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特重型颅脑伤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在6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GCS3-5分)的患者中分析了着力部位,年龄,伤型,血糖,高热等与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和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死亡率69.66%,发现后枕部着力是造成特重型颅脑伤最常见的致伤方式,年龄越大死亡率越高,多发血肿合并脑挫裂伤,高血糖,高热,脑疝形成等均显著增加死亡率,呼吸道感染是引起后期患者死亡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探讨GCS评分、年龄、低氧血症、高热和颅内高压对84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我科846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预后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4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中,恢复良好31.56%、中残14.07%、重残24.35%、植物生存0.59%、死亡29.43%。GCS评分、年龄、低氧血症、高热、颅内高压与患预后有明显相关(P<0.01)。结论:低氧血症、高热、颅内高压是导致患死残的主要原因,防治低氧血症、降低颅内压、防治高热和亚低温治疗能有效地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浆部分凝血指标变化对判断损伤程度及预后的价值。方法检测71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伤后24h、3d、7d、14d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血浆含量,结合临床格拉斯哥评分(GCS)分型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预后分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伤后24h内两项纤溶指标的检测结果与伤后7d、14d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Fg检测结果与伤后3d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DD含量与GOS呈负相关;Fg与GOS呈正相关。结论DD、Fg对判断颅脑损伤程度及预后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应用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特点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60岁以上格拉斯哥计分(GCS)〈8分的颅脑损伤368例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性脑干伤、脑挫伤24.2%,颅内血肿75.8%,其中硬膜下、脑内血肿72.8%,硬膜外血肿8.6%。总生存率41.3%。不同的GCS、不同的血肿类型间生存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有无老年性疾病各组间的生存率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具有原发脑干伤、脑挫裂伤和硬膜外血肿少,硬膜下、脑内血肿多,易发生多发性血肿和迟发性血肿,死亡率高,合并伤多的特点。GCS、老年性疾病是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中t-PA、PA1-1的测定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比较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后24h、3d、1周、2周、3周及5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的t—PA、PAI-1水平。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在各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3~5分)组瞄脊液及血清中此两项指标在伤后各阶段明显高于GCS(6~8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良好组(n=28例)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伤后各阶段均明显低于预后恶劣组(n=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PA、PAI-1的变化可以反映脑实质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与预后呈负相关。通过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21例格拉斯哥昏迷分级法(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救治经验。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9月治疗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存活9例(43%),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5例(23%),重残4例(19%),死亡12例(57%)。结论尽早清除颅内血肿、大骨瓣减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呼吸机辅助呼吸、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GCS3分特重型颅脑损伤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动态监测血糖的临床意义。方法12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按GCS评分分为3—5分、6—8分两组;预后按GOS分为良好、差、死亡三组。对所有病例入院时和/或伤后第1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标本测定血糖值,作为诊断高血糖和治疗的依据;以后每天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并根据血糖值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结果①入院时GCS评分3—5分者血糖水平显著高于GCS评分6—8分者,P(0.001(t=9.699),GCS评分越低,血糖水平越高,脑伤越严重;②预后良好组、差组、死亡组之间入院时血糖水平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均P〈0.001(t=5.938,9.281,14.077),入院时血糖水平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入院时血糖值可作为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早期病情评估和预测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及早实施诊疗干预,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黄体酮(PG)联合维生素D对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价值。方法将9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G联合维生素D治疗组(34例),单用PG治疗组(31例)及对照组(33例),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患者住院期间感染率和病死率、伤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预后良好率的差异。结果患者治疗2周的GCS评分PG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病死率、感染率、伤后3个月GOS评分、伤后3个月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G+维生素D治疗组与其他两组患者伤后2周GCS评分、伤后3个月GOS评分和预后良好率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率和总体病死率与其他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在极重度颅脑损伤(GCS评分3~5分)患者中,与对照组相比,两者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G联合维生素D治疗急性重型颅脑损伤,可以降低颅脑外伤患者伤后的病死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以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创伤后脑氧代谢变化,探讨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ore,GCS)的诊断标准收治以急性重度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26例,于伤后24h、48h、72h、96h采集颈内静脉球血及外周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监测颈内静脉球血乳酸水平,计算伤后24h、48h、72h、96h的动脉-颈内静脉氧含量差(AJDO2),脑的氧摄取率(CEO2)。于患者治疗后3个月追踪观察其预后情况,根据格拉斯哥结局评分(GOS)标准,分为有意识组(中、重度残疾或完全恢复,3≤GOS≤5);无意识组(死亡或植物生存,GOS=1,2)。结果1.通过电话询问或地方管理部门(村委会,政府等)追踪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预后情况统计病死率38.46%,生存率61.54%。2.AJDO2、CEO2、Lactate伤后24h即升高达到一高值之后有所下降,但维持在高水平。3.伤后早期AJDO2,Lactate对神经功能预后评估具负性预测价值(标准系数beta分别为-0.326,-0.273;P值分别为0.009,0.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颅脑创伤后24h存在脑缺血、缺氧,早期存在脑氧合过度、脑充血;创伤早期监测脑氧代谢变化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患者伤后早期心肌酶的变化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9年1~12月受伤后24 h内入院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为3组,GCS 3~8分组(n=24)、GCS 9~12分组(n=33)和GCS 13~15分组(n=41),行心肌酶检测,并了解预后情况.结果 98例患者中有67例心肌酶异常,其中GCS 3~8分组患者心肌酶明显升高,GCS评分越低,心肌酶含量越高,病情越严重,预后越差.98例患者中病死8例,均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结论 颅脑损伤可致心肌损害的发生,心肌酶检测可作为早期判定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参考血液化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周晓辉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69-170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精神障碍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9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了一般情况、临床经过特征监测和预后指标评估。结果198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出现精神障碍131例(占66.16%),其中躁狂型92例、抑郁型24例、痴呆型8例、精神分裂型7例;未出现精神障碍患者67例(占33.84%)。颅脑损伤早期精神障碍组的平均意识障碍时间、CT阳性发现例数、平均血肿量、中线移位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和出院时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入院时GCS评分却明显低于后者(P均〈0.05或0.01)。结论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出现精神障碍可影响临床经过和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患者经抢救存活22例,存活率为66.7%,死亡11例,病死率为33.3%;存活者术后半年按格拉斯哥昏迷量表(cos)评分分级为恢复良好8例(占36.4%);中度残疾5例(22.7%);重度残疾6例(27.3%),植物生存2例(9.1%),死亡1例(4.5%)。结论重症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病死率、致残率高,应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维持重要脏器功能及术后严密监护、预防合并症对成功救治及改善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脑幕裂孔切开术在救治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4年收治的23例重度颅脑损伤合并颞叶钩回疝继发脑干伤患者在开颅清除血肿去骨瓣的基础上加行小脑幕裂孔切开术。[结果]GCS3~5分9例,6-8分14例,恢复良好12例(52.1%),中残5例(21.7%),重残3例(13.8%),植物生存1例(4.3%),死亡2例(8.7%)。[结论]小脑幕裂孔切开术有利于缓解颞叶钩回疝及继发脑干伤,降低病残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与对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印岁以上格拉斯哥评分(GCS)〈8分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68例中57.7%伤前伴有慢性疾病,27.4%同时合并其它脏器损伤,38.7%伤后出现各种并发症。恢复良好60例,中残14例,重残8例,植物生存状态2例,死亡84例。kgistic回归分析表明,GCS评分、年龄、不同入院时间、血肿类型、合并伤及原发病、伤后并发症均是影响老年重型颅脑伤预后的重要因素(P〈0.01)。结论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生理、组织结构等不同,合并伤、并发症发生率高,救治困难,预后差。缩短确诊至治疗时间、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及防治并发症是减少继发性脑损伤、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颅脑损伤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老年颅脑损伤病例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的因素。结果老年颅脑损伤患者中41.2%伤前伴有慢性疾病,26.0%同时合并其他脏器损伤,29.0%伤后出现各种并发症。老年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受颅,治愈180例(55.70%)、中残39例(11.00%)、重残11例(3.90%)、死亡44例(29.00%)。结论老年颅脑损伤具有自身的特点。处理老年颅脑损伤患者时,应特别注意原有慢性疾病的处理和各种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Nogo—A蛋白的变化及其与颅脑创伤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31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分别于伤后第1、3、5天采集静脉血2mL,ELISA法测定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患者分为轻度颅脑损伤组(n=7)、中度颅脑损伤组(n=10)和重度颅脑损伤组(n=14);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n=23)和预后不良组(n=8)。以20名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组。结果重、中、轻度颅脑损伤组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中、重度颅脑损伤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均高于相同时间点的轻度颅脑损伤组患者(P〈0.05,P〈0.01)。预后不良组患者伤后第1、3、5天血清Nogo—A蛋白质量浓度显著高于相同时间点的预后良好组患者(P〈0.01)。结论颅脑损伤后急性期患者血清Nogo-A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与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的临床特点,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其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2月人我院治疗的DTIH临床特征。并对DTIH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评价其对死亡率、GCS评分和CT血肿量的影响。结果:328例颅脑损伤患者发生DTIH共31例(9.5%),DTIH血肿出现时间伤后24h内发生率最高(80.6%)。高龄(t=2.976,P=0.003)和高危患者(t=5.743,P=0.000)易发DTIH。31例DTIH患者中,7例死亡(22.6%),高龄(t=2.241,P=0.033)、高危患者(t==3.474,P=0.016)和CT中线移位程度〉5mm(χ^2=5.103,P=0.024)是影响DTIH预后的危险因素。护理干预除对DTIH的发病率无明显影响外(χ^2=0.135,P=0.713),死亡率较对照组下降(χ^2=4.210,P=0.040)、GCS评分上升(t=4.670,P=0.0000)、CT血肿量下降(t=3.691,P=0.001)。结论:颅脑损伤后可能会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高龄和高危患者易发,高龄、高危患者和CT严重程度明显者预后更差;而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病情,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造成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的死亡因素和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2005年10月死亡的15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结果:156例死亡病人中,车祸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占首位;死于脑挫裂伤、脑肿胀、颅内血肿导致颅高压131例(84.0%);死于合并伤7例(4.5%),其中胸部外伤4例(2.6%),休克3例(1、9%);死于并发症18例(11.5%),其中多器官衰竭9例(5.8%),肺部感染6例(3.8%),应激性溃疡出血3例(1.9%);入院时合并缺氧63例,合并休克34例,入院后合并高热70例,合并高糖66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死亡与受伤原因、院前急救、伤情严重、二次损伤、合并伤、并发症等多因素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治疗、积极处理合并伤、预防并发症对降低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伤性脑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TCD表现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超美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8):115-116
目的 分析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发展与格拉斯哥昏迷记分(GCS)、CT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0例TBI住院病人进行头颅CT检查及GCS,并于入院24h后,第3d、5d、7d、10d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J%.颈内动脉(ICA)颅外端进行脑血流速度检测。结果37例病人有CVS,其中轻度5例,中度18例,重度14例,有4例最终发展为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CVS组病人MCA血流速度及Lindegaard Index伤后即升高,伤后3~5d达到高峰,随后逐渐回落,但仍高于正常。结论CVS是重型脑外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严重SAH表现的病人通过TCD监测脑血流速度变化可及早发现CVS,严重CVS可造成脑缺血,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特重型颅脑伤(GCS3~5分)的救治经验。方法 对收治的66例特重型颅脑伤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6例特重型颅脑伤者存活39例(59.1%),其中恢复良好和中残25例(37.9%),重残和植物生存14例(21.2%),死亡27例(40.9%)。结论 采取综合疗法,注意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尽早手术解除脑受压,早期亚低温治疗,加强手术前后的监护,维持内环境稳定及防治并发症等措施,可显著改善特重型颅脑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