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运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L-半胱氨酸(L-Cy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计算了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3个热力学参数△H、△G和△S。结果表明,L-Cys使BSA的内源荧光发生猝灭,BSA的发射峰从350nm蓝移到347.5nm,荧光猝灭机制为动态猝灭;L-Cys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L-Cys对BSA结构的微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二氢杨梅素锌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二氢杨梅素锌(DMY-Z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激发波长为288 nm时,BSA的发射峰位于341 nm,DMY-Zn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由Stern-Vol mer方程计算出DMY-Zn与BSA体系荧光动态猝灭常数(KSV)可知,DMY-Zn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制属于静态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计算出静态猝灭常数为3.180×104L.mol-1;且在BSA分子上荧光敏感部位有1个结合位点,结合常数为9.60×105L.mol-1。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萘二甲酰肼(N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萘二甲酰肼能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利用Langmuir单分子吸附模型log((F0-F)/F)=logKA+nlog[Q]得到了ND与BSA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由Gibbs-Helmholtz方程计算得到该猝灭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ND主要是以范德华力和氢键与BSA相互作用;同步荧光光谱显示ND对BSA构象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实验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富马酸酮替芬(KT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KTF对BSA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形成1∶1的复合物,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由实验数据得出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热力学参数表明是一个自发过程,其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同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KTF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相互作用使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模拟人体pH值,在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氢化可的松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同步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7.37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氢化可的松和BSA彼此扩散和碰撞达到动态平衡导致BSA荧光猝灭,属于动态猝灭机制。计算得到BSA与氢化可的松在25℃和37℃下动态猝灭的猝灭常数分别为1.98105×107 L.mol-1.s-1和2.05933×107 L.mol-1.s-1。根据热力学方程得出氢化可的松与BSA相互作用的参数,ΔH<0、ΔS>0,说明氢化可的松与BSA相互作用以静电引力为主。氢化可的松加入后,BSA同步荧光光谱(Δλ=60nm)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表明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极性增加。  相似文献   

6.
荧光光谱研究吡虫啉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根成  王彦卿  张红梅  陶为华  唐树和 《化学世界》2006,47(12):730-733,761
运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法研究了农药吡虫啉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农药分子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测定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表观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数n及结合热力学参数,热力学参数的变化表明上述作用过程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分子间作用过程,农药分子与BSA之间以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为主;根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结合距离r与能量转移效率E;并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农药分子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的方法研究了2-异丙氧基-3-苯基-3H-喹唑啉-4-酮(PHQ)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PHQ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ΔHθ,ΔGθ,ΔSθ等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PHQ与BSA以1∶1结合,其反应主要是熵驱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PHQ)之间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8.
实验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PQ与BSA结合反应的光谱特征,探讨了PQ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经处理实验结果得出动态猝灭常数、结合常数、结合位点等数据,并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来考察BSA构象的变化。对了解PQ与蛋白质的结合方式、明确PQ在动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研究PQ的中毒机制及指导PQ中毒急救、解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盐酸二甲双胍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以及常见金属离子对盐酸二甲双胍和BSA相互作用的影响。在λex=282nm、λem=340nm的条件下,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盐酸二甲双胍对BSA的荧光猝灭光谱以及铜离子、镁离子存在下的荧光猝灭光谱。根据Stern-Volmer方程求得563K、567K、571K时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相互作用的动态猝灭常数KSV分别为7.212L·mol-1、7.926L·mol-1、9.227L·mol-1,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7.212×108 L·mol-1·s-1、7.926×108 L·mol-1·s-1、9.227×108 L·mol-1·s-1,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ΔG、ΔH、ΔS的平均值分别为-5.32kJ·mol-1、23.95kJ·mol-1、95.64J·mol-1·K-1,结合常数Ka分别为3.75L·mol-1、4.90L·mol-1、12.63L·mol-1,结合位点数n的平均值为0.9206,在金属离子存在下,KSV和Ka均降低。表明,盐酸二甲双胍对BSA的荧光猝灭为动态猝灭且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金属离子的存在不利于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的结合,削弱了盐酸二甲双胍与BSA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光谱法研究迷迭香酸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荧光和圆二色光谱研究了迷迭香酸(R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猝灭测得在301、308和315 K时,RA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18×10~4、3.62×10~4和2.52×10~4 L/mol,表明RA与BSA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表明RA与BSA相互作用力以范德华力及氢键作用力为主.圆二色光谱、红外及拉曼光谱、荧光同步光谱研究表明相互作用后BSA的二级结构发生微小变化.此外,常见金属离子对结合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建晴  刘毓芳  蔡雪梅  卫艳丽  董川 《化学试剂》2011,33(6):486-488,496
采用荧光和UV光谱法研究了盐酸药根碱(Ja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的光谱特性.结果表明:Jat对于BSA荧光猝灭主要是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Jat浓度增大,BSA荧光峰被猝灭的同时出现峰裂分现象,原来345 nm处的单峰逐渐裂分为二重峰,其中一峰峰值蓝移,另一峰峰值红移至λcm=362~365 nm;测...  相似文献   

12.
陈琳琳  汤秀琴  邓凡政 《化工科技》2011,19(3):13-15,30
运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离子液体双水相中铕离子(Eu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铕离子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类型.根据双对数方程处理荧光猝灭数据得到了铕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通过热力学方程求得了铕离子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热力学参数,表明...  相似文献   

13.
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桑色素与蛋白质的耦合反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桑色素(Morin)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耦合反应。试验表明,Morin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分析试验数据发现,BSA与Morin之间耦合形成了复合物,该猝灭作用属于静态荧光猝灭,伴随着分子内的非辐射能量转移。计算得到了室温下Morin与BSA的耦合常数、结合位置、结合位点数等。简要讨论了Morin对BSA构象的影响并试图从分子水平上探讨Morin的药理活性与环境及自身浓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韩露  秦军  罗一帆 《应用化工》2011,(10):1722-1726
应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二氢卟吩e6(Ce6)和锌二氢卟吩e6(ZnCe6)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光照实验,探讨了两种物质与BSA相互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特征、猝灭机理、与BSA结合反应及光照的影响。结果表明,Ce6和ZnCe6都可与BSA发生相互作用,Ce6和ZnCe6浓度的变化会引起Ce6、ZnCe6与BSA之间能量转移的变化,Ce6的猝灭程度要比ZnCe6强,猝灭机制是由静态猝灭引起的。Ce6与BSA的结合能力强于锌二氢卟吩e6,结合位点数均接近1,结合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力。Ce6-BSA和ZnCe6-BSA复合物均有光漂白特性,光漂白机制均为光学修饰型引起的,这种机制有利于提高光动力治疗(PDT)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XO-Hg(Ⅱ)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XO-Hg(Ⅱ)配合物对BSA有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为静态猝灭。根据荧光猝灭数据,由Stern-Volm er方程得到了不同温度下XO-Hg(Ⅱ)配合物与BSA之间的结合位点数和结合常数,推出了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类型。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探讨了给体-受体间的作用距离,阐明了XO-Hg(Ⅱ)配合物对BSA的猝灭作用不是由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导致。  相似文献   

16.
高玲  曹洪玉  刘阁 《化学试剂》2012,34(2):108-112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4种金属卟啉配合物5-(4-羧基苯基)-10,15,20-三苯基卟啉锌、钴、镍、锰(MCPPZn、MCPP-Co、MCPPNi、MCPPMnCl)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探讨了金属卟啉配合物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机理,根据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判断金属卟啉配合物与BSA之间具有较强的结合作用,对BSA内源荧光的猝灭过程为静态猝灭。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MCPPZn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静电引力为主,MCPPCo(25和42℃下)、MCPPNi、MCP-PMnCl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分析了结合常数和作用力类型的差异主要是由中心金属离子的电负性和外层d轨道上的电子数的不同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7.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具有荧光发射性质,以280nm激发BSA,在341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在加入CTAB后,发现CTAB—BSA强荧光峰的位置蓝移,且荧光强度随着CTAB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弱,说明CTAB对BSA有荧光猝灭现象,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CTAB表观猝灭常数Kq=1.469×10^13L·mol^-1·s^-1。得到了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