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AOA对小鼠E花结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了PAOA(玉竹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小鼠E花结的形成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说明此药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胎盘免疫调节肽对放疗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胎盘免疫调节肽对放疗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60Co照射小鼠使其免疫功能低下,同时用胎盘免疫调节肽和胸腺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实验小鼠的白细胞吞噬功能,抗体形成细胞、脾重指数、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等免疫指标。结果胎盘免疫调节肽可明显升高小鼠的白细胞总数;使巨噬细胞的吞噬率提高70%左右。吞噬指数达2.7左右;能明显升高抗体形成细胞和牌重指数;增高了放疗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刺激指数。胎盘免疫调节肽的某些免疫指标优于胸腺肽。结论胎盘免疫调节肽可显著提高放疗小鼠的免疫功能,作用效果与胸腺肽相似。  相似文献   

3.
妊高征产妇胎盘绒毛血管壁免疫球蛋白的免疫组化分析陈汉平,黄引萍,鲁秋云,马庭元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武汉430030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免疫;胎盘中图法分类号R392.31,R321.4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时胎盘绒毛可发生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4.
HBV-经胎盘感染胎儿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HBV经胎盘感染胎儿机理。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59例HBsAg( )孕妇血清、胎盘及新生儿脐血清中HBV DNA。采用免疫组化ABC染色法检测胎盘中HBsAg及HBcAg。结果 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45.8%(27/59);胎盘HBV DNA( )者宫内感染率达78.8%(26/33),均显著高于其HBV DNA(-)者。免疫组化染色HBsAg阳性率为81.4%(48/59),HBcAg阳性率达61.6%(36/59)。HBsAg及HBcAg在胎盘中分布由蜕膜细胞、滋养层细胞、绒毛间质细胞,绒毛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依次递减,羊膜上皮细胞中可检出HBsAg及HBcAg。结论 HBV经胎盘感染胎儿机理可能是HBV经母血和/或细胞直接蔓延感染胎儿,或HBV经母血和/或细胞蔓延至羊膜,经羊水感染胎儿。  相似文献   

5.
柴葛颗粒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晓莉  张仲海 《医学争鸣》1998,19(5):510-512
研究柴葛颗粒剂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镜检计算,免疫器官重量的测定;淋巴细胞E花结形成的测定,分泌细胞溶血空斑QHS法测定我光度法血清溶血素IgG,IgM含量。结果;柴葛颗粒三个剂量都能增加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并呈效关系,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重,E花结数,与盐水组合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能增加小鼠重量。  相似文献   

6.
所测112名健康学龄前儿童ANAE阳性率平均值为58.39±4.66(ˉX±SE),男女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同时对43例健康学龄前儿童进行Ea花结试验,平均值为39.98±7.47(ˉX±SE),与ANAE阳性率比较,差异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7.
闫永平  王文毫 《医学争鸣》1997,18(5):409-411
目的:拟从观察胎盘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态,探讨HBV宫内传播发生的机制,以期为进一步预防HBV宫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HBsAg阳性孕妇足月分娩胎盘HBsAg和HBcAg感染和分布状态.结果:在62例足月分娩胎盘中,21例检出了HBsAg,8例检出HBcAg.HBsAg主要分布于蜕膜血管内皮细胞(18例)、蜕膜细胞(21例)、滋养层细胞(8例)、绒毛间质细胞(8例)和绒毛血管内皮细胞(5例)的胞浆和绒毛间隙(21例)中.HBcAg分布于蜕膜细胞(5例)、蜕膜血管内皮细胞(8例)和绒毛间质细胞(8例)的胞核内.结论:结果提示,HBV可在胎盘组织中复制.HBV经胎盘感染胎儿的主要途径可能是经血和(或)细胞传递方式实现的.即HBV经蜕膜细胞和(或)绒毛间感染滋养层细胞,然后感染绒毛间质细胞,最终感染胎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神经氨酸酶处理SRBC可使E花结形成大而稳定,处理正常人PBI可使E花结率升高.有认为是酶作用于一个B细胞亚群,使其表现出E受体.应用一般剂量胰酶可脱下E受体,但本室曾用小剂量胰酶处理PBL时,看到有升高E花结的趋势.本实验先用尼龙毛将T、B细胞分为粘附和非粘附两部分,再用予试得最佳提高Et(AET)花结的胰酶和神经氨酸酶处理,再做Et(AET)—C_3混合花结测定,以了解酶类提高E花结的部分淋巴细胞是来自哪一类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红细胞酵母菌花结试验检测了32例带状疱疹患者的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结果显示:疾病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7.76±1.76%)较对照组(9.46±l.73%)明显降低(P<0.01),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9.92±1.99%)较对照组(4.71±2.28%)明显增高(P<0.01)。  相似文献   

10.
胎盘免疫调节肽抑瘤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胎盘免疫调节肽对小鼠的直接抑瘤效应.方法小鼠接种S180或FC瘤细胞后,注射胎盘免疫调节肽治疗10~12d,观察其肿瘤的重量或转移灶结节数.通过胎盘免疫调节肽对肿瘤细胞的直接作用,研究胎盘免疫调节肽的抑瘤效应.结果小鼠体内实验结果表明:腹腔注射胎盘免疫调节肽对小鼠S180肉瘤进行防治和治疗,胎盘免疫调节肽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分别达55%和45%.对小鼠自发肺转移实验证明,胎盘免疫调节肽可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转移.结论胎盘免疫调节肽可明显地抑制S180细胞的生长和FC细胞的转移.  相似文献   

11.
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LSP)的方法很多,我们建立肝细胞-酵母细胞花结形成试验(L-Y花结形成),检测各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及其他肝病共91例,表明各型乙肝均有较高的阳性率,与正常组对比,有一定特异性,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胎盘肽是我国自行研究提取的新型免疫调节剂,实验观察证明具有较好的免疫活性。为进一步探讨它的免疫活性,特再作碳粒廓清实验。方法:小白鼠经胎盘肽注射后,再注射环磷酰胺,观察小鼠吞噬指数和吞噬系数。结果:环磷酰胺可显著降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碳粒廓清指数,但胎盘肽可使免疫功能低下小鼠的巨噬细胞的吞噬指数和系数得到恢复。结论:胎盘肽注射液对网状注射液对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有较显著的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复方中药五灵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胜春  胡咏武  李剑锋  蒋永培 《医学争鸣》2002,23(16):1518-1521
目的 观察五灵胶囊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免疫器官质量法观察五灵胶囊对免疫器官质量的影响;溶血素测定法观察体液免疫功能;E花结与脾抗体生成 细胞试验观察细胞免疫功能;以LPS+BCG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观察五灵胶囊对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戊巴比妥钠诱导小鼠P450观察五灵胶囊对小鼠P450含量和睡眠时间的影响。结果 五灵胶囊能使免疫小鼠E花结数、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和QHS增加,促进体内IgG与IgM释放,血清HCIgG与HCIgm水平上升。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微粒体内NO五灵胶囊大剂量有促进作用,小剂量有抑制作用,对IL-2与IL-6影响不显著。戊巴比妥钠能诱导小鼠的P450含量增加,五灵胶囊并不影响P450含量,但却抑制P450对戊巴比妥钠的代谢,使睡眠时间延长。此外,五灵胶囊还能降低戊巴比妥钠诱导升高的谷胱苷肽S转移酶(GSH-ST)。结论 五灵胶囊是一种免疫增强剂,对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不诱导P450产生,但能抑制P450对戊巴比妥钠的代谢,对LPS诱导的细胞因子,五灵胶囊作用不显著,对微粒体内NO呈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胎盘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80例胎膜早破病例胎盘作病理检查。结果:胎盘炎发生率76.25%,绒毛膜炎68.75%,绒毛膜板炎51.25%,脐带炎62.25%,绒毛膜炎绒毛膜板炎有高度相关性。破膜时间长短与胎盘炎发生率无关,但破膜时间长,胎盘炎症程度可加重。结论:胎膜早破易发胎盘感染。  相似文献   

15.
米非司酮终止妊娠的分子免疫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薇  王自能 《海南医学》2005,16(3):124-126
1985年Bygdeman和Swahnt首次证明米非司酮(mifepristone,RU486)配伍小剂量前列素制剂可使早孕(停经≤49天)完全流产率达90%以上,从而使米非司酮作为一种抗早孕药物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米非司酮竞争性结合孕酮受体,可直接作用于绒毛、蜕膜、胎盘、子宫肌层、宫颈,其药理作用已基本阐明,但免疫学机制仍未明确。研究表明,Th1/Th2细胞因子平衡与妊娠结局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稽留流产是自然流产的一种特殊类型,如死亡胎儿及胎盘组织在宫腔内稽留过久,可导致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及DIC的发生,传统治疗方法往往用直接清宫术。笔者采用倍美力配伍卡前列甲酯栓治疗稽留流产,并与直接清宫法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情况。方法: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及Percoll密度梯度分离法分离培养人胎盘组织中滋养层细胞,以HCV RNA阳性血清对滋养层细胞进行体外感染实验,胶体金免疫电镜检测滋养层细胞内的HCV病毒颗粒,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定性检测滋养层细胞内HCV RNA。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内可观察到胶体金颗粒吸附的病毒样颗粒,形态及直径符合HCV特点。RT—PCR定性检测结果阳性,进一步证文所观察到的病毒样颗粒为HCV。结论:HCV可感染体外培养的人胎盘滋养层细胞。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从人胎盘中提取和分离Sa抗原的方法及进行性质分析。方法:用DE52离子层析法初步提取人胎盘中可溶性蛋白,再应用SDS-PAGE进行各层析组分分离,确定Sa抗原所在组分;将Sa抗原用酸、碱和蛋白酶K处理后分析其性质。结果:Sa抗原是相对分子量为5000Ar的蛋白抗原,存在于0.20-0.25mol/L NaCl的TBS洗脱组分中,在-20℃下可稳定保存120d。结论:用人胎盘来制备Sa抗原其性质稳定、来源方便、方法较简单,适用于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a抗体。  相似文献   

19.
<正> 人类T淋巴细胞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结合形成花结。称为E花结。近年来E花结试验已被用于人外周血液T细胞计数,作为反映人体内细胞免疫水平的一种方法,但影响E花结试验的因素较多,测定的数值往往波动较大。本文主要综述E受体的演变及影响E受体动态变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20.
胎盘肽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盘的成分比较复杂,除含有多种抗体外,还有干扰素、激素、磷指、多糖等,在免疫学上有增强抵抗力和提高免疫力等作用[1].目前,从胎盘组织中可提取出二十余种生物制剂,广泛用于临床。胎盘肽是我国最早分离出和首先应用于临床的,证明其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调节剂。一、胎盘肽提取及药理作用1985年,刘日新等首先报道从住质产妇胎盘中提取一种小分子活动性物质,称为胎盘因子,也叫胎盘转移因子。经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生物活性研究,证明其为肽类物质,称为胎盘肽。用其在临床上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某些免冶性疾病等进行尝试,取得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