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传统哲学是没有逻辑内容的,也不是运用逻辑分析法来论证的.中国现代时期分析哲学尤其是逻辑的传入,进入了中国哲学,促成了中国哲学的革命,这在<论道>和<新理学>里得到鲜明的体现.冯友兰说其新理学是接着宋明理学讲,而不是照着讲,主要是指接着用逻辑讲,接着讲逻辑;金岳霖的<论道>是用逻辑重新讲的哲学.  相似文献   

2.
刘新文 《文史哲》2023,(4):69-100+166
“金岳霖问题”指的是金岳霖在1930年提出的“中国哲学”问题,这个问题有两个先决问题。第一个先决问题是:先秦诸子讨论的问题是不是哲学问题,先秦诸子有没有逻辑,如果有的话这个逻辑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第二个先决问题的关键则在于逻辑一元论。逻辑的一元论看法要求助于现代哲学家的一种基础倾向,金岳霖在自己后来出版的《逻辑》《论道》《知识论》等著述中,援引皮尔士的“样型-凭借区分”学说来说明逻辑与逻辑系统、实质与形式之间的区别,以支持逻辑一元论。如果把两个先决问题中的后者解释成前者的必要条件,那么金岳霖的这些工作以及沈有鼎、张清宇等人对墨家逻辑的研究就可以被解释为对“金岳霖问题”所做的回答。  相似文献   

3.
移花接木难成活——评金岳霖的《论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岳霖的《论道》,是依傍西方哲学开展中国现代化哲学建设的一种典型尝试。《论道》虽以中国哲学的“道”为核心概念,承袭的却是西方哲学的观念和理路,遭遇的也仍是西方哲学的难题和二元论困境。中西语言和逻辑的不同运作,与中西民族不同的生存状态相关。与此相应,中国哲学史应当具有自己的特色形态,其学科建设与中西哲学的新一轮比较,应当能为全人类哲学观念的更新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本文梳理了分析哲学输入现代中国的多种途径:杜威对罗素的介绍、罗素来华讲学、维也纳学派等。其中罗素关于分析哲学看法对中国现代哲学影响最大,维也纳学派虽也在当时的中国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却微乎其微。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冯友兰、张岱年等人不认同维也纳学派以分析方法拒斥形而上学的哲学立场,而赞同罗素早期的以分析方法构建新实在论思想体系的哲学倾向。如果说西方哲学家如维也纳学派企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消解形而上学,那么中国现代哲学家则试图以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现代意义上的形而上学。金岳霖的《论道》、冯友兰的《新理学》等就是这一重建的结果。金岳霖、冯友兰等人的哲学立场反映出了他们思想的内在矛盾及其强烈的人文情怀,他们既看到了逻辑分析方法的现代意义,也同时看到了中国传统哲学在西方哲学冲击下面临的重重困难,所以试图利用逻辑分析方法来重建形而上学哲学思想体系。他们对分析方法的理解也与西方哲学家稍有不同。  相似文献   

5.
冯契先生基本上没有写过专门讨论西方哲学的论著,唯一的例外大概是他为笔者和另一位作者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西方哲学》一书写的序言。然而,这并不等于他没有深入研究过西方哲学。冯先生多次谈到他跟金岳霖先生读休谟的《人类理解研究》和布拉德雷的《现象与实在》的情形;他后来的著作——不管是构造他自己体系的三卷《智慧说》,还是系统反思中国哲学传统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和《中国近代哲学的革命进程》——都充分反映出作者在西方哲学方面的深刻造诣。当然,他研究西方哲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理解西方哲学本身,而在于把它当作与中国哲学进行比较的参照系、把它当作提出自己哲学观点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元学”的逻辑构造及其限制●陈晓龙金岳霖曾以《论道》元学体系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独树一帜,但对于《论道》元学体系所表达的基本思想,以及其基本的哲学倾向,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有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图通过对《论道》元学体系的扒梳、分析,说明:(1)金岳霖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中国哲学家,冯友兰、金岳霖二先生的哲学研究都从逻辑分析与重建形上学始,并建构了非常类似的形上学本体论,即《新理学》与《论道》;最后却一个以神秘主义的人生境界终,一个以理性主义的知识论终。无论是冯友兰的新理学与他的人生境界说之间,还是金岳霖的元学本体论与他的知识论之间,都存在着某种根本的断裂,亦即科学与人文或理性与情感(非理性)之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8.
金岳霖在《知识论》一书中,按照西方哲学的学术框架,构建了一个独具特色、有思想深度的知识论体系;自觉地把逻辑分析方法严格而系统地运用于哲学研究,特别注重思想的清晰性和论证性;在融会中西的基础上,不仅“照着”西方哲学家“讲”,而且大胆地“接着”西方哲学家“讲”,提出了许多独创性见解。因此,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上,金岳霖的《知识论》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  相似文献   

9.
胡军 《天府新论》2013,(6):158-160
金岳霖(1895-1984)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在20世纪30-40年代,他创建了自己的哲学体系。其哲学体系包括本体论、知识论等。其哲学体系的特色主要在于,金岳霖有自觉而系统的方法论意识,比如逻辑分析方法就是他的主要的哲学方法论。他在清华哲学系的教学生涯就是以介绍和研究数理逻辑开始的。他运用这一方法建构了自己的庞大的知识论体系。对这一知识理论体系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中期。那时的研究多从整体上着手研究他的《知识论》。邵明博士的《金岳霖的所与理论》却选取金岳霖知识理论体系中最为复杂、也是最为困难的所与理论来做研究。  相似文献   

10.
袁彩云 《江汉论坛》2002,1(3):37-40
本文主要对金岳霖先生20世纪20—40年代逻辑思想进行较全面的研究。金岳霖对传统逻辑进行了创造性的介绍和深刻的批评;对罗素、怀特海《数学原理》的逻辑演算作了全面介绍;另外金先生深入思考逻辑哲学问题,精辟而系统讨论逻辑演算,在我国最早讨论了逻辑的完全性、一致性和独立性。金先生堪称我国现代逻辑和逻辑哲学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1.
张立文教授笔耕不辍,自80年代以来,相继推出了《周易思想研究》、《朱熹思想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中国哲学范畴发展史(天道篇、人道篇)》、《传统学引论》、《新人学导论》等有分量的哲学史和文化学著作,在海内外学术界赢得了广泛赞誉,奠定了令人尊敬的学术地位.近年来,张立文教授又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走向构筑中国哲学新形态的艰苦探索.如果说,我们在《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12.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思想界掀起了一股重建中国哲学的热潮,许多人都试图将他们所接受的外来学说同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并建构新型的系统。其中,冯友兰和金岳霖是比较著名的两位,他们分别在《新理学》和《论道》中建构了一独立的形而上学体系。但是,由于两人共同的思想背景(均接受了本世纪初流行于英美的新实在论)及大致相同的思维路向(均服膺逻辑分析法并用它来重新解释、组织和发挥中国传统哲学的概念和范畴),这两个系统通常被看作是十分近似甚至相同的。例如,贺麟在四十年代就认为:“冯友兰先生的《新理学》与金先生的《论道》,在基本概念上是相同的。冯先生所谓理,相当于金先生所谓式,冯先生所谓气,相当于金先生所谓能。由无极之气到太极之理,所谓‘无极而太极’的过程,形成‘流行’的实际事物的世界,两人的说法也是相同的。”再加上写作过程中冯金二人过从甚密,相互影响,这种说法更显得确凿无疑。如果事实真是  相似文献   

13.
《东岳论丛》2017,(12):51-56
张岱年的哲学启蒙始于阅读罗素的著作,他高度肯定罗素哲学所提倡的逻辑分析代表了哲学的基本方法。张岱年对罗素哲学的诠释和运用是多方面的,从研究方法到哲学命题都有深刻的影响,并且在张申府"三流合一"命题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哲学的发展方向之一是"将唯物、理想、解析综合于一",在方法上将现代唯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结合起来,在内容上将现代唯物论哲学和古代哲学的优秀传统结合起来。最后,比较了金岳霖和张岱年对于罗素哲学的诠释会通,揭示其在20世纪哲学史上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1957年之后,金岳霖的学术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步形成了“反映性与规范性相统一”的新型逻辑真理观,并给出了严整系统的阐发与论证。新型逻辑真理观既解开了在形式逻辑与辩证法的关系问题上长期形成的理论“死结”,又为前期金岳霖关于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之关系的正确认识及其对逻辑真理“穷尽可能”本性的理解提供了新的哲学说明与辩护。后期金岳霖在探索新型逻辑真理观的过程中提出的丰富思想,迄今仍有多方面不容忽视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一个主要思潮,它几乎占据了当代西方哲学(特别是英美哲学)整整一个世纪。这种哲学宣称可以通过对语言的逻辑分析解决传统的哲学问题,并倡导通过分析手段研究一切哲学问题。 20世纪上半叶,分析哲学在西方出现的时间还不长,就被引入中国。1920年罗素访华,开始了分析哲学在中国的引入。1927年,张申府翻译了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题为《名理论》,这是原著的英德对照版出版后第一次被译为其他文字出版。到了40年代,洪谦对维也纳学派的介绍和分析、金岳霖对罗素哲学的批判和对逻辑分析技术的运用等…  相似文献   

16.
陈焱 《理论界》2013,(3):122-124
维特根斯坦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其开创了日常语言哲学。而更引人注目的是在他后期的主要著作《哲学研究》中,更是对他自己的早期带有逻辑原子主义的思想进行了深刻而又全面的批判。传统上对于《哲学研究》的阐释似乎更偏向于其中反对形而上学,特别是通过私人语言论证反对笛卡尔式的传统形而上学。但从更深的层次来看,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论证的主要目的似乎并非批判笛卡尔的形而上学并治疗形而上学带来的哲学病,而另有深意。  相似文献   

17.
本刊作者     
张立文1935年生。1984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特批为教授。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逻辑结构论》、《传统学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的哲学研究正呈现出并行的两条学术路径,一方面在不断地拓展着学术视野,使哲学研究努力融入世界学术共同体;另一方面在面向世界哲学主流的同时坚持独立思考,力图真正体现出自己的学术个性。但是客观地说,这两个方面我们目前做得还都很不够。无疑,这是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实现的境界。令人欣慰的是,国内已经有一些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卓有成就的学者,正在积极地为此作出自己的贡献。陈波教授是国内现代逻辑、逻辑哲学和分析哲学领域颇有建树学者之一,也是一位具有开阔的国际学术视野和独立的研究个性,并且怀有积极推动中国学术走向世界的责任和情怀的学者。他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杂志上的《论蕴涵》、《专名通名理论批判》、《"是"的逻辑—哲学分析》、《分析哲学的价值》、《蒯因哲学的理性精神及其启示》、《蒯因的自然化认识论纲领》等重要论文以及《逻辑哲学导论》、《蒯因哲学研究》等代表性著作体现了坚持独立思考的学术品质;他主编的《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哲学系列》等丛书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对于打开国际学术视野,推动国内哲学研究走向世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04年5月,《社会科学论坛》特别推出张建军教授与张斌峰教授的笔谈文章《从"逻先生"看"德先生"与"赛先生"》,以纪念"五四"85周年.文中对于"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给予了独特而深刻的分析,并在最后指出了多被大家遗忘但却意义重大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我国现代著名学术大师金岳霖先生当年之所以从政治学转向逻辑学研究,正是认识到了社会政治进步强烈呼唤逻辑意识与逻辑思维素养的培育.金岳霖先生最早把现代逻辑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并培育了一批有较高素养的逻辑学和哲学专门人才,国内学界因此尊称他为"金逻辑".这使笔者联想到了美国著名哲学家、逻辑学家和多领域科学家C.S.皮尔士.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5,(5):26-32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在反思传统教科书哲学范式的基础上,对马克思哲学予以新的解读和阐释。在马克思著作的理解问题上,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历史地位、逻辑结构和版本结构,对《博士论文》的哲学本体论性质,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赫斯问题"、"卡尔·马克思问题",对《资本论》的文本构成和著作性质等作出了新阐释。在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物质本体论"的"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和"生存论本体论"。在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不同于"同质论"的"差异论"。这些新的阐释和观点深化了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提升了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水平,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