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浓度及中毒严重指数(SIPP)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6月该院急诊内科收治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140例,根据中毒21 d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67例)和死亡组(73例)。比较两组入院时外周血中百草枯浓度及SIPP,分析其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死亡组的服毒量、服毒至入院时间、入院时血浆中百草枯浓度、SIPP、心率(HR)、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_2)、pH值、Na~+、WBC、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肝肾损伤率、肺纤维化率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服毒量、服毒至入院时间、血浆中百草枯浓度、SIPP、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肝肾损伤、肺纤维化、MODS均是影响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SIP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0,大于血浆中百草枯浓度的0.821(P0.05);SIPP和血浆中百草枯浓度对死亡概率预测的最佳界值为6.15(h·mg/L)和1.23 mg/L,阳性预测值为86.84%和88.73%。结论血浆中百草枯浓度及SIPP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口染毒百草枯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方法  分别以100 mg/kg和200 mg/kg的剂量给家兔灌胃染毒,于染毒后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样本,应用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各样本中百草枯的含量,绘制浓度-时间曲线,并用DAS 3.0软件计算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结果  以100 mg/kg剂量的百草枯(质量分数20%)经口染毒后(1.96 ± 2.41)h,家兔体内血液中百草枯浓度达到峰值,之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中峰质量浓度为(2.53 ± 0.84)mg/L、半衰期为(8.41 ± 1.89)h、浓度曲线下面积为(14.10 ± 3.21)mg/(L·h)。200 mg/kg百草枯经口染毒后(1.76 ± 1.10)h达峰,之后血药浓度迅速下降,非房室模型统计矩参数中峰浓度为(9.21 ± 4.43)mg/L、半衰期为(15.47 ± 12.11)h、浓度曲线下面积为(76.05 ± 34.30)mg/(L·h)。两组家兔血浆中百草枯达峰时间和平均留存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百草枯经口染毒在家兔体内的变化过程符合三室模型特征,获得了不同染毒剂量百草枯在家兔体内的毒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家兔经口染毒百草枯的毒物效应动力学规律。
  方法  2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以2 mL/kg体质量的生理盐水灌胃;低剂量染毒组(6只):以100 mg/kg体质量的百草枯溶液灌胃;高剂量染毒组(8只):以200 mg/kg体质量的百草枯溶液灌胃。各组家兔分别在染毒前和染毒后8 h、24 h、72 h及7 d采集外周血用于生化指标、细胞因子和血气分析指标的检测;染毒后7 d,取动物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高剂量染毒组有2只家兔分别于染毒后30 h和75 h死亡(不纳入统计)。染毒动物在观察期的体质量增加量低于对照组(P < 0.05),高、低剂量染毒组之间体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染毒7 d后,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尿素、肌酐、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染毒7 d后,各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水平均升高(P < 0.05),高剂量组升高幅度更大;高剂量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P < 0.05)。百草枯可致急性肺损伤和早期肺纤维化等病理组织学改变。
  结论  经口染毒百草枯可导致生长受限,部分炎症因子水平增加,还可引起肺组织损伤。研究结果可为研究百草枯中毒救治措施的动物实验提供基础数据,为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确定临床中常用且简单的检测指标,预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以便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救治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方法   以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2010—2019年收治的199例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入院24 h内的血气分析指标、凝血指标、血常规指标和血生化指标。使用SPSS 26和R 4.0.3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采用lasso回归筛选出影响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然后使用R软件构建lasso-logistic临床预测模型对其进行验证。
  结果   199名患者中死亡率为62.31%(124/199)。lasso回归筛选出口服百草枯剂量、碳酸氢根离子(HCO3-)浓度、凝血酶时间(TT)、白细胞(WBC)计数、血糖(GLU)、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是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进一步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口服剂量、WBC、SCr数值增加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OR>1,P<0.05),HCO3-浓度增加是百草枯中毒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OR = 0.811,P < 0.05)。百草枯中毒预测列线图模型的C值> 0.9,Calibration校准曲线中理想曲线与校准曲线高度重合。决策曲线分析表明,在整个阈值范围内预测模型都具有临床有效性。
  结论   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死亡率高,基于lasso-logistic回归制作的百草枯中毒死亡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入院时百草枯中毒严重指数 (SIPP血浆)、尿液PQ浓度×中毒时间(SIPP尿液)、APACHEⅡ评分3种方法用于评估急性敌草快中毒(ADP)的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准确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5年5月 - 2018年11月某院急诊收治的急性敌草快中毒病例按结局分组,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最后采用ROC曲线分析3种方法用于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 存活组患者心率、谷草转氨酶、肌酐、肌红蛋白、APACHEⅡ评分等低于死亡组;PaO2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服药中毒至入院时间、心肌酶谱、SIPP血浆、肌红蛋白、SIPP尿液及APACHEⅡ评分等为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SIPP血浆、SIPP尿液及APACHEⅡ评分用于预后评估的最佳界值分别为3 619(h·mg/L)、164(h·mg/L)和6(h·mg/L),且AUC及Youden指数依次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IPP血浆、SIPP尿液、APACHEⅡ评分3种方法用于评估急性敌草快中毒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预后情况均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且其准确性依次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体外试管实验方法,评价消化道吸附剂清除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效果。
  方法  通过正交设计以体外试管实验探索毒物质量浓度、吸附剂种类、反应时间和酸碱度4个因素对百草枯和敌草快清除能力的影响。
  结果  吸附剂种类、反应时间和酸碱度对百草枯和敌草快清除率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百草枯清除率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为吸附剂种类>反应时间>酸碱度;对敌草快清除率影响程度大小的顺序为吸附剂种类>酸碱度>反应时间。上述因素清除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最佳组合为pH=12的环境下,采用蒙脱石散为吸附剂、反应时间120 min。
  结论  体外试管实验条件下,常用吸附剂蒙脱石散、活性炭粉和捣碎的药用炭片均可有效清除百草枯和敌草快。吸附剂种类、反应时间和酸碱度对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清除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脊液(cerebral spinal fluid,CSF)常规检查在急性1,2-二氯乙烷(1,2-DCE)中毒诊治中的价值。
  方法  68例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后行CSF压力、常规及生化检查,并在病程中动态监测及分析CSF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时CSF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均正常;CSF压力增高阳性率为47.1%(32/68),其中脑水肿组为66.7%,无脑水肿组无增高;脑水肿组CSF压力均值高于无脑水肿组(P < 0.01);蛋白质浓度正常或轻微升高占16.2%,无脑水肿组总蛋白与白蛋白浓度高于脑水肿组(P < 0.05);葡萄糖和氯化物大致正常;重度中毒组CSF压力均值显著高于轻度中毒组(P < 0.05);急性1,2-DCE中毒患者入院后CSF压力持续升高,于病程(脱离接触)31~60 d最高,治疗后期患者CSF压力恢复缓慢,CSF压力的回落滞后于高颅压的临床表现及CT、MR等影像学改变。
  结论  动态监测CSF压力及各项常规指标对急性1,2-DCE中毒的临床诊治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测定全血、尿液中百草枯和敌草快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方法。
  方法  以乙基百草枯为内标,含体积分数10%高氯酸的乙醇溶液沉淀蛋白,加入硼氢化钠-氯化镍还原体系,在60℃下还原反应40 min,经1.0 mL乙酸乙酯萃取,在GC-MS选择离子监测模式(SIM)下测定。
  结果  百草枯、敌草快在质量浓度范围0.05~2.0 μg/mL(全血)、0.02~2.0 μg/mL(尿液)内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0.999 9,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04~0.008 μg/mL,加标回收率为94.1%~115.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1%~6.6%。全血、尿液中百草枯和敌草快在4℃冰箱中至少可以保存7 d。
  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度高,能够满足全血和尿液样品中百草枯、敌草快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槲皮素(Que)对百草枯(PQ)处理肺上皮细胞(MLE-12)的存活率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  采用CCK-8法分别检测不同剂量PQ(50、150、450 μmol/L)对MLE-1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PQ(150 μmol/L)+Que(30、60、90μmol/L)干预组、阴性对照组,在Que干预24 h后检测细胞存活率。应用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α-SMA、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
  结果  经PQ(150 μmol/L)处理后,60 μmol/L和90 μmol/L的Que能够显著提高MLE-12细胞存活率,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 μmol/L的PQ能提高α-SMA、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mTOR的mRNA表达,以及α-SMA、CTGF、E-Cadherin、TGF-β1、Smad3、Akt的蛋白表达(P < 0.05);150 μmol/L的PQ能提高TGF-β1和mTOR的mRNA表达,以及α-SMA、E-Cadherin、TGF-β1、Smad3的蛋白表达(P < 0.05);450 μmol/L的PQ能提高CTGF和Smad3的mRNA表达,以及α-SMA、E-Cadherin、Smad3的蛋白表达(P < 0.05)。在不同浓度Que干预PQ(150 μmol/L)染毒的MLE-12细胞后,与阳性对照组相比,30 μmol/L的Que能降低α-SMA、TGF-β1、Akt、mTOR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α-SMA、CTGF、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60 μmol/L的Que能提高CTGF、E-Cadherin、Smad3、Akt的mRNA表达水平,以及α-SMA、Smad3、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90 μmol/L的Que能降低TGF-β1、mTOR的mRNA表达水平,提高CTGF的mRNA表达水平,降低Akt、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P < 0.05)。
  结论  百草枯染毒可能通过TGF-β1诱导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槲皮素干预能提高百草枯染毒MLE-12细胞的存活率,并能改变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程度,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TGF-β1/Smad和Akt/mTOR信号通路实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上海市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酒精中毒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间普陀区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收治的1 059例急性酒精中毒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从该医院收治的患者分析,普陀区急性酒精中毒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P < 0.01),患者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1.4%),年龄集中在20~39岁(占病例总数的66.4%),中毒病例以工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4.8%;女性及学生群体例数呈增长趋势,且女性患者年龄较男性低(P < 0.01)。夏秋季患者占比较多。治愈组的毒物暴露时间中位数为3.0(2.0~4.0)h,高于留观组的2.3(1.0~3.0)h(P < 0.01)。
  结论  普陀区的酒精中毒现象有加重趋势。对青少年和成年人全面开展酗酒或酒精中毒危害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百草枯中毒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有机杂环类广谱非选择性接触性除草剂及脱叶剂[1].对人、畜具有较强毒性,人口服致死量为1-3 [2-4].因缺少特效解毒剂和能够在血液或组织中与PQ结合的螯合剂,PQ中毒的病死率高达60%~80%[5-6].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通过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明确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为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情评估、预后判断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并为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建立基础.方法 纳入2010年6月~2011年11月期间因口服百草枯中毒就诊于某院急诊科的117例患者,入院时检测治疗前血浆百草枯浓度并给予洗胃、导泻、血液灌流、免疫抑制剂和抗氧化等治疗.采用Kaplan-Meirer单因素分析及Cox回归模型分析来判断年龄、口服剂量、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液灌流时间、血液灌流次数、治疗前血中百草枯浓度等6项相关因素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117例患者随访1月后有54人死亡,死亡率46.15%;死亡组与存活组两组间除口服百草枯剂量、治疗前血浆百草枯浓度以及血液灌流次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在年龄、服毒至洗胃时间、服毒至血液灌流时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生存分析发现服毒剂量和血浆百草枯浓度两项指标对患者预后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百草枯口服剂量及血浆百草枯浓度是决定百草枯中毒患者是否能够存活的独立预后因素,而其他4项指标不能改变百草枯中毒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15.
16.
急性百草枯中毒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百草枯中毒若干治疗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着重介绍百草枯中毒后如何减少毒物的吸收、血液净化的作用、部分药物的治疗、放射治疗及肺移植。  相似文献   

17.
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后极高的死亡率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国内外研究资料显示,影响消化道途径PQ中毒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是服毒量,口服PQ>40 mg/kg时,出现急性暴发型中毒,患者很快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在1~4 d死亡,死亡率高达100%[1].  相似文献   

18.
Predictors of survival after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is often fatal. Many studies have investigated successful treatment modalities, but no standard treatment yet exist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predictors of survival after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in 602 patients. The paraquat exposure was assessed based on the amount of ingested paraquat and a semiquantitative measure of the urine level of paraquat. Initial clin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vital signs, hemoglobin, white-blood-cell count, pH, PaCO2, PaO2, blood urea nitrogen, creatinine,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total bilirubin, amylase, and glucose were obtained at the time of arrival at the emergency room. Outcomes after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were categorized as survivors and nonsurvivors.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assess the predictors of survival after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Some patients (55.5%) survived after oral ingestion of paraquat, whereas all those exposed to paraquat percutaneous or inhalational route survived. The amount of paraquat (24.5% concentrate of 1,1'-dimethyl-4,4'-bipyridium dichloride) ingested was 45.6 +/- 74.1 mL (mean +/- SD). In addition to degree of paraquat exposure, survival after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was associated with age, respiratory rate, pH, PaCO2, hemoglobin, white-blood-cell count, blood urea nitrogen, amylase, and the number of failed organs in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In conclusion, young age, percutaneous or inhalational route, exposure to less paraquat, and lesser degrees of leukocytosis, acidosis, and renal, hepatic, and pancreatic failures on admission are good prognostic factors of survival after acute paraquat poisoning.  相似文献   

19.
急性百草枯中毒16例救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草枯(PQ)是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杂环类接触性脱叶剂及除草剂。有很强毒性,对人具有以肺为主的多系统损害.因无特效治疗方法,死亡率高达80%以上。对16例口服PQ中毒患者的救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百草枯染毒大鼠组织中毒物含量与脏器损伤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百草枯染毒大鼠模型中百草枯在血浆和脏器组织中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百草枯染毒大鼠组织中毒物含量与脏器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 90只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观察染毒后不同时间点百草枯在血浆和脏器组织中的动态变化,同时留取肺、肾、肝、心、脑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并进行肺组织中羟脯氨酸测定.结果 百草枯染毒后8、24、48 h时,血中百草枯含量为(525.69±98.91)、(357.74±75.28)、(69.44±17.22)ng/ml,3d时检测消失;8、24、48h及3、7d时其在肺组织中含量分别为(2170.85±452.33)、(2769.18±596.17)、(1351.90±158.60)、(1054.03±)87.47)、(528.28±125.04)ng/g,14 d时检测消失;在肾脏、肝脏、心脏组织中8 h时百草枯含量分别为(2391.54±400.78)、(251.26±88.71)、(330.95±62.09)ng/g,然后逐渐减少,肝脏、心脏组织中14 d时检测消失,肾脏组织中28 d时检测消失;在脑组织中较低,但存在时间较长,28 d时仍可检测出百草枯.染毒大鼠各脏器损伤病理变化不同,以肺组织损伤最为严重,脑组织损伤最小;肾、肝、心组织损伤有逐步恢复趋势,而肺组织损伤逐渐加重,肺组织中羟脯氨酸含量也逐渐增高.结论 百草枯染毒大鼠不同组织在不同时间点其毒物含量不同,百草枯在组织内含量越高,其损伤越重.百草枯在肺内完全消除后,肺损伤仍可继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