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准格尔煤田西南部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研究对象测试了样品的煤岩显微组分、煤质参数、硫分及部分微量元素含量,确定了6上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结合煤层厚度变化及煤地球化学参数分析了原始泥炭沼泽沉积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黄玉川煤矿6上煤层为深成变质作用下形成的低变质程度烟煤,低水、低灰、低硫、高挥发分,形态硫主要以有机硫为主,不易脱除。有机显微组分组主要为镜质组和惰质组,煤中无机显微组分主要为结晶度较高的粘土矿物高岭石类。含煤沉积体系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原始泥炭沼泽覆水条件良好,为还原性中~高位泥炭沼泽,成煤时部分分层曾受海水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位于三塘湖盆地西部库木苏凹陷的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低水、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硫、中高-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惰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低位泥炭沼泽,中下部煤层为草本沼泽。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沉积环境从草本沼泽向低位泥炭沼泽过渡,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区块山西组2号煤层为该区主力煤层,但成煤环境、煤相类型不明,垂向演化规律不清,制约了高产富集因素分析和有利区优选。本文通过对延川南区块山西组沉积特征和2号煤层煤岩学和煤化学分析,探讨了煤层的成煤环境、煤质特征、煤相类型及演化规律,为后续煤层气的勘探开发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本区2号主力煤层成煤环境为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2号煤层煤相可划分为潮湿森林沼泽相、较浅覆水森林沼泽相、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成煤植物以木本为主,其次为草本植物;煤层镜质组含量较高,有利于割理的发育,镜质组中以均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为主;垂向上,自下而上成煤泥炭沼泽覆水程度经历了先加深后变浅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红砖煤矿主采煤层煤样煤岩灰分成分数据,探讨了煤岩、硫分和灰分与成煤沉积环境的关系。红砖煤矿龙潭组煤属于高热演化程度、中高灰分、中高硫分的3号无烟煤。根据区内主要煤层的煤岩、硫分、灰分等煤质特征,并结合区域内沉积环境的地质背景,认为1、4、15煤层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大、古气候环境潮湿的泻湖相泥炭沼泽环境,而6、9煤层则形成于受海水影响程度较小、古气候环境潮湿的潮坪相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6,(12):126-128
为了查明霍西煤田灵石县安益矿区主采煤层1#煤的煤岩学特征,采用显微光学、工业分析等方法,探讨了1#煤分层样品的显微煤岩及煤质特征。结果表明:1#煤沉积环境以上三角洲相为主,宏观煤岩类型主要分别为半亮型及光亮型煤,显微煤岩组分均以镜质体为主,原始泥炭沼泽沉积环境为深积水缺氧的沼泽成煤环境,相图显示其为潮湿森林沼泽环境;1#煤为中等煤化程度,可用作炼焦配煤和动力用煤。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滴水岩矿区地质、含煤地层岩相组合、煤层及煤质特征等概况,对矿区各可采煤层的硫分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及分析,并结合矿区黄铁矿赋存状态对该区煤矿的沉积环境进行讨论,指出区内可采煤层在成煤时处于与海水有关的三角洲、泻湖等泥炭沼泽环境。  相似文献   

7.
以大量煤田地质勘探和煤质分析资料为基础,对宁东煤田不同矿区侏罗纪延安组煤的煤岩、灰分和硫分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构造背景和成煤环境对煤中硫分、灰分成因进行研究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宁东煤田延安组煤中显微组分以惰质组为主,镜质组次之,壳质组最少;成煤沼泽为淡水沼泽,硫的供给不足,形成了以硫化铁硫为主的低硫煤;成煤泥炭沼泽以高位沼泽为主,由地下水输入的陆源碎屑物质较少,形成特低-低灰煤。  相似文献   

8.
吐哈盆地位于新疆东部天山地区,盆地内侏罗系是一套重要的含煤地层,赋存丰富的煤炭资源,以现代沉积学、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煤心样品的测试数据与煤岩鉴定等资料,对研究区煤质、煤岩和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煤质特征为特低灰-中灰分煤、特低硫-中等硫煤、中-中高发热量煤;显微煤岩类型分析表明煤层顶部为微镜煤,煤层下部为微镜惰煤;顶部煤层沼泽类型应为覆水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近湖沼-浅沼相,中下部煤层沼泽类型主要为湿地森林沼泽;沉积环境为浅沼相。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煤层形成过程中总体为一个缓慢下沉水进过程,主要成煤期沼泽环境稳定,沉积环境为浅沼相,形成了巨厚C8煤层,之后沼泽覆水程度逐渐加深,沉积环境也向湖沼-浅沼相演变。  相似文献   

9.
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用煤岩学、煤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对研究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25号煤层煤质、煤岩及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矿区25号煤层属于特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煤;煤岩显微组分以富惰质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煤层共经历了干燥森林沼泽及较干燥森林泥炭沼泽、较潮湿森林泥炭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潮湿草本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5个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0.
三道岭矿区位于吐哈盆地哈密坳陷,是南疆重要的煤炭基地,为了研究吐哈盆地西山窑组富惰质组煤岩组分及成因,采集了三道岭煤矿西山窑组4号煤层煤为样品,采用煤岩学、煤化学和煤相学等方法,通过对样品进行工业分析、显微组分鉴定,系统地分析了西山窑组4号煤层的煤岩组分特征,并探讨了富惰质组煤的成煤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4号煤层以暗淡煤-半暗煤为主,煤岩组分以富惰质组为主,平均含量高达76.1%,其次为镜质组,壳质组含量最低,属于低变质煤,富惰质组以半丝质体为主,镜质组以基质镜质体为主,矿物组成以粘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为主。4号煤层煤质属于特低灰、中等挥发分、高碳低氢的特低硫煤,煤灰成分以CaO、Fe2O3为主,灰成分指数K介于0.25~10.64之间;成煤期环境主要表现为干燥的森林泥炭沼泽氧化型,成煤植物主要以银杏、松柏等木本植物为主,这些植物生长茂盛易于形成巨厚的煤层,同时西山窑组处于退水沉积序列,覆水性弱,泥炭整体处于弱还原环境下,物质丝炭化作用强烈,形成了富惰质组煤。  相似文献   

11.
保德矿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属于河东煤田,为晋北大型煤炭基地。为了揭示保德矿区不同煤岩煤质的形成环境,利用煤岩煤质等技术参数,分析了煤层镜/惰比、灰分、煤灰组分、硫分等参数指标的变化规律,并结合地层沉积相特征,探讨了保德矿区主采煤层的煤岩煤质特征及成煤环境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矿区内主采煤层物理性质相似,以半亮型煤及半暗型煤为主,显微组分以有机组分为主,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镜质组反射率相近,煤化程度整体较低。各主采煤层水分含量较低,差别较小;灰分以中~低灰为主,煤灰组分以SiO2、Al2O3为主;挥发分含量较高,以中高~高挥发分为主;硫分含量差别较大,8#煤为低硫煤,10#煤和11#煤属于低中硫煤,13#煤为中高硫煤。保德矿区太原期至山西期成煤环境整体为半咸水海陆过度环境,氧化性逐渐增强,盐度减少,受海水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太原期至山西期主要成煤期经历了一次周期性海侵海退大旋回,侧面揭示了保德矿区海侵成煤(10#煤和11#煤)和海退成煤(8#煤和13#煤)两种成煤模式。  相似文献   

12.
孙国忠  石彦强  王志光 《中州煤炭》2023,(5):97-103,109
下霍井田位于华北聚煤盆地中部,含优质的二叠纪煤层。针对沁水煤田下霍井田煤系的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开展研究,根据沉积特征,研究了煤系沉积环境及垂向演化;通过煤系及煤层顶底板沉积特征、煤层厚度变化、煤岩组分、煤中灰分硫分等分析了聚煤环境及煤层、煤质变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太原组为本溪组填平补齐基础上的聚煤期泥炭沼泽—碳酸盐台地—瀉湖—三角洲—碎屑“废弃”相沉积组合,显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约代尔旋回,属正常的海进海退沉积;山西组为太原组海侵末期形成的泥炭沼泽—三角洲旋回沉积,煤层形成于海侵减弱、陆源碎屑尚未增强的过渡时期,是聚煤期植被控制下发育的动态泥炭沼泽在碎屑贫化的基础上泥炭纯净累积演化而成;成煤期后,河流下切冲刷破坏泥炭层。该研究成果对于煤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对渤海湾盆地内各坳陷区上百口钻井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录井及地震等资料,探讨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沉积环境,建立了含煤岩系沉积模式,揭示了含煤岩系的残余地层展布规律。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主要发育在太原组及山西组,岩石类型包括煤岩及暗色泥岩(包括炭质泥岩)。其中,太原组含煤岩系沉积环境以陆表海堡岛沉积体系下泥炭坪为特征,沉积物泥炭的显微组分以腐殖组为主,普遍富硫,且矿物质含量较高,成煤后以镜质组为特点,壳质组相对丰富;山西组由于受物源区碎屑物质供给能力增强及大规模海退的影响,各类泥炭坪等主要成煤环境随时间推移由北向南发展,并逐渐被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聚煤环境取代,该类泥炭沼泽形成煤层厚度较大,但受分流河道冲刷作用,因此横向厚度变化较大,结构复杂,硫含量一般较低,灰分含量高。根据华北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及成煤环境的特点,可将其划分为堡后泥炭坪、潮坪泥炭坪、潟湖泥炭坪、潮汐三角洲泥炭坪及浅水三角洲平原泥炭沼泽5种模式类型,它们各具不同的沉积岩相组合及成煤特点,多种成煤模式可同时共存且相互演化。通过研究认为,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残留厚度较大,分布广泛,但受中新生代构造断裂影响,部分地区遭受剥蚀。通过对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含煤岩系有机质丰度等烃源岩指标的分析,结合不同类型的测井曲线,估算了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的厚度。其中渤海湾盆地石炭—二叠系有效煤系烃源岩在黄骅坳陷南部、冀中坳陷的苏桥—文安地区分布较厚,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在150~200 m,最厚可达250 m以上;临清坳陷及东濮坳陷中东部有效煤系烃源岩厚度普遍在50~100 m;济阳坳陷有效煤系烃源岩呈零星分布,在各次级凹陷中均有小面积累厚较大的煤系烃源岩发育。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揭示吐哈盆地克尔碱凹陷不同矿区煤质形成条件,探讨该区煤质与成煤环境的关系,基于对主采煤层样品工业分析、有害组分及灰成分指标等数据分析,在对克尔碱凹陷地层分布、含煤岩系特征等基本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煤地质学、煤岩学、煤化学等理论和方法,系统总结凹陷内各矿区煤层赋存特征、煤质特征,探讨区内煤岩煤质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自西向东划分6个主要矿区,区内煤层主要发育于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地层之中。研究区煤质呈低灰、低硫、高挥发分特征,煤灰成分以SiO2、Al2O3为主。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主要煤层形成于湖泊-河流三角洲淡水沉积环境,具陆相成煤特征,成煤环境温暖潮湿。  相似文献   

15.
吴金水  刘景  谢卫东  李伍 《煤炭工程》2019,51(7):129-133
开滦矿区是河北省主要的煤炭生产基地,矿区内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含煤丰富。为了探究矿区内14煤赋存特征,通过对开滦矿区见14煤钻孔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沉积地层学、煤田地质学、煤岩学,深入分析开滦矿区的原始沉积环境与煤层赋存特征。研究认为14煤赋存特征主要受原始沉积环境影响,其沉积环境早期以澙湖相为主,由于水下障壁沙坝的存在,使得澙湖内水动力弱,并在沙坝向陆一侧较早沉积泥炭。由于陆地不断向海推进,研究区逐渐过渡到潮坪相最终暴露于地表,使得研究区内广泛沉积泥炭,后期又由于海侵作用过渡到浅海相,终止了泥炭的堆积。  相似文献   

16.
用沉积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对内蒙古乌达矿区晚古生代太原组15号煤层下含煤岩系的岩石学特征、沉积层序和展布格局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15号煤层堆积于潮下砂坪沉积环境.对煤层本身的分布和煤岩学、煤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煤层的厚度分布稳定,与正常海相形成的煤相比该煤层中硫分偏低,惰性组分和矿物含量高,活性组分较低,并含有火山灰夹矸.因此可以推测,15号煤层是在一种剧烈的地壳抬升作用下,由于海水迅速退出本区使潮下砂坪沼泽化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7.
顶峰山矿区39号煤层的煤岩学与煤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福美 《煤炭学报》2010,35(4):623-628
利用煤岩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从煤岩学、沉积学、古植物和沼泽水介质动力条件等方面对福建龙永煤田顶峰山矿区二叠系童子岩组主采39号煤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9号煤层的煤相包括4种类型,即闭流沼泽相、障壁岛-泻湖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其中强覆水森林沼泽相是该煤层煤相类型的主体,在沼泽演化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沼泽覆水深度的变化会引起煤相组合和旋回结构的相应变化。煤层从下而上由浅覆水森林沼泽相、强覆水森林沼泽相和弱覆水森林沼泽相等组合而成,韵律明显。沼泽水动力条件同样经历了由弱-强-弱的演化过程,沼泽水流具有由滞流-活动-滞流的周期性变化特点,泥炭沼泽水介质总体上处于弱-强还原环境;该煤层在其形成过程中不断受到海陆两方面的影响,泥炭沼泽发育过程呈现出波动式变化,导致泥炭沼泽类型呈跳跃式演化,从而形成了一套海陆交互相的成煤沼泽环境,表现为障壁岛-泻湖沉积体系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18.
郄汝兵  周泽 《煤质技术》2020,35(2):59-64,70
对贵州省煤炭资源进行科学的煤质特征评价,以有效提高其资源利用率。以打磨冲煤矿已钻井实验测试资料为基础,从煤矿主采煤层煤岩特征、煤的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方面开展分析研究,并对煤的工业用途进行科学评价。研究表明:打磨冲煤矿主采煤层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具有中灰、低挥发分、高硫、低磷等性质以及高热值、高-中等结渣性和中等可选的工艺性能;初步认为区内灰分及硫分与煤层埋深关系很小;原煤硫分以6号下层及15号煤层较高,分析认为该煤层沉积期可能为海侵时期,带入了较多无机硫,进而形成较其它煤层硫分含量较高的特征。综合分析认为,区内煤炭资源主要可用作民用煤、动力用煤以及气化用煤,以6号、16号煤最为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