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临床医学工程》2017,(8):1153-115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前后特诊患者满意率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变化。方法我科从2013年9月开始实施QCC,分别选择我院实施QCC前和实施QCC后的特诊患者各210例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观察组实施QCC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分析QCC活动前后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和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QCC活动后,特诊科圈员的工作积极性、团队凝聚力、协作力、服务理念、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较活动前均得到提高(P<0.05)。结论 QCC活动是提高特诊患者满意率及护理人员工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模式品管圈(QCC)活动对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6年6月-2017年12月接生的51例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9年6月接收的51例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新生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PDCA模式QCC活动,比较2组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家属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实施PDCA模式QCC活动前后圈成员综合能力评分。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为0.00%,低于对照组的1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DCA模式QCC活动实施后圈成员专业知识、团队精神、服务意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均高于活动实施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模式QCC活动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脓疱疮发生率,提升护理人员护理综合能力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神经外科癫痫专科知识层级培训中应用效果。方法首先对科室护理人员癫痫专科知识掌握情况及平衡各种因素能力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通过QCC活动甄选出培训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级培训。结果 1年后全科护士各阶段专科理论考核,专业技能演练,抢救配合默契度,资料收集有效率,护士临床执业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QCC活动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激发护士探讨癫痫护理专业的兴趣,认识到了工作的意义使护士对职业的发展有清楚认识,促进护士成长,提高工作满意度,增强护理品质,惠于患者,使临床护理向专业化迈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4.
《rrjk》2017,(16)
目的 :对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品管圈活动应用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根据我院品管圈活动开展时间为界限,随机抽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这两个时间段中各8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前者为对照组(未应用品管圈活动),后者则是实验组(应用品管圈活动),之后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以及护理人员各项评分。结果 :经数据统计分析可知(1)实验组80例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97.5%(78/80)明显高于对照组85%(68/80),并且二者对比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人员在品管圈活动实施后,其包括业务技能、素质、输液质量以及岗位职责等方面评分均相较于活动实施前有着不小地提升,并且差异也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工作上,品管圈活动地应用不仅能够显著地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率,与此同时也可以促使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水平以及综合素质提高,所以品管圈活动应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管理对妇幼保健护理人员护理素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未开展优质护理管理工作期间于我院工作的70名护理人员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2月开展优质护理管理期间于我院工作的7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组,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评分、护理技能评分及护理管理水平评分。结果研究组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护理技能及护理管理水平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妇幼保健护理人员实施优质护理管理可显著提高妇幼保健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技能及护理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品管圈在提高痛风患者宣教满意率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运用质量管理工具改进痛风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宣教问题,比较对策实施前后,痛风患者的满意率.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痛风患者的宣教满意率由活动前的80%,提高至活动后的93%,超出了预期目标.结论:运用品管圈对痛风患者的宣教进行管理,显著提升了痛风患者的宣教满意率,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升护理质量,促进团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护理活动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并发症及护理人员能力的影响。方法将江门市中心医院2018年5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分为常规组和QCC组各40例,常规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时采用一般护理,QCC组在一般护理方案基础上采用QCC护理,观察比较两组低血压、护理人员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常规组共进行514次血液透析,发生52次低血压,发生率为10.12%;QCC组在514次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22次,发生率为4.28%,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CC组患者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明显低于常规组的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CC护理活动有利于减少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及并发症发生,同时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层级全责管理在血液科的应用。方法:自2014年12月起我院血液科实施护理层级全责管理,以14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实施后,健康教育、护理记录、消毒隔离、病房管理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及护理人员满意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科实践中应用护理层级全责管理,提高了护理质量,满足了患者护理需求,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施品管圈活动(QCC)对护理人员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床头抬高依从性及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院重症监护室(ICU)使用呼吸机患者100例,其中实施QCC前(2013年1—6月)和实施QCC后(2013年7—12月)各50例。对实施QCC前后ICU护理人员、使用呼吸机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施QCC后,护理人员对VAP发生原因、危害,以及患者床头抬高意义、标准,确定床头抬高≥30°相关知识的评分均高于实施QCC前;总评分为(18.32±3.14)分,高于实施QCC前的(7.9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施QCC后,患者床头抬高依从率为96.00%(48例),高于实施QCC前的44.00%(22例);VAP发生率为4.00%(2例),低于实施QCC前的36.00%(18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开展QCC活动能有效提高ICU护理人员VAP相关知识水平和患者床头抬高依从率,降低患者VAP发生率,有利于提高ICU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张晓敏 《现代养生》2014,(16):170-170
目的:探讨在实施ICU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品管圈(QCC)活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准备开展品管护理活动之前,需要组织护理人员学习理论知识,对当前科内存在的管理缺陷进行认真分析,最终创建品管小组。结果:QCC活动有效开展后,显著提高了医院ICU护理工作的质量。并且显著增强了护理人员的积极参与意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获得了有效提升,团队合作意识表现为明显增强,护理人员针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以及操作技能的掌握都表现为明显提高。结论:QCC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提高TCU护理管理质量以及促业护理质量改进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意义,成功凸显品管圈活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湖北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应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的效果研究。方法:选择在我科参加培训的护理人员及临床带教老师,其中观察组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共46名培训学员,按照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培训;对照组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共48名培训学员,采用核心能力教学模式进行培训。两组学员在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培训结束后从学员笔试及操作评分,患者满意率,独立进行专科护理操作所需周期三方面,观察并记录培训效果。结果:按照核心能力教学模式培养的学员笔试及操作评分、患者满意率均高于传统培养学员,独立进行专科护理操作所需周期缩短。结论:在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中运用核心能力模式培训,可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疼痛综合护理管理应用于胃癌手术后的效果。方法该次研究于该院在职护理人员当中抽选40名作为观察对象,研究时间为2018年3-8月期间。所有护理人员均接受疼痛综合护理管理,比较管理前后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质量、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护理操作水平。结果管理后护理人员的疼痛管理质量评分、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操作水平评分均明显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在胃癌手术后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疼痛综合护理管理,可以促进护理人员工作质量与综合素养的提升,值得进一步推广于今后临床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底线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成绩及住院、出院满意率作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实施底线管理后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成绩及住院、出院满意率作为观察组,对底线管理前后护理质量管理考核成绩、患者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底线管理后,护理安全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抢救物品管理均有所改善。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底线管理有助于强化护理安全意识,提高护理质量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实习生行为规范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分标准(实习生版)"回顾性调查某院护理实习生临床实习过程的不良行为发生率,通过确立主题、设立目标及可行性要因分析、制定对策及措施、进行效果评价及巩固措施等一系列活动,并对开展QCC活动前后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开展QCC活动后某院护理实习生不良行为发生率从73.73%下降至27.95%,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活动可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提高护理实习生临床工作规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治疗的患者76例,共配置护士16名,运用扁平化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前后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相对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为93.42%,高于实施前的53.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扁平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护理中应用,提升了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6S”管理模式在体检中心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7月,医院体检中心实施“6S”管理模式,以2021年1月-6月为实施前组,以2021年7月-2022年1月为实施后组。对比“6S”管理模式实施前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士自我综合素质评分,并在实施前后随机挑选150名参检人员对体检中心的护理工作进行满意度评分。结果:实施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人员自我综合素质评分、体检人员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在体检中心实施“6S”管理模式,可提高科室整体护理管理水平和护理质量,有效防止发生院内交叉感染,保障护理安全,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并探讨团队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该院急诊科自2010年5月以来实施团队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2年内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结果相比实施团队管理模式之前,急诊科病区内的服务态度满意度、各项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均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团队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以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凝聚整个护理团队,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护理预警在妇产科门诊分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在我院妇产科门诊就诊并实施常规分诊的患者400例纳入对照组,将2016年7月1日-12月30日在我院就诊并实施护理预警的患者400例纳入观察组,将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预警应用在妇产科门诊分诊中的临床价值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5S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制定5S管理活动计划、实施方案、考核标准,并检测基础护理质量、护士综合素质等方面内容.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了5S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技术操作合格率、一级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优于实施前.结论:在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5S管理模式,可以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人员的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效果.同时,还能提升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实施人性化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抽选不同时间段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划分为两组,分别为30名对照组(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与30名观察组(2013年7月至2015年12月),分别实施常规管理与人性化管理,对比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