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颂华 《电子测试》2013,(4X):78-80
在直流轨道交通系统中,走行轨作为回流轨,又由于走行轨与大地之间的绝缘并不完全,使得部分电流流到大地,从而形成了杂散电流。考虑到杂散电流会使金属结构发生电解腐蚀,铁路附近及地下的金属管线、电缆和接地网的寿命减少。所以对杂散电流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回顾了前人对杂散电流控制进行的大量研究,包括杂散电流的腐蚀机理、防护措施等。基于此,提出了解决杂散电流腐蚀问题的方法,从而得出控制杂散电流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的典型涂层体系的霉菌腐蚀评估模型,突破了现有标准和研究在防护涂层霉菌腐蚀效应评估方面的局限性。首先,建立了涵盖涂层外观和涂层性能的霉菌腐蚀评估指标体系;其次,综合了层次分析法、熵权法和理想解法(TOPSIS法)的优点,建立了基于组合权TOPSIS的防护涂层霉菌腐蚀定量评估模型;最后,结合防护涂层样件在南海岛礁环境条件下的自然环境试验数据,对提出的方法进行算例分析。为防护涂层在霉菌腐蚀条件下的腐蚀程度定量评估提供了一种科学、合理且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纯铝箔电解腐蚀扩面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概述了高纯铝箔在含氯离子的溶液中电解腐蚀时外加极化电流或电位、交流电频率、电解液中的氯离子浓度、腐蚀温度、铝的立方织构等因素对蚀坑萌生和蚀坑发展动力学(包括蚀坑的密度、形状、尺寸、生长速度等)的影响机制,并总结出一些重要结论,同时也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这里介绍一种不用外加直流电源腐蚀铝的工艺方法,能大量消除腐蚀过程中被腐蚀的铝表面产生的氢气泡,也就消除了铝斑。这种方法的主要之点是将铝腐蚀过程中的电荷转移用外加电极的方法加以导引,使气泡由铝表面释放转移到外加电极上释放,效果显著,也为判断感光胶对铝的粘合力的优劣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阴极保护技术在国内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40年代始应用于石油、化工、油气管道、油田、交通、海底采油、海上建筑物、海水冷却设备、制盐蒸发器、船舶、闸门等。阴极保护不仅可以防止一般腐蚀,还可以防止金属的小孔腐蚀、晶间腐蚀、腐蚀开裂、冲击腐蚀和黄铜脱锌等。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工业的发展,应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比牺牲阳极保护法更为普遍。尤其是自动控制电位的设备发展较快,近几年来,在扩大应用范围方面已取得长足进展。目前,阴极保护在一些国家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技术;各种牌号规格的牺牲阳极、自动控制和检测仪器、难溶性阳极已标准化和商品化。  相似文献   

6.
沈志钢 《电子技术》1991,18(11):40-41
一、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原理简述从电化学腐蚀原理知道,一般金属材料包含有多种元素,浸入水中的金属材料的腐蚀是由同一块金属体不同材料之间形成的电位差造成的。钢质船体电位差所产生的腐蚀电流是从船体一个小区域流到另一小区域,电流离开船体进入到水中的小区域称为阳极,而电流离开水进入船体的那个区域称为阴极。不同元素组成的微电池所产生的电流虽然是极小的,但相对船体被保护面积而言,这些电流的总和就相当可观了。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大气腐蚀与防护原理解释了各种大气腐蚀因素对金属腐蚀速度的影响,同时为消除或者减少这些腐蚀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综合性的雷达三防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大气腐蚀条件下的雷达三防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大气腐蚀与防护原理解释了各种大气腐蚀因素对金属腐蚀速度的影响,同时为消除或者减少这些腐蚀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综合性的雷达三防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大气腐蚀条件下的雷达三防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大气腐蚀与防护原理解释了各种大气腐蚀因素对金属腐蚀速度的影响,同时为消除或者减少这些腐蚀因素的影响,提出了综合性的雷达三防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变频驱动的船舶全回转推进器大大增强了船舶的机动性。本文讨论了全回转推进器对变频器调速系统的特殊要求,主要是大电流输出、散热、防护、谐波以及功率限制功能等问题。同时,以施耐德电气的工程型柜式变频器为例,介绍了如何设计变频调速系统以满足船用环境以及全回转推进器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电路理论中的网孔分析法与递归变换法相结合,给出了一种求解蝶形电阻网络圆周边界任意端口间等效电阻的简捷方法.计算过程中,首先基于网孔分析法建立了非线性的差分方程组,随后利用矩阵变换方法,将非线性差分方程组转化为线性的差分方程组.此外,本文将一般外加单一电流源求等效电阻的策略推广为外加多个电流源,由此获得的等效电阻解析表达式可适用于计算任意端口的等效电阻.  相似文献   

12.
基于MEMS技术新型硅磁敏三极管负阻-振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种新型硅磁电负阻-振荡器件--S型负阻-振荡硅磁敏三极管.该器件是基于MEMS技术在p型高阻单晶硅片上制作的具有立体结构的新型磁电转换器件,采用KOH各向异性腐蚀技术实现发射区及引线的制作.实验结果表明,集电极电流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在基极注入电流一定时,出现集电极电流受外加偏压VCE调制的负阻-振荡特性,且集电极电流振荡随外加磁场而变化.对该器件负阻-振荡特性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集电区n+π结和基区与π区形成的p+π结均处于反偏条件下,当π区满足雪崩倍增效应产生的条件时,该磁敏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中的Vp+x偏压相对应的基极注入条件下的集电极电流出现S型负阻-振荡特性.在发射极和基极间的n+π结和p+π结附近存在的大量深能级杂质将对负阻-振荡特性进行调制.  相似文献   

13.
设计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组成、探讨杂散电流的成因、分析其腐蚀危害机理;设计出一个单相导通装置及放电间隙控制杂散电流的影响范围,实现排流二极管支路的设计,并实现单片机控制系统完成对杂散电流的防护与监控,实现了分布式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设计,找到新型解决途径避免或减少其危害,保障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及正常运营.  相似文献   

14.
为了建立更实际的杂散电流预测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杂散电流腐蚀速度预测,通过构建BP神经网络模型,建立训练样本集,进行网络训练和网络仿真,得到了BP网络模型预测结果。预测结果表明该BP网络模型在埋地金属管道的杂散电流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该文根据零序电流相位法故障定位的原理,简单介绍了其定段方法。对整体系统的构成及实现进行了概述,其中零序电流的采集,主要是通过GPS秒脉冲进行同步采样,并建立了GPS时间与电流相位的关系;然后将得到的时间相位信息经无线通信模块实现数据的传输。采用零序电流相位进行故障定位,直接利用故障时产生的电流信号,避免了外加信号对系统运行的附加影响,增强了其可靠性;另外,基于MATLAB的仿真模型实验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脉冲噪声注入零平衡辐射计反馈系统作了详细分析。着重指出反馈系统为二阶环路,并为实验所证实。并且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这种类型辐射计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付娟  丁涛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9):136-138
为了分析接地网腐蚀后的性能,采用场路结合的算法,建立了一种接地网不等电位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利用节点电压方程和导体之间的互阻关系,形成ATP-EMTP仿真电路。通过对接地网导体腐蚀变细,电流注入点附近导体腐蚀断线和接地网边沿边角处导体腐蚀断线等情况下地表电位分布的仿真计算可以看出,接地网电流注入点附近及边沿边角处导体腐蚀断线会造成接地网内部巨大的电位差。研究表明,接地网应重点加强电流注入点附近及边缘边角处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异质结双极晶体管EB结空间电荷区复合电流的解析模型,基于该模型计算出了不同基区掺杂浓度下空间电荷区的复合率,获得了空间电荷区复合电流随外加电压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赵晓锋  温殿忠 《半导体学报》2005,26(6):1214-1217
介绍了一种新型硅磁电负阻振荡器件——S型负阻-振荡硅磁敏三极管.该器件是基于MEMS技术在p型高阻单晶硅片上制作的具有立体结构的新型磁电转换器件,采用KOH各向异性腐蚀技术实现发射区及引线的制作.实验结果表明,集电极电流随外加磁场的变化而变化;在基极注入电流一定时,出现集电极电流受外加偏压VCE调制的负阻-振荡特性,且集电极电流振荡随外加磁场而变化.对该器件负阻振荡特性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在集电区n+π结和基区与π区形成的p+π结均处于反偏条件下,当π区满足雪崩倍增效应产生的条件时,该磁敏三极管伏-安特性曲线中的Vp+π偏压相对应的基极注入条件下的集电极电流出现S型负阻-振荡特性.在发射极和基极间的n+π结和p+π结附近存在的大量深能级杂质将对负阻-振荡特性进行调制.  相似文献   

20.
针对杂散电流产生的原因,阐述了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提出了杂散电流的防护综合治理的方法.同时,根据杂散电流产生的危害,通过"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加强监测"的途径,结合杂散电流的监测与防护,着重从"防"、"排"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对其进行了有效的治理.研究表明,通过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应用,有效控制了地铁杂散电流产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