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文轩 《煤炭工程》2006,(6):97-100
为了充分利用侏罗系煤低灰的优势,保护侏罗系煤炭资源,延长矿井的服务年限,文章提出侏罗系煤和石炭二叠系煤配煤入选的必要性;并通过对侏罗系煤和石炭二叠系煤的浮沉资料分析研究及不同配比时的经济效益比较,认为配煤入选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行的,侏罗系煤的配煤比例在40%~70%之间都能实现效益增收。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瘦煤和1/2中黏煤在传统炼焦配煤中的比例,研究了在配煤中添加改质沥青及酚渣对焦炭质量的影响,采用不同配比的改质沥青和酚渣分别进行40 kg小焦炉配煤炼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配煤中改质沥青配比的增加,焦炭的块度减小、干基全焦率Kd降低、粉焦率增加、灰分Ad降低,而焦炭硫含量的变化趋势不明显;配入质量分数1%的改质沥青时,焦炭的抗碎强度M4 0达到最大,比空白试验提高0.9%,配入质量分数1%~3%的改质沥青时,耐磨强度M10比空白试验低0.2%~0.3%;配入质量分数4%的改质沥青,焦炭的反应性和反应后强度都达到最佳,分别比空白试验降低7.9%和升高15.7%;酚渣的配入大幅降低了焦炭的冷强度,其不适宜作为黏结剂用于配煤炼焦。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炼焦煤资源不足且价格日趋上涨,降低焦化厂生产成本并扩大炼焦煤种迫在眉睫。本文依据实际生产配煤方案选取六种配煤方案进行研究,采用添加剂替代炼焦配煤中的一种或两种强粘结性煤,从而改善配合煤的质量指标,增加弱粘结性煤用量。结果表明:当不添加瘦化剂时,随粘结剂用量的增加,配合煤灰分降低,挥发分升高,粘结指数升高,粘结剂用5%-7%时替代焦、肥两种煤结焦性能最佳;当添加4%的瘦化剂和5%的粘结剂时,能够抑制配合煤挥发分产率过快升高,且在配合煤的质量指标不变的同时,弱粘结性煤的用量可增加8%左右主焦煤和肥煤的配入比例降低6%左右。  相似文献   

4.
利用热惰性气体在不同温度下对神华不黏煤进行加热处理,并将其按3%,5%,8%的比例替换部分气煤进行配煤炼焦试验.结果表明:在配入同一比例神华不黏煤的情况下,所得焦炭反应性(CRI)随其处理温度的升高呈现出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在400℃时达到最低,对应的神华不黏煤添加量为3%,5%,8%时,焦炭反应性分别为43.20%,45.95%,48.48%,但焦炭的显微强度(MSI)差别不大;当增加肥煤配比后,随着添加的神华不黏煤处理温度的升高,焦炭反应性呈现下降、反应后强度(CSR)和焦炭显微强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且适当调整焦肥煤比例后,可在保证焦炭质量不变的前提下使加热处理后的神华不黏煤的配入比例达到8%以上.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灰熔融性温度的准格尔煤及其周边的低灰熔融性温度煤进行配煤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配煤可降低准格尔煤的灰熔融性温度,但将其降至目标温度的配煤比例受原料煤的灰分波动影响较大;灰比是影响配煤灰熔融温度的本质,灰比与配煤的灰熔融性温度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要降低准格尔煤的灰熔融性温度(FT)至1 450℃以下,配煤中低灰熔融性温度煤的灰比至少达66.13%,配煤灰成分中Al2O3含量低于23.5%;配煤的灰成分具有加和性,配煤的灰成分可按单种煤的灰成分、灰分和配煤比例计算得出。  相似文献   

6.
电厂配煤技术原则及煤质特性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介绍了电厂动力配煤的技术原则和煤质计算方法,并对不同煤种、不同比例配煤的煤质特性参数进行了计算,根据煤质参数可以预见动力配煤对于结焦预防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鑫  李发林  王国房 《煤质技术》2015,(3):19-22,42
为降低不连沟煤的灰熔融性,进行了配煤试验和加入不同助熔剂的试验,得到了较为合理的操作方法:利用A煤可在配入量为60%时有效降低不连沟煤的灰熔融性,利用CaO作为助熔剂可在干基煤添加量为2%时将原煤的流动温度降低至1390℃。由配煤添加助熔剂以降低灰熔融性的试验可知,不同的助熔剂对于2种配煤各有不同的作用结果。通过对煤中灰分的理想化假设,计算出理想灰分的硅铝比和硅钙比分别为1.18、1.07,以此推算并解释不同助熔剂在降低煤灰融性方面的作用机理,指出推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8.
通过向煤中加入粘结性添加剂可以部分替代强粘结煤或增加炼焦煤中不粘结煤的用量,达到节约炼焦煤资源的目的.从所添加粘结剂性质以及粘结剂对煤炭的改质效果和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等几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在配煤炼焦中粘结性添加剂研究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并指出今后应加强机理研究,以更好的指导炼焦生产.  相似文献   

9.
配合煤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配合煤对水煤浆性能的影响是非加和性的,利用两种煤的优势可以有效提高难成浆煤种的制浆浓度,一般可以提高3%~5%,但不同煤、不同配比、不同添加剂的配煤制浆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利用配煤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高灰熔点煤的灰熔点,其灰熔点的降低也是非加和性的。  相似文献   

10.
无烟煤配煤炼焦试验与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煤中加入无烟煤炼焦,可提高焦炭质量和降低配煤成本,本文论述了无烟煤在配煤中的作用机理;介绍了利用40kg试验焦炉进行无烟煤配煤炼焦试验的过程,优化出莱钢焦化厂当前配煤比下无烟煤的最佳配量与最佳粒度,对无烟煤配煤的工艺方案进行了探讨,并对其经济效益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40kg捣固小焦炉配煤试验研究与生产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缺少主焦煤的情况下,为寻找生产二级冶金焦的最优配煤比,降低炼焦生产成本,依据炼焦配煤研究理论,通过采用40 kg捣固小焦炉,以气煤、1/3焦煤、瘦煤为原料煤进行了配煤试验研究,成功试验出生产二级冶金焦的最优配煤质量比:众维精煤25%、音西原煤15%、新兴原煤40%、榆树沟原煤20%。生产实践结果表明,采用此配煤比生产的冶金焦抗碎强度M40达到79.9%,耐磨强度M10达到8.0%,焦炭热反应性CRI为50%,反应后强度CSR为42%,吨全焦配煤成本下降143.26元,降幅达15.06%。  相似文献   

12.
李万捷  张腊  王志忠 《煤炭学报》2007,32(8):870-873
以煤沥青粉为填充剂,与氯醋/ 聚氨酯预聚体进行常温溶液共混,合成煤沥青粉填充的氯醋/ 聚氨酯复合材料.研究了不同软化点的煤沥青粉、煤沥青粉平均粒径和质量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电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热失重(TG)测试手段,分析了煤沥青粉的微观颗粒形态对氯醋树脂/聚氨酯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讨论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质量含量为10%~15 %的高温煤沥青粉可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电绝缘性能;煤沥青粉粒径愈小,力学性能愈高;在煤沥青粒径为125 μm时,电绝缘性最佳;该复合材料初始分解温度为190 ℃,终止温度约在610 ℃,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煤沥青粉的加入同时可起到黑色着色剂与光屏蔽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无烟煤配入瘦煤和焦粉,用改性焦油洗油残渣做黏结剂,制备冷压型焦进行了试验研究。对成型压力、无烟煤、瘦煤和焦粉的配合比、改性焦油洗油残渣用量和煤料粒度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无烟煤、瘦煤和焦粉配合,可制备出优质的二级铸造型焦。  相似文献   

14.
为扩大炼焦煤种降低焦化厂生产成本,选取六种配煤方案进行研究,采用添加剂替代炼焦配煤中的一种或两种强粘结性煤,从而改善配合煤的质量指标,增加弱粘结性煤用量。文章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并得出了相应的试验结论,该试验结论对降低配煤炼焦成本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Technology - Improvement of coking properties of sub-bituminous coal (A) and bituminous coal (B) was done using blended organic solvents, namely,...  相似文献   

16.
用TGA研究添加稻壳木质素/SiO 2 复合物(LSH)前后煤沥青的热行为;采用偏光显微镜和XRD研究稻壳木质素/SiO 2复合物对煤沥青焦化产物的光学组织和微晶结构的影响;采用SEM和EDS研究稻壳木质素/SiO 2 复合物对煤沥青焦化产物结构的影响。研究表明:稻壳木质素/SiO 2 复合物的添加不仅提高煤沥青的耐热性能,而且显著影响煤沥青焦化产物的光学组织和结构。  相似文献   

17.
姚桢  刘卫  周军 《矿冶工程》2017,37(3):140-143
通过添加不同含量的氟化镍(NiF2)对改质沥青-煤焦油复合粘结剂进行改性, 并采用改性复合粘结剂与电煅无烟煤、沥青焦、熟碎制备铝电解用炭间糊, 研究NiF2添加量对炭间糊常规性能、膨胀/收缩过程、质量损失过程以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NiF2添加量增加, 炭间糊的致密程度和导电性能逐渐提高, 耐压强度和膨胀/收缩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挥发分在8.86%~9.53%范围内波动;体积膨胀显著增加, 焦化温度提前, 残炭值提高;NiF2添加剂的反应产物以复杂混合物形式分布于粘结焦层片结构。当NiF2添加量为4%时, 炭间糊的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同忻煤炭价值,丰富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同忻原煤煤质特点,结合市场需求情况,研究了同忻矿原煤出高热量1/3焦煤的可行性,确定了兼顾优质动力煤和1/3焦煤产品的灵活洗选工艺。结果表明:新工艺兼顾生产1/3焦煤和优质动力煤的灵活生产方式,可根据市场需求实现快速灵活转换,丰富了产品种类,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综合盈利能力。在生产1/3焦煤时,中煤及其他副产品可与一期选后精煤配煤,得到满足销售需求的动力混煤,进一步提高了同忻煤炭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显微组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采用1/3焦煤、肥煤及焦煤为原料,对其显微组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利用40 kg小焦炉模拟捣固炼焦,检测以1/3焦煤为主的不同配煤炼焦的焦炭质量,利用多项式回归及多元回归的方法,研究入炉煤的显微组分对焦炭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结构镜质组(T)的增加,对耐磨强度产生不利影响,而随着均质镜质组(C1)、基质镜质组(C2)及惰质组(I)的增加,耐磨强度出现最低值。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得到T、C1、C2、Ⅰ组分对M40及M10的回归方程,方程表明,Ⅰ组分对M10的影响明显,而C1组分对M40产生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