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氨喋呤(MTX)对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按每千克的休重经尾静脉注射MTX0mg(对照组)、10mg(小剂量组)、40mg(大剂量组),化疗后取骨髓细胞进行分离培养,观察BMSC生长,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BMSC层粘附率和造血细胞混合集落的变化。结果:小剂量组化疗后不同时间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而大剂量组化疗后第7天开始出现BMSC层粘附率显著下降,第14天后出现生长减慢,CFU-F形成能力和造血支持功能降低,第35天仍低于正常,结论:大剂量化疗可导致BMSC损伤,且损伤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sonic hedgehog(Shh)信号对小鼠造血祖细胞的扩增分化调控作用.方法 取孕14.5天Balb/C小鼠,分离培养小鼠胎肝基质细胞作饲养层.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骨髓来源c-kit+造血祖细胞,将分选的造血祖细胞在不同实验组培养条件下培养7d(a.对照组;b.Shh组;c.以胎肝基质细胞为饲养层的Transwefi共培养组;d.Shh+Transvcell共培养组).通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免疫表型鉴定及功能分析,观察胎肝基质细胞饲养层以及Shh活性肽对细胞增殖、分化、集落形成的调控作用.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胎肝基质细胞可以明显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P<0.05);单纯的外源性Shh蛋白可以同时促进造血祖细胞的增殖和分化(P<0.05);在与胎肝基质细胞共培养体系中,外源性Shh蛋白可以明显地促进细胞增殖,经过体外培养7 d后,细胞数迭80×105,其中c-kit+细胞占(84±9.44)%,集落形成能力亦明显增强.结论 Shh蛋白参与调控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在胎肝基质细胞的支持下,Shh蛋白对小鼠c-kit+造血祖细胞的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表明Shh蛋白与胎肝基质细胞存在着某种整合作用,这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调控着造血祖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利用转LacZ基因小鼠MSCs输注X射线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2个月后取骨髓细胞作体外甲基纤维素培养和X-Gal染色,取肝脏X-Gal染色。结果 MSCs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均能形成鹅卵石样造血细胞集落,经X-gal组化染色后,输注组部分造血集落产生蓝绿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肝脏X-Gal染色输注组部分产生蓝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结论 小鼠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方法 利用转LacZ基因小鼠MSCs输注X射线亚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2个月后取骨髓细胞作体外甲基纤维素培养和X -Gal染色,取肝脏X -Gal染色。结果 MSCs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细胞体外集落培养均能形成鹅卵石样造血细胞集落,经X -gal组化染色后,输注组部分造血集落产生蓝绿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肝脏X -Gal染色输注组部分产生蓝色,对照组没有颜色变化。结论 小鼠MSCs具有向造血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补肾解毒活血法对环磷酰胺所致骨髓抑制的预防作用及机制。方法昆明小鼠60只,随机分成空白组、模型组和中药预防组,中药预防组连续灌胃给药10 d,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造模后,各组随机抽取10只,于造模前1 d及造模后第1、3、5、7、10天检测外周血象,其余10只小鼠在造模后第1天检测骨髓有核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凋亡情况、造血生长因子及培养造血祖细胞集落。结果造模后外周血WBC、PLT,骨髓有核细胞计数,粒—巨噬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granulocyte macrophage,CFU-GM),造血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及造血生长因子中药预防组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或P〈0.05)。中药预防组总凋亡率远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补肾解毒活血法可以减轻环磷酰胺对小鼠的骨髓抑制毒副作用,明显促进骨髓抑制小鼠WBC、PLT、CFU-GM及骨髓有核细胞的增加,抑制环磷酰胺所致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针灸对化疗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造血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分为对照组、针刺组、艾灸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给予一次性腹腔注射环磷酰胺150 mg/kg。然后,针刺组每d针刺“足理”、“三阴交”,留针5min;艾灸组每d无瘢痕灸“丈椎”、“膈俞”3次,其余2组仅陪同固定。5 d后,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取骨髓进行体外培养,前14 d用不含集落刺激因子的培养体系Ⅰ,再用含正常小鼠骨髓细胞的培养体系Ⅱ继续培养7 d后计数产生的造血细胞集落。结果: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艾灸组高于对照组(P>0.05),低于正常组(P<0.05),但与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集落数量:艾灸组大于对照组(P<0.05),但与正常组及针刺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可以提高化疗后骨髓基质细胞支持造血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探讨其对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骨髓造血的影响。方法:原代贴壁法培养人脐带MSCs,将小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MSCs输注组进行实验。经静脉输注免疫介导方法建立再障模型小鼠,分别于3、7、14、21、28 d观察其外周血象指标变化和骨髓组织形态;ELISA检测造血负调控因子(IFN-γ)的水平,计数骨髓造血干细胞集落生成单位。结果:原代培养中脐带组织块直接贴壁后8~10 d,边缘爬出长梭形MSCs,随传代培养呈平行、漩涡状生长;再障小鼠经MSCs输注治疗后外周血象明显增高,IFN-γ水平下降(P0.01);治疗组骨髓红细胞集落形成单位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均较模型组明显增高(P0.01),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脐带来源的MSCs对再障模型小鼠骨髓可发挥造血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川芎嗪对大剂量化疗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川芎嗪对大剂量甲氨喋呤(MTX)化疗所致骨髓基质细胞(BMSC)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建立大剂量MTX化疗损伤BMSC的小鼠模型后,按每千克体重腹腔注射川芎嗪0mg(对照组)、20mg(Ⅰ组)、40mg(Ⅱ组),1次/d,第21天采取骨髓细胞进行体外BMSC培养,成纤维细胞集落(CFU-F)计数,BMSC层粘附率测定和BMSC层上造血细胞混合集落培养,结果:BMSC生长,CFU-F计数,BMSC层粘附率,BMSC层上造血细胞混合集落数目均表现为Ⅱ组>Ⅰ组>对照组(P<0.05,P<0.01)。结论:川芎嗪对大剂量MTX引起的BMSC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F4)对同基因骨髓移植(BMT)小鼠造血重建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分别于照射前20、26 h给小鼠腹腔注射PF4 20μg/kg共2次,然后建立同基因骨髓移植小鼠模型,分别于BMT后+7、+14 d计数外周血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以及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表达.PF4处理组小鼠+7、+1 4 d BMNC以及+7 d CFU-S计数显著高于BMT组小鼠(P<0.01或P<0.05);BMT后+14d,PF4组小鼠CXCR4的表达显著高于BMT组(P<0.05).表明PF4可以加速BMT后的造血重建过程,促进CXCR4的表达可能是其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克隆化培养及其对体外造血干细胞扩增的影响。方法:取正常肋骨分离骨髓,制备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约5d后取集落样生长的梭形细胞扩增培养,传代、将分选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接种到克隆培养的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及其他培养条件液上,比较不同培养条件及不同代次骨髓基质干细胞对造血干/祖细胞扩增能力及集落形成能力的影响。结果: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能扩增达20代以上,经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基质干细胞,单纯细胞因子组和细胞因子加基质干细胞组能有效扩增造血细胞,而后者有维持长期造血的作用。结论:该克隆培养方法能有效扩增骨髓基质干细胞,培养的细胞有体外支持长期造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灌胃刺激对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随机分成灌胃刺激组和空白组,灌胃刺激组小鼠进行饮用水灌胃,空白组小鼠不做任何处理,处理8 d后分离骨髓单核细胞并计数,对非贴壁的悬浮细胞进行细胞计数、细胞周期及造血干细胞表型Sca和CD34的检测,并进行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和粒-巨噬细胞混合集落形成单位(CFU-Mix)集落形成实验.结果 灌胃刺激组与空白组相比,单核细胞和非贴壁细胞数量有上升趋势,在非贴壁细胞中S期有所增多,CD34 细胞比率没有明显差别,Sca 细胞比率为30.49%高于空白组19.75%;在集落数量上,灌胃刺激组BFU-E为84.83±12.19高于空白组46.00±9.94(P<0.05),而CFU-Mix为29.17±4.31明显高于空白组13.33±2.73(P<0.05).结论 灌胃行为对小鼠刺激进而影响其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和功能等,所以在相关研究中要设立空白组.  相似文献   

12.
基质细胞对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阐明基质细胞在造血细胞体外扩增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体外液体培养和各种造血相细胞集落培养技术,进行基质细胞支持条件下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扩增的研究,并与单纯细胞因子支持下的细胞扩增进行比较。结果 在照射后细胞层存在的条件下,同时含有细胞因子组合的培养体系,对细胞总数和集落形成细胞数的扩增作用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基质细胞对细胞因子作用下的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增殖能力、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小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右归丸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余五组均予造模,连续3天给予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备骨髓抑制模型。造模后各组应用相应药物治疗7天。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计数法、造血祖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术(FCM)分别检测右归丸对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骨髓有核细胞数、体外培养各系造血祖细胞的集落数以及骨髓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右归丸中、高剂量均能明显升高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骨髓有核细胞(BMC)数,高剂量对血小板(PET)和白细胞(WBC)有明显升高作用。右归丸能明显提高体外培养各系造血祖细胞的集落数,以中、高剂量效果显著。右归丸低、高剂量均能促进骨髓G0/G1期细胞向S期细胞以及S期细胞向G2/M期细胞的转化,提高G2/M期细胞比例,增殖指数(PI)明显升高。右归丸中、低剂量组的骨髓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下降。结论:右归丸可能通过促进G0期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进行增殖;加速骨髓细胞修复受损的DNA,通过GI/S和S期监测点;抑制造血细胞的凋亡;调节造血细胞增殖与凋亡之间的平衡等机制,从而促进损伤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derived stromal cells,hUCBDSCs)联合脐血单个核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blood-mononuclear cells,hUCB-MNCs)共移植促进放射损伤BALB/c小鼠造血重建与植入的效应。方法BALB/c近交系小鼠经60Coγ射线8.5Gy辐照后1d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分为4组,经尾静脉分别输注生理盐水、hUCB-MNCs(1×107/只)、hUCB-MNCs(1×107/只)联合hUCBDSCs(1×106/只)及hUCB-MNCs(1×107/只)联合人骨髓基质细胞(hBMSCs,1×106/只)。检测移植后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象、骨髓病理变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和脾集落形成单位(CFU-S)计数及人源CD45+细胞植入率、归巢示踪等指标。结果采用hUCBDSCs或hBMSCs联合移植造血受抑轻,恢复快,存活率较单移植组(45%)显著提高(P0.05),分别为75%和70%。尤其以hUCBDSCs共移植组促血小板恢复作用显著加强,并于移植后第21天恢复至照射前水平。hUCBDSCs共移植组在移植后14dCFU-F(70.40±4.34/孔)、移植后21dCFU-F(94.20±8.44/孔)和移植后12dCFU-S计数(34.75±4.50/只)、CD45+细胞植入率(34.19±2.60)%也显著高于其余组(P0.05)。CM-DiI标记的hUCB-MNCs在体内主要归巢至骨髓和脾脏,并以hUCBDSCs共移植组小鼠骨髓中的含量(85.20±7.89)最多(P0.05)。结论hUCBDSCs联合hUCB-MNCs共移植能加速小鼠造血重建,提高植入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蝎毒抗癌多肽(APⅢ1)对小鼠化疗后致骨髓抑制造血和免疫细胞恢复的影响。方法:应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等方法,观察APⅢ1对环磷酰胺(CTX)化疗后第14天小鼠骨髓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以及CD34、CD117(c—kit)、CD3、CD19等抗原阳性细胞数量的影响,并进行骨髓有核细胞计数和观察小鼠的生存状况。结果:与化疗模型组相比,APⅢ1治疗组的骨髓有核细胞数、CFU—GM集落数、CD34、CD117(c-kit)、CD3、CD19等抗原阳性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小鼠生存状况有所改善。结论:蝎毒抗癌多肽(APⅢ1)能促进小鼠化疗后致骨髓抑制造血和免疫细胞数量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HS6101对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损伤小鼠造血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正常ICR小鼠连续3 d腹腔注射CTX 100 mg/(kg·d)制备化疗药损伤模型,3组动物于首次CTX前1 d,每只分别皮下注射HS61010、9和27μg,每组动物数分别为20只,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细胞计数、第4和9天骨髓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和骨髓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HS6101均可明显升高CTX化疗小鼠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P<0.05),增加骨髓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生成,刺激化疗损伤后骨髓细胞增殖。其中HS610127μg给药组效果更佳。结论 HS610127μg可明显促进CTX化疗ICR小鼠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何首乌提取物对放射线照射后小鼠血小板(Plt)生成功能的促进作用。方法: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不接受照射和药物处理),对照组(B组)和何首乌提取物组(C组),每组8只。B、C组予3.5Gy Cs137射线全身照射;照射后C组每天腹腔注射何首乌提取物125mg.kg-1.d-1,连续21 d,B组注射等容积NS。于照射前及照射后第7、14、21 d采集尾部静脉血,观察全血细胞计数变化;第21 d采血后取骨髓行巨核细胞集落形成(CFU-MK)、骨髓基质细胞集落形成(CFU-F)、红系爆增性集落形成(BFU-E)及粒单系集落形成(CFU-GM)培养。观察6只正常小鼠体外骨髓CFU-MK、CFU-F在不同浓度(0、10、50、100、200、500μg/mL)何首乌提取物作用下的生长情况。结果:C组Plt计数回升明显高于B组(P〈0.01),体内C组的CFU-MK、CFU-F、BFU-E、CFU-GM集落生长明显优于B组(P〈0.05,P〈0.01)。体外小鼠骨髓CFU-F的生长对何首乌提取物有浓度-依赖性。而何首乌提取物对体外骨髓CFU-MK生长无明显作用。结论:何首乌提取物对照射后小鼠骨髓的Plt生成功能有促进作用,它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刺激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改善巨核细胞造血微环境,进而提升外周血Plt数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造血干(祖)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半固体集落培养法观察28例活动期SLE骨髓基质细胞生长及其上清液对正常细胞、自身骨髓干/祖细胞的抑制作用;检测SLE其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中TNF-α、IFN-γ的水平;RT-PCR法检测骨髓基质细胞IFN-γmR-NA的表达.[结果]①29%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集落数较正常人明显减少(P<0.05).②体积分数为15%的活动期SLE骨髓基质上清液对正常人骨髓、自身SLE造血干/祖细胞混合集落(CFU-Mix)的形成较对照组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③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的上清液TNF-α、IFN-γ的水平高于稳定期SLE组、正常对照组(P<0.05).④70%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有IFN-γ mRNA的表达,而正常对照则未见有IFN-γmRNA的表达.[结论]活动期SLE患者骨髓基质细胞上清液对正常、自身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抑制作用,这与其基质细胞存在高表达TNF-α、IFN-γ有关.  相似文献   

19.
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化疗后小鼠造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5-氟尿嘧啶(5-FU)225 mg/kg腹腔注射复制骨髓抑制动物模型,治疗组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5 ml/kg,对照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治疗1周后,做血细胞计数、各系造血祖细胞集落(CFU-GM、CFU-E、CFU-MK)培养和骨髓病理检查.结果 参芪扶正注射液能升高外周血细胞计数:治疗组小鼠外周血的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治疗组小鼠的CFU-GM、CFU-E、CFU-MK集落数均大于对照组(P〈0.05).改善骨髓抑制:骨髓病理检查对照组出现大片空白区,造血细胞稀少,而治疗组造血组织结构较完整,造血细胞量丰富.结论 化疗后小鼠在骨髓抑制、造血功能低下时,参芪扶正注射液能通过促进骨髓各系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改善骨髓造血组织增生,从而促进血细胞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具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的成体干细胞移植造血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为了探索骨髓成体干细胞是否能重建超致死剂量射线照射后小鼠的造血功能.方法采用液体培养分离,培养,扩增雄性小鼠骨髓成体干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将受体雌性小鼠预先经Cs137全身照射850rad后在4 h内从尾静脉输入细胞.受体小鼠分为5组,每组10只a正常小鼠不经任何处理;b输入6×106cell/只(0.3ml)新鲜全骨髓;c输入6×106 cell/只(0.3 m1)去基质细胞的造血细胞;d输入6×106cell/只(0 3 m1)经培养后的成体干细胞,输注细胞后第1天上、下午肌肉注射各一次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等细胞因子;e注射D-Hanks液0.3ml/只.观察各组小鼠的存活情况,小鼠在输注前查尾静脉血,计细胞总数、涂片、分类,输细胞后每周各组分别取小鼠肝、脾、股骨,固定作病理切片,另外一侧股骨冲出骨髓,计数一条股骨有核细胞数、涂片、测定colonyforming unit-granulocyte/macrophage(GM-CFU)值.结果输全骨髓组外周血有核细胞和骨髓有核细胞数及GM-CFU值在输注后的第1,2周都高于单输成体干细胞组,但单输基质细胞组有核细胞逐渐恢复,小鼠存活好,至输注后第3周,无论外周血或骨髓中的有核细胞都较第2周明显恢复,GM-CFU也明显升高,而单输造血细胞和D-hnks液组小鼠存活7~8 d死亡.结论小鼠超致死剂量照射后,输入经培养后的同种小鼠骨髓成体干细胞配合G-CSF等细胞因子注射可重建小鼠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