一级患病率第一次测量高于第二次和第三次。高血压二级和三级基本保持稳定,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及其亚组的患病率则随测量次数的增加有较明显的降低。对血压波动振幅的分析显示SBP在正负4mmHg内为82.6%~90.0%,DBP则为87.6%~92.8%。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在人群高血压抽样调查时仍应按WHO规定连续测三次血压比两次为好。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哈尼族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云南省哈尼族高血压流行现状和和人群血压水平。方法 从2002-05—2003-05,按照全国1991高血压抽样调查工作手册的要求,对云南红河州红河县,元阳县,绿春县的≥15岁的3828名哈尼族居民.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血压测定及相关调查。结果 在调查中共发现了536例哈尼族高血压患者。哈尼族高血压患病粗率为14.00%,标化患病率为12.66%。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男性120.16mmHg、76.98mmHg,女性112.61mmHg、72.24mmHg,均高于1991年全国高血压普查的结果。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35岁后患病率增幅较快。结论 少数民族的高血压患病率也随之增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高血压进行预防和控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区打鼾人群血压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打鼾的发生率、打鼾人群血压状况及打鼾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对广西桂南、桂中、桂北14岁及以上人群进行打鼾的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集中填写问卷辅以入户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资料,同时检测受调查者血压、身高、体重等身体参数。结果共抽样调查2862户,11163人,年龄14—99岁,平均年龄(39.6±17.5)岁。其中2940人打鼾,打鼾发生率为27.3%(2940/10758)。非打鼾人群平均收缩压为(122.7±21.7)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为(75.7±13.2)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19.9%(1566/7860)。打鼾人群平均收缩压为(128.2±30.9)mmHg,舒张压为(79.3±12.4)mmHg,高血压患病率为31.5%(931/2940)。随着年龄的增加,打鼾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趋势X^2=592.613,P=0.000),高血压的患病率也逐渐升高(趋势X^2=1868.277,P=0.000)。非习惯性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7.6%,习惯性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37.4%。轻度打鼾者高血压患病率为27.5%,中度为31.1%,重度为37.4%,同时合并(被发现)有睡眠呼吸暂停者为44.1%。可能影响高血压的诸多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民族、打鼾、体重指数、饮酒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控制年龄、民族、体重指数、饮酒等因素后的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打鼾人群的打鼾程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结论广西地区14岁及以上人群打鼾发生率为27.3%。打鼾人群收缩压与舒张压及高血压患病率明显高于非打鼾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随打鼾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打鼾程度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呈正相关。打鼾是除年龄、体重指数、饮酒以外与高血压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脉压(pp)在3岁~6岁儿童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云南2002年16个地区12个民族城乡3岁~6岁儿童共15877人按国际统一标准测量血压,同时对人群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pp、血压水平以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血压的增高,pp的分布频率也在增高,血压正常儿童PP30mmHg~40mmHg频度最高,农村儿童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高于城市儿童,SBPU值为6、94,P〈0.01,DBPU值为5.40,P〈0.05,农村儿童高血压患病率高于城市儿童,但只有收缩压有显著意义。结论 脉压大于40mmHg时是儿童高血压易患的一个信号,农村儿童优质蛋白质较低是影响血压水平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6.
Wang W  Zhao D  Liu J  Sun JY  Wu GX  Zeng ZC  Liu J  Qin LP  Wu ZS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0):730-734
目的探讨我国35~64岁人群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的关系,为《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修订工作提供流行病学数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对1992年建立的11省市35~64岁队列人群共31728人的基线血压水平和1992~2002年发生的心血管病(包括冠心病和脑卒中)事件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以血压110~119/75~79mmHg(1mmHg=0.133kPa)为对照,血压在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1倍(RR=2.09);血压在140~149/90~94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2倍以上(RR=3.23);当血压≥180/110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增加了10倍以上(RR=11.81)。(2)与理想血压相比,2级高血压时,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的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2.3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和急性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分别是理想血压组的4.9倍和11.7倍。(3)在总的心血管病事件中,36.1%可归因于高血压;其中44.0%的急性脑卒中事件和23.7%的急性冠心病事件可归因于高血压。(4)不同血压水平时,随着合并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个数的增加,10年心血管病发病的综合危险增加。结论血压水平从110/75mm 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心血管病发病危险持续上升,所以将某个血压水平作为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人为制订的。应该加强多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以减少总的心血管病的发病危险。  相似文献   

7.
Sun JY  Zhao D  Wang W  Liu J  Li Y  Liu S  Jia YN  Wu ZS 《中华内科杂志》2006,45(12):980-984
目的分析北京地区25~64岁人群1984-1999年15年中,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亚组人群中的变化特点。方法1984-1999年间在北京地区MONICA心血管病监测人群中,对25~64岁人群分别进行了5次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5次样本的选择均按男女两性、10岁1个年龄组进行分层随机抽取。结果(1)15年间,25~64岁组人群平均血清TC水平增加1.058mmol/L(25.1%),其中,25~34岁组增加的幅度最大,为0.998mmol/L(25.9%);城市人群的平均TC水平高于农村人群,而15年间平均TC水平的增加幅度农村人群(32.8%)高于城市人群(26.3%)。(2)高TC血症患病率从1984年的6.1%增加到1999年的29.9%,15年间增加了23.8%,男性25~34岁组的患病率最低,但15年间的增加幅度最高,1999年为1984年的16.4倍。结论15年来北京地区人群平均TC水平及高TC血症患病率均呈持续增加趋势,农村人群及男性25~34岁年龄组的增加幅度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与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是老年人高血压的主要类型,老年人中,收缩期高血压比舒张期高血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因此JNC7、ESC和WHO/ESH多个高血压治疗指南均强调,对于50岁以上的成年人,收缩压是比舒张压更为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ISH是高血压治疗的难点。JNC7指出,5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应注意对收缩压的控制,WHO/ESH也强调对收缩期高血压的治疗,并提出尽管收缩压控制到正常较为艰难,但还是要尽量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Kaplan等认为收缩压在140~150mmHg也可以接受,但舒张压不能低于65mmHg,这样就增加了降压达标的难度。目前老年人ISH控制率非常不理想。美国的数据显示,在所有达标的高血压患者中,舒张压达标者占73%,而收缩压达标者不足40%。老年人群占全部未控制血压人群的68%,绝大多数为ISH。根据1991年我国高血压抽样调查资料,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ISH患病率为21.5%,占老年高血压总人数的53.2%,初步估计可能超过了2千万。  相似文献   

9.
脉压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体检人员脉压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计划方案对1071例参检人员按年龄分为两组,并进行询问病史和测量血压。结果 高血压患者,年龄≤50岁,患病率为2.95%;年龄〉51岁,患病率为12.36%。脉压≤4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0.24%;脉压41~80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3.26%;脉压≥81mmHg,冠心病患病率为9.73%。结论 当收缩压(SBP)相同脉压不同时,随着脉压的增加,冠心病发病率增加(P〈0.05)。当SBP逐渐增高,舒张压(DBP)逐渐下降,冠心病发病率也增加(P〈0.01)。在50岁以上人群中,无论SBP正常还是增高,只要脉压增宽,冠心病的患病率就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北京地区队列人群基线(1992年)血压水平及10年(1992年至2002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1992年在北京大学社区建立了年龄为35~64岁共1985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研究队列,取得了基线调查数据;在2002年对该人群再次进行了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并进行了颈动脉超声检查。本研究对两次调查资料完整的1331人基线血压水平及10年血压的变化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北京地区45~74岁研究人群中颈动脉内中膜(IMT)的增厚率为514%,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为347%。(2)高血压者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495%)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289%)(P<0001)。随着血压水平的增加,颈动脉IMT增厚、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均呈增加趋势。在血压≥180/110mmHg(1mmHg=0133kPa)时,颈动脉IMT增厚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18倍,而颈动脉斑块的相对危险是理想血压组的56倍。(3)1992年和2002年查体血压均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506%;1992年检查高血压,2002年检查血压正常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636%;1992年和2002年查体均为高血压者其颈动脉斑块或IMT增厚的患病率为742%。结论在北京地区45~74岁的研究人群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普遍存在的。随着基线血压水平的上升,无论是颈动脉斑块、  相似文献   

11.
12.
Ten Year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This study compared Web-based and lecture-based Gerontology and Psychology of Aging courses in terms of student performance, demographic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enrolled in the courses, and extent to which these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ially predicted outcomes of learning in the two course types. Participants for this study were 289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ho completed a Psychology of Aging or Gerontology course, taught in either a Web-based or lecture-based format. Evaluation of student performance indicated percentage of points earned in the two course types did not differ significantly. Although students in Web-based courses tended to be older and were more likely to be upperclassmen than students in lecture-based courses, student profiles did not differ in terms of gender, race, grade point average, and Scholastic Assessment Tests (SAT) scores. Additionally, demographic and academic variables did not differentially predict course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a similar market in terms of demographic and academic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for Web-based and lecture-based gerontology courses. Moreover, the findings suggest student learning outcomes in the two course formats are comparable.  相似文献   

17.
Yuan Chang  Patrick Moore 《Viruses》2014,6(11):4258-4264
  相似文献   

18.
19.
20.
Leisure is limited by the extent to which constraints constricting leisure choices exist. A study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constraints which limit leisure behavior in the later year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actors do exist which inhibit leisure choices and the types of constraints to leisure vary across the age groups studied. Leisure service providers must focus more of their efforts on the identification and elimination of such constraints and less on the actual provision of recreation activities if leisure opportunities are to b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