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对2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置换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疗效满意。除一例行走时轻微疼痛外,生活均能自理。无髋臼松动、假体脱位、下沉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军 《中国医药导报》2009,6(16):247-249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46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近期随访疗效满意.只有2例行走时轻微疼痛,而且生活均能自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对9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3~20个月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的X线显示中都显示具有良好的转子间骨折复位和固定效果,假体位置良好;术后96例患者获得3~20个月的随访,平均10个月,优良率为85.4%。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负重活动早、功能恢复快,并且能够避免长期的卧床并发症,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应该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采用Corail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7年1月~2008年6月采用Corail假体THA治疗2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随访进行Harris评分、X线片及临床并发症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平均手术时间(52.6±7.17)min,术中出血(217.9±37.7) ml,术后深静脉血栓、脂肪液化各2例,认知功能障碍5例,无深部感染或神经、血管损伤病例,股骨柄假体初始固定均为优或良.术后19例患者获得平均9.5个月的随访,无大腿痛、死亡及翻修病例,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7.2±6.7)分提高到术后的(83.5±4.8)分,2例患者可见假体下沉但都小于2mm,未见股骨柄透亮线、骨溶解或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骨性固定.结论:采用Corail HA全涂层股骨柄假体行THA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安全性高,早期疗效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50例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其使用骨水泥人工制作的髋关节进行粉碎处关节替换,在替换手术实施中,应尽量使患者人工髋关节能正确合适的固定在患者原本髋关节所在位置,复位大小转子后,使用张力带和钢丝对患者人工髋关节进行固定,并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在患者术后13 ~46个月恢复期间,对患者治疗后期的复原情况进行调查了解.结果 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方法进行治疗后,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为(78±18.86)min,出血量为(290±8056)mL,有1例患者在术后出现盆腔尿路感染,其它患者在进行手术后无伤口感染和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 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不仅使患者的手术时间缩短,出血量减少,还具有恢复时间快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98例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9,采用Gamma治疗)和治疗组(n=49,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骨痂出现所用时间以及肿胀消退所用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良好方法,可有效控制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对14例患者(16髋)行股骨转子下截骨组配式假体(S-ROM)股骨柄假体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选用S-ROM假体,行股骨转子下横形截骨,截骨长度2.0~3.5 cm.本组随访时间平均19个月,未出现脱位、血管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术前Harris评分平均42.3分,术后9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4分.术前肢体平均缩短6.4 cm,术后平均延长4.3 cm.术后X线片示臼杯及股骨柄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截骨处均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联合转子下截骨治疗CroweⅣ型DDH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应用和疗效。方法 收集78例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资料,其中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30例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48例,术后随访36-84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83±21.48)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平均(297.66±148.32)ml;术后伤口引流量80-320 ml;平均(136.66±33.14)ml;患肢负重时间3-28 d,平均(11.26±6.1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26例(86.7%),良4例(13.3%),差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3.37±12.05)min,术中出血量200-380 ml,平均(234.52±43.26)ml;术后伤口引流量100-280 ml,平均(117.29±21.51)ml;负重时间3-7 d,平均(4.95±1.30)d,Harris髋关节评分:优42例(87.5%),良6例(12.5%),差0例。两组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平均患肢负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和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长期随访PFNA组与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治疗部位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两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人工髋关节置换在患肢负重时间、手术时间方面等较PFNA有一定优势,但人工髋关节置换有翻修的风险。对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选择合适的适应证都是目前最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水泥型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3月—2010年3月,采用骨水泥型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28例,术后进行随访,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27例伤口Ⅰ期愈合并获随访,1例死于术后心功能衰竭。1例出现髋关节脱位,复位2次出现髋臼前壁骨折,行切开复位更换大号股骨柄,随访恢复良好;1例出现深静脉血栓,治疗3周后治愈;无褥疮、坠积性肺炎、肺感染及泌尿系感染等常见并发症。平均下地时间(8±3)d,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优8例,良1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8.9%。结论骨水泥型长柄人工双动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王霁  隆晓涛  杨阜滨 《重庆医学》2013,42(20):2356-2358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1年该院关节外科收治的187例经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资料,术后根据Harris评分评价患髋关节功能。结果围术期患者死亡1例,术后186例获随访。Harris评分为45~96分,平均81.5分。其中优51例,良98例,优良率80.1%。165例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行走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均基本恢复至伤前水平。结论关节置换作为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治疗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能有效地提高高龄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问骨折时股骨距重建的意义。方法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24例。女8例;年龄65~93岁,平均74.6岁)在股骨头置换术中进行股骨距重建,采用复位固定、自体骨移植、长段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股骨距的方法,用钢丝固定,或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住院13~22d,平均16.5d。26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3~18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24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7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X线片发现,重建的股骨距开始愈合,6个月压力骨小梁开始塑型,12个月骨小梁塑型完成,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负重系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一期修复重建股骨距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愈后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对股骨转间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股骨转间骨折患者62例,依据治疗方法差异性均分两组,实施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31例患者为参照组,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31例患者为实验组,比对治疗效果.结果 通过对患者实施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93.5%)与参照组患者的功能恢复优良率(71.0%)进行比对,组间数据统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对两组股骨转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实验组手术用时(49.23±10.12)min、术中出血量(120.86±10.12)mL、平均愈合时间(9.9±2.20)周同参照组术用时(50.51±8.82)min、术中出血量(121.23±11.23)mL、平均愈合时间(10.3±3.50)周进行比对,组间数据统计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从并发症发生率来看,实验组(6.5%)同参照组(25.8%)进行比对明显较低,组间数据结果经统计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转间骨折予以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临床效果类似,可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远端C型骨折的优势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内固定后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所有患者经随访6~22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钢板松动,断裂,无膝内外翻畸型。膝关节功能评分(HSS):优14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2.14%。结论股骨髁支持钢板设计合理,对治疗股骨远端粉碎的C2、C3型骨折及骨折线偏低的C1型骨折具有优势 其内固定操作简单,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50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患者应用PFN治疗,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x线片,评价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48例成功随访3—15个月,均获得骨性愈合。术后出现股骨颈螺钉退出、同时髋螺钉向内侧切出2例。按照Harris髋关节评分,有效率达93.75%。结论:PFN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势,通过提高手术技术可避免其并发症发生,可作为股骨转子周围骨折首选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以及技术操作中注意的问题。方法 选取我院1998年8月-2001年12月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25例,用股骨重建髓内钉(Smith-Nephew Recon-Nail)治疗。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16个月,术中平均出血600l,平均手术时间为3h,股骨干骨折在6个月内愈合,股骨颈骨折除1例迟延愈合外共余都在3个月内愈合,1例近端锁钉断裂,无髓内钉和远断锁钉断裂。无感染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结论 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颈和股骨干骨折是一种较理想方法,它可以用一种内固定物固定两种骨折,不切开骨折端,减少出血,减少对骨折端血运的破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对病人的创伤。  相似文献   

16.
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青 《黑龙江医学》2006,30(6):410-411
目的评价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80岁以上超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切除股骨头,清除髋臼内软组织,安装大小、长度相适宜的双极人工股骨头。结果术后随访1~8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8例,良7例,可2例,差0例,总优良率94.6%。结论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超高龄股骨颈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PFN股骨近端骨髓内钉用于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4 年2月采用PFN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3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1岁(63岁-82岁);按A0分类:31-A2型27例,31-A3型11例。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为38分-75分,平均46分;术中出血量为60ml-200ml,平均80ml;1例术后合并肺部感染转科治疗,其余无明显并发症.随访4月-12个月,平均3.7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3个月。采用parker活动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行走能力,9例(23.6%)恢复至伤前的90%。结论:闭合复位PFN内固定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手术切除股骨头,清除髋臼内软组织,安装大小、长度相适宜的双极人工股骨头。结果:术后随访2~8年,按harris评分标准,优2 3例,良6例,可2例,差0例,总优良率93.5%。结论:该术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尤其适用于合并内科疾病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给予PFLP治疗,观察组给予PFNA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及术后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不同时间内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下地负重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优良率为95.0%(57/60),对照组优良率为90.0%(54/60),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观察组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84.18±3.82)分比(77.09±5.23)分,(91.45±2.29)分比(86.38±2.84)分,(94.97±2.71)分比(94.23±3.49)分],组间、不同时点间、组间·不同时点间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3/60),对照组为16.67%(10/6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LP与PFNA均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术式,但PFNA近期疗效优于PFLP,且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并股动脉损伤的急症处理效果。方法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骨折,根据血管损伤情况选择直接修补、端端吻合、游离血管静脉移植术等方法修复25例。结果23例肢体成活,伤口愈合好,2例因时限过长,肌肉缺血坏死被迫截肢。随访10个月。4年,23例患者骨折愈合良好,两例因股神经损伤,肢体感觉和运动功能部分障碍。结论股骨粉碎性骨折并股动脉神经损伤要早期诊断、及时准确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