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基于通信原理课程的特点,针对三亚学院学生的情况,对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从教材选择到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将课堂教学和"3+3"实践教学模式相融合的教学思路。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使用基于Matlab、SystemView等平台的仿真实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证书的背景和要求,围绕学生工程认知能力、工程验证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相融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融合、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相融合。建立项目引领、岗位实境;分层培养、逐级递进;多方联动、融汇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点—线—面—体”四维度体系化机器人工程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电气工程CAD”实践课程与实际电力工程更好地相结合,提出将“工程电磁场”的理论分析融入电气工程CAD的教学。以接地系统工程为例,建立了接地体的数学仿真模型,设计了工程模拟施工与模拟验收平台。授课表明,对具有较强工程性的实践课程,融合电磁场理论的电气工程CAD实践教改,促进了学生快速融入工程规范,产学研的转化得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基于控制理论、电子学和电气工程等学科的交叉科学技术,其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与控制理论等课程的深入融合。对自动化专业学生面向工程应用的课程融合教学理论进行了探索,建立了电力电子技术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验平台并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多课程融合、面向应用的实践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深化课程知识掌握,提高顶层设计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职院校的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学习潜能、能力和素养。因此,中职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师有必要借助“互联网+”,优化和完善合作教学的模式与路径,改变传统单一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多维度、多元化的创新和实践,大幅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文章以此为基点,首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中职电子技术合作教学的价值和应遵循的原则,然后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中职电子技术合作教学路径,旨在让学生的合作学习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融合,提高合作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对电子技术等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应用课程,单纯的理论教学已不能满足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项目式教学法的特点及过程,设计了融合工程实际的教学项目,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法。通过以教学项目为核心的教学及实践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对工程实际项目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提出了“电力系统自动化”课程中进行多向融合探究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方案.方案从探究式和认识式教学、科研资源与教学资源、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课程知识与多学科关联知识应用、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等五个方面进行多方位一体化融合.实践表明,所提方案可实现科研对教学的高效反哺,有效提升学生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湃  孟庆莹 《电子测试》2022,(8):138-140
数字图像处理是电子类、通信类等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融合了前面基础课程的知识,加以应用扩展。为了深化该门课程的教育改革,努力改变教学现状,能够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具备理论知识,而且对前沿及就业都能获益,因此提出了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的改革方案,拟从骨干教师培养、辅助教学平台、双语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并且设计了图像融合综合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9.
"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是交通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实践性较强,主要为交通领域培养道路交通设施设计、施工与维护等相关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提升"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教学质量,文章通过分析"交通工程设施设计"课程的开设现状,明确其教学目标与定位,并针对其教学方式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基于MOOC与翻转课堂的各自优势,将两者进行相互融合,结合"交通工程设施设计"的课程特点,基于以学生为主的指导思想对其教学过程进行详细设计,构建了基于MOOC与翻转课堂相融合的课前、课中与课后的3阶段教学模式,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环节,应用于具体章节进行阐述,实现传统教学以教为主向新的教学模式以学为主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穆欣  贾利晓 《无线互联科技》2021,(4):140-141,156
文章从"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课程实际教学过程出发,探讨该课程的在线教育方法及其教学效果。该课程采用了"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QQ群直播"的在线教学方案。利用中国大学MOOC进行课程资源建设,分享资料,利用慕课堂与学生进行互动及线上线下教学数据统计;利用QQ群对重难点进行直播讲解与答疑。实践表明,学生对"中国大学MOOC+慕课堂+QQ群直播"的在线教学形式普遍易于接受,参与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与航空应用相结合,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一方面可以凸显课程的行业、专业背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基本的工程思维能力,为课程研究型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现有工科专业的教学改革创新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分析“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现代化网络课程、邀请企业校友进课堂等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理实融合的实践证明相关改革尝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工程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摘要: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发挥实质等效的教学效果急需进行融合式教学改革。“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组基于思政引领知能并重的理念修订了课程教学目标,开展了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改革。结合雨课堂和雷实验构建了智慧实验体系,理论教学与创新实践强结合提升了学生能力。课程将多元考核融入教学过程优化了考评方式。经过融合式教学改革,切实提升了教学效果,促进了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重点、教学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应用光学”课程改革初探.以“学为主体、教为先导”为原则、以“基础理论——原理应用——工程实践——前沿发展”为思想,兼顾理论知识传授和应用能力培养,新的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也为下一步“应用光学”课程全面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数字逻辑基础"课程的传统作业模式主要是书面答题。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视频作业的设计和操作。教学实践表明通过课程视频作业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参与学习、讨论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我校工程实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突出实践性环节教学的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的办学特色,提出了"微型计算机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应定位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项目以及综合课程设计实训相融合的模式。我们突出实践性环节的教学为该课程的教学特色,通过改革实施取得一系列成绩。  相似文献   

17.
俞亚平 《电子世界》2012,(24):208-209
文章介绍了在运用AutoCAD2007软件进行"电气控制线路"课程教学过程中,针对课程特点进行改革与实践的体会,总结了教学改革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和措施,着重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结构的优化以及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进行了讨论。改革的目标是要提高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独立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工程实际中去。实践证明这些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如何使课程教学与职业需求相适应,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文章主要从课程目标、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组织、教学方法、课程考核几个方面对"Java系统开发"课程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并实践了一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实际软件系统项目作为驱动,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突出学生职业技能训练和专业素养,实现对学生全过程、全方位培养的课程培养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达到使学生理解与掌握"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目的,该文针对该课程教学的特点,结合Matlab软件可视化编程和数值计算的优势,将Matlab软件应用于该课程教学。教学实践表明,引入Matlab软件既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手段,又帮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积极性,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本文在分析现行"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动化专业特点,探索新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改革课程设计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