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用煤岩学、煤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对研究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25号煤层煤质、煤岩及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矿区25号煤层属于特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煤;煤岩显微组分以富惰质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煤层共经历了干燥森林沼泽及较干燥森林泥炭沼泽、较潮湿森林泥炭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潮湿草本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条件,采用煤岩学和地球化学等方法,基于煤岩、工业分析和灰成分数据分析,探讨了鸳鸯湖矿区延安组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延安组煤以半暗煤为主,富惰质组,以低灰、低硫、低磷、特低氯为主,煤灰成分以Si O2、Al2O3为主。垂向上,由下至上镜质组含量先增后减,惰质组含量先减后增,成煤环境表现为氧化型—弱氧化型~还原型—氧化型。下段和上段煤层惰质组含量高,灰分高,主要受古河道影响;中段镜质组与惰质组相当,聚煤程度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平面上,北部靠近物源区,灰分、硫分高,发育河道和三角洲平原环境;中部为区域沉降中心,富镜质组,灰分、硫分较低,表明由三角洲平原向三角洲前缘、湖泊环境过渡;南部的灰分、硫分最低,富惰质组,碎屑物质减少,发育三角洲平原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位于三塘湖盆地西部库木苏凹陷的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低水、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高-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惰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低位泥炭沼泽,中下部煤层为草本沼泽。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从草本沼泽向低位泥炭沼泽过渡,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4.
简述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为新疆尼勒克煤田主要含煤地层,湖相、沼泽相沉积。研究表明,区内宏观煤岩类型为暗型煤、光亮型煤、半暗型—半亮型煤;显微有机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煤质为特低水分、特低灰—低灰分、中挥发分—高挥发分、特低硫、特低氯、特低磷、中发热值—高发热值;低变质,以不粘煤为主,是很好的民用煤和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5.
以大量煤田地质勘探和煤质分析资料为基础,对宁东煤田不同矿区侏罗纪延安组煤的煤岩、灰分和硫分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和成煤环境对煤中硫分、灰分成因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宁东煤田延安组煤中显微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最少;成煤沼泽为淡水沼泽,硫的供给不足,形成了以硫化铁硫为主的低硫煤;成煤泥炭沼泽以高位沼泽为主,由地下水输入的陆源碎屑物质较少,形成特低-低灰煤。  相似文献   

6.
以准格尔煤田西南部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样品的煤岩显微组分、煤质参数、硫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确定了6上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结合煤层厚度变化及煤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原始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深成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低变质程度烟煤,低水、低灰、低硫、高挥发分,形态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不易脱除。有机显微组分组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组,煤中无机显微组分主要为结晶度较高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类。含煤沉积体系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原始泥炭沼泽覆水条件良好,为还原性中~高位泥炭沼泽,成煤时部分分层曾受海水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于吐哈盆地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对比困难的实际,为了找出新的可以用于煤层对比的明显差异性特征,采用煤岩学的方法,对吐哈盆地三道岭剖面煤层煤相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道岭剖面西山窑组煤层成因参数镜惰比较高,组织保存指数和植被指数较低,凝胶化指数均大于1。煤相类型为潮湿的草木混生型泥炭沼泽,包括3种亚相:RMⅠ型、RMⅡ型、RMⅢ型。其中RMⅡ型煤相具有凝胶化指数和镜惰比特别高,地下水流动指数最低的特征。煤层自下而上水动力条件出现减弱-增强-减弱的变化,煤层覆水深度由深到浅变化;RMⅡ型煤相特征明显,可以用于吐哈盆地煤层对比。  相似文献   

8.
结合神府矿区郭家湾勘查区煤炭勘查工作成果,系统分析研究区可采煤层的煤岩特征、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定了区内煤类、煤岩类型,并初步评价煤炭的液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显微组分中镜质组含量为45%,惰质组含量为52.3%,壳质组少量(含量0.9%);无机组分以碳酸盐矿物为主,含少量黏土矿物;煤质总体以特低-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的不黏煤为特征;直接液化用煤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北角5-2煤层,资源量约为1 501万t,该区其他煤层煤基本不适合直接液化。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山西组2号煤层为该区主力煤层,但成煤环境、煤相类型不明,垂向演化规律不清,制约了高产富集因素分析和有利区优选。本文通过对延川南区块山西组沉积特征和2号煤层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探讨了煤层的成煤环境、煤质特征、煤相类型及演化规律,为后续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本区2号主力煤层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2号煤层煤相可划分为潮湿森林沼泽相、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成煤植物以木本为主,其次为草本植物;煤层镜质组含量较高,有利于割理的发育,镜质组中以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为主;垂向上,自下而上成煤泥炭沼泽覆水程度经历了先加深后变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21,40(3):39-42
以准东煤田五彩湾三号露天矿田B1煤层为研究对象,采集了B1煤层露天采坑连续剖面样品71件,运用反射光显微镜、原子吸收光谱仪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煤岩显微组分测定、工业分析、硫分、元素分析、灰成分分析等。研究表明:B1煤层具有惰质组含量高、镜质组含量较低的特点,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而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具有干燥森林泥炭沼泽相和低位泥炭沼泽相2种煤相类型。B1煤层为特低灰分、高挥发分及特低硫煤,垂向上挥发分、灰分及硫分变化不大,煤灰类型属于钙质灰分,煤灰中Na_2O含量高,属于高钠煤,煤的结污指数属于严重类,熔渣指数属中等类,在煤炭加工利用过程中需注意高温结渣沾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煤炭技术》2021,40(3):63-65
通过对三塘湖煤田石头梅矿区进行显微煤岩组分测定与煤质分析,结果表明,汉水泉矿区原煤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为主,平均含量为67.38%,镜质组次之,平均含量为31.27%,壳质组极少,为低水、特低灰-低灰、中高挥发分、特低硫-低硫的长焰煤。通过定量统计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计算各煤相参数数值,在此基础上得到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整体上分布在湿地沼泽相向覆水森林相的过渡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吐哈盆地克尔碱凹陷不同矿区煤质形成条件,探讨该区煤质与成煤环境的关系,基于对主采煤层样品工业分析、有害组分及灰成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在对克尔碱凹陷地层分布、含煤岩系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煤地质学、煤岩学、煤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系统总结凹陷内各矿区煤层赋存特征、煤质特征,探讨区内煤岩煤质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自西向东划分6个主要矿区,区内煤层主要发育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地层之中。研究区煤质呈低灰、低硫、高挥发分特征,煤灰成分以SiO2、Al2O3为主。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主要煤层形成于湖泊-河流三角洲淡水沉积环境,具陆相成煤特征,成煤环境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3.
吴斌  魏聚瑞 《煤炭技术》2020,39(6):49-50
通过对三塘湖煤田汉水泉矿区进行了显微煤岩组分测定与煤质分析,结果表明,汉水泉矿区原煤显微煤岩组分以镜质组为主,平均含量67.38%,惰质组次之,平均含量31.27%,壳质组含量极少,为低水、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特低硫的长焰煤。通过定量统计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计算各煤相参数数值,在此基础上得到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整体上分布在湿地沼泽相向覆水森林相的过渡相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通过钻孔资料和样品测试数据,分析了尔林兔三号井田3~#煤层的煤岩特征、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并对煤的工业用途进行了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尔林兔三号井田3~#煤层煤的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和半暗型煤,煤岩组分以亮煤和暗煤为主;有机显微组分主要为镜质组,无机显微组分以碳酸盐矿物为主。该井田煤炭具有:特低灰、特低硫、中高挥发分、低磷、低氟、特低氯的特征,具有高发热量、无黏结性、弱结渣性、高热稳定性、中含油、化学反应性较差和易洗选等工艺性能;煤灰属硅铝型,灰熔融性较低。综合以上研究认为,该类煤是很好的化工用煤和动力用煤,可制作活性炭和水煤浆等,并可以广泛应用于冶金,是高耗能工业的理想原料,同时也是炼钢工业高炉喷吹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5.
沁南3#煤与15#煤显微煤岩组分对微裂隙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沁水盆地南部10个煤矿的3#煤与15#煤样品进行观察与研究,探讨了微裂隙的特征及其与煤岩组分的关系。研究发现微裂隙在3#煤与15#煤中普遍存在,15#煤裂隙较3#煤发育,但15#煤中的裂隙被矿物充填较严重。微裂隙在镜质组内最为发育,内生裂隙和外生裂隙均有发育,均质镜质体中的裂隙最为密集,其次是基质镜质体,其他显微组分中裂隙发育较少甚至不发育;惰质组中的裂隙主要发育于丝质体中,主要为外生裂隙中的张性裂隙,内生裂隙在高煤阶煤的惰质组中不发育。煤岩组分对煤中微裂隙的控制主要体现在成煤作用过程中,包括不同组分在泥炭化作用中吸收的水再释放、组分结构与生气量的综合作用及力学性质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黄涛  杨曙光  吴斌 《煤炭技术》2020,39(8):74-76
通过对库拜煤田顺发井田进行显微煤岩组分测定与煤质分析,结果表明,顺发井田原煤显微煤岩组分以惰质组为主,平均含量为67.75%,镜质组次之,平均含量为31.03%,未曾发现壳质组,为低水、高灰、中挥发分、低硫-特低硫、高变质的半暗煤-半亮煤。通过定量统计的煤岩样品显微组分,计算各煤相参数数值,在此基础上得到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整体上是湿地沼泽相向覆水沼泽相过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新疆三塘湖煤田条湖勘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西山窑组和八道湾组,其9号煤为条带状结构、贝壳状断口、内生裂隙较发育,宏观煤岩类型为暗煤、亮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微镜惰煤,指出其煤质为低灰-特低灰、高挥发分、特低硫、高热值、中热稳定性、特低氯、特低磷,煤类划分为长焰煤,可用作火力发电、工业锅炉用煤及民用煤。  相似文献   

18.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为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2、Al2O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为低硫煤,10#煤和11#煤属于低中硫煤,13#煤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和11#煤)和海退成煤(8#煤和13#煤)两种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9.
蒋红兵  杨磊  梁剑 《煤质技术》2020,35(2):52-58
为了提供戴家田煤矿成煤期的沉积环境理论依据,对该矿区煤层煤岩类型及其煤质特征进行研究以反演矿区所属区域成煤时期的覆水情况、氧化还原环境等沉积环境特征。采用沉积学、地球化学和煤岩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取样鉴定、化验测试及综合分析处理手段,细致分析了戴家田矿区煤的煤岩类型、主要煤质特征与成煤环境的关系。发现研究区内煤层煤岩类型以镜质组为主,镜质组的形成环境与强覆水、气流不畅的封闭泥炭沼泽有关;硫分垂向上的变化趋势可推测区域地质历史上可能发生了较大的海侵和海退事件,硫分的高低与泥炭沼泽受海水影响的程度有直接关系。受到海水影响较强的煤层,其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为主,微观煤岩类型以微镜堕煤占绝对优势;煤层的其它煤质特征也表现出灰分低、全硫含量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大城勘查区地质背景和全区可采煤层5#煤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煤层的煤岩特性,宏观煤岩类型多为镜煤和亮煤;有机显微煤岩类型以镜质组为主,矿物主要由黏土组成。煤质分析表明:原煤属低-中灰、中高挥发分、中硫、低磷、特低氟、低氯煤;镓在钻孔20-1和46-1达到工业品位。煤层以气煤为主,属高发热量、中等-强黏结性、弱结渣性、中等可选-较难选煤。通过研究煤质特征,发现5#煤层用途广泛,主要用作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