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CD34抗体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水平、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HCC患者手术切除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中IGF-Ⅱ、VEGF和CD34的表达,分别对IGF-Ⅱ和VEGF表达进行积分光密度值(IOD)测定,对CD34阳性组织进行MVD计数,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GF-Ⅱ在HCC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IOD值分别为55940.00±44570.41、83688.81±64460.15和0;VEGF的IOD值分别为37315.79±27315.09、38181.70±33391.02和2528.96±1445.21。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与正常肝组织相比,IGF-Ⅱ和VEGF的IO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IGF-Ⅱ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EGF的IO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肝癌组织MVD值为42.10±20.63,癌旁组织MVD值为28.96±8.55,正常肝组织MVD值为17.70±9.67,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GF-Ⅱ、VEGF和MVD的表达都与淋巴结或肝内转移、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其他因素无关(P>0.05);且IGF-Ⅱ与肿瘤大小有关(P<0.05)。IGF-Ⅱ和VEGF共阳性表达组MVD值为44.24±21.22,高于IGF-Ⅱ和VEGF共阴性表达组MVD值(19.25±1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IGF-Ⅱ在HCC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VEGF呈明显正相关(P<0.01),随着IGF-Ⅱ强度的增加,VEGF表达增强。结论 IGF-Ⅱ在HCC中表达显著增加,并可能诱导VEGF和MVD的过表达,且与HCC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组织中VEGF及MMP-2的表达,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VD).[结果]VEGF及MMP-2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3.33%和60.00%,而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26.67%,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组织的MVD为54.92±8.55,癌旁组织的MVD为21.36±6.6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VEGF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术后复发、肝外转移、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相关.MMP-2在人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相关.在癌组织中MVD与VEGF及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与MMP-2的表达亦呈正相关.[结论]HCC中VEGF及MMP-2的高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在HCC的发生、发展及术后复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与肝癌生物学行为及其新生血管表达的关系。[方法]利用血清学指标检测56例HCC的HBV感染情况,并采用快速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检测56例HCC组织中VEGF和CD105的表达并计数微血管密度(CD105-MVD)。[结果]HBV感染与肝癌的Edmondson分级、AFP值增高、门静脉癌栓形成、肝内转移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HBV感染型HCC中VEGF的表达率为78.9%(30/38).CD105-MVD值为45.40±4.45,18例非HBV感染型HCC中VEGF的表达率为50.0%(9/18),CD105-MVD值为35.30±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感染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了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促进HCC的生长、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肝细胞癌(HCC)新生血管的形态学异常。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6例HCC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肝组织和6例正常肝组织中CD34和Endoglin的表达,并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微血管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56例HCC组织中CD34和Endoglin表示的MVD值分别是127.1±5.9和64.6±11.1,而癌旁肝组织的MVD值分别是7.1±1.3和6.1±1.2。HCC组织的MVD值高于相应的癌旁肝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HCC组织中微血管结构松散,通透性明显增加,可见微血管内微癌栓形成。结论 HCC组织中新生血管生成明显增加,而且这些新生的微血管在结构上是有缺陷的,这为癌细胞的转移提供了门户。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半胱氨酸蛋白16(Cyr6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肝细胞癌、癌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肝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8例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及癌周肝硬化组织中Cyr61和VEGF蛋白的表达,并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分析。结果Cyr61、VEGF在癌周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r61、VEGF蛋白的表达均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P〈0.05);相关性检验提示Cyr61、VEGF在HCC组织、癌周肝硬化组织中呈正相关(r=0.444,P〈0.01)。结论Cyr61、VEGF异常表达与肝硬化肝癌的发展密切相关,可能在肝硬化向肝癌转化和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较为客观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亚群在肝细胞癌(HCC)外周血和肿瘤微环境中的变化规律,探讨NK细胞亚群与HCC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术检测40例HCC患者外周血、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D3-CD56+、CD3-CD57+、CD3-CD161+NK细胞亚群的含量,并收集36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作为对照。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3例肝良性肿瘤患者正常肝脏组织中CD3-CD56+NK细胞的分布。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HCC组织CD3-CD56+和CD3-CD57+NK细胞比例分别(20.6±10.4)% 和(6.9±3.7)%,低于癌旁组织中的(27.9±13.5)%和(9.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CD161+NK细胞在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NK细胞亚群在HCC患者外周血中的含量高于健康志愿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癌旁组织中有大量CD3-CD56+NK细胞浸润,在HCC组织中只有少量分布,均少于在肝良性肿瘤的正常肝脏组织中的分布。Ⅰ+Ⅱ期HCC组织中NK细胞的比例高于Ⅲ+Ⅳ期,以CD3-CD56+及CD3-CD161+NK细胞为主。NK细胞不同亚群的比例与性别、甲胎蛋白、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TNM分期、白细胞计数、肝炎病毒感染、病灶数量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NK细胞比例下降与HCC患者的自然免疫下降及肿瘤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与肿瘤微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6例(其中41例癌旁正常黏膜)大肠癌组织中c-met、VEGF表达以及MVD参数。[结果]c-met、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7.8%和53.6%;在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12.2%和14.6%(P〈0.001)。c-met、VEGF的阳性标本MVD值与其阴性标本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年龄、性别无关(P〉0.05)。c-met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c-met表达与VEGF表达趋于一致。[结论]c-met、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黏膜组织。c-met与VEGF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Bag-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分别在肝细胞癌(简称: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它们与肝癌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g-1和VEGF在60例肝癌患者癌标本、30例癌旁肝组织、14例正常肝组织标本中的表达,并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Bag-1、VEGF的表达率在肝癌组织中最高,分别为80.0 %(48/60)及73.3 %(44/60),并且与癌旁肝组织[46.7 %(14/30)、43.3 %(13/30)]、正常肝组织[28.6 %(4/14)、21.4 %(3/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g-1、VEGF的表达与肝癌的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癌栓形成、有无包膜形成有相关性(P<0.05),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大小及甲胎蛋白(AFP)水平等因素无相关性(P>0.05)。Bag-1和VEGF在肝癌标本中同时阳性40例,同时阴性8例,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Bag-1、VEGF阳性表达组患者1、2年生存率低于阴性组患者,阳性组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组患者(P<0.05)。结论 Bag-1、VEGF与肝癌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和肝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前列腺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选取81例确诊前列腺癌患者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52例。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染色,观察两种组织中VEGF、MV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VEGF与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及与MVD之间的关系。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69.14%)显著的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28.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MVD计数为(36.7±8.2)显著高于前列腺良性增生组(19.3±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表达阳性率与患者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具有显著关联(P<0.05)。VEGF表达阳性的癌组织中MVD(40.3±7.5)显著多于VEGF表达阴性的癌组织(28.7±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癌组织中VEGF高表达,MVD生成增多,VEGF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具有一定的关系,VEGF阳性表达患者的MVD增生水平越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及其受体(PDGFR)在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以探讨其在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HCC组织、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PDGF-A、PDGF-B及PDGFR-α、PDGFR-β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1)HCC组织中PDGF-A、PDGF-B及PDGFR-α、PDGFR-β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4%(16/44)、72.7%(32/44)、13.6%(6/44)、31.8%(14/44),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HCC组织中PDGF-B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PDGF-A(P〈0.01),PDGFR-β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PDGFR-α(P〈0.05)。(2)HCC组织中PDGF及其PDGFR的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P〈0.01)。不同分化程度、病理分级及有无门静脉癌栓的HCC组织中PDGF-A、PDGF-B及其PDGFR-α、PDGFR-β的表达强度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PDGF及其PDGFR的表达强度与HCC的分级及有无门静脉癌栓相关,提示在PDGF及其PDGFR在HCC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endoglin (CD105)、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有丝分裂抑制因子(p57kip2)的表达与组织形态学和自然病程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143例资料完整的HCC中63例获访者肝癌组织和20例非肝癌肝组织中endoglin (CD105)、VEGF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endoglin(CD105)、VEGF和p57kip2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8.3%(43/63)、73.0%(46/63)和68.3%(43/6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非癌肝组织,P=0.000 0.癌组织分化与VEGF、endoglin (CD105)和p57ki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7 8、0.139 3和0.839 7).endoglin (CD105)、VEGF和p57kip2表达不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差别(P值分别为0.001 3、0.003 9和0.000 8),endoglin (CD105)和VEGF高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差,而p57kip2高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好.p57kip2表达与endoglin(CD105)和VEGF表达呈负相关,r's值分别为-0.357 2和-0.272 5.结论endoglin(CD105)、VEGF蛋白的过度表达和p57kip2丢失可能与肝癌的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2.
人肝癌组织中iNOS、VEGF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的病理意义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Xiao G  Zhang WM  Zhang M  Xie D  Guo AL  Wen JM 《癌症》2005,24(1):99-103
背景与目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被认为是诱导和调节肿瘤血管生成,进而影响肿瘤病理进展和预后的重要相关因子。本研究检测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及相应癌旁组织中iNOS、VEGF的表达,探讨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为临床诊治HCC及判断其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析147例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iNOS、VEGF的表达,并用CD34标记免疫组化法检测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结果:iNOS、VEGF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和40.82%,而在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6.39%和78.91%,癌组织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组织的MVD值为56.5±12.8,癌旁组织的MVD值为8.4±3.6,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iNOS的表达与肿瘤大小、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相关(P<0.05),而与转移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的表达及MVD值与肿瘤大小、转移相关(P<0.05),而与HBsAg和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在癌组织中MVD与VEGF、iNOS的表达呈正相关,VEGF和iNOS之间亦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HCC中iNOS及VE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癌组  相似文献   

13.
HIF-1α和VEGF 的表达与肝细胞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HIF-1α、VEGF的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血管新生及侵袭转移特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肝细胞癌、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HIF-1α、VEGF的表达,并计数MVD值。结果 HIF-1α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0%,显著高于癌旁(16.1%)和正常肝组织的(8.3%)(P=0.001);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显著高于癌旁(59.4%)和正常肝组织(41.7%)(P=0.044);肝细胞癌组织中MVD值显著高于癌旁和正常肝组织(P=0.001)。HIF-1α蛋白表达与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及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5);VEGF蛋白的表达与有无肝内或淋巴结转移及有无门静脉或胆管癌栓有关(P〈0.05)。HF-1α与VEGF表达有关(P=0.005);HF-1α与VEGF共同表达阳性组的MVD值显著高于共同表达阴性组MVD值(P=0.001)。结论 HF-1α可能通过调节VEGF的表达促进肝细胞癌血管新生,从而促使肝细胞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CDGSH铁硫结构域2(CDGSH iron sulfur domain 2,CISD2)在胃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胃腺癌组织(胃癌组)及配对的癌旁组织(癌旁组)各357例,免疫组化法检测CISD2、VEGF的表达,CD34标记血管内皮细胞并计算MVD值。分析CISD2、VEGF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分析MVD、CISD2和VEGF的两两相关性。结果:胃癌组中,CISD2和VEGF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70.87%比25.77%,61.34%比19.89%,均P<0.001)。CISD2、VEGF的表达与胃腺癌的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脉管及神经侵犯、肿瘤的TNM分期均相关(均P<0.05)。胃癌组中,CISD2阳性者的MVD值高于CISD2阴性者(35.67±6.06比31.98±4.87,P<0.001),VEGF阳性者的MVD值高于VEGF阴性者(36.64±6.08比31.38±4.54,P<0.001);癌旁组中亦然。胃癌组中,CISD2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6,P<0.001)。结论:CISD2在胃腺癌中高表达,且与组织学分化、浸润、转移及高微血管密度等相关。CISD2可能与VEGF共同参与胃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树突状细胞(DC)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关系。方法选取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行手术治疗的55例肺腺癌患者术后组织标本,以及其中16例患者的癌旁正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VEGF、CD1a(不成熟DC表达阳性)和CD4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6例肺腺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CD1a DC表达[(5.59±3.71)%]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9±0.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CD4T细胞阳性比例[(6.62±4.27)%]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0.4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例肺腺癌患者癌组织中,VEGF阳性45例,阳性率为81.8%。VEGF阴性和阳性患者中CD1a+DC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阴性和阳性患者中CD+4细胞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1a+DC与CD4+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306,P=0.01)。CD1a和CD4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肺腺癌组织中VEGF、不成熟DC和Treg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不成熟DC和Treg数量与VEGF表达无关,而不成熟DC数量与Treg数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WFDC-1基因在肝癌和正常肝组织的表达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FQ-RT-PCR)法检测3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远端正常肝组织WFDC-1mRNA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WFDC-1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0.050±0.026)明显低于远端正常肝组织(0.113±0.040),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WFDC-1mRNA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与HBsAg水平有关,合并HBsAg阳性的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低于HBsAg阴性HCC组(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临床分期、AFP及有无肝硬化无关(P〉0.05)。结论肝癌组织中WFDC-1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相应正常肝组织,提示WFDC-1表达与降低肿瘤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潜在的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中Ki-67表达水平及微血管密度(MVD)与患者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癌切除标本癌组织Ki-67表达水平及MVD,并分析其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48例肝癌组织中Ki-67有程度不同的表达,阳性率为83.3%(40/45),在相应的癌旁组织中Ki-67无表达(P〈0.0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32.17±8.06、10.83±2.85,癌组织的MVD要高于癌旁组织(P〈0.01)。肝癌组织中年龄与Ki.67表达水平及MVD均呈负相关(r=-0.418,P:0.003;r=-0.443,P=0.002)。结论肝癌组织中Ki-67表达水平及MVD与患者年龄呈负相关,提示年轻的肝癌患者可能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endoglin(CD12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有丝分裂抑制因子(p57^kip2)的表达与组织形态学和自然病程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143例资料完整的HCC中63例获访者肝癌组织和20例非肝癌肝组织中endoglin(CD127)、VEGF和p57^kip2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endoglin(CD127)、VEGF和p57^kip2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68.3%(43/63)、73.0%(46/63)和68.3%(43/6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非癌肝组织.P=0.0000。癌组织分化与VEGF、endoglin(CD127)和p57^kip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978、0.1393和0.8397)。endoglin(CD27)、VEGF和p57^kip2表达不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差别(P值分别为0.0013、0.0039和0.0008).endoglin(CD127)和VEGF高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差,而p57^kip2高表达可能预示预后较好。p57^kip2表达与endoglin(CD127)和VEGF表达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3571和-0.1725。结论:endoglin(CD127)、VEGF蛋白的过度表达和p57^kip2丢失可能与肝癌的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RECK及MMP-14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RECK及MMP-14与肝细胞肝癌(HCC)的侵袭转移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61例HCC患者癌组织、癌旁肝组织以及18例正常肝组织中RECK及MMP-14的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RECK及MMP-14的mRNA的表达与相关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RECK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而在癌旁肝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MMP-14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在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在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1)。RECKmRNA和MMP-14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27),而两者在癌旁肝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ECK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及术后复发等明显相关,而与肿瘤直径、肿瘤个数、血清AFP水平、肿瘤分化程度以及癌旁有无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MMP-14mRNA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门静脉癌栓、肝外转移、术后复发、肿瘤直径大小明显相关,而与肿瘤数目、血清AFP水平、肿瘤分化程度以及癌旁有无肝硬化等无明显关系。结论:本研究提示RECK及MMP-14的mRNA表达与HCC的浸润转移有关,RECK及MMP-14可能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可能作为预测肝癌复发、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CD3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PD-1表达与微血管生成(MVD)的关系。方法采用R语言分析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PD-1 mRNA、CD31 mRN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50例肝细胞癌(HCC)组织中PD-1、CD31的蛋白表达水平,明确HCC组织中CD31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并分析PD-1表达与CD31、MVD的相关性。结果在TCGA肝癌数据库中,与50例癌旁组织相比,PD-1 mRNA在371例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略升高(4.0±1.1 vs.4.4±2.1,P=0.26);其表达水平与性别、AFP水平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与癌旁组织比较,CD31 mRNA在肝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9.2±0.5 vs.9.9±0.8,P<0.001);其表达水平与性别有关(P<0.001)。CD31与PD-1表达呈正相关(r=0.28,P<0.001)。不同PD-1 mRNA或不同CD31 mRNA水平肝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C组织标本中,PD-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8.0%(29/50),其表达水平与血清AFP水平有关(P=0.0137);CD3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4.0%(32/50),其表达水平与各项临床病理参数均无关(P>0.05)。HCC组织中PD-1与CD31表达呈正相关(r=0.63,P<0.001)。CD31+标记的MVD为(22.50±9.75)/HPF;与PD-1阴性表达组比较,PD-1阳性表达组的MVD显著增高[(27.86±7.21)/HPF vs.(15.10±8.10)/HPF,P<0.001]。结论在肝癌组织中PD-1表达上调,且与肿瘤MVD有关,可能共同参与了肝癌的免疫抑制微环境和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