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建立了青藏公路楚玛尔河路段某冻土路基工程的FLAC 3D数值模拟模型,分析了不同季节的阴阳坡效应和路基内部土体的温度变化规律,研究了温室效应对路基内部土体温度分布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表明:(1)春夏秋冬环境条件下,阳坡和阴坡的温差分别为4℃、0℃、3℃和8℃;(2)在同一水平高度,路基内部土体的温差在夏季相差不明显、春秋季节较为明显、冬季最为明显;(3)温室效应会造成路基内部土体温度整体升高,导致路基土体的冻融交界线每10年会提升约0.6m。  相似文献   

2.
秦岭山地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分异规律明显。基带为暖温带半温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褐土带。四季分明,夏热冬冷,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干旱灾害多于洪涝灾害。向上,随着高度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增多,依次出现针阔叶混交林带、针叶林带和灌丛草甸带。西安境内的秦岭山地,奇峰峻岭、悬泉飞瀑、茫茫林海、奇花异草、飞禽走兽等共同构成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本文主要针对多元地域文化视角下圭峰书院的设计研究展开论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2006年7月至8月现场调查了北部湾海域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表层叶绿素a浓度范围0.14~7.89 mg/m3,平均1.13 mg/m3,并呈现自东向西、由近岸向湾中部逐渐递减的规律。水柱平均叶绿素a浓度达1.33 mg/m3。近岸区叶绿素a浓度垂直分布比较均匀,受温跃层的影响,深水区叶绿素a浓度在各层次存在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4.
通过大量实测数据分析,对噪声在声场的空间垂直分布可能最大值出现规律进行探讨,发现深圳市1~3类声环境功能区内最大值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规律,一般分布在6.4~48.1m之间,其中密集区间出现10~30m(3~10层)之间,为今后噪声自动监测系统的定点和安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快速流化床提升管中气固流动行为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对φ100mm×16m、FCC固体颗粒的快速流化床提升管内环-核流动区局部颗粒含量脉动行为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用Kolmogorov熵表征了其气固流动行为.结果表明,Kolmogorov熵沿提升管环-核流动区径向有3个显著变化区域,以此为依据将提升管环-核流动区的气固流动行为沿径向分成3个流域:单颗粒随机运动控制的核心流域;单颗粒混沌控制的过渡流域;边壁控制的环形流域.同时,从颗粒对垂直气固流动系统中气固湍动程度影响的角度,解释了Kolmogorov熵的径向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动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粤北某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对该矿区重金属污染源进行了调查,同时,对土壤样品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1)三个区中各金属元素水平平均含量分布为X区Y区Z区;(2)垂直分布上在三个研究区中表层土的污染都最严重,重金属的富集最高,三个区中铅、镉、锌、砷、汞几种重金属存在着相似性。在三区的垂直分布上,基本上含量X区Y区Z区;(3)三区的平均P综从大到小为:X(5.70)区Z(3.22)区Y(3.17)区,八种金属中,铅、镉、锌、铜、汞的污染率基本上都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从张家口市区到张北县狼窝沟30km,海拔高程相差近800m,巨大的高差导致了降水特性的差异。本文选用坝上平原区的张北站、坝头地带的烈士塔站和坝下张家口市区的张家口站,利用三个站1956~2003年的降水量实际观测资料,对不同高程、不同地貌条件下的降水特性从降水量年内分配、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均值、方差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降水量随地势的不同差异显著,坝头一带降水量偏大,其余两处差异不显著。降水量的年内分配及年内分配不均匀性的多年变化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油井的试油结果、初期产能、单井生产状况、见效见水特征、注采对应关系、水驱油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影响侯市区东部动态特征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当注采井分布在有利相带时,往往试油产量高、油井见效快见水也快,否则较慢;储层地质特征是影响水驱油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注入水往往在平行于古水流方向、河道的主体带推进速度较快,研究区目前孔隙渗流区水淹井的来水方位几乎均平行于古水流方向;垂直或斜交于古水流方位、非有利相带将是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储层裂缝的存在也严重地控制了注入水流向,注入水沿裂缝方位窜进,其他方位将是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油井的试油结果、初期产能、单井生产状况、见效见水特征、注采对应关系、水驱油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等方面对影响侯市区东部动态特征的地质因素进行了剖析.研究表明:当注采井分布在有利相带时,往往试油产量高、油井见效快见水也快,否则较慢;储层地质特征是影响水驱油运动规律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注入水往往在平行于古水流方向、河道的主体带推进速度较快,研究区目前孔隙渗流区水淹井的来水方位几乎均平行于古水流方向;垂直或斜交于古水流方位、非有利相带将是剩余油的富集区域;储层裂缝的存在也严重地控制了注入水流向,注入水沿裂缝方位窜进,其他方位将是剩余油富集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10.
嵊泗海域溶解氧与营养盐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了嵊泗群岛海域春季26个站位的表底层水质样品,检测分析了表底层海水溶解氧(DO)、营养盐(DIN、DIP)等参数,研究了氮磷营养盐与DO的组成特征,为该区域的环境保护措施办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1)调查区DO满足一类水质标准,而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四类;(2)调查区溶解氧含量平均为8.47 mg/L,平面和垂直分布态势差别不大;(3)DO与各营养盐无论表底层均成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局部异常与区内人工养殖相关。  相似文献   

11.
对装药生产线高氯酸铵(AP)处理工艺进行研究.采用与现有工艺不同的射流式真空(负压)输送AP方式,经输送距离(垂直距离4.5m,水平距离1 m)的试验测定,AP1粒度d43变小约3μm.推进剂装药试验结果显示,球形AP d43变化10μm,推进剂燃速变化约0.1 mm/s.针对AP用量多,耗费人力大,提出了AP处理的优...  相似文献   

12.
孙伶俐 《广东化工》2014,(15):54-55
HEDP(羟基乙叉二膦酸)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工业水处理剂。合成原料中的三氯化磷易分解成氯化氢气体,污染环境。本文主要研究以亚磷酸替代三氯化磷为原料合成HEDP。实验结果表明,以亚磷酸、醋酸、十二烷基磺酸钠为原料,合成HEDP的相对最佳工艺条件为:m[H3PO3]:m[CH3COOH]:m[CH3(CH2)11SO3Na]=10:4:1,反应温度为:112℃,保温反应6小时。合成的产品基本符合HEDP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选取成炭性聚合物聚苯醚(PPO)、聚碳酸酯(PC)、聚醚酰亚胺(PEI),分别添加到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有机蒙脱土(OMMT)复合体系中,极限氧指数(LOI)及水平垂直燃烧试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系的阻燃性能变化很小。将传统阻燃剂红磷(RP)与成炭性聚合物并用,可使HIPS/OMMT复合体系阻燃性能特别是水平垂直燃烧性能大幅提高。试验结果表明:红磷用量适中,添加较少量的成炭性聚合物,便能使复合体系分别达到水平燃烧FH-1级和垂直燃烧FV-0级。  相似文献   

14.
陈秀清  杨润贤 《广州化工》2009,37(6):138-139,142
采用逆相蒸发法,利用卵磷脂制备黄芩苷脂质体,以紫外法测定黄芩苷浓度,透析法测定黄芩苷包封率。结果表明:卵磷脂:胆固醇(m/m)为4:1,有机相:水相为3:1,黄芩苷浓度1.5mg/mL,所制得黄芩苷脂质体粒径均匀、制备量大,包封率达40.4%。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高海拔引起的大气温度、压力、密度等变化对水泥熟料烧成系统的影响。在3000m海拔的青海海西化建工程实例设计中,采取了控制预热器各级旋风筒风速(C1小于4m/s,C2~C5为5-6m/s)和回转窑风速(~7m/s),控制分解炉内燃料停留时间(〉5S),以及增加篦冷机的篦床面积等相应措施。投运后,该生产线系统稳定,达标达产。  相似文献   

16.
用硅胶作吸水剂合成阿司匹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H2SO4为催化剂、硅胶为吸水剂(S)进行水杨酸(BHA)和乙酸酐的酯化反应,合成乙酰水杨酸。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吸水剂用量等反应条件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较理想的合成工艺条件:n(H2SO4)∶n(BHA):∶n(C4H6O3)=0.21∶1∶1、m(S)∶m(BHA)=0.6∶1、反应温度75℃。研究了该酯化反应动力学,确定该反应为1.6级反应,表观反应活化能为63.51kJ/mol。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新型聚合物聚醚多元醇3628和聚醚多元醇330N与TM300体系(TDI/MDI)制备一种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探讨了发泡工艺对高回弹聚氨酯泡沫塑料发泡速率和泡孔结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发泡工艺:采用DEOA为交联剂,B-8716为泡沫稳定剂;m(A-1):m(A-33):m(H2O):m(B8716)。m(多元醇)为0.1:0.6:(3.7~3.5):0.7:1.00;物料温度在20~25℃之间。该条件下所得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开孔性较好,孔径分布不均匀,回弹率可达到60%。  相似文献   

18.
PP熔融接枝MAH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西文  王重  侯绍宇 《广州化工》2010,38(1):85-87,115
以PP(EPS30R)为基体树脂,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少量的DMF(N,N-二甲基甲酰胺),在双螺杆挤出机中于175℃-190℃进行了PP熔融接枝MAH的反应。用红外光谱表征了接枝反应的存在,并考察了引发剂用量、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用量、单体用量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DMF能抑制PP的降解,并且确定了较佳的原料配比为m(PP):in(MAH):m(DMF):In(DCP):100:3:0.6:0.4,其接枝率可达2.95%。  相似文献   

19.
以10%的NaOH水溶液为反应介质,Ni+Ru/C为催化剂,4-(反-4-正丙基环己基)苯甲酸(3HPA)进行加氢反应合成了4-(反-4-正丙基环己基)环己基甲酸(3HHA)。研究了工艺条件对3HHA顺反式的影响,得出最佳合成反应条件:m(Ru/C):m(Ni):m(3HPA)=1:20:100,反应温度180℃,反应压力5MPa。3HPA的转化率接近100%,转型顺/反比例达99:1。  相似文献   

20.
以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新型溶液溶解纤维素,在均相条件下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了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时间以及(NH4)2S2O8、AM、BMA、MBA的用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纤维素)∶m(AM)∶m(BMA)∶m[(NH4)2S2O8]∶m(MBA)=1∶4∶2∶0.05∶0.006,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87%,接枝效率为36%。制备的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的吸水倍率为583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