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致命毒蕈白毒伞中毒患儿早期血液净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例急性白毒伞中毒致急性中毒性肝损害的患儿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相关治疗.监测肝功能、血氨、凝血四项等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 2例患儿经早期4次全量的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可基本清除体内的白毒伞毒素,患儿的肝功能逐渐好转恢复.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相对轻症病例单用血浆置换,重症病例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可降低转氨酶、血氨,取得满意疗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致命毒蕈白毒伞中毒患儿早期血液净化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例急性白毒伞中毒致急性中毒性肝损害的患儿进行内科综合治疗、血浆置换、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的相关治疗.监测肝功能、血氨、凝血四项等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 2例患儿经早期4次全量的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可基本清除体内的白毒伞毒素,患儿的肝功能逐渐好转恢复.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相对轻症病例单用血浆置换,重症病例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可降低转氨酶、血氨,取得满意疗效,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治疗毒蕈中毒的疗效及经验.方法 对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成功的4例毒蕈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儿中,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2、6、6、8岁,食用自采野生蘑菇0.5~1h后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症状.经常规治疗上述症状无缓解,且出现肝功能异常及心肌损害.2~3d后4例患儿均出现皮肤及巩膜黄染.实验室检查:ALT 2955~12 114 U/L,AST 257~7 824 U/L,TBIL11~90.4μmo/L,DBIL 4.8~55.9 μmol/L;LDH216~525 U/L,CK 105~444 U/L;凝血酶原活动度0~26%.临床确诊为毒蕈中毒、肝功能衰竭.先后给予4例患儿血浆置换及对症、支持治疗.入住儿童重症监护中心2周后患儿病情均好转转出.结论 毒蕈中毒病死率极高,及时进行血浆置换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蜂蜇伤的临床特点,评价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童蜂蜇伤并多脏器损害的疗效。方法对2011年至2012年我科收治的6例应用不同血液净化方式治疗的重症蜂蜇伤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胡蜂蜇伤患儿,蜇伤部位13—43处不等,均出现心脏及肝脏损害,2例出现肾脏损害,3例出现溶血性贫血。血液净化治疗中2例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2例行血液灌流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1例行血浆置换,1例联合行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经过治疗,6例患儿全部治愈,住院时间10—25d,平均13.5d。结论群蜂蜇伤易导致多脏器损害,应早期进行有效的血液净化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技术在儿童急性肾损伤中的应用体会.方法 5例急性肾损伤患儿,其中多囊肾1例,孤立肾1例,严重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急性药物(氯氮平)中毒1例,农药(甲哌嗡)中毒1例.该5例患儿均进行了血液净化治疗,其中多囊肾患儿、孤立肾患儿以及严重脓毒症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患儿均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急性药物(氯氮平)中毒和农药(甲哌嗡)中毒患儿均给予了血液灌流治疗,回顾性分析这5例急性肾损伤患儿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临床特点,治疗药物及治疗效果.结果 5例患儿均顺利置管并分别完成了相应的血液净化治疗,平均持续时间为30 h(16 ~62 h),治疗前血Cr、BUN分别为(387.2±195.4)μmol/L、(37.5±12.8)mmol/L,治疗48 h后均恢复至正常水平;治疗12h后K+、Na+、Ca2+、HCO3-紊乱状态恢复正常.放弃治疗1例,治愈4例.结论 儿童急性肾损伤的病因种类多,根据病因及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血液净化模式,有助于改善肾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床旁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diafiltration,CVVHDF)在抢救儿童重症溶血尿毒综合征(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中的作用。方法总结本院PICU收治的HUS患儿的临床特点,采用儿童危重病例评分和儿童死亡危险评分Ⅲ评估病情的危重程度。对4例重症HUS患儿采用床旁PE联合CVVHDF治疗,观察病情演变与转归情况。结果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PICU收治重症HUS8例,经利尿剂、输血等保守治疗12~24 h后,病情加重的4例危重患儿进行PE+CVVHDF序贯式血液净化治疗。 PE采用Prisma TPE 2000膜式血浆分离器,CVVHDF应用AN69 M60滤器,PE每次新鲜冰冻血浆50~70 ml/kg,连续3~6次,CVVHDF置换液50 ml/( kg· h)。4例重症患儿治疗后均存活,血生化指标和肾功能指标改善。治疗前后血肌酐平均值(318μmol/L vs.162μmol/L)、乳酸脱氢酶(1963 U/L vs.407 U/L)明显下降,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40×109/L vs.97×109/L)。结论 PE和CVVHDF治疗重症HUS,可以迅速改善患儿血生化指标,稳定内环境,阻断溶血和改善肾功能,可作为重症HUS抢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儿童百草枯中毒的疗效。方法我院PICU于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百草枯中毒患儿12例,均进行血液净化治疗,采用“4-3—3—2-1”灌流方案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统计服药后及治疗3d后患儿白细胞计数、肝功能(TBIL、ALT、AST)、肾功能(BUN、Cr)、心肌酶(CK、CK—MB)及血气分析(pH值、SaO:、PaCO:)等指标,并追踪随访患儿的生存天数,评价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救治儿童百草枯中毒的疗效。结果经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3d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除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例患儿中仅1例完成“4—3—3—2—1”灌流方案联合持续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并存活超过28d。结论血液灌流联合持续血液滤过及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能够明显减轻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减少早期严重肝肾功能损伤、肺水肿及后期肺纤维化的发生,进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床旁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PE)联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 (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在辅助救治儿童剥脱性皮炎中的作用.方法 对2例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s,IVIG)救治无效的重症剥脱性皮炎患儿采用床旁PE联合CVVH治疗,观察病情演变与转归情况.结果 2016年4月至2016年12月,本院PICU收治2例重症剥脱性皮炎患儿,年龄分别为3岁8个月及1岁11个月.两例患儿均予甲泼尼龙、IVIG、抗感染及烧伤单元式皮肤护理等积极综合救治,病情加重,高热不退,皮疹、水疱急剧增多,皮肤大片剥脱,予PE联合CVVH序贯式血液净化治疗.PE采用Prisma TPE 2000膜式血浆分离器,每次置换血浆量60~80ml/kg,间隔48h;CVVH应用AN69 M60滤器,置换液量50ml/(kg·h).2例剥脱性皮炎患儿经PE 2~3次联合CVVH治疗72~96h后,体温开始恢复正常,呼吸、循环、肝、肾功能好转;治疗7d 后,皮疹颜色变淡,水疱开始收敛结痂,新生皮肤出现.监测血液净化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IL)系列(IL-2、IL-6、IL-8、IL-10)均明显下降;自然杀伤细胞百分比上升.例1住院32d治愈出院.例2入PICU第13天(入院第26天)再次高热,血、皮肤及尿培养显示多重耐药菌感染(血培养:鲍曼不动杆菌,皮肤渗出液:铜绿假单胞菌,尿培养:热带假丝酵母菌),于入PICU第20天(入院第33天)因多脏器功能衰竭(循环、血液、胃肠、呼吸、肾脏)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PE联合CVVH可减轻炎性反应、保护受损器官,可能是剥脱性皮炎患儿的辅助救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治疗儿童氟乙酰胺中毒的价值.方法 对常宁市人民医院儿科2004年6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2例氟乙酰胺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给予乙酰胺解毒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观察12例患儿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结果12例患儿均治愈,均无明显后遗症.结论氟乙酰胺中毒患儿表现危重,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是抢救儿童氟乙酰胺中毒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在肝衰竭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3年8月-2009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肝衰竭患儿11例,采用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包括应用血浆置换、血液灌流、持续血液滤过、血液透析等治疗方法.结果 非生物型人工肝支持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少.11例患儿顺利进行了23次血浆置换治疗,7次血液灌流治疗,5次血液透析治疗,3次持续血液滤过治疗(2例治疗顺利,1例在治疗中出现病情恶化、心跳骤停而终止治疗).10例患儿血液净化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监测血生化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亦有明显好转.11例获随访,其中2例毒蕈中毒肝衰竭患儿临床治愈出院,其中包括1例多脏器衰竭患儿,随访1 a,肝功能正常;3例病情好转出院;3例病情进展恶化,放弃治疗死亡;3例自动出院.结论 应用以血浆置换治疗为主的非生物型人工肝治疗急慢性肝衰竭患儿,可使患儿临床症状及各项检测指标有不同程度好转,提高患儿存活率.人工肝治疗技术应用于肝衰竭患儿治疗中应注意充分考虑儿童病理生理特点,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密切的病情监测,以保障治疗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技术在儿科危重症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2例患儿均使用瑞典出产的珠海红陹FH-400血液净化机,置换液自行配置,根据患儿血气和电解质情况及时调整置换液成分;对中毒患儿采用血液灌流(HP)治疗,其余均为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所有患儿在血液滤过前后检查肾功能、渗透压、血气、电解质,并记录患儿生命体征.结果 22例患儿中18例存活,5例中毒患儿全部治愈,肾功能全部明显好转,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CBP对儿童危重症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中毒、急性肾衰竭及维持内环境稳定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床旁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技术在救治新生儿多脏器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NICU住院并接受CBP治疗的6例MOF新生儿(均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分析该6例新生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CBP治疗,CBP模式为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透析(continuous vein-vein hemodialysis filtration,CVVHDF),血流速率3~5 ml/(kg·min),置换液剂量20 ~ 30 ml/(kg·h),透析液剂量为15~25 ml/(min·m2).观察CVVHDF治疗前及治疗6h、12h、24h、48 h、结束时MOF新生儿的血压,血pH、K+、Na+、血尿素氮、血肌酐、尿量、氧合指数(PaO2/FiO2)以及肾上腺素静脉维持剂量等指标变化,评价CBP在新生儿MOF救治中的效果.结果 6例MOF新生儿胎龄33 ~41周,入院日龄2~19d,出生体重2.25~ 3.36 kg;原发疾病脓毒症4例(其中1例合并先天性遗传代谢病),重度窒息2例;6例患儿均静脉置管顺利,转流时间49 ~ 106 h.与CVVHDF治疗前比较,血K+、血尿素氮、血肌酐治疗12h明显下降[(5.32±1.84) mmol/L vs.(9.81±3.61) mmol/L,(9.0±3.4) mmol/L vs.(12.8±6.1)mmol/L,(99±16) μmoVL vs.(176 ±25) μmol/L,P<0.05],24 h达到正常范围,尿量治疗24 h开始增多,PaO2/FiO2治疗6h达200 mmHg(1mmHg =0.133 kPa),24 h >300 mmHg(P <0.05);肾上腺素静脉维持量治疗12h可下调50%,48 h可停用.6例患儿CBP治疗均显示有效.结论 床旁CBP技术在新生儿MOF救治中应用安全,可有效帮助患儿度过MOF的肾功能衰竭阶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液净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双滤过血浆置换)联合贝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cSLE)合并严重感染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诊疗经过, 提高对cSLE合并严重感染救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儿童医院2021年9月收治的1例cSLE合并严重感染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资料及15个月的诊疗随访记录, 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 女, 14岁, cSLE合并严重脓毒症诱导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除常规激素及抗感染治疗外, 立即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双滤过血浆置换(DFPP)进行血液净化, 患儿右腿软组织感染形成大面积的坏死性焦痂, 病程第45天时开始进行清创(先后5种清创术和2次植皮术)。病程50 d时予第1次贝利尤单抗静滴。患儿无尿状态持续60 d, 予隔日血液透析, 第61天尿量开始慢慢增加, 病程第63天尿量为560 mL/d, 病程70 d时>1 000 mL/d, 水肿消退, 肾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抗ds-DNA抗体滴度水平下降、补体C3升高, 24 h尿蛋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一家三甲儿童专科医院PICU内8年期间行血液净化治疗患儿特征和血液净化技术运行特征, 以分析华东部分区域儿童血液净化技术发展过程。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纳入2014至2021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PICU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所有患儿, 分为2014至2017年和2018至2021年两个研究时期, 收集并分析纳入患儿的基本信息、临床特征、治疗参数及预后。结果共有1 029例患儿纳入研究, 其中103例合并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单纯血液净化治疗患儿926例, 其28 d存活率为55.7%。死亡组中年龄小、体重低、使用机械通气、血液净化前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患儿比例高于存活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年共行血液净化3 688例次, 主要采取模式是连续静-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68.6%), 其次为血浆置换(TPE)(23.8%)和血液灌流(HP)(4.8%);主要的适应证为急性肾损伤(AKI)(29.3%), 其次为严重炎症性疾病(26.2%)和急性肝衰竭(16.2%)。相较于2014至2017年, 2018至2021年血液...  相似文献   

15.
小儿急性毒鼠强中毒的血液灌流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子母活性炭血液灌流对毒鼠强中毒的治疗价值。 方法  采用BP 2 1血液灌流装置对 14例毒鼠强中毒患儿进行床边血液灌流治疗 ,测定患儿灌流前血、尿液、灌流后即刻及 2 4h血、72h的血、尿毒鼠强浓度 ;并与既往常规治疗的 11例患儿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  血液灌流后毒鼠强浓度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液灌流组与常规非血液灌流组比较 ,相同时期内血液、尿液毒鼠强浓度有明显下降 ,血浓度下降值分别为 ( 74 9± 2 1 8) μg/ml和 ( 11 5± 5 9) μg/ml,尿毒鼠强浓度下降值分别为( 79 4± 14 9) μg/ml和 ( 16 4 ± 7 8) μg/ml,两者均有显著差异P <0 0 1。 结论  炭肾血液灌流对毒鼠强有很好的吸附作用 ,吸附前后的血药浓度明显降低 ,炭肾血液灌流治疗毒鼠强中毒比常规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16.
血浆置换在儿童危重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在儿童危重症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建立血管通路,应用Prisma血液净化机,对10例PICU危重患儿进行28次血浆置换治疗.患者病种分别为脓毒症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性肝功能衰竭、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溶血尿毒综合征、格林-巴利综合征、狼疮性肾炎,所有病例均存在2~5个脏器功能衰竭.结果 每次血浆置换量为(63.5±19.5)ml/kg,血流速度为5~10 ml/(kg·min),置换速度为血流速度的20%~25%.经过血浆置换及综合治疗,10例患儿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均有好转,2例分别进行4次血浆置换治疗病情才得到缓解.结果8例存活,2例死亡(急性肝功能衰竭及狼疮性肾炎各1例).28例次均顺利完成血浆置换治疗.治疗中有3例次发生一过性荨麻疹,未见休克、严重出血倾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儿童严重脓毒症及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难治性川崎病休克综合征(Kawasaki disease shock syndrome,KDS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2年8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5例KDS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血浆置换+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分为净化组(12例)和常规组(23例),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 净化组患儿休克恢复时间、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病程中脏器受累个数少于常规组(P<0.05)。净化组血液净化治疗后血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肝素结合蛋白、脑钠肽水平较血液净化治疗前均下降(P<0.05),而常规组治疗后这些指标较治疗前升高(P<0.05)。净化组患儿治疗后每搏输出变异、胸腔液体水平、外周血管阻力均随时间推移呈下降趋势,心输出量随着治疗呈上升趋势。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透析治疗KDSS可减轻炎症反应,平衡血管内外的液体平衡,缩短病程、休克时间及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3,25(6):566-57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儿童危重症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4月-2010年8月在本院行CBP联合HP治疗的儿童危重症合并ARF患儿10例。选择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模式进行床旁CBP治疗,治疗时间持续8~36 h,同时序贯加用珠海丽珠医用生物材料有限公司HA系列树脂灌流器进行HP治疗,治疗时间2 h。观察治疗前后血BUN、血肌酐(SCr)、ALT、CK、电解质、CRP、内皮素(ET)、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氧合指数[pa(O2)/FiO2]和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CBP联合HP治疗后血BUN、SCr、TB、ALT、CK明显降低;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得到纠正,CRP显著降低,pa(O2)/FiO2显著提高;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ET、HR及CV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治愈6例,好转、放弃治疗各2例。结论 CBP联合HP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纠正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是治疗儿童危重症合并ARF的一种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特征, 分析内毒素吸附序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此病的疗效。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西安市儿童医院PICU收治的3例急性坏死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例符合急性坏死性脑病诊断依据的患儿, 均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意识障碍同时合并惊厥持续状态。早期头颅CT呈现以对称性丘脑损害为主的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确诊的8 h内予以血浆置换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 2例给予内毒素吸附序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前后IL-1β、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均显著下降, 2例予内毒素吸附序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患儿最终存活, 但遗留有不同程度后遗症, 1例患儿常规治疗7 d后签字离院失访。结论急性坏死性脑病暴发性起病, 病死率高, 预后差, 早期内毒素吸附序贯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改变疾病预后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20.
脓毒症患儿的持续血液净化治疗22例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Lu GP  Lu ZJ  Zhang LE  He J  Hu J  Wu F 《中华儿科杂志》2006,44(8):573-578
目的采用持续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救治儿童严重脓毒症合并脏器功能障碍,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对2003年8月—2005年8月,我院收治的22例儿童严重脓毒血症进行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ontinuous Vein-Vein Hemodialysis Filtration,CVVHDF),观察心率、血压、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自主呼吸频率、氧合指数的变化以及预后。结果22例均顺利置管并完成CBP,CBP持续时间为(64.4±34.5)h。CBP前均存在心动过速,CBP 4h下降(45±13)次/ min;CBP后,未休克的7例血压平稳;10例早期休克患儿CBP后血压维持正常,血管活性药物1~5h下调,2~8h撤除;5例难治性休克患儿CBP 4h后血压明显上升,升高幅度为(25.2±10.7)mm Hg (1mm Hg=0.133 kPa),8h恢复到该年龄正常水平,血管活性药物在CBP 2~8h下凋,4~16h停用,较早期休克患儿略延长。呼吸频率增加的患儿CBP 4h后自主频率减慢(7±4)次/min;合并呼吸衰竭患儿CBP前氧合指数(PO_2/FiO_2)为(177.7±53.1)mm Hg,CBP后4h上升至(341.0±60.2) mm Hg,(5.3±2.1)h全部达到正常;吸入氧浓度FiO_2 2~4h降至50%以内。危重评分入院时62.2±7.4,24h升高至危重评分86.6±9.0,提高24.5±10.8;CBP治疗后存活16例,存活率72.7%,治疗有效率90.9%。置换液采用改良Ports方案可导致血钙、血糖和血渗透压的升高。CBP在脓毒症患儿应用可能引起转流初期的血压轻度下降和转流过程中的出血现象。结论持续血液净化有改善严重脓毒血症儿童重要脏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