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PB试验和最陡爬坡试验设计对水芹护色效果影响因素进行筛选,最终确定护色剂复合比例、护色剂浓度、热烫时间三因素为重要影响因素。进一步运用响应面试验设计对护色工艺条件优化,结果表明:护色剂复合(异VC钠∶碳酸氢钠比例)为5∶2.62、护色剂浓度0.36%、热烫时间1.40 min时,水芹褐变程度最小,护色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
以减轻龙眼果肉干制期间的皱缩变形及褐变度为目的,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温度、热烫时间和冷却方式对热烫处理后龙眼果肉中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比较不同浓度配比护色液对龙眼果肉干制产品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的热烫工艺参数为热烫温度100℃、热烫时间3 min、室温冷却;0.10%抗坏血酸+0.20%柠檬酸+0.10%半胱氨酸+0.10%CaCl 2的复合护色液可以保持龙眼果肉干制品的最佳品质。该工艺的实施能有效抑制龙眼果肉的褐变,使果肉在干制加工过程中保持自然色泽和良好风味,解决了产品干制后果肉皱缩变形、褐变严重、色泽差、二氧化硫残留等问题,并延长了产品保质期。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香椿干制过程中的褐变控制技术.方法:以香椿干制品L*值和感官品质为指标,以未经处理的香椿作对照,研究护色剂种类、浓度、护色温度及时间对干制香椿的护色效果,并与水烫漂作比较.采用常压热空气干燥和真空干燥技术,探讨干燥方法对干制香椿L*值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控制香椿褐变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将香椿浸于1.5 mg/mL EDTA-2Na与1.5 mg/mL Zn(Ac)2混合溶液中,97℃烫漂1 min,在真空度0.09MPa、温度60℃条件下真空干燥4 h,获得的脱水香椿L*值和感官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结论:香椿干制前进行护色处理并结合真空干燥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香椿干制过程中的褐变.  相似文献   

4.
热风脱水红辣椒前处理护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辣椒在热风干燥脱水过程中极易变色,本文通过干燥前处理技术来稳定其色素,从而找出有效而安全的护色工艺。试验通过测定红辣椒干燥后的色差值以及贮藏一定时期总色差值和感官指标的变化,选出可行的护色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护色方案为热烫温度90℃、热烫时间2 min或3 min、护色剂VC浓度0.40%。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主栽品种赛买提杏为主要原料,开展不同褐变抑制剂对鲜切杏片在太阳能干制(solar-drying,简称SD)过程中护色效果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柠檬酸在初始浓度范围0.1%~0.2%、抗坏血酸浓度在>0.02%、氯化钠在初始浓度范围0.1%~0.2%、亚硫酸钠浓度在>0.02%时,对鲜切杏片的褐变均有抑制作用。采用L9(34)正交实验,利用各种护色剂的协同作用,最终得到最佳的复合护色液:0.1%柠檬酸+0.03%抗坏血酸+0.1%氯化钠+0.04%亚硫酸钠。经复合护色液处理后的鲜切杏片在干制后色差值为:L*=22.92,a*=9.26,b*=19.4,均比对照高,能较好地维持其原有色泽。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的护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对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的护色条件和护色剂用量进行分析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最佳护色条件为,热烫时间2min,护色温度70℃,护色时间20min;以0.10%VC、0.30%植酸、0.40%柠檬酸、0.35%L-半胱氨酸作为复合护色剂可有效地抑制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的褐变.  相似文献   

7.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3):160-165
核桃花是我国西南地区的特色果蔬,加工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褐变,护色剂处理是减缓果蔬褐变的有效途径之一。采用乙酸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碳酸钠、抗坏血酸、氯化钙和L-半胱氨酸等护色剂分别对核桃花进行处理,以色差值、褐变强度为评价指标,筛选出护色效果较好的护色剂并进行复配,以确定最佳复合护色剂;选择护色剂浓度、护色时间、护色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采用响应面法对核桃花护色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佳复配护色剂为m(乙二胺四乙酸二钠)∶m(氯化钙)=1∶1、护色剂质量浓度5. 23 mg/m L,护色温度25. 5℃、护色时间2. 3 h,在此条件下护色效果最佳,核桃花的色差值和褐变强度最低,分别为5. 26和0. 49。该研究通过优化得到了核桃花的最佳护色剂配方和护色工艺,有利于核桃花的加工利用。  相似文献   

8.
新鲜带壳花生在加工干花生的过程中,花生壳易发生褐变,导致产品质量降低。为寻找能够替代亚硫酸盐的护色剂,达到更高的食品安全要求,本实验研究了烫漂工艺及柠檬酸和异抗坏血酸复合无硫护色剂对带壳花生的护色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带壳花生最佳的无硫护色加工工艺为烫漂温度90℃,烫漂时间40 min,异抗坏血酸浓度0.20%,柠檬酸浓度0.30%。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双孢菇干制过程中的褐变问题,选用柠檬酸、氯化钙、氯化钠、抗坏血酸、乙二胺四乙酸二钠、L-半胱氨酸和六偏磷酸钠7种护色剂对双孢菇进行护色处理。单因素实验表明:不同护色剂对双孢菇褐变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氯化钙、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和六偏磷酸钠护色效果明显。通过响应面优化实验得出非硫复合护色剂的最佳组合为:抗坏血酸0.053%,L-半胱氨酸0.021%,六偏磷酸钠0.047%,氯化钙0.061%。该复合护色剂重复使用25次仍有很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切分杏干制品的品质,对切分后鲜杏进行护色工艺的研究。以赛买提切分杏为研究对象,采用热风烘干工艺,研究护色过程中不同的护色工艺对烘干后的切分杏颜色的影响。以柠檬酸、D-异抗坏血酸钠、氯化钠、亚硫酸钠、热烫等工艺对切分、去核后的的果肉进行护色,并用正交实验法优化护色处理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采用热烫和复合护色剂协同作用,最终得到最佳的护色工艺为热烫时间为4 min,亚硫酸钠为0.06%,D-异抗坏血酸钠0.2%。经验证这种复合护色技术处理切分杏△E值为22.09,能很好地保持杏子原有的色泽,为改善切分杏的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纸形油菜在加工中很易发生酶促褐变,通过热烫与Vc、柠檬酸、乙酸锌组合护色的L9(34)正交实验,以褐变度为指标,对油菜护色工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100℃热烫2min后,再在褐变抑制剂组合0.10% VC、0.2%柠檬酸、0.02%乙酸锌中浸泡1h,取得了良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萝卜缨富含营养难贮存和热风脱水干燥过程中极易变色的现象,通过对干燥前热烫和护色处理来稳定其色素,从而确定最佳的脱水干燥前处理条件。试验采用不同热烫条件和护色液处理新鲜的萝卜缨,经热风脱水干燥得萝卜缨干制品,通过测定干制品在不同贮存时间下叶绿素和VC损失率、色差值、复水比和褐变度的变化,选出最佳的热烫条件是90℃热烫2 min,护色液为质量百分浓度为15%葡萄糖+9%Na Cl或质量浓度为5‰的Na HSO3。  相似文献   

13.
研究杏的无硫护色工艺.结果表明:杏片的厚度、护色工艺影响护色效果.将4mm~5mm杏片浸泡于0.3%β-环状糊精+0.2%葡萄糖酸锌复合液中,热烫2 min,经此处理的杏片仍保持杏原有的橙黄色,具有良好的感官效果.为了防止破碎的杏浆料的褐变,采用90℃下热烫2min以钝化多酶氧化酶(PPO),防止有酶参与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4.
研究杏的无硫护色工艺.结果表明:杏片的厚度、护色工艺影响护色效果.将4mm-5mm杏片浸泡于0.3%a-环状糊精 0.2%葡萄糖酸锌复合液中.热烫2mim.经此处理的杏片仍保持杏原有的橙黄色,具有良好的感官效果.为了防止破碎的杏浆料的褐变,采用90℃下热烫2min以钝化多酶氧化酶(PPO),防止有酶参与的酶促褐变.  相似文献   

15.
南瓜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将南瓜进行深加工,不仅可提高南瓜的附加值,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南瓜的营养成分,但南瓜易变色,从而影响其深加工。为此,以新鲜南瓜为原料,以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色差△E为指标,研究热烫与护色剂(包括柠檬酸、抗坏血酸、L-半胱氨酸)对南瓜的护色效果,通过正交实验找出最佳的护色方案。结果表明,热烫与护色剂相结合使用时,可获得较好的护色效果,其最佳方案为:0.15%的抗坏血酸,0.15%的L-半胱氨酸,1.0%的柠檬酸,热烫温度95℃,热烫时间3min,切分厚度6mm。在此条件下南瓜中的PPO相对活性仅为13.25%,而色差仅为2.91,有效抑制了南瓜的褐变。  相似文献   

16.
宣木瓜罐头生产过程中的护色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木瓜为安徽宣城特产水果,加工中极易变色。实验研究植酸、柠檬酸、VC和柠檬酸亚锡二钠在罐头加工过程中的护色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最优的护色方案,并确定最佳参数如下:预处理时选用复合护色剂(植酸0.02%、VC0.01%、柠檬酸0.4%)浸泡处理可有效防止酶促褐变;预煮后使用浓度为25%的糖液,抽空20min可有效抑制非酶促褐变;在灌汁糖液中加入0.02%柠檬酸亚锡二钠(DSC),罐头的褐变明显被抑制。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龙眼肉干制品的品质,对龙眼肉的护色工艺进行研究。以综合加权评分法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热烫温度、热烫时间、复合护色剂对龙眼肉酶活及后续干制品感官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龙眼肉的最佳护色条件为:在85℃下热烫4 min后置于0.1%植酸和0.2%L-抗坏血酸组成的复合护色剂中护色40 min,在此条件下,龙眼肉PPO完全失活,POD残余酶量5%,护色效果最佳,且龙眼肉干制品具有良好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18.
以哈密瓜为原料,采用自然干制方式,以哈密瓜干表面色泽与褐变度为研究指标,研究不同褐变抑制剂与浓度对哈密瓜干制褐变抑制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哈密瓜干制过程中,柠檬酸浓度0.3%,氯化钠、氯化钙浓度0.5%,L-半胱氨酸(L-Cys)、亚硫酸钠浓度0.05%时均有褐变抑制作用。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利用各护色剂之间的交互协同作用,得到优化褐变抑制剂配比:L-Cys浓度0.1%、氯化钙浓度1.5%、柠檬酸浓度0.3%、氯化钠浓度1.0%;经复合护色剂处理制得哈密瓜干表面色差L=70.49,a=39.42,b=16.18,与对照组比较均呈差异显著(P0.05);褐变度为0.081,与对照组呈极显著差异(P0.01)。经复合护色剂处理的哈密瓜干能够有效抑制褐变产生,使制品保持优良的色泽。  相似文献   

19.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16):222-227
为有效解决红薯干在加工过程中极易发生褐变的问题,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护色剂处理的护色效果,并比较复合护色剂、超声波-热烫、亚硫酸钠3种护色处理方式对红薯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护色剂配比为0.77 g/100 mL V_C、2.17 g/100 mL柠檬酸、0.22 g/100 mL CaCl_2时具有最佳护色效果。复合护色剂对红薯干褐变抑制率最高,为58.66%,显著高于超声波-热烫组(15.37%)、亚硫酸钠组(20.24%)(P<0.05)。复合护色剂对红薯干体积皱缩比、硬度、色泽等指标的影响均显著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表明,超声波-热烫组和亚硫酸钠组细胞轮廓形态产生皱缩、卷曲现象比复合护色剂组更明显。研究结果为红薯干无硫护色技术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山胡椒在加工中的褐变问题,通过热烫与护色剂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以产品的总色差△E为指标,对山胡椒护色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90℃漂烫温度下,漂烫60s后,其最佳护色剂组合为0.3%氯化钙、0.08%抗坏血酸、0.03%乙酸铜、0.3%植酸,在该条件下进行验证,山胡椒样品△E为6.02,取得了良好的护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