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在工作待遇、劳动保障、社会支持等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上海市12个区县29家医院的女性护理工(n=883)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时间、月平均收入、岗前培训情况、劳动保障状况及社会支持需求等方面。结果回收有效问卷862份(97.6%),上海户籍者111人,非上海户籍者751人。82.11%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和24.32%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表示无加班工资(P〈0.05);25.23%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和89.78%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未签订劳动合同(P〈0.05);46.74%的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接受过半年或更长时间的培训,95.92%的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培训时间少于3个月。家人对其工作是否持支持态度影响女性护理工的自我评价(r=0.288,P〈0.05)。结论上海户籍与非上海户籍女性护理工在基本情况、工作时间、月平均收入、岗前培训时间、劳动保障状况以及社会支持需求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应摒弃户籍歧视,构建社会支持网络系统,重视外来女性护理工的社会支持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以及孤独感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关系问卷(RQ)和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测量成人依恋,用社会支持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分别测量被试的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结果 ①成人依恋类型分布为:安全型40.1%,轻视型27.7%,矛盾型20.8%,害怕型11.5%.②女性的主观支持(t(548)=5.59,P<0.01)、和社会支持总分(t(544)=3.69,P<0.01)显著高于男性;依恋焦虑没有性别差异,但男性的依恋回避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528)=2.91,P<0.01);在孤独感的得分上没有表现出性别差异.③不同依恋类型的个体在客观支持(F(3,482)=3.74,P<0.05)、主观支持(F(3,482)=2.80,P<0.05)、支持的可利用度(F(3,482)=3.14,P<0.05)以及社会支持总分(F(3,482)=5.67,P<0.01)4个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且在孤独感量表的得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F(3,482)=8.34,P<0.01),表现为安全型个体的孤独感显著低于非安全型的个体,而害怕型依恋的个体报告的孤独感最高.④孤独感与依恋回避和依恋焦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249~0.348,P<0.01);而与社会支持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258~-0.409,P<0.01).结论 大学生的依恋类型、社会支持以及孤独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比较抑郁与非抑郁大学生社会支持结构及其满意度的差异.方法以班为单位采用整群取样法对三所高校的303名学生施测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和社会支持源提名及满意度评定问卷. 结果 (1)大学生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父母家人、朋友同学及老师,其中父母、中小学朋友、大学朋友、大学同学、中小学老师及大学老师等六个支持源的提名百分数分别为97.7%,86.8%, 69%,62.7%, 60.4%, 57.1%,均超过50%.(2)抑郁组和非抑郁组被试对社会支持源的提名百分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3)抑郁组被试对提名支持源的满意度普遍低于非抑郁组,其中在父母、大学朋友、大学同学、大学老师、班级辅导员支持的满意度上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另外,抑郁组和非抑郁组在学校支持及横向支持的满意度上差异非常显著(P<0.01),抑郁组较低.结论抑郁大学生与非抑郁大学生在社会支持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对支持源的满意程度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老年肿瘤病人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用病例对照和多因素统计分析,采用心理问卷测试和心理量表评定,对50例肿瘤病人的社会支持及相关心理因素进行调查,并探讨其相互关系.同时设立非肿瘤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肿瘤病人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客观支持分均较对照组高(P<0.01),而主观支持分及对支持的利用度二者无差别(P>0.05).结论老年肿瘤病人与非肿瘤病人对社会支持的认知评价存在差异,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可能存在不同的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实习护士对进入实习岗前集中培训的需求状况,为岗前集中培训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10年到我院实习的第一批实习护生150名进行岗前培训时间、知识需求内容、培训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习护生岗前集中培训10项需求内容中有8项非常需求率达60%以上,属岗前培训主要需求内容。岗前培训需要时间3天和7天者占47.92%和39.58%。培训形式则是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培训形式需求,不同学历层次的被调查对象对岗前培训内容选择的比较,只有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生对岗前集中培训有很高的需求,岗前培训时间以(3~7)天为宜,培训形式应多种多样,培训内容除了传统的医院简介、护士职业道德教育、护理工作核心制度、护理工作与法律、护患沟通技巧、急救知识、护理操作技能和专科操作知识培训外,还应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和职业防护知识、消毒隔离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移民与非移民心理健康以及与社会支持、应付方式之间关系.方法: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cheme questionnaire,CSQ)、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对随机抽取的401名移民和199名非移民进行调查.结果:1.移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较非移民差;移民组自责分明显高于非移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移民组社会支持总分及主观支持分低于非移民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移民组主观支持分低于于非移民组.2.消极应对方式越强,发生心理不适的可能性就越大.相反,积极应对方式越强,发生心理不适的可能性就越小;同时,移民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多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三峡移民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问题,值得关注.加强对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和进行积极系统的心理干预,对维护移民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和社会支持问卷(ISSI)对110例膀胱癌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非癌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其客观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评分和社会支持总分明显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总分与社会支持3个维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社会支持与膀胱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应协助其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郊区护理院老年人社会支持状况,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上海郊区护理院11.5名老人进行调查。结果: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月经济收入、患疾病种类对护理院老年人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得分均有影响,男性较女性易获得客观支持(P〈0.05);有配偶老人的社会支持总分明显高于无配偶老人(P〈0.01);有子女老人主观支持得分明显高于无子女老人(P〈0.05);受过初中以上文化教育的老人客观支持、利用度得分高于受小学或以下教育老人(P〈0.05);患疾病种数对老人利用度有影响(P〈0.05)。结论:建立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根据护理院老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社会支持,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医学应对问卷(MCMQ)对89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组)和77例不伴有抑郁的脑卒中患者(非抑郁组)进行测评.结果 抑郁组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因子分均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1);抑郁组面对因子分显著低于非抑郁组(P<0.05),而屈服因子分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1).结论 社会支持不足和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可能是脑卒中后抑郁发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卒中后抑郁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s,HAMD)、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对7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估。结果39例患者存在PSD,PSD组患者与非PSD组相比,其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主观支持分、支持利用度并无显著差异(P>0.05),积极应对方式分显著低于非PSD组(P<0.05),神经质维度评分PSD组亦显著高于非PSD组(P<0.01),一般资料调查显示PSD患者存在对脑血管病知识了解明显不够(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积极应对不足,情绪不稳定,同时对脑血管的知识了解程度不够,可能是PSD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网络现状,以及社会关系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安徽省凤阳县4个乡镇190名石英砂企业工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石英砂企业工人的社会支持情况。结果:参与问卷调查的工人以男性为主(82.10%),学历层次相对较低,本地工人较多。本地工人、中小型企业工人、女性工人在社会支持情况下寻求家人和朋友帮助的比例均高于流动人口、大型企业工人和男性工人(P0.05~P0.01)。本地工人、初中以上学历工人及大型企业工人对职业病的认知状况均优于外地工人、初中及以下学历工人及中小型企业工人(P0.05~P0.01)。大型企业职业健康培训和签订合同率均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P0.01)。结论:石英砂企业工人社会网络关系主要来自家人和朋友,可获得的支持主要来自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关系,应对石英砂企业工人加强正式的社会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要提高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不同激励因素对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影响不同。目的 比较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激励因素现状、满意度及激励因素偏好,为进一步细化完善家庭医生团队激励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9年7-9月在厦门市、杭州市余杭区、上海市长宁区、北京市西城区和房山区共选择2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课题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所有在岗的家庭医生团队人员676人(包括临床医生、护理人员和公共卫生人员)进行普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家庭医生团队人员的个人基本情况和工作环境基本特征、激励机制及激励因素偏好情况。对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基本情况及激励因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676份,有效回收率为96.6%。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月收入、总收入中家庭医生专项资金占比和签约服务费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收入与家庭医生工作价值匹配程度的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公共卫生工作者认为收入与工作价值匹配的比例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福利待遇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4)。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参加阶段性进修培训、相关专业课程培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参与阶段性进修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与公共卫生工作者(P<0.016 7);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者过去1年参加相关专业课程培训者占比高于从事护理工作者(P<0.016 7)。不同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过去3年职务提升与职称提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岗位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绝大多数都认为个人收入和福利是最重要的激励因素,这一比例在家庭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成员中分别是95.6%(387/405)、95.7%(180/188)和98.8%(82/83);培训机会、社会认可和尊重、职称晋升机会排在第2位、第3位和第4位;但对家庭医生来说单位管理制度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护士来说工作量是排名第5的激励因素,对公共卫生人员来说排名第5的则是工作条件。结论 不同岗位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激励机制现状存在较大差异,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收入、福利待遇与培训学习情况优于从事护理和公共卫生工作的人员,且不同家庭医生团队成员对激励因素的偏好有所不同。应当继续优化家庭医生团队成员薪酬结构,提升家庭医生团队的收入及签约服务费,完善经济激励措施;加强基层培训学习力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保障医疗卫生人员权益,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认可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酒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7个区外来务工人员5 855名,年龄18~65岁,居住时间均大于6个月。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其进行饮酒行为现状调查,调查时间为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将平均每月饮酒≥1次定义为饮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饮酒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 623份。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为35.0%,其中男性饮酒率(54.3%)高于女性饮酒率(14.8%)。在不同文化程度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饮酒率最高(57.1%)。在不同收入的外来务工人员中,较高月收入(3 500~4 499元)者饮酒率最高(53.9%)。外来务工人员饮酒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性别、从事行业、婚姻状况、个人月收入、居住情况、是否吸烟和抑郁因子分值。结论 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中饮酒率较高,我们应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健康饮酒的宣教,避免和减少与饮酒相关疾病和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失独者社会支持与抑郁情绪间的关系及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抑郁情绪之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214名失独者,其中男80人,女134人,年龄49~83岁,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社会支 持评定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测量失独者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及抑郁水平。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 (t=2.85,P<0.05)、有无配偶(t=5.62,P<0.05)、家庭所在地不同(t=3.95,P<0.05)、人均月收入不同(F=3.48,P<0.05) 的失独者社会支持得分不同;人均月收入不同的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得分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46, 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和社会支持得分呈正相关(r=0.26,P<0.01),失独者自我效能感(r=–0.59, P<0.01)和社会支持(r=–0.31,P<0.01)与抑郁得分均呈负相关。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失独者自我效能感在社会支持和 抑郁情绪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年龄<60岁、有配偶、人均月收入高及农村的失独者社会支持水平较高,人均 月收入高的失独者自我效能感较高。社会支持既可以直接预测失独者抑郁情绪,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感间接影响失独 者抑郁情绪。社区工作人员在对失独者这一特殊人群进行心理护理时,可以从改变其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感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家具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生命质量结构方程模型,了解家具制造业外来务工人员生命质量(包括生理与心理健康)现状,探讨各影响因子与生命质量之间的潜在关系,为制定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生命质量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抽样方法,从中山市中小微型家具制造企业中共抽取439名工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工作情况?经济情况?劳动保障以及SF-12量表等内容?按照不同人口学特征对工人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得分进行统计描述;以探索性因子从观测变量中提取公因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子与生命质量之间的关系? 【结果】 PCS与MCS得分分别为53.1 ± 5.3?53.0 ± 7.4?从工人一般情况中提取的6个公因子为工作经历?劳动保障?工作时长?家庭及经济情况?防护情况?健康风险?各公因子Cronbach′s α系数在0.500 ~ 0.712之间?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χ2/ν为2.837,RMSEA为0.043,CFI为0.947?IFI为0.948,NFI为0.89?反映PCS的4个观测变量中,按标准化路径系数按大小排列,先后为生理职能(0.586)?躯体疼痛(0.527)?生理机能(0.466)?一般健康状况(0.165);反映MCS的4个观测变量中,按标准化路径系数按大小排列,先后为精神健康(0.802)?精力(0.594)?情感职能(0.361)?社会功能(0.357);工作经历?劳动保障?工作时长?防护情况?心理状况对生理状况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02?-0.123?-0.148?-0.314?0.582;工作经历?劳动保障?工作时长对心理状况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025?-0.054?-0.254?【结论】 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生理机能是影响外来务工生理健康的主要因素;精神健康?精力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个人防护的使用情况?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从加强个人防护?改善心理健康?避免过长工作时间等方面,改善工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朱晨曦  常明  周影  荣超  樊宏  何达  郑文  孙笛枫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938-1943
目的 探讨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为构建多元社会支持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7—8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法,在我国东部某省辖市抽取年龄≥45岁的失独家庭父母235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其基本情况和社会支持状况,其中社会支持状况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价,包括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失独家庭父母社会支持状况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1.7%。失独家庭父母的SSRS总得分为19.0~46.0分,中位得分为34.3(12.9)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的中位得分分别为20.0(8.0)、7.0(3.0)、7.0(3.0)分。在婚者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高于非在婚者,月收入≥3 500元者的客观支持维度得分高于月收入<3 500元者,无第三代者的量表总得分高于有第三代者,自评健康状况为好者的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高于自评健康状况为中者,自评健康状况为好者的客观支持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高于自评健康状况为差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是失独家庭父母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及量表总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月收入是失独家庭父母对支持的利用度维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失独家庭父母的社会支持现状总体上较好,但不同情况者的差异较大,婚姻状况、月收入是其影响因素。建议夯实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内容,主动维护和改善失独家庭父母的健康状况;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有需求者提供群体化或个体化服务;筑牢政府购买服务内容,强化社会支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劳务工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SWBS-CC)、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1038名深圳市劳务工进行调查.结果 在主观幸福感总量表上的得分上不同性别的劳务工无显著差异[(63.51±11.03)分,(63.22±12.02)分,t=0.389,P>0.05],30~49岁组显著高于16~29岁组[(62.80±11.80)分,(64.54±11.28)分,t=2.21,P<0.05],已婚组显著高于未婚组[(62.50±12.18)分,(64.27±10.80)分,t=2.44,P<0.05].除社会支持利用度与身体健康和知足充裕相关不显著外,社会支持及其各维度与主观幸福感各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075~0.391,P<0.05).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和客观支持均对主观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其中主观支持对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最大(β=0.297).结论 劳务工主观幸福感与年龄和社会支持具有密切关系.加强对劳务工的情感支持,可能有助于提高劳务工的主观幸福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保定市外来务工女性主观幸福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SWBS-CC20)对384名保定市外来务工女性进行调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405份,回收有效问卷384份,有效回收率为94.81%.保定市外来务工人员主观幸福感整体得分为70.76±9.56,其中发展体验得分最低(6.79±1.19),其次是满足体验(7.18±1.09),健康体验(7.21±1.11)得分最高.因素分析表明,主观幸福感受到文化程度、户籍所在地、是否参加医疗保险的影响,未发现与婚姻状况、人均月收入、每天工作时间有关.结论 文化程度较低、户籍在外地以及没有参加医疗保险流动妇女,主观幸福感较差,应为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家庭医生助理员队伍的人力资源现况及其工作能力影响因素,为优化家庭医生助理员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7—8月,采用立意抽样法从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抽取6家(闵行区颛桥、吴泾、莘庄、浦江、江川、华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70名家庭医生助理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从业年限、工作性质、工作能力评分。工作能力评分采用中文版工作能力指数(WAI)调查表评估,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家庭医生助理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6份,有效回收率97.6%。166名家庭医生助理员中,女性为主,占85.5%(142/166);年龄以25~35岁为主,其中25~30岁占23.5%(39/166),31~35岁占33.1%(55/166);教育程度以大专、本科及以上为主,其中本科及以上占47.0%(78/166),大专占39.8%(66/166);专业背景主要为护理,占66.3%(110/166);职称主要为初级、中级及以上,其中初级占40.4%(67/166),中级及以上占40.4%(67/166);月收入主要为“≤4 000元”,占56.0%(93/166);从业年限主要为“>3年”,占49.4%(82/166);工作性质主要为专职,占72.3%(120/166)。家庭医生助理员工作能力评分平均为(7.7±1.8)分。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专业背景、职称、月收入家庭医生助理员的工作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从业年限、工作性质家庭医生助理员的工作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背景、从业年限、工作性质是家庭医生助理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闵行区家庭医生助理员队伍以女性、专职、医学背景为主要特征,且收入较低、无职称晋升、总体工作能力较低,专业背景、从业年限、工作性质为家庭医生助理员工作能力的影响因素。建议通过扩大宣传、提高收入、开辟职称晋升通道等措施吸引新鲜力量,通过队伍专职化、培训系列化、队伍稳定化提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