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患儿,男性,年龄11月,体重8 kg,主因出生后进行性排便困难9月余,严重腹胀、呕吐2 d,急诊入院.查体:表情淡漠,哭声低下,纳呆,头大,颈粗短,眼距宽,眼睑浮肿,舌外伸,全身皮肤粗糙,面颊部及双下肢粘液性水肿,腹部膨隆,体温36℃,脉搏94次/min.化验检查: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0.009 nmol/L,总甲状腺素(T4)24.63 nmol/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2.73 pmol/L,游离甲状腺素(FT4)4.85pmol/L,甲状腺激素(TSH)0.14 mU/L.ECG示:窦性心律、左室低电压.MRI示:脑垂体未见异常.腹部立位X线片示:低位肠梗阻.初步诊断:先天性巨结肠并发危象、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鉴于患儿并发巨结肠危象,决定在全身麻醉下行急诊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以及妊娠剧吐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因妊娠剧吐入院的单胎妊娠患者58例为研究组,同期单胎正常妊娠妇女239例为对照组,分析所有研究对象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甲状腺过氧化酶抗体(TPOAb)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情况,并对两组进行比较;同时随访并分析24例妊娠剧吐合并甲亢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妊娠剧吐组FT3[(5.533±2.725)pmol/L]、FT4[(23.269±12.090)pmol/L]及甲亢发生率(41.38%)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FT3(4.478±0.653)pmol/L、FT4(15.069±2.545)pmol/L及甲亢发生率4.60%](P0.01);妊娠剧吐组TSH[(1.019±1.583)mU/L]低于正常妊娠组TSH[(2.194±1.980)mU/L](P0.01);24例妊娠剧吐合并甲亢患者中,1例发生重度子痫前期,2例发生自然流产。结论妊娠剧吐患者易出现亚临床甲亢,尤其是妊娠甲亢综合征,建议常规进行甲状腺功能的检测,但对于妊娠剧吐合并甲亢是否给予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甲状腺癌行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术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为术后补充甲状腺素提供时间和量的依据.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间行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的88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0 d)、术后第1天(1 d)、术后第3天(3 d)和术后第5天(5 d)的甲状腺功能[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检测,对比手术前后变化规律.结果 88例行甲状腺叶全切或次全切除患者的FT3和T3在各时点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T3:F =47.752,P<0.01;T3:F=15.317,P<0.01),且术后3d起FT3和T3逐渐上升接近正常值下限;FT4和T4术后1d均上升,随后逐渐下降,FT4值在0d、术后1d及5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4值在0d、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SH在术后1d下降,3d及5d逐渐上升,TSH值在0d、术后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SH在术后3d接近正常值上限,于术后5d超过正常值上限.结论 甲状腺癌患者行甲状腺全切或次全切除术后1d甲状腺功能不降或下降不明显,可不检测甲状腺功能和补充甲状腺激素;术后3d起甲状腺功能明显下降,应及时监测,并根据甲状腺功能下降情况适当补充甲状腺激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甲状腺叶切除术治疗不同年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行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术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150例,按照其年龄大小将其分成青年组、中年组以及老年组,每组各50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6、12个月的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与术前的差异,并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结果 青年组患者FT3水平术后1周[(3.76±0.98) pmol/L]、1个月[(4.08±1.11) pmol/L]与术前[(4.99±0.87) pmol/L]比较明显降低(P<0.05),TSH水平在术后1周以及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患者的FT3、FT4以及TS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患者的FT3水平在术后1周以及1、3个月明显降低,FT4水平在术后1、3、6个月明显降低,TSH水平在术后1周以及1、3、6个月明显增高(P<0.05).青年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8.0%)显著低于老年组(28.0%,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老年组患者术后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以及精神健康等方面评分,与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 甲状腺腺叶切除术治疗不同年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但术后甲状腺功能恢复存在差异,尤其老年患者较差.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补充甲状腺激素对脓毒症大鼠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脓毒症组、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干预组。制作盲肠结扎打孔(CLP)的脓毒症模型,应用荧光光谱分析仪检测自肠腔进入门静脉的荧光标记葡聚糖(FITC-D)的浓度,用透射电镜观察黏膜细胞间隙FITC-D颗粒的量。结果CLP后21h,假手术组血游离T3(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分别为(3.44±1.40)pmol/L和(9.53±3.39)pmol/L,脓毒症组为(1.59±0.20)pmol/L和(3.41±2.14)pmol/L,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干预组FT3浓度为(3.40±1.65)pmol/L,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假手术组门静脉FITC-D浓度(0.84±0.15)μg/ml,脓毒症组为(1.73±0.39)μg/ml,高于假手术组(P<0.01),T3干预组(1.16±0.26)μg/ml,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0.01)。电镜显示T3干预后的肠黏膜细胞间隙及毛细血管的FITC-D颗粒明显减少。结论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可降低大鼠肠黏膜的通透性,对脓毒症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介绍1.1一般资料患者女,69岁,因"体检发现颈部肿块2年"入院。查体:颈软,气管居中,颈前气管两侧可触及肿块,最大者直径约3 cm,质软,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活动度可,无明显压痛,肿块可随吞咽上下移动,未及明显甲状腺血管杂音。入院诊断:双侧甲状腺肿块。1.2术前检查甲状腺功能指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4.860 pmol/L,游离甲状腺素16.060 pmol/L,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体外循环(CPB)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为心脏围术期管理提供一定的指导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5月我院CPB下行心脏外科手术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37例,年龄19~72(52.35±10.40)岁。分析甲状腺激素在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变化趋势。结果 CPB心脏术后2 h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FT4)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TSH、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T4、FT4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 TSH、T3、FT3、T4与术后2 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3、FT3下降,TSH上升后下降,T4、FT4在正常范围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SH、T3、FT3、T4、FT4在时间效应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PB下心脏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甲状腺激素较术前有差异,T3、FT3下降,TSH上升后下降,T4、FT4在正常范围内,今后尚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连续测定30例低温体外循环下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甲状腺激素,并观察其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T3(FT3)从转流前至术后72小时呈下降趋势,各时间点均明显低于术前,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均增高,术后72未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游离T4(FT4),促甲状腺素(TSH)浓度的均在生理范围内变化。结论:心瓣膜置换术围术期均表现为低T3综合征,且T3降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临床上通过监测其血清T3和FT3水平可作为了解病情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患者女,16岁,因“颈部肿块伴发热一周”入院,既往无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查体:体温38.5℃、心率128次/min.颈前区右侧明显隆起,触及甲状腺右叶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界限不清,有压痛,局部皮肤发红.甲状腺功能检查:TSH 2.34 mU/L,总T4100.23 nmol/L,游离T4 9.67 pmol/L,总T3 1.53 μg/L,游离T3 6.07 pmol/L,抗甲状腺微粒抗体7%,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0%.入院后诊断为“急性甲状腺炎”,应用抗生素治疗发热不退,颈部仍疼痛,予地塞米松30 mg/d后局部红肿疼痛逐渐减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探讨甲状腺功能对糖尿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40例住院糖尿病患者,分析患者的血清总甲状腺素(T4)、三碘甲腺原氨酸(T3)、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对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之间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比较,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情况分别对其甲状腺功能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40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60例(25%),其中男性26( 10.8%),女性34例(14.2%).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53例(22.1%),其中临床甲减患者19例(7.9%),亚临床甲减34例(14.2%).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血糖控制越差,则其TSH水平越高,FT3水平越低(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合并高比率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临床工作中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尤其对于女性、高龄、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短期甲状腺机能减退对患者骨密度及脂肪分布的影响,探讨二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甲状腺癌患者22例,均行甲状腺全切术或近全切术,术后4~8周或停用左甲状腺素后3~6周均行131I去除治疗(去除治疗后48小时即开始使用左旋甲状腺素),对该组病例术前、131I治疗前,131I治疗后3~6个月,分别行全身骨密度测定及脂肪分布测定。结果22例甲癌患者,术前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平均为(4.55±0.91)pmol/L,术后4~6周平均为(1.21±0.41)pmol/L,131I治疗后3~6个月平均为(5.70±1.17)pmol/L;三次骨密度测定,无明显变化;三次体脂含量分别为21.75±8.01 kg,23.05±7.96 kg,21.53±7.73 kg,甲减状态时,体脂含量明显增加(第二次减去第一次,P0.01);甲减恢复后,体脂含量亦随之基本恢复(第三次减去第一次,P=0.36)。结论短期甲减对患者骨密度无明显影响,但可使患者体脂含量明显增高,且该改变随着甲状腺机能减退的纠正而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44岁.因咳血痰1月余入院.入院查体无阳性体征.胸部CT示:右肺上叶约 4.0 cm×2.9 cm×3.2 cm肿块,肺癌可能性大,纵隔肺门淋巴结肿大不明显;头部CT、上腹部CT及全身骨显像未见远处转移,上腹部CT未见肠管异常(图1A).行胸腔镜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胸膜多个白色结节样新生物,活组织检查为低分化癌.术后诊断为右肺上叶低分化癌伴胸膜腔种植转移.术后拟行放射免疫治疗(131I肿瘤细胞核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治疗前查促甲状腺激素0.479 mU/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2.2 pmol/L、游离甲状腺素9.8 pmol/L.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ICU危重病人血清甲状腺激素(TH)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6例无甲状腺疾病病史的危重病人入SICU后第一、三、五天血清TH含量。结果第一天T3/FT3含量(T3:0.21±0.27nmol/L,FT3:1.32±0.67pmol/L)明显低于正常参考值(T3:1.40~3.40nmol/L,FT3:2.50~9.82pmol/L),P<0.01。之后存活病人T3/FT3顺时性上升,到第五天仍低于正常参考值;死亡病人T3/FT3则进行性下降,T4/FT4也明显降低,与存活病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CU危重病人血清TH下降程度反映了病情危重程度,可作为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笔者对近6年来住院的慢性肾衰竭患者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检查,发现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者142例,观察应用甲状腺激素治疗后FT3、FT4、TSH、白蛋白(Alb)水平的变化及水肿减退情况,探讨甲状腺激素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情况及其影响。方法选取MHD患者69例,分别检测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根据参考值将甲状腺功能异常分为单纯低T3组、低T3合并低T4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分别比较其临床资料与正常组的差异。结果 MHD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为58%。单纯低FT3组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比例(66.7%)明显高于正常组(33%)(P0.05)。低T3合并低T4组患者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块、钙磷乘积、白蛋白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偏低(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红细胞、胆固醇的水平与正常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在心脏结构和肺动脉压力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异常可能会影响预后,需要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儿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对围术期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40例3~12岁先心病患儿随机均分为研究组(A组)和空白对照组(B组).A组于术前4 d至术前1 d每天按0.4 mg/kg口服甲状腺素片;B组不进行任何处理.分别于入院后、CPB前、CPB体温最低点、术后第1天、第2天、第4天取血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在手术结束前每组随机选6例患儿留取心房标本测定心肌球蛋白重链(MHC)亚型α、β mRNA的表达情况,在术后24 h取血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cTnI)阳性率.结果 A组患儿的T4浓度CPB体温最低点时降低(P<0.05),而B组患儿的T4浓度CPB体温最低点、术后第1天和第2天时均有下降(P<0.01).A组患儿T3和T4浓度在术后第1天、第2天高于B组(P<0.05);FT3在CPB体温最低点、术后第1天和第2天时高于B组(P<0.05);FT4在CPB前、术后第1天、第4天高于B组(P<0.05).A组患儿正性肌力药的使用率低于B组(P<0.05),CK-MB含量及cTnI阳性率也低于B组(P<0.05).A组MHCα mRNA的表达量增强而MHCβmRNA的表达量减弱(P<0.05).结论 心脏手术前补充小剂量甲状腺激素可明显纠正术后正常甲状腺病态综合征,减少正性肌力药物的使用并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T3综合征在各期慢性肾病(CKD)非透析患者中的发生率,及低T3水平与肾脏病进展及贫血、营养不良、微炎症等疾病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76例CKD非透析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包括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以及反应肾功能、营养状况及微炎症状况的相关生化指标,包括血清肌酐(Scr)、白蛋白(Alb)、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敏C反应蛋白(CRP)及贫血指标血红蛋白(Hb)。根据CKD分期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分析低T3综合征的各组中的发生率,及TT3、FT3与肾功能、贫血、营养状况、微炎症状况相关指标的线性关系。结果:CKD1~2期患者中低T3综合征的发生率为7.14%,3~5期中分别为33.33%、81.25%、92.5%。TT3与eGFR(r=0.498,P=0.001)和Hb(r=0.48,P=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Alb、TG、TC、CRP无相关性。FT3与eGFR(r=0.783,P<0.0001)和Hb(r=0.706,P<0.0001)呈显著正相关,与CRP(r=-0.38,P=0.011)呈显著负相关,与Alb、TG、TC无相关性。结论:低T3综合征在CKD患者中普遍存在,并且低T3水平与肾脏损害程度、贫血、微炎症状态等疾病状态密切相关,因此监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判断CK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联合用药方案在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术前准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状腺外科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1日期间收治的原发性甲亢手术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碘剂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的7 d术前准备方案(简称“7 d方案”):连续口服7 d复方碘溶液(3次/d,0.75 mL/次),在口服复方碘溶液的第5、6、7天时同时加用地塞米松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1次/d,20 mg/次,上午10∶00开始,每次输入间隔时间24 h),手术前1 d口服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剂量因人而异),于术前准备完成后第2天(第8天时)手术。观察入院时及使用地塞米松后的第1、2、3、4、5天时血清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ree thyroxine,FT4)水平的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到58例患者,使用地塞米松后第1、2、3、4、5天时的FT3及FT4水平总体一直呈持续下降趋势(F=88.355,P<0.001;F=21.291,P...  相似文献   

19.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游离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浓度会发生变化,小剂量甲状腺素药物可作为降低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FT3、FT4的辅助治疗,现将治疗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甲亢危象前期行剖宫产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7岁,因停经35 周,胸闷、气促半月入院。既往有甲亢病史4~5年,间断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心得安。入院时T 37·5℃,BP 135/85 mmHg,HR 108次/分,WBC7·8×109/L,甲状腺三碘原氨酸(T3)2·5 ng/ml(正常值0·6~1·8 ng/ml),甲状腺素(T4)19·8μg/dl(正常值3·5~12μg/dl),促甲状腺激素(TSH)<0·01 mIU/L(正常值0·35~5·5 mIU/L)。入院后给予丙基硫氧嘧啶50 mg每日3次,心得安10 mg每日3次。第四天因胎儿宫内窘迫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肌注地西泮10 mg,入手术室时BP175/92 mmHg,HR 127次/分,SpO294%。开放静脉通道后,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