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在现代物流系统中,由射频识别技术产生的大量物品的路径信息占用了过多的存储空间,难以有效检索。使用路径编码pid的方法来记录路径信息,减少存储空间,并方便地检索路径信息。在路径编码的基础上,通过挖掘频繁路径编码来挖掘频繁路径,可以有效降低存储空间大小,提高挖掘算法的速度,并能有效地挖掘记录移动物品的数据立方体中的频繁路径信息。  相似文献   

2.
现代物流系统中基于频繁子图的RFID路径挖掘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射频识别物流挖掘中数据的存储方法,以及基于此类数据集的频繁路径的挖掘,提出基于图的联机分析处理架构,用图来表示物品流动的路径信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射频识别数据的频繁子图挖掘算法,来对射频识别频繁路径数据进行挖掘.实验结果与算法分析都表明,基于射频识别数据的频繁子图挖掘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挖掘物流频繁子图集.  相似文献   

3.
射频识别技术在物流供应链管理方面的推广应用会产生海量的路径数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路径数据的频繁封闭路径挖掘算法.该算法根据路径中不同段的先后次序,将路径数据转化为位置序列和时间序列,再利用序列模式挖掘的方法,对这些序列进行封闭路径挖掘,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频繁路径挖掘的时间和开销,提高了频繁路径挖掘的速度.理论和实验表明,在海量的路径数据环境下的封闭路径挖掘算法性能优越,能够有效地挖掘频繁封闭路径.  相似文献   

4.
地下智能立体车库系统的控制核心是PLC。基于应对传统车库成本高、车位少和利用水平低下等问题,地下智能立方体车库系统给出了围绕PLC展开且利用REID射频识别技术的操作技术。本文将以PLC为例,对智能立体停车系统的具体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雷达截面差值的标签通信误码率分析和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射频识别技术通信原理和反向散射理论,导出无源标签反向散射信号在"0"和"1"状态下的雷达散射截面差值与反向散射链路通信误码率的关系,提出一种适应于射频识别通信链路的误码率分析、测试方法。使用研发的基于虚拟仪器的射频识别测试系统,运用矢量相减法消除收发天线间直接路径泄漏信号产生的误差,测量了不同参数设置情况下标签的雷达截面差值和通信误码率。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且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张吉婷  李泽滔 《现代机械》2012,(2):59-62,73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项拥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新兴技术,它利用射频通信实现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实现对标签的识别和对标签内数据的处理。与无线通信一样,射频识别技术存在着由各种干扰引起的读取可靠性的问题,文中以理论分析的方法表现了射频识别技术读取可靠性的问题,通过分析数据,提出了提高射频识别系统读取可靠性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轨道交通车轮机器视觉识别受环境影响的问题,基于RFID射频技术构建了轨道交通车轮识别系统。该系统是由R2000芯片和天线构成射频模块,接收和发送载波信号并对载波信号进行处理转换;控制模块对数据进行存储和发送,完成对电子标签基本信息的读写;电子标签中存有车轮的信息。同时使用多个电子标签会出现电子标签碰撞,采用Q值算法来防止电子标签碰撞。通过射频模块、控制模块和电子标签的配合,在一定的距离和速度下对轨道车轮上的电子标签进行识别,通过PC端界面实时监控识别到的电子标签数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快递的智能分拣,提出了基于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分拣平台。该系统采用web端的管理软件,对整个分拣过程进行监控和数据存储管理,让智能分拣过程安全可靠。首先对快递分拣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从而说明RFID技术在快递分拣系统中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实用性。最后对各个模块进行了系统测试,并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在快递物流领域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射频识别卡的考勤签到系统的设计方案,以MC9S12NE64为内核设计了以太网射频识别卡读卡器,一方面通过控制射频识别模块与射频识别卡交换数据,另一方面又通过以太网接口将数据直接传送到网络上的服务器.该芯片是适合低端终端节点应用的单芯片以太网解决方案,减少了使用外部器件的数量,降低了系统的开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离散制造企业无线射频识别系统实施提供参考,促进企业制造系统的运行优化,分析了离散制造企业无线射频识别采纳的过程,总结了无线射频识别采纳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无线射频识别应用水平的四个层次,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取了无线射频识别应用水平各层次的共同特征,以此构建了无线射频识别系统运行模式框架,从系统优化运行目标、智能制造资源、制造业务流程、制造知识库及管理工具、信息化支撑系统及技术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研究.结合重庆某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陈超  靳祖光  唐坚 《中国机械工程》2014,25(8):1059-1064
以导盲机器人为研究载体,设计了一种将超高频和低频RFID相结合的定位与导航方法。根据RFID的信号能量-传播距离的衰减关系,在目标点处设置超高频标签来估算机器人坐标和宏观走向;在拐点处定义并设置低频信标组,来校正超高频定位所产生的干扰误差,并减少避障传感器在拐点处产生的多余及错误的动作。实验表明,该方法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导盲机器人在室内环境中的定位精度并减少多余路径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曲面造型及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生成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双三次均匀B样条曲面造型理论 ,运用等参数线加工方法 ,给出一种较为简便的曲面造型及数控加工刀具轨迹的生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苇  张伟军  袁建军 《机电一体化》2011,17(7):24-27,43
定位与导航是AGV应用中待解决的关钳技术问题。基于RFID表达磁导航的路径节点及站点提出了地图表示方法及路径生成法,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任意站点之间的路径搜索算法,通过仿真及试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轮胎生产企业中个别复杂工序的数据采集和产品质量的追溯,提出一种射频识别(RFID)在生产物流中应用的解决方案.首先对RFID的优点和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讨论;然后,通过对轮胎生产企业现有生产物流数据采集方案和RFID技术优势的分析,阐明轮胎生产企业RFID的应用需求;之后设计了RFID在轮胎生产企业中应用的硬件安装方案和应用流程,并通过在成型工序的应用实践对应用框架进行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5.
万军  张孝三 《工具技术》2007,41(8):102-104
为了对通过非接触式三维测量获得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型面点云进行数据精简,提出一种基于平均点距值原理的精简方法。该方法根据用户设定的采样立方体边长,采用八叉树分割算法分割数据,在分割得到的各子立方体内计算并比较平均点距值,根据其大小判断点云密度,据此可删除多余的数据点。  相似文献   

16.
李体仁  黄超 《工具技术》2017,51(5):76-78
根据蜘蛛模型零件特点,确定了运用五轴加工中心,对蜘蛛模型长方体毛坯采用一次装夹、两面加工的工艺方法;针对腿部和触角刚性差、加工易变形问题,提出了增加其刚性,减少变形的方法,利用Power Mill软件仿形法,设计刀路,完成五轴编程,应用DMU 65mono BLOCK五轴加工中心完成产品加工。  相似文献   

17.
RFID系统嵌入式终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在生产线RFID系统应用中将读写器采集的标签信息首先需传回后台服务器造成系统实时性差的问题,提出了将RFID采集技术与生产线控制集成,采用ARM微控制器AT91RM9200为控制核心,结合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设计了RFID系统嵌入式终端,实现了对RFID读写模块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后直接服务于控制,并解决了控制系统中现场总线和上层信息管理层的互连问题。  相似文献   

18.
Most rapid prototyping (RP) processes adopt a solid CAD model, which will be sliced into thin layers of constant thickness in the building direction. Each cross-sectional layer is successively deposited and, simultaneously, bonded onto the previous layer; eventually, the stacked layers form a physical part of the model. A new thick-layered RP process, the transfer-type variable lamination manufacturing process using expandable polystyrene foam sheets (VLM-ST), has been developed to reduce building time by employing thick layers and to improve the surface finish of parts with a sloping surfa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thod to generate the unit shape layer (USL), the cutting path data of the four-axis hotwire cutter for the VLM-ST process. The USL is the basic unit of cutting and building in the VLM-ST process and it is also the basic unit of cutting path data of each layer. The USL includes data such as layer thickness, positional coordinates, side angles of each layer, and reference shape. The method to generate the USL is as follows: (1) the mid-slice of each layer is generated from the CAD model, (2) each mid-slice is converted into a simply-connected domain, (3) the rotation angle of the hotwire of the cutting system is calculated for each layer, and (4) the reference shape of each layer is generated for manual stacking. The procedure to generate the cutting path data of the linear hotwire cutter for VLM-ST was practically applied and verified for various three-dimensional shap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