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心肌梗死后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所导致的血浆中内分泌激素水平升高是促进心室重构发生的决定因素。观察联合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02/2003—02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1例为观察对象。其中67例患者获得完整的资料,男58例,女9例,年龄38~75岁。人选患者病情相对稳定,无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均给予神经内分泌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治疗,分别在出院后3,6个月,1年时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左室舒张期末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室射血分数;并于出院后6个月复查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结果:进入结果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7例。①出院后6个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2.03&;#177;2.07),(45.34&;#177;26.47),(0.40&;#177;0.29)ng/L;(1.22&;#177;1.79)。(30.99&;#177;15.52),(0.48&;#177;0.32)ng/L,t=2.74.4.54,2.01,P&;lt;0.05-0.01]。②患者出院后6个月及1年左室收缩期末内径明显小于治疗前【(34.00&;#177;5.04),(34.31&;#177;4.89),(36.18&;#177;5.05)mm,t=3.32.2.02,P&;lt;0.01,0.05】:出院后6个月左室收缩期末容积明显小于治疗前【(53.48&;#177;22.67),(59.23&;#177;19.87)mL,t=2.51,P&;lt;0.01】;出院后3.6个月,1年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治疗前[(55.90&;#177;8.72)%.(55.55&;#177;8.40)%.(55.05&;#177;7.57)%,(52.16&;#177;8.77)%,t=-2.95.-2.79.-2.01,P&;lt;0.05—0.01]。结论:联合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能有效降低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这可能正是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能够逆转和抑制心室重构的作用途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疗法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转归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例接受康复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医师制定的体力活动逐步增加的方案进行康复治疗,三四周时作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进行Holter检查24hST段压低时限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与同期不进行康复治疗的20例患者进行对照。结果:早期康复组与对照组在左室舒张末期内径犤(55.55±10.62)和(56.45±9.57)mm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犤(45.85±11.03)和(43.70±9.65)mm犦、左室射血分数、Holter中LownⅢ级以上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数(2例和3例)及ST段压低时限犤(25.26±10.98)和(30.17±13.68)h犦及梗死后心绞痛(4例和3例)、住院期死亡数(0例和0例)等的构成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χ2或t=0.00~1.25,P>0.05);康复组坠积性肺炎的发生数(0例和6例)和平均住院天数犤(18.45±10.13)和(25.65±14.35)d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06,χ2=1.83,P<0.05),康复组出院时达到生活自理18例,对照组9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9.23,P<0.01)。结论: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可以促进康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采用非选择性兼具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与选择性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厄贝沙坦联合治疗后对血浆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功能的影响,并与常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与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比.方法选择2003-01/2003-12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9例,均知情同意.患者于入院后3~7 d,随机分为2组,联合治疗组41例,常规治疗组38例.联合治疗组为卡维地洛(自5 mg,2次/d开始,如无不良反应逐渐加量,3个月后即达目标剂量20 mg,维持治疗,如不能耐受则减量维持)与厄贝沙坦(自75 mg,1次/d开始,如无血压下降,则增加至目标剂量150 mg,仍无不良反应,维持治疗,如不能耐受则减量维持)联合应用;常规治疗组为卡托普利与酒石酸美托洛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至初步治疗剂量,卡托普利为37.5~75 mg/d,美托洛尔为50~100mg/d)联合应用.分别在入选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1年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变化.并于入选时和出院6个月时检查两组患者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水平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多巴胺水平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电化学法检测.随访期间记录患者心血管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至2004-12,将入选患者中资料完整的46例进行统计分析,男42例,女4例.结果随访期间共脱落患者33例,非药物不良反应而未按要求服药者22例,入选时或6个月复查时无血浆激素资料者11例.进入结果分析46例,联合治疗组24例,常规治疗组22例.①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治疗6个月后,联合治疗组血浆醛固酮较治疗前显著升高[205.9 ng/L,175.8 ng/L,(z=-3.06,P<0.01)];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浆肾素活性及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0.790μg/(L·h),29.02 ng/L;1.875μg/(L·h),43.16 ng/L,(z=2.02,2.77,P<0.05,0.01)].②超声心动图指标治疗1年后,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升高[(55.8±6.6)%,(56.6±6.9)%;(50.4±8.9)%,(50.7±7.6)%,(t=-2.92,-2.78,P<0.05~0.01)].联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增加率相近[12.9%,13.8%,(P>0.05)].③随访期间药物不良反应联合治疗组未出现,常规治疗组出现咳嗽3例,心动过缓1例.结论卡维地洛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与卡托普利和美托洛尔常规治疗方案相比,未能证实前者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的全面抑制作用及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收缩功能的优越性,但其副作用发生率低,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替代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左室重构的关系,以探讨脑钠素预测心肌梗死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2003-01/07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脏监护病房住院的首次AMI患者185例。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10例为AMI组,男78例,女32例。选择同期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7例。所有患者于AMI急性期测定血浆脑钠素浓度,并于取血后24h内以及3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3个月内左心室容积指标变化将AMI患者分为左心室重构组和非重构组。对比各自的心动超声指标,观察心室重构组与非重构组患者的血浆脑钠素浓度差异。结果:AMI组患者血浆脑钠素浓度犤(416.7±208.0)ng/L犦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犤(61.8±34.1)ng/L犦(t=2.9,P<0.01)。重构组血浆脑钠素浓度犤(466.3±211.2)ng/L犦明显高于非重构组对犤(301.5±198.7)ng/L犦(t=2.91,P<0.05);而且重构组急性期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明显高于非重构组(t=3.32,P<0.01);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非重构组(t=3.01,P<0.05)。血浆脑钠素浓度与恢复期左室容积指数呈正相关r=0.35,P<0.01)。(结论:AMI急性期血浆脑钠素浓度显著升高,且与AMI后心室重构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缺血心肌等容收缩波(isovolumetriccontraction,IVC)幅度和时相的变化。方法:7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旋支后壁分支结扎前、后分别录得左室后壁短轴方向等容收缩期组织多普勒(dopplertissueimaging,DTI)运动频谱,并进行结扎前后对照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结扎前后比较,等容收缩波IVC1显著降低犤(17.31±2.88),(6.01±3.25)cm/s,t>5×106,P<0.05犦,持续时间显著缩短犤(31.77±14.69),(13.77±9.94)ms,t=3.01,P<0.05犦,IVC2波显著增高犤(-0.53±11.37),(-17.44±4.92)cm/s,t=3.36,P<0.05犦,持续时间显著延长犤(19.00±9.01),(59.09±11.99)ms,t=6.20,P<0.05犦。结论:心肌供血状态的改变可以引起等容收缩波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多发性脑梗死的效果及其机制。方法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高压氧组(常规治疗+高压氧治疗)。检测治疗前后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AT-II)和醛固酮浓度,并与正常组22例进行比较。结果高压氧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血浆肾素犤(0.19±0.01)μg/(L·h)犦,AT-II犤(45.09±22.85)ng/L犦和醛固酮犤(92.66±13.49)ng/L犦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犤(0.31±0.05)μg/(L·h)犦,犤67.78±9.75)ng/L犦,(102.30±33.82)ng/L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0.01)。结论早期高压氧综合治疗有利于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其机制与显著抑制机体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可溶性E-选择素(solubleE-selectin,SES)、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81例患者,按临床诊断分为4组:急性心肌梗死组1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4例、稳定型心绞痛组20例和20例对照组患者(阵发性室上速)。分别检测各组患者SES及CRP的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损害行Gensini评分,并与其SES及CRP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及稳定型心绞痛组的SES犤其值分别为(99.29±15.04),(97.46±11.33),(78.48±18.93)μg/L犦及CRP犤其值分别为(6.73±1.44),(5.31±1.08),(4.13±1.11)mg/L犦的水平高于对照组犤SES为(62.76±8.23)μg/L,GRP为(3.28±0.67)mg/L犦。②急性心肌梗死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及CRP水平与稳定型心绞痛组相比,其值明显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SES水平相近,急性心肌梗死组CRP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③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insufficiency,ACS)患者SES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1),CRP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不相关。结论:SES,CRP是冠心病病情监测和评价粥样斑块不稳定性的非侵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神经内分泌激素拮抗剂对心肌梗死患者运动耐量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随机分组为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使用组以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in-hibitors,ACEI)与美托洛尔联合使用组。各组分别在治疗前后6个月测量6min行走试验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6个月厄贝沙坦与卡维地洛联合使用组以及ACEI与美托洛尔联合使用组患者血浆肾素和血管紧张素均减少(t=3.21~3.80,P<0.01);可以使6min行走距离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90,5.72,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与第3代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以及A-CEI与第2代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都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内分泌激素,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提高运动耐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estingheartrate,RHR)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并作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同期进行健康检查的10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分组研究。结果:高血压组静息心率犤(78.25±9.12)次/min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犤(71.11±11.02)次/min,P<0.05犦,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RHR高于无左室肥厚者犤(81.92±7.11),(72.90±9.01)次/min,P<0.05犦;高血压合并高血糖、高血脂组RHR高于血糖、血脂正常者犤(80.31±8.80),(75.11±9.20)次/min,P<0.05犦;犤(79.81±9.30),(74.32±8.20)次/min,P<0.05犦。结论: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并代谢异常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在评价梗死心肌局部收缩运动和精确性能。方法:①选择2004-03/05在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住院心肌梗死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8±13)岁。均能够耐受超声检查和能保证在6个月内随访,获完全知情同意并均自愿参加。受累部位分别为左室下壁14例,前壁10例,前间壁7例,高侧壁1例。②选择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自愿者20名,男女各10名,平均年龄(56±10)岁;均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将该测得结果作为正常参考值。③采用彩色超声诊断仪于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术前1d及术后1周,1,2,6个月5个时间点行超声检查,即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梗死区域心肌收缩运动变化,记录各受累节段中点内膜下心肌组织峰值收缩速度和收缩期加速度。④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性测定采用t检验。结果:随访期间有1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于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术后出现再狭窄未进入结果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心肌梗死患者31例。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前后心肌梗死患者左室下壁、前壁、前间壁、高侧壁受累心肌运动峰值收缩速度和收缩期加速度的变化比较:术前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P<0.05);术后1个月即高于术前,但差异不明显;术后6个月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仍低于正常参考值犤术后6个月峰值收缩速度:(5.88±2.33),(5.83±2.79),(5.91±2.72),5.94cm/s;术后6个月收缩期加速度:(168.04±73.11),(162.67±69.97),(163.94±65.60),141.49cm/s2;术前峰值收缩速度:(4.01±2.45),(3.61±1.90),(4.22±2.50),4.85cm/s;术前收缩期加速度:(112.83±72.16),(99.70±70.40),(108.77±65.42),105.59cm/s2;峰值收缩速度正常参考值:(6.98±2.32),(6.53±2.57),(7.28±2.85),(6.54±2.03)m/s;收缩期加速度正常参考值:(183.47±75.98),(173.71±70.56),(182.01±78.46),(203.47±86.33)cm/s2犦。结论:①心肌节段缺血坏死时,局部的心肌收缩严重异常,导致病变节段室壁运动速度显著降低。②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定量、精确反映梗死心脏局部收缩运动,是一种无创、易重复的随访方式。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临床护士心理压力源与工作满意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玉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10):921-922,924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面临的主要心理压力源,为护理管理者有效地帮助护士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式问卷调查的方法 ,对内江市2所三级乙等医院287名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心理压力源依次来源于工作强度、职业需求、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其中来源于工作强度、人际关系及家庭方面的压力源,不同年龄组护理人员在其压力程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护士存在着多种心理压力源,这些压力源是导致护士工作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也是护理的安全隐患之一,护理管理者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定期针对不同的人群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建立有效的支持系统,及时帮助他们调整心理状态,减轻和消除压力,从而提高护士对本职工作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15.
16.
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精神疾病患者家属教育的调查,探讨家属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采用自拟问卷对参加系列教育的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患者和家属接受教育次数越多,对疾病知识了解越多;在患者的亲属中患者的父母参加教育比率较大。结论:家属教育对治疗疾病起着积极的作用,应更具有针对性,同时还应该注意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