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二氢杨梅素锌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二氢杨梅素锌(DMY-Z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激发波长为288 nm时,BSA的发射峰位于341 nm,DMY-Zn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由Stern-Vol mer方程计算出DMY-Zn与BSA体系荧光动态猝灭常数(KSV)可知,DMY-Zn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静态猝灭常数为3.180×104L.mol-1;且在BSA分子上荧光敏感部位有1个结合位点,结合常数为9.60×105L.mol-1。  相似文献   

2.
运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L-半胱氨酸(L-Cy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3个热力学参数△H、△G和△S。结果表明,L-Cys使BSA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BSA的发射峰从350nm蓝移到347.5nm,荧光猝灭机制为动态猝灭;L-Cys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L-Cys对BSA结构的微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心脑血管药物长春西汀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春西汀与BSA能较强地结合,生成复合物,随着长春西汀药物浓度的增加,BSA在350 nm处的内源荧光峰位及峰型基本不变,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长春西汀与BSA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随着BS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其荧光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长春西汀主要和BSA上的色氨酸残基相互作用,长春西汀能使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采用荧光发射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5-磺基水杨酸(SSA)体系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结果表明,SSA可以猝灭BSA的荧光且使BSA荧光发射峰蓝移,但峰形未改变;随SSA浓度的增大,BSA紫外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红移且强度逐渐增强;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计算得到BSA-SSA体系中供体(BSA)与受体分子(SSA)间距离为2.42nm。  相似文献   

5.
用光谱法研究了D-半乳糖(D-Ga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D-Gal浓度的增大,BSA的荧光光谱发生猝灭,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且BSA的最大发射峰蓝移;紫外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表明,D-Gal使BSA的疏水性增强,骨架变得松散;热力学分析表明,疏水作用力是D-Gal与BSA间的主要作用力。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和Zeta电位法对比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SDS和DTAB均能猝灭BSA内源荧光,298 K时的猝灭常数Ksv分别为2.64×104和304.21 L/mol。同步荧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显示SDS和DTAB对BSA的构象产生了影响。SDS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为动静联合猝灭机制;热力学计算表明,SDS与BSA的结合过程中,静电力起主导作用,并且能与BSA形成SDS/BSA超分子复合物;DTAB对BSA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SDS和DTAB与BSA的平均结合距离分别为2.77和4.73 nm。综合结合常数、粒径和Zeta电位等变化,在相同条件下具有较大电荷密度和较小体积极性头基的SDS与BSA具有更强的结合作用。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不同离子强度、温度、酸度条件下,血竭总黄酮(tFSD)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tFSD能不同程度地猝灭牛血清白蛋白(BSA)和人血清白蛋白(HSA)的荧光强度,BSA的荧光强度猝灭得更显著;在288~298K间,随着温度的升高,BSA-tFSD和HSA-tFSD两荧光体系的猝灭程度降低,推测tFSD对BSA、HSA的荧光猝灭作用不是动态猝灭,而是静态猝灭;在pH6.0~pH10.0间,随着pH的提高,tFSD对BSA(HSA)的荧光猝灭程度上升,说明tFSD与BSA(HSA)之间以非静电作用为主,并形成了不发荧光的复合物。  相似文献   

8.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红外光谱等研究了槲皮素(Quercetin,Que)与BSA的结合作用,并从Eu3+与Que的竞争作用、热力学参数的变化、配位化合物的生成三个方面分析了Que与BSA结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Que对BSA的荧光光谱具有猝灭作用,其猝灭机制为静态猝灭,BSA发射峰显著蓝移;Eu3+的存在...  相似文献   

9.
模拟人体pH值,在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氢化可的松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同步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7.37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氢化可的松和BSA彼此扩散和碰撞达到动态平衡导致BSA荧光猝灭,属于动态猝灭机制。计算得到BSA与氢化可的松在25℃和37℃下动态猝灭的猝灭常数分别为1.98105×107 L.mol-1.s-1和2.05933×107 L.mol-1.s-1。根据热力学方程得出氢化可的松与BSA相互作用的参数,ΔH<0、ΔS>0,说明氢化可的松与BSA相互作用以静电引力为主。氢化可的松加入后,BSA同步荧光光谱(Δλ=60nm)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表明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极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具有荧光发射性质,以280nm激发BSA,在341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在加入CTAB后,发现CTAB—BSA强荧光峰的位置蓝移,且荧光强度随着CTAB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弱,说明CTAB对BSA有荧光猝灭现象,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CTAB表观猝灭常数Kq=1.469×10^13L·mol^-1·s^-1。得到了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桑色素与蛋白质的耦合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桑色素(Mor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耦合反应。试验表明,Morin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分析试验数据发现,BSA与Morin之间耦合形成了复合物,该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伴随着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得到了室温下Morin与BSA的耦合常数、结合位置、结合位点数等。简要讨论了Morin对BSA构象的影响并试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orin的药理活性与环境及自身浓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韩露  秦军  罗一帆 《应用化工》2011,(10):1722-1726
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二氢卟吩e6(Ce6)和锌二氢卟吩e6(ZnCe6)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光照实验,探讨了两种物质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特征、猝灭机理、与BSA结合反应及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Ce6和ZnCe6都可与BSA发生相互作用,Ce6和ZnCe6浓度的变化会引起Ce6、ZnCe6与BSA之间能量转移的变化,Ce6的猝灭程度要比ZnCe6强,猝灭机制是由静态猝灭引起的。Ce6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于锌二氢卟吩e6,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结合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Ce6-BSA和ZnCe6-BSA复合物均有光漂白特性,光漂白机制均为光学修饰型引起的,这种机制有利于提高光动力治疗(PDT)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不同温度下、pH值为7.4时,3-对氯苯基-2-(四氢吡咯-1-基)-5,6,8-三氢吡喃并[3′,4′:4,5]噻吩并[2,3-d]嘧啶-4(3H)-酮(PPTP)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计算了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讨论了PPTP衍生物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集端  赵珺 《化工进展》2016,35(11):3590-3594
聚乙二醇(PEG)与环糊精(CD)自组装形成的准聚轮烷水凝胶可作为蛋白缓释载体。在此三元体系中,PEG、CD和蛋白质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本文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模型蛋白,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XRD)和NOESY谱分析等技术,研究BSA在PEG/a-CD准聚轮烷水凝胶中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BSA对水凝胶的生成速率具有显著的影响。通过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分析可知,BSA在水凝胶中其三级结构发生轻微变化,致使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而Trp和Tyr残基在水凝胶中其微环境发生了微小变化。这些变化随着BSA浓度的提高而趋于显著。对比XRD谱图发现,水凝胶在加入BSA前后,2q = 6.56°、11.54°、12.06°、20.56°、22.04°、26.04°这些衍射角位置的谱峰发生明显变化,说明BSA对PEG/a-CD准聚轮烷的晶型有一定的改变,反映了BSA与水凝胶不只是单纯的混合,而且存在形成复合物而改变蛋白质结构的可能性。2D NOESY谱图也表明BSA与PEG/a-CD准聚轮烷之间存在氢原子的相互耦合作用,证明了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紫外-可见吸收和同步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性壳聚糖(CS)及两种壳聚糖稀土配合物(CS-La和CS-Dy)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表明,CS, CS-La和CS-Dy相互作用的最大吸收峰强度都增加. 用Stern-Volmer方程分别对荧光光谱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发现CS-La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物. 而CS和CS-Dy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有静态荧光猝灭和动态猝灭,发生了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 求得三种物质在室温和体温的情况下与BSA相互作用过程的结合常数KA [291 K, CS-BSA: 1.807′104 L/(g·s), CS-La-BSA: 3.065′104 L/(g·s), CS-Dy-BSA: 2.193′104 L/(g·s); 310 K, CS-BSA: 2.665′104 L/(g·s), CS-La-BSA: 2.022′104 L/(g·s), CS-Dy-BSA: 7.246′104 L/(g·s)]和相关热力学参数;确定了CS和CS-Dy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是静电和疏水作用力,而CS-La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等作用力. 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S, CS-La和CS-Dy均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构象和所处的微环境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法(RAFT)合成了两亲性三嵌段聚合物聚苯乙烯-聚丙烯酸-聚苯乙烯(PS-PAA-PS),通过非均相合成法合成了叶酸修饰的聚苯乙烯-聚丙烯酸-聚苯乙烯聚合物FA/PS-PAA-PS,并用红外光谱证明其结构。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FA/PS-PAA-P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FA/PS-PAA-PS通过静态猝灭过程使得BSA荧光强度减弱,在22℃和30℃下,FA/PS-PAA-PS与BSA结合常数分别为1.2252×1014mol.L-1和1.0645×1014mol.L-1,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4124和1.2573,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FA/PS-PAA-PS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根据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到FA/PS-PAA-PS与BSA的结合距离为r=3.75 nm,表明FA/PS-PAA-PS与BSA之间发生了能量转移,BSA在FA/PS-PAA-PS的作用下发生的荧光猝灭属于非辐射能量转移的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17.
以氟碳化合物FC-77作为模型药物,制备FC-77与β-环糊精(卢一cD)包合物。考察包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方法研究包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能。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包合物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为Fc-77与β-cD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了FC-77的稳定性和水中的溶解性。荧光猝灭结果显示FC-77分子能进入BSA的疏水区域。结论是以β-CD为介质,能显著改善FC-77的理化性能,使FC-77粉末化,便于制成多种剂型,扩大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光谱法研究迷迭香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迷迭香酸(R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301、308和315 K时,RA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18×10~4、3.62×10~4和2.52×10~4 L/mol,表明RA与B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RA与BSA相互作用力以范德华力及氢键作用力为主.圆二色光谱、红外及拉曼光谱、荧光同步光谱研究表明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微小变化.此外,常见金属离子对结合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