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测定经过不同微波杀青条件处理后杏鲍菇中总糖、粗蛋白、粗多糖、粗脂肪和氨基酸成分含量,探究不同微波杀青条件对杏鲍菇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条件为400 W,4 min,杏鲍菇的总糖、粗蛋白、粗多糖和粗脂肪分别为6.25%,26.2%,0.95%和1.79%,且随着微波杀青功率增加和杀青时间的延长,杏鲍菇的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随着微波杀青功率的增加,杏鲍菇中氨基酸的含量显著降低,对其营养成分的破坏作用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以阿拉尔市售六种食用菌杏鲍菇、平菇、人参菇、圆菇、金针菇、香菇为供试材料,对子实体中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C、还原糖、灰分和水分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食用品质。结果表明:这6种食用菌中,粗蛋白含量均在22%以上,其中圆菇高达49.20%;均富含17种氨基酸,在12%以上,平菇的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7.84%;与FAO/WHO模式对比可知,6种食用菌均接近理想蛋白要求;通过对氨基酸评分(AAS),得出香菇的营养价值最高;运用氨基酸比值系数(RC)分析6种食用菌中的必须氨基酸的比例情况,其中香菇中亮氨酸过剩,异亮氨酸和缬氨酸相对缺乏。6种食用菌的维生素C在3.3 mg/100 g以上,还原糖含量也在0.21%以上,无机盐含量大致相似,其中圆菇灰分含量最高,为1.50%;香菇水分含量最高,为14.71%。可见,阿拉尔市售6种食用菌营养较丰富。  相似文献   

3.
对市售竹黄干品的十种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香菇、杏鲍菇、银耳和黑木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其水分、灰分、总糖含量比较低,脂肪、甘露醇、游离氨基酸的含量比较高。蛋白质含量低于香菇和杏鲍菇,高于银耳和黑木耳。总碳水化合物低于银耳和黑木耳、高于香菇和杏鲍菇。  相似文献   

4.
杏鲍菇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测定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王凤芳 《食品科学》2002,23(4):132-135
测定了杏鲍菇干品中十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并与香菇、银耳和黑木耳干品的营养成分作了比较。其中灰分(无机盐)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甘露醇、游离氨基酸含量也很丰富,而脂肪含量和总糖含量较低。因此特别适合老年人食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金针菇、香菇菇柄中的游离氨基酸,研究了超声功率、料液比、超声时间等单因素对提取游离氨基酸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超声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提取金针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功率,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350 W、料液比1∶20、超声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提取金针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7.42mg/g;对提取香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料液比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功率450W、料液比1∶40、超声时间3min,在此条件下提取香菇菇柄中游离氨基酸含量为4.15mg/g。  相似文献   

6.
不同潮期香菇营养成分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同一产地不同潮期香菇、不同部位香菇营养成分的差异,包括水分、灰分、脂肪、粗蛋白、总糖、氨基酸组成、粗纤维、干物质和高分子多糖(HMWP)等。结果表明:经过统计学上的t检验分析,在α=0.05的水平下,所有四潮香菇的营养成分有差别。一潮香菇含水量、粗纤维最高,而干物质、总糖含量较低;二潮香菇粗灰分、干物质、高分子多糖含量、氨基酸含量、必须氨基酸含量最高,而蛋白质含量最低;三潮香菇总糖含量最高,HMWP最低;四潮香菇蛋白质含量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同一产地和品种香菇的不同部位-菇盖和菇柄的实验结果表明,菇盖有较高的粗蛋白绝干含量、灰分、干物质、和HMWP含量;而菇柄有较高的脂肪、水分、总糖和纤维含量。菇盖有较高的必需氨基酸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7.
采集150日龄腾冲雪鸡公鸡的胸肌和腿肌混合肉样,对蛋白质、灰分、矿物质元素、氨基酸、脂肪酸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分析不同料液比、不同熬制时间下肌肉熬煮液中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及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腾冲雪鸡富含磷、钾、钙、镁、铁和锌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其中锌含量12. 30mg/kg,铁含量12. 00mg/kg;7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35. 00%,鲜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含量的64. 00%;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63. 33%,必需脂肪酸含量25. 16%。腾冲雪鸡肌肉在料液比1∶40,煮制时间80min时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总糖含量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 6%,1. 6%。料液比1∶25,煮制时间为80min时蛋白质含量最高,为2. 8991%。腾冲雪鸡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试验结果对进一步研究腾冲雪鸡的风味成分及调味料开发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5种食用菌(猴头菇、杏鲍菇、香菇、金针菇、鸡腿菇)液体发酵菌丝抗氧化活性进行分析比较。提取各发酵菌丝中多糖及蛋白并测定其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还原力的大小,并研究菌丝多糖及蛋白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部分菌丝多糖及蛋白均具有一定的还原力及清除O-2·、·OH和DPPH自由基的能力。不同菌丝多糖及蛋白对同一自由基清除能力不同,同一菌丝多糖及蛋白对不同自由基清除能力亦不相同。利用综合评价法分析结果表明,5种食用菌菌丝多糖中,金针菇菌丝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活性顺序为金针菇>猴头菇>杏胞菇>香菇>鸡腿菇;5种食用菌菌丝蛋白中,猴头菇菌丝蛋白的抗氧化活性最高,抗氧化活性顺序为猴头菇>金针菇>杏胞菇>香菇>鸡腿菇。菌丝多糖及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多糖及蛋白含量越高,综合抗氧化活性越强。  相似文献   

9.
食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受到广大消费者青睐。在常见的食用菌罐头、休闲食品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预煮液,预煮液中含有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本文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杏鲍菇、香菇及其预煮液中的可溶性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和香菇与其预煮液中含有的可溶性糖种类相同,杏鲍菇及其预煮液中均含有较多的甘露醇和D-阿拉伯糖醇,而香菇及其预煮液中则含有甘露醇、D-海藻糖和D-阿拉伯糖醇三种;鲜杏鲍菇含甘露醇0.383 mg/g,D-阿拉伯糖醇1.032 mg/g,经预煮后,损耗率分别为55.4%、25.2%;鲜香菇中D-海藻糖0.074 mg/g,甘露醇1.172 mg/g,D-阿拉伯糖醇0.018 mg/g,经预煮后,损耗率依次为96.5%、20.0%、72.0%。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金针菇、香菇加工、食用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以金针菇、香菇菇柄为原料,通过微波辅助提取其中的游离氨基酸。研究了微波功率、料液比、微波时间等单因素对提取游离氨基酸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影响金针菇菇柄游离氨基酸提取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处理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150 W、料液比1︰20(g/m L)、微波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金针菇菇柄中游离氨基氮提取率为8.38 mg/g。影响香菇菇柄游离氨基酸提取的各因素的主次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处理时间。最佳提取条件为微波功率150 W、料液比1︰40(g/m L)、微波时间3 min,在此条件下香菇菇柄中游离氨基氮提取率为4.60 mg/g。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野生食用菌的营养价值,本实验以我国北方三省(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群众喜食的几种常见野生食用菌为材料,与市场上常见的平菇和香菇作对比,以比较不同食用菌间的营养成分差异。结果表明,11种野生食用菌在灰分含量方面大大高于人工栽培的食用菌;蛋白质含量、氨基酸综合评价方面平菇(CK1)和香菇(CK2)高于吉-2、吉-3,低于其他地区食用菌。在多糖、粗纤维方面,平菇(CK1)和香菇(CK2)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来说,尽管野生蘑菇营养成分差异较大,但与栽培食用菌相比野生食用菌开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蛋黄果果肉为原料,测定蛋黄果果肉水分、粗灰分、蛋白质、粗脂肪、总糖、还原糖、多糖和氨基酸等营养成分含量,并探究蛋黄果多糖提取最佳工艺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蛋黄果多糖提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蛋黄果果肉的蛋白质、粗脂肪和淀粉含量较低,总糖、还原糖和多糖含量较高,其氨基酸含量丰富且组分均衡;蛋黄果多糖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醇沉乙醇体积倍数2倍、提取时间2 h、液料比60︰1(mL/g)、提取温度90℃,此时多糖提取得率为4.88%。研究表明,蛋黄果营养成分较丰富,具备一定的加工利用潜力;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分析结果可靠,并获得了蛋黄果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以三种工厂化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真姬菇、金针菇为研究对象,对其子实体与废弃物(下脚料与菌糠)的水溶性多糖、β-葡聚糖、海藻糖、糖醇和核苷等主要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与比较。结果显示:同一食用菌子实体与废弃物主要活性成分种类类似,但子实体和下脚料活性成分含量较高,菌糠中含量较低。三种食用菌相比,杏鲍菇子实体水溶性多糖和β-葡聚糖含量均为最高,含量分别为7.44%和36.93%,且杏鲍菇下脚料中β-葡聚糖也较丰富,含量为22.41%,而金针菇多糖及β-葡聚糖含量最低;杏鲍菇子实体和下脚料中的海藻糖含量高于真姬菇和金针菇子实体,分别达到40.36%和19.04%,而只有金针菇含有阿拉伯糖醇,其子实体和下脚料含量分别为18.65%和8.17%。核苷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三种食用菌子实体中核苷种类较丰富,且大部分核苷类化合物含量是子实体中最高。但是真姬菇和杏鲍菇下脚料中胞苷和鸟苷的含量远高于相应的子实体,这可能与其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4.
对云南昆明松花坝野生地木耳与陕西秦岭地区人工栽培地木耳的基本营养成分(水分、灰分、蛋白质、还原糖、脂肪、总糖、VC、氨基酸和矿物质)、生物活性成分(多酚、多糖、皂苷、黄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南昆明松花坝野生地木耳蛋白质、还原糖、VC、总氨基酸、粗多糖、总皂苷、总黄酮含量高,分别为17.45 g/100 g、12.11 mg/g、81.37 mg/100 g、22.25%、179.91 mg/g,43.87 mg/g,6.51 mg/g;陕西秦岭人工栽培地木耳灰分、矿物质含量较高,灰分含量为23.84g/100g;野生地木耳和人工栽培地木耳水分、粗脂肪、总糖、总多酚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杏鲍菇感官、菇体及汁液中成分等的影响,制作即食杏鲍菇产品。以杏鲍菇为原料,以超高压处理后的感官品质、菌落总数、浸出液和菇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多糖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超高压处理最佳条件。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压力450 MPa,处理时间10 min,杏鲍菇片的感官评价最好;汁液中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多糖的含量分别为0.471%、0.58%、0.491%、0.405%,而菇体中的蛋白质、氨基酸、总糖及多糖含量分别为1.55%、1.07%、2.28%和1.95%。因此,菇体中营养成分的含量在最佳超高压处理条件(450 MPa,10 min)下保留率最高,为即食杏鲍菇的制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益生菌发酵杏鲍菇的最佳工艺以及杏鲍菇发酵前后的品质变化,采用植物乳杆菌纯种发酵杏鲍菇,分别以接种量、NaCl含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模糊感官评定确定最佳的发酵条件组合:每50 g杏鲍菇,接种量为2%、NaCl含量为2%、发酵温度为30℃、发酵时间为6 d。测定杏鲍菇发酵前后的营养成分含量,发现发酵后的杏鲍菇的总糖、还原糖、粗蛋白以及游离氨基酸含量相比鲜品均有所降低,但是体系中的有机酸特别是乳酸含量增加显著,利于延长体系的保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昌吉地区食用菌中重金属汞和镉含量的情况,保障食用菌安全性。方法在昌吉地区的超市、农贸市场等地随机采集7种不同的食用菌,依据国标(GB5009.17食品中汞的检测第一法;GB5009.15食品中镉的检测第一法)测定其中汞和镉的含量,同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污染指数法对食用菌的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 210种样品中汞超标率0.95%,镉超标率2.38%,且同种食用菌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能力有差异,黑平菇、鸡腿菇、平菇、金针菇、圆菇和杏鲍菇的富集趋势均为镉总汞;而香菇的富集趋势则为总汞镉。分级结果为金针菇、黑平菇、鸡腿菇、平菇、杏鲍菇为一级产品;圆菇为二级产品;香菇为三级产品。不同采样点中汞污染最高的是源自农贸市场的食用菌,平均值为0.054 mg/kg;镉污染最高的是市场,平均值为0.059 mg/kg。结论昌吉大部分地区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可能是食用菌生长环境中重金属含量较高所致,因此需要从栽培源头加大控制防范力度。  相似文献   

18.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研究了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并测定了5种食用菌的总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的含量。结果显示:5种食用菌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5种、酮类5种、醇类9种、烷烃类8种、杂环和硫化物6种、酯类1种和含氮化合物1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苯甲醛、3-辛酮、1-辛烯-3-酮、3-辛醇、2-乙基己醇、5-甲基-2-乙酰基呋喃、2-戊基呋喃和甲氧基苯肟。平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ROAV≥1)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3-辛酮;香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酮和甲硫醇;双孢蘑菇和金针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3-辛酮和3-辛醇;而杏鲍菇鲜品中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是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5种食用菌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72~3.65 mg/g,总呈味核苷酸含量为154.40~1013.60 μg/g,不同品种间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差别较大。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食用菌风味特征,对食用菌品种的改良、定向培育及食用菌的加工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科学合理的香菇热处理方式,采用水煮、微波、汽蒸、高温高压、油炸5 种加工方式对香菇进行热处理,通过营养成分含量测定、体外模拟胃肠消化实验以及抗氧化活性分析,研究不同热加工方式对香菇营养特性、生物利用度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煮、油炸和微波处理总体显著降低了香菇中多糖、总膳食纤维、蛋白质、总酚含量以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清除率和还原力(P<0.05),而汽蒸和高温高压处理对上述指标总体无显著影响或略有提高。水煮使香菇麦角甾醇的含量升高30.22%,而油炸导致其降低24.00%,微波、汽蒸和高温高压处理对其无显著影响。5 种热加工方式总体都能显著提高香菇中多糖、蛋白质和总酚的生物利用度(P<0.05),热加工后的香菇蛋白质含量与其生物利用度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多糖和总酚含量与其生物利用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热加工后香菇抗氧化活性与其多糖、总膳食纤维和总酚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总体来看,汽蒸和高温高压处理有利于香菇营养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的保留和提高。本研究为科学合理地加工、烹饪、食用香菇及其他食用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云南当地三种特色珍稀野生食用菌红蜡蘑、红顶枝瑚菌和昆明乳牛肝菌为原料,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其各种营养成分(总糖、粗纤维、蛋白质、脂肪、矿物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的含量,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三种野生食用菌均为高蛋白、高纤维、低脂肪,富含人体所需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用菌。三种特色野生食用菌所含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含量高,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7种,非必需氨基酸10种,氨基酸中均以呈鲜味的谷氨酸含量最高。其中,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所占的比例在37.31%~40.62%之间,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比值(E/N)达0.60~0.68。通过对三种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的分析,发现红蜡蘑中的各营养成分稍高于红顶枝瑚菌和昆明乳牛肝菌,这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特色野生食用菌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