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45例10kg以下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Ⅰ期矫治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病例,术后并发肺炎12例,心律紊乱2例,切口感染3例,右室流出道血栓1例,术后早期复查彩超,无残余分流,心功能及瓣膜关闭均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1年,无其他并发症和死亡,均生长发育良好,心功能Ⅰ级。结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低体质量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应尽早手术根治,术中减轻体外循环损伤及注重脏器功能保护,术后加强呼吸道的管理、预防低心排和肺动脉高压危象的发生是降低并发症减少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循环血供和相应的治疗对策.方法 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患儿术前均接受多排螺旋CT检查及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多排螺旋CT检查结果确定侧支血管起源及走形路径,计算McGoon比值及Nakata指数.结果 48例患儿中,肺循环血供主要来自于动脉导管16例(33.3%),粗大的体肺侧支动脉14例(29.1%),动脉导管与体肺侧支共存18例(37.5%);McGoon比值为(1.2±0.4),Nakata指数为(130±88) mm2/m2.术式包括侧支汇聚术2例,体肺分流术29例,双向格林术13例,体肺分流加腔肺分流术4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结论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的肺动脉血供及解剖形态复杂多样化,多排螺旋CT结果结合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综合评价肺血管情况及心内畸形可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深低温保存同种肺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 应用深低温保存同种肺动脉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25例.术前诊断:法洛四联症1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6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3例,右心窜双出口合并窒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狭窄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2例.结果 24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手术中死亡,术后院内死亡1例.其余23例均痊愈出院.随访6~60个月,无远期死亡,23例患者生活质量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示植入的同种肺动脉无明显钙化、衰败.结论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肺动脉应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具有良好的早、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手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仝国林 《中国医药》2008,3(8):505-506
目的探讨总结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全组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4例,右心室双腔心2例,房间隔缺损2例,均同时矫正。结果全组27例痊愈,1例死于术后并发低心输出血量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随访3个月-2.5年,患儿症状明显减轻,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完善术前准备、彻底矫正畸形、加强心肌保护及术后管理可使小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手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小婴儿室间隔缺损的早期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 6个月以内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994年 6月至 2 0 0 3年12月手术治疗 69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婴儿 ,其中男 3 7例 ,女 3 2例 ;年龄 45d~ 6月 ,平均 ( 5 .2 9±1.2 2 )月 ;体重 3~ 8kg ,平均 ( 6.5± 1.3 6)kg。室间隔缺损均为单发 ,膜周缺损 3 2例 ,嵴下膜周融合型 2 3例 ,干下缺损 14例 ,其中 2 1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13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Ⅰ期根治术。结果 术后早期 ( 3 0d)死亡 2例 (病死率 2 .90 % )。发生并发症 2 1例 ,肺不张 9例 ,心律失常 6例 ,肺部感染 5例 ,二次开胸止血 1例 ,低心排 2例 ,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巨大室间隔缺损、反复肺炎、顽固心衰和肺动脉高压婴儿应尽早手术根治。术前注意纠正免疫球蛋白及心肌酶异常 ,增加心脏储备 ,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出入量控制、防治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提高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外科治疗效果,分析总结103例患者的手术经验.方法 1998年1月-2006年7月我科连续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纠治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103例,其中21例为重度肺动脉高压,年龄6个月~27岁,平均年龄(9.5±1.2)岁,合并房间隔缺损17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6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55例.结果 103例患者中死亡3例.肺炎、肺不张7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血红蛋白尿5例,切口感染1例,经过处理后均痊愈.结论 肺动脉高压是先天性室间隔缺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掌握好适应症,手术时机和正确的术中术后处理直接影响到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患儿在开胸非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的镶嵌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总结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行镶嵌治疗肺动脉瓣穿刺球囊扩张术患儿,记录手术资料和术后监护恢复数据。结果 患儿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开胸非体外循环下穿刺球囊扩张肺动脉瓣。术后患儿血氧饱和度稳定在96%~95%,无球囊扩张相关并发症。术后呼吸机应用47h;ICU时间118 h;术后第15 d顺利出院。结论 超声引导下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治疗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刘云直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4-1695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Rastelli手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经验及效果。方法分析23例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早期疗效。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Rastelli手术,经右心室切口用人工血管片修补室间隔缺损,形成左心室至主动脉的内隧道。切断主肺动脉,闭合近端,用异种带瓣牛颈静脉建立右心室流入道至主肺动脉的外管道。结果20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3例死亡。结论Rastelli手术是治疗右心室双出口合并右室流出道及肺动脉瓣严重狭窄的满意术式,可以达到根治效果。但远期存在二次手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顿秀茹 《河北医药》1999,21(5):420-420
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进步,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手术治疗趋向早期根治,由于先心病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缺陷,术后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在所难免。我们根据122例心脏术后呼吸道管理体会,讨论如下。l临床资料全组男59例,女63例;年龄11个月~10岁,平均(6.70上回.20)岁;体重9~28kg,平均16.65土3.25kg,其中动脉导管未闭1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6例,房间隔缺损15例,室间隔缺损56例,合并肺动脉高压19例;法洛四联症16例,法治三联症4例;肺动豚狭窄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4例,部分型肺静脉畸形引流4例,右室双出口1例。2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修补体会。方法对58例VSD合并肺高压的婴幼儿采用浅低温体外循环行手术治疗术中术后加强心肌保护和呼吸道管理。结果本组56例患儿痊愈出院,治愈率96.6%。随访半年~6年,身体发育良好,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2例术后3d并发呼吸功能衰竭死亡,死亡率3.4%。结论婴幼儿VSD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应积极早期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和呼吸道处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术后监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合并肺动脉高压 (肺高压 )临床较为常见 ,特别是合并重度肺高压时 ,尽管手术纠治心内畸形较满意 ,但术后常会并发肺高压危象而严重危胁患儿生命 ,这也是心外科医护人员感到非常棘手而需潜心研究的课题 ,本文介绍我院近年经手术治疗的 5 2例先心病合并重度肺高压者的术后监护治疗。1 临床资料本组 5 2例 ,男 34例 ,女 18例 ,年龄 4个月~ 10岁 ,平均 4 .8岁 ,其中≤ 2岁者 32例。术前均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及心血管造影检查 (8例 )明确诊断 ,单纯室间隔缺损 2 5例 ,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 8例 ,室间隔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婴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方法:2007年1月~10月共收治婴儿VSD伴重度PH 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3~11月,平均(7.0±2.9)月,体重3.9~8.0kg,平均(6.5±1.2)kg.所有患儿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结果:本组术后无死亡.术后并发症9例.其中低心排2例,心律失常2例,肺不张2例,肺部感染2例,二重感染1例.术后1月复查彩超,除4例有轻度PH,其余肺动脉压均恢复正常.所有志儿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精心的术前准备、术中减少体外循环损害、术后加强呼吸道管理、适宜的血流动力学支持和适当机械通气是婴儿VSD合并重度PH患儿成功治疗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4.
李劲松  曹辛 《云南医药》2000,21(1):71-72
大型室间隔缺损在1岁以内常有反复心衰、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落后并常伴有进行性的肺高压。我院1995年6月至1998年10月为1岁以内的3例室间隔缺损并肺高压的婴儿实施早期手术根治,均获成功。本文就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婴儿早期根治手术的必要性、手术特点及术后监护进行讨论。临床资料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9月、11月、12月,体重为8kg、85kg、95kg。3例入院前均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曾于内科多次住院,经强心、利尿药物抗心衰治疗,效果不佳。查体胸骨左缘第3、4肋间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P…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206例法洛氏四联症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2月,共完成法洛氏四联症外科手术206例。其中男性143例,女性63例,年龄5个月~42(8.50±4.62)岁;姑息性手术5例,根治手术201例。结果5例姑息性手术均存活,201例根治术存活192例,术后早期死亡9例,死亡率4%。12例1年后随访有慢性右心功能不全,无晚期死亡。死亡原因呼吸衰竭4例、严重低心排3例、严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2例。结论对婴幼儿TOF多能一期根治;呼衰是法氏根治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术中监测右室压及保留房间隔缺损有利于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涂洪强  陈苏江  张盛  明腾  段君凯  邹勇 《江西医药》2021,56(11):1917-1919,1954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6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经胸心脏彩超示缺损直径不大于10mm.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二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284例,术中13例因导丝通过困难、残余分流较大、位置欠佳、瓣膜返流等中转体外循环;术后3例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周后行封堵器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术后1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明显,手术取出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6月~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正>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出生缺陷,据报道新生儿中先心病发病率为0.4%~1%,在胆道闭锁患儿中,合并先心病的比率达12%[1]。合并的先心病主要包括:房间隔缺损(48%,最常见)、肺动脉狭窄(17.4%)、卵圆孔未闭(17%)、室间隔缺损(4%)[2]。复杂先心病合并终末期肝病患儿很少实施肝移植术,一是患儿由于肝病无法进行心脏手术;二是患儿进展到心力衰竭,实行肝移植术风险极高。本中心为胆道闭锁合并复杂先心病患儿实施肝移植同期心内缺损修补术,目前存活超过5年,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涂洪强  陈苏江  张盛  明腾  段君凯  邹勇 《江西医药》2021,56(11):1917-1919,1954
目的 探讨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的经验、与传统体外循环手术优缺点.方法 选取本院600例心脏彩超确诊为单纯室间隔缺损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纳入标准为经胸心脏彩超示缺损直径不大于10mm.所有患者不合并其他心脏畸形、肺动脉高压、急性感染或其他脏器病变.无肝肾功能、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两组均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经胸部小切口,在经食管超声的引导下送入封堵器,闭合室间隔缺损.对照组常规开胸建立体外循环,切开心脏行直视下修补室间隔缺损.记录并比较二组患儿年龄,体重,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注红细胞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全部得到有效治疗,均无死亡和严重并发症.两组患儿年龄,体重无差异;观察组ICU时间、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用血明显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封堵成功284例,术中13例因导丝通过困难、残余分流较大、位置欠佳、瓣膜返流等中转体外循环;术后3例转体外循环,1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阻滞1周后行封堵器取出+室间隔缺损修补;2例术后1d发现封堵器移位,导致残余分流明显,手术取出封堵器+室间隔缺损修补;对照组无二次手术.随访6月~5年,两组均无心律失常,感染性心内膜炎、溶血、残余分流等并发症.结论 经胸微创封堵治疗室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节约血源,但须严格把握其适应症,出现封堵器移位,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尽早处理,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心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患儿的围术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提高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成活率。方法 随机选择 32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患儿为研究对象。年龄 4个月~ 12岁 ,平均 4 3岁 ,体重 4 5~ 2 7kg ,平均 9 6kg,≤2岁者 18例 ,>2岁者 14例 ;单纯室间隔缺损 16例 ,室间隔 +房间隔缺损 5例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7例 ,室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3例 ,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 1例。术前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 ,控制肺动脉压达满意水平 10~ 15d ,术后坚持使用药物治疗的同时延长呼吸机辅助时间 ,以维持适宜的血气指标在满意的水平。结果 本组 32例 ,治愈 2 9例 ,术后并发肺高压危象 9例 ,右心功能衰竭 3例 ,频发室性早搏 3例 ,低心输出量综合征 4例 ,共死亡 3例。结论 对心间隔缺损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者的围术期综合治疗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体肺分流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43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体肺动脉分流术,年龄6个月至25岁,平均(3.2±0.8)岁。法洛四联症16例,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6例,法四型右室双出口12例,单心室伴肺动脉严重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5例。术前血氧饱和度45%~72%,平均(63.2±1.6)%。经典B-T分流术8例,改良B-T分流术12例,主动脉主肺动脉分流术13例,主动脉右肺动脉分流术10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行二次手术人工血管环缩2例,术后血氧饱和度83%~92%,平均(88.2±0.7)%。随访3个月至4年,18例行二期根治手术,18例行二期根治手术,术后无死亡。结论对于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或一期行根治性手术风险过大的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