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霉菌及霉菌毒素污染粮食后,降低了粮食的使用价值,影响其食用安全性,危及使用者的健康。主要阐述了霉菌及其霉菌毒素的特点、玉米受其污染的现状及预防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霉菌毒素是由霉菌在农产品中产生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化学结构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对人和动物具有广泛的毒性作用,能够引起人和动物癌症、肝毒性等各种症状。如果人和动物食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则会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或使畜牧业生产蒙受损失。因此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许多国家针对食品、农产品霉菌毒素残留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并对食品、粮食规定了最低允许残留限量。由于农产品毒素污染主要与气候和生物学因  相似文献   

3.
粮食中霉菌污染,尤其是产毒霉菌的污染是造成粮食损失、引起人类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要实现粮食安全从被动应付向主动保障转变,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霉菌污染粮食的主要机制:菌体污染和毒素污染。霉菌菌体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干片培养法、荧光分析法、微生物活性测定法、近红外光谱检测法和高光谱成像检测法等。毒素污染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免疫生物传感器法等。本文分别比较了霉菌菌体检测法和霉菌毒素检测法的优缺点,同时从霉菌污染的特点出发,预测和展望了粮食中霉菌污染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及研究重点,希望对国内的粮食安全和粮食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更好的指导饲料生产企业对原料质量的把控、采购及配方设计,汇总分析了2020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法(up-conversion immunoassays, UPT)对安佑集团各分子公司在2020年度所收集(含退货)的28519份大宗饲料原料中的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快速检测。结果 对比安佑集团企业标准,2020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总超标率为0.92%,污染整体情况较轻,其中上半年污染较重,主要由玉米副产物和次粉霉菌毒素污染超标所致,下半年霉菌毒素污染程度整体较轻,但第4季度玉米的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污染情况加重,玉米的霉菌毒素整体达中度污染;从产地来源看,2020年山东、湖北产地的麸皮和次粉呕吐毒素中度污染,四川、陕西产地的次粉重度污染;四川产地的米糠黄曲霉毒素B1达中度污染,山东产地的玉米呕吐毒素和江苏产地的玉米黄曲霉毒素B1达重度污染;且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并非单一存在,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毒素共存。结论 与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相比,2020年原料的霉菌毒素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5.
霉菌毒素的生物脱除方法及机理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霉菌毒素是霉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易污染食物与饲料,危及人畜健康。长期暴露在霉菌毒素中会导致肝肾损伤、癌变、畸形和免疫抑制等问题。霉菌毒素的脱除已成为研究热点,脱除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其中生物法具有环境友好、特异降解、反应温和等特点,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利用微生物脱除霉菌毒素的新进展,阐述了以微生物为手段对各种霉菌毒素的脱除效果、脱除/降解机理与特点,最后展望了生物脱毒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霉菌毒素污染严重危害食品的质量安全,最终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因此,建立毒素检测方法对预防霉菌毒素污染,减少毒素中毒事件发生至关重要。综述了污染粮食的霉菌毒素的种类、危害及免疫标记技术在粮食霉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谷物或饲料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代谢物,威胁动物乃至人类的健康。有关毒素的脱毒技术一直是国内外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中生物法脱毒是现在最有前景的一种脱毒方法,主要通过微生物的吸附和降解作用来达到脱毒的效果。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详细介绍了霉菌毒素的毒性、污染现状及主要的检测方法,并对霉菌毒素物理、化学、生物脱毒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8.
霉菌毒素污染情况调查共检测608个样品,通过酶联试剂盒初筛和液质联用仪验证两种方法进行4种霉菌毒素的检测。结果发现,小麦类样品受呕吐毒素的污染最严重,受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程度较轻,赭曲霉毒素A和T-2毒素全年未检出超标样品,污染程度最轻。单一样品中同时存在多种霉菌毒素超标的情况严重。粮食类副产物受霉菌毒素污染比粮食更严重。从地区来看,各区域饲料原料受到霉菌毒素污染程度不同,且污染程度存在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饲料饲料中常见霉菌毒素对畜禽生产的危害和鉴别的方法,同时探讨了霉菌毒素危害的预防和控制方法,以期为生产中霉菌毒素的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李妙金  贾芳 《食品科学》1981,2(11):33-34
粮油作物的种子,极易污染霉菌毒素,各种粮食或油料,以及经过加工后的产品与副食品是人们的主食或家禽家畜的饲料,而家禽家畜的肉类,奶和蛋品,又是人们的副食品,家禽家畜食有霉菌毒素的饲料后体内产生衍生物,以及对各种毒素的“集聚”作用而致病变  相似文献   

11.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对我国部分地区饲料及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玉米赤霉烯酮(ZEN)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种霉菌毒素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356份样品中AFB1、ZEN和DON检出率分别是87.8%、95.0%和98.3%,平均含量分别为11.2、689.0和1 855.2 μg/kg,说明我国部分地区饲料及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比较普遍。玉米、玉米副产物、配合饲料和粕类中ZEN和DON污染较严重,AFB1污染主要存在于粕类中,青贮料及发酵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但污染范围较广,建议饲料生产企业应加强对饲料和饲料原料的品控管理。  相似文献   

12.
霉菌毒素广泛存在于饲料中,我国饲料中霉菌毒素检出率高达90%,其中对畜牧业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主要有6种。畜禽食用了这样的饲料,霉菌毒素会引起畜禽的慢性中毒、疾病甚至死亡,饲料霉变产生的霉菌毒素被动物采食后,可能被机体的肠肝循环中被反复重吸收。因此,霉菌毒素会在动物机体的各个组织、内脏、鸡蛋、牛奶中残留形成残留。人食用了这样的畜产品,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很大的潜在威胁,甚至导致畸、致突变、致癌、肝中毒、肾中毒等危害。本研究简要介绍了目前霉菌毒素的防控措施、脱毒方法、检测技术等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期对霉菌毒素的防治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来源于不同生产流通环节花椒样品的霉菌污染情况和毒素残留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采集的25个样品中,68%存在霉菌总数超标,粉末样霉菌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颗粒样,菌落总数达3.4×103 cfu/g;塑料密闭包装条件下,4℃冷藏样品污染霉菌菌落总数较常温储藏的高2~10倍,达2.4~6.6×103 cfu/g;样品中黄曲霉素和赭曲霉素含量与霉菌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辐照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花椒中活菌数目,但对霉菌毒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室温条件下不同湿度(RH)贮存饲料的霉菌污染情况,在湿度条件分别为65%RH、75%RH、85%RH,利用国标检测法进行霉菌总数、产毒菌种类及毒素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20℃、65%RH条件下,饲料存放到第17天前就应该采取防霉措施。在75%RH条件下,存放到第10天前就应该采取防霉措施。在85%RH条件下,在生产饲料的时候就应该采取防霉措施。  相似文献   

15.
谷物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霉菌毒素是有毒的霉菌次级代谢产物,能通过粮食和畜产品等途径严重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而作为人类食物和动物饲料中最主要的能量供给原料,玉米、小麦、稻谷等谷物现已深受霉菌毒素问题的困扰。本文介绍了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概念,综述了霉菌毒素的毒性危害作用,分析了我国食用谷物和饲用谷物霉菌毒素的污染情况,总结了目前动物生产业解决霉菌毒素问题的一些控制方案,旨在为食物安全和动物生产安全方面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饲料中霉菌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25%的谷物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文中就霉菌毒素的产生及去除进行了介绍,以期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17.
饲料的生物性污染中以霉菌及霉菌毒素的危害最大。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7%的粮食、饲料等农产品遭受霉菌的侵蚀。因此,研制便宜、有效、商品化的方法,除去饲料中霉菌及其毒素显得很重要。Young(1985)指出可行的去毒方法应具有不增加新的毒素,包括毒性化合物;不改变饲料营养价值,必须是现有的,且处理费不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状况。方法 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或上转发光免疫分析(up-conversion immunoassays, UPT)法对安佑集团各分子公司所采购的大宗饲料原料中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快速检测, 2019年度共检测饲料原料样品20918份。结果 对比安佑集团企业标准, 2019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总超标率为3.2%。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整体情况由重转轻, 上半年污染较重主要是由于麸皮及次粉霉菌毒素污染超标所致, 下半年霉菌毒素污染程度整体较轻, 但9月玉米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istillers dried grains with soluble, DDGS)的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 ZEN)污染情况较重, 其中DDGS达重度污染; 从产地来源看, 2019年全国各产地麸皮和次粉呕吐毒素(vomitoxin, DON)污染较重; 河南产地米糠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s B1, AFB1)及四川产地米糠ZEN达重度污染; 山东、江苏、云南、安徽产地玉米AFB1及安徽产地玉米DON达重度污染; 且饲料原料中的霉菌毒素并非单一存在, 多数情况下是多种毒素共存。结论 与2018年饲料原料霉菌毒素污染调查数据(未公开发表)相比, 2019年原料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19.
马龙宝 《食品科学》1984,5(5):28-30
<正>近年来,各地对食品中霉菌的污染情况陆续有所报导,并发现不少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体的肝脏、肾脏、肺脏以及神经、造血、生殖等系统有所损害,特别是某些毒素有强烈的致癌作用,有的可引起霉菌毒素中毒,从而越来越感到对食品中霉菌污染情况的调查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不久前我们对  相似文献   

20.
台湾霉菌毒素研究状况Tsung-cheTseng(台湾)由于60年代在英国发生“火鸡×病”,从而发现黄曲霉毒素能引起火鸡、猪和牛大量死亡。霉菌毒素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台湾于1965年开始研究霉菌毒素,主要集中在食品和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污染、产毒菌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