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微波复热功率和复热时间对速冻方便菜肴红烧肉品质的影响规律。方法分别采用240、480、720、960和1200 W微波复热功率和20、40、60、80和100 s微波复热时间对速冻后的红烧肉菜肴进行微波复热,通过测定速冻红烧肉的出品率、水分含量、嫩度和感官评价,研究不同微波复热功率和复热时间对红烧肉品质的影响。结果当微波复热的功率和时间分别为720 W、60 s时,红烧肉的出品率、水分含量、嫩度和感官质量等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结论最佳条件下制作出红烧肉菜肴软糯可口、颜色红亮、香气丰富。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微波复热时间(30,60,90,120s)及复热功率(350,500,750 W)对调理小酥肉系水力、剪切力、色差、感官及风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复热功率为750 W,微波复热时间为60s时,小酥肉的持水力为30.06%,剪切力为4096g,L~*值为35.24,a~*值为8.45,b*值为7.66,感官总分为5.51分,均显著优于其他实验组。在此微波复热条件下的小酥肉鲜嫩多汁,色泽金黄,香气最接近于刚熟制的小酥肉。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由于微波加热不当而使馒头出现硬芯等质构硬化问题,以鲜馒头和冷冻馒头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馒头微波复热的最佳工艺及其品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质量在60 g左右,直径在(6.5~7)cm,高(4.5~5)cm的馒头,选择套袋处理,微波功率640 W、加水量10 mL、加热时间55 s,可获得有浓郁香味、软硬适中、对称规整、挺立饱满的复热馒头。  相似文献   

4.
微波复热对工业化预调理菜肴酱肉丝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波复热是调理菜肴食用前再烹制或加热的常用方法,研究微波复热时间(20、40、60、80、100 s)和复热功率(480、560、640、720、800 W)对工业化预调理菜肴酱肉丝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复热功率和复热时间对产品的感官、汁液流失率、水分含量、剪切力、风味和滋味等的影响均有差异,在复热功率720 W、复热时间80 s时产品的品质最佳,感官平均分8 分、汁液流失率(87.60±0.47)%、水分含量(55.99±1.20)%、剪切力(714.76±65.00) g,此时的风味物质种类丰富,醛类、醇类含量较高,鲜味突出、滋味丰富。  相似文献   

5.
为了得到速冻油条方便、快捷的加热方式,研究微波加热条件(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和加热质量)对速冻油条温度、水分含量、质构性质等品质特性的影响。依据感官评价结果,得到最佳微波加热条件。研究结果表明:240 W微波功率加热速冻油条160 s,水分损失少,食用口感好,感官品质高,是速冻油条的最佳加热条件。若要节约时间或节能省电,更适宜采用400 W加热90 s或者640 W加热60 s的加热条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微波复热功率(480,560,640,720,800 W)与微波复热时间(20,40,60,80,100s)对软炸里脊方便菜肴感官评价、水分含量、出品率、剪切力值以及风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热功率为720 W、微波时间为60s时,软炸里脊的剪切力值低于其他各组,并具有较高的水分含量与出品率。在此条件下复热后的软炸里脊软嫩适中,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7.
微波复热时间和微波功率对预油炸牛肉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波加热时间(30、40、60、90、120s)和微波功率(350、490、700W)对预油炸牛肉串出品率、剪切力、色差和感官评价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微波复热条件下,牛肉串的出品率、剪切力、色差变化和总体可接受性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同一微波功率条件下,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肉串的出品率逐渐下降,亮度L*值降低,红色度a*值升高;除微波加热30s外,随着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肉串的剪切力值增加,嫩度下降.牛肉串在700W加热40s、490W加热40s和60s时,不仅明显提高了肉串的出品率,而且改善了牛肉串的色泽,并使肉串保持较低的剪切力值.  相似文献   

8.
以速冻全麦豆沙包为研究对象,考察微波复热时间(40、50、60、70、80 s)和微波功率(480、560、640、720、800 W)对感官评分、出品率、高径比、比容、质构和色泽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微波复热功率增加或微波复热时间延长,感官评分、高径比、比容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弹性、损失率呈下降趋势.质构结果显示随着微波复热功率的增加,硬度、咀嚼性先下降后上升,而微波时间延长使得硬度、咀嚼性不断下降.色泽结果显示,微波时间对L^*值、a^*值、b^*值有显著影响(p<0.05),而微波时间对L值、b值影响不明显(p≥0.05).当微波复热功率和时间分别为640 W、60 s时,微波复热的速冻全麦豆沙包软甜可口,颜色嫩白,麦香浓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微波复热时间(30、45、60、75、90 s)和微波功率(480、560、640、720、800 W)对速冻鱼香牛肉丝感官评价、剪切力、出品率及水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微波复热时间和功率分别为45 s、640 W时,速冻鱼香牛肉丝的感官评分89分、剪切力9.125 N、出品率94.29%及水分含量39%,均高于其他各处理组。在此条件下微波复热的速冻鱼香牛肉丝软嫩多汁,色泽明亮,香气浓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微波复热对竹笋鸡汤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微波功率(300、500和700 W)对竹笋鸡汤进行复热处理,分析竹笋鸡汤水溶性蛋白质、脂肪、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挥发性风味物质,探究微波复热后竹笋鸡汤间品质差异。结果 随着微波功率增加,700 W处理下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最高。300 W组的总游离氨基酸含量和鲜味氨基酸显著高于700 W和500 W,且其谷氨酸和丙氨酸味觉活度值(Taste Active Value, TAV)最大。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加,竹笋鸡汤中挥发性风味物质总量和醛类总量呈现逐渐下降趋势;醇类和酮类物质总量先增加后下降,在500 W功率时达到最高值。结论 综合各项指标,采用300 W微波复热后的竹笋鸡汤品质更佳。该研究为预制汤品的复热工艺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响应面法研究联合加热工艺对罗非鱼下脚料复合鱼糜进行凝胶品质优化的影响。单因素证明二段法加热工艺提升凝胶强度上优于一段加热法,正交试验证明传统加热4个因素的影响顺序依次为A(定型温度)D(水煮时间)C(水煮温度)B(定型时间)。单因素确定微波功率400 W,微波时间1 min时产品凝胶品质提升明显。采用曲应面优化联合加热提升凝胶品质的最优工艺为:定型温度为44℃,定型时间为38 min,微波功率为500 W,微波时间为60 s,预测值为731 g·cm。实际凝胶强度达到720.53 g·cm,与预测的731 g·cm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12.
以鸡胸肉为原料,研究微波预油炸调理鸡胸肉制品的加工工艺。分别采用低火力(160 W)、中火力(480 W)、高火力(800 W)加热鸡胸肉0、15、30、45、60、75、90 s,采用质构分析仪测试法(TPA)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复热后肌浆蛋白和肌原纤维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微波加热火力和时间的增加,肌浆蛋白变性程度越来越迅速,鸡块的肌原蛋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降解,肌原纤维蛋白的热稳定性高于肌浆蛋白,经含水量和脆性分析,推荐采用中火力(480 W)加热45 s的组合,中心温度能够达到75℃,为最优的复热条件,此时产品的弹性和粘聚性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3.
两种微波加热处理方式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鱼糜制品的品质,研究两种微波加热处理(单独微波和水浴微波联用)对白鲢鱼糜凝胶特性的影响。以凝胶强度、持水性、白度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得到单独微波加热和水浴微波联用加热的工艺条件;并采用凝胶溶解度、化学作用力、SDS-PAGE凝胶电泳、扫描电镜等检测方法,进一步研究不同加热处理方式对鱼糜凝胶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影响。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单独微波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60 s,此时凝胶强度608.64 g·cm,持水性83.64%,白度75.79;水浴微波联用加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水浴温度40℃,水浴时间1 h,微波功率450 W、微波时间60 s,此时凝胶强度627.37 g·cm,持水性85.37%,白度74.37。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在提高白鲢鱼糜凝胶特性方面,两种微波加热显著优于传统水浴加热(即水浴二段加热),且水浴微波联用加热比单独微波加热更好。  相似文献   

14.
在食品烹饪的应用方面,微波加热技术具有节约时间、无异味和营养成分保留率高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的烹饪技术。本研究以猪背最长肌切成5 cm×5 cm×1.5 cm的方块为材料,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法对微波和水浴加热的样品进行蛋白变性终点温度鉴定,并对加热至终点温度之后的样品从蒸煮损失、色差、持水能力、剪切力及加热至终点所耗电量进行对比分析及方差分析和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变频微波炉,900 W与700 W加热均需70 s,500 W加热需120 s,而对于非变频品微波炉,100%功率加热需80 s,80%功率加热需100 s,50%功率加热需140 s。在此基础上,对加热至终点温度之后的样品品质及加热至终点所耗电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700 W功率加热的样品质量最佳,消耗电能最少。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不同的微波功率和时间处理包装大米,并进行品质测定和电镜扫描,系统分析处理后大米的糊化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变化,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探讨RVA谱特征值的改变规律及机理。结果表明:微波处理降低了大米蒸煮RVA谱峰值黏度、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和回生值,糊化温度和衰减值均随微波功率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升高。微波功率(400、640 W)和处理时间(60、90 s)对RVA特征值都有显著影响(p0.05),800 W的微波功率及120 s的微波时间影响均为极显著(p0.01);微波处理对淀粉颗粒的结构和形态有修饰作用,使淀粉颗粒间空隙变大,大米在蒸煮时可渗入更多水分,蒸煮品质得到改善。微波处理可以优化大米的糊化性质,改变大米淀粉颗粒形态和结构,提高大米的食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为缩短酱卤肉制品的酱制时间,改善产品质构,采用传统卤液酱制与微波酱制的联合的酱制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RSM),以剪切力、咀嚼性、感官评分三个指标的综合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并优化卤液酱制时间、微波酱制时间及微波酱制功率。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卤液酱制时间80 min,微波酱制时间175 s,微波酱制功率800 W,在此条件下酱卤肉制品剪切力959.38 g,咀嚼性1139.42 g,感官评分93.9,综合评分90.91,综合评分与理论预测值相比误差为1.43%。优化所得工艺不仅保持了产品的风味色泽,而且使酱制时间缩短了27 min。  相似文献   

17.
真空微波工艺条件对香脆鳙鱼片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预脱水鱼片含水量、微波功率、真空度对真空微波加工香脆鳙鱼片品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混合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了真空微波制备香脆鳙鱼片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水分含量和微波功率可以提高鱼片的膨化率和脆度,改善鱼片的感官品质。高真空度可以改善鱼片的膨化作用和脆性,提高微波加热的效率,很大程度上避免了鱼片出现焦黑点。最佳的真空微波加热条件是预脱水鱼片水分质量分数控制在(15.3±1)%(50℃鼓风干燥3.5 h),微波功率设定为高火档(686±3.5)W,在真空度0.095 MPa下加热12 s后,间歇摇匀后再加热10 s。  相似文献   

18.
以赣南脐橙全果为原料,采用微波加热浓缩处理方法,不添加任何增稠剂,研究赣南脐橙全果果酱的微波制作工艺。以糖添加量、微波加热时间和微波加热功率为考察因素,感官评分为响应值,采用Bo-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工艺研发和优化。结果表明:糖添加量35%,微波加热时间260 s,微波加热功率770 W为最优工艺配方。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果酱呈亮黄色,涂抹连贯,酸甜适中,且具有浓郁的柑橘香气,感官评分为91.81。与市售果酱进行对比,微波加工工艺能较好地保存果酱的颜色与香气成分,味道、稠度和涂抹性均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19.
赵钜阳  王萌  徐朦宇 《肉类工业》2020,(3):26-28,29,30,31
研究了微波功率(240、480、720、960W)与微波时间(20、40、60、80min)对大麻哈鱼汤营养及感官品质的影响。通过测定水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固形物、色度、风味以及感官评价得出:当微热功率为720W、微波时间为60min时,大麻哈鱼汤具有较好的营养及感官品质,与传统工艺制得的鱼汤较为相近。在此条件下加热的大麻哈鱼汤香气浓郁、美味可口。  相似文献   

20.
银杏果微波间歇干燥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银杏果微波间歇干燥最佳工艺,选取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和间歇时间为试验因素,以干燥过程平均 干燥能耗、质量干燥速率以及干燥后的感官品质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二次正交回归试验优化银杏果微波间歇干燥 工艺,运用BackWard分析法建立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对回归模型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所选试验因素对 干燥进程有显著影响,其强弱顺序为:加热时间>微波功率>间歇时间。试验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采用响应面 寻优法得到银杏果干燥的最佳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5 W/g、加热6.5 s、间歇80 s,在此条件下,质量干燥速率为 0.157 kg/(h·kg),平均干燥能耗为65.54 kJ/g,感官品质评分为8.5。实验结果对改进干燥设备和银杏果微波干燥 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