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马博  徐雅  肖英莲  刘思纯 《新医学》2007,38(12):784-786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经手术确诊的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入院,均有胰腺病变、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硬化等临床特点.1例诊断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慢性胰腺炎;另1例诊断为结肠克罗恩病并胃瘘、胰尾粘连、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分别行巨脾切除、胰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结肠脾曲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瘘管切除手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儿12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 3例胰腺癌患者死于原发病变复发转移,余未再出血。结论 对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胰腺病史和胃镜、超声内镜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结合脾肿大及肝功正常可协助明确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可以通过行脾切除手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但需要结合原来胰腺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共19例,慢性胰腺炎引起10例,胰腺癌5例,胰腺结核及外伤引起各2例.均示脾肿大,胃镜示胃底及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行脾切除10例,脾及胰体尾切除3例,脾切除加胰头占位活检1例,脾切除加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能取得良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4.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1例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3例。无变化8例.全组病例脾亢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7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不仅急症手术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而且操作简便。手术条件较宽,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认识和重视。方法:通过对7例病人诊治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加以讨论。结果:本组7例病人在处理原发病同时行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良好。结论:脾切除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首选,但应用时应对原发胰腺疾病做有效处理。如能早期有效地治疗胰腺疾病,有可能使脾静脉再通,避免脾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分析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00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预后随访.结果 15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中,2例胰腺癌患者因原发病的复发转移最终死亡,1例患者因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余无再出血.结论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结合相关病史、胃镜、超声内镜等检查可协助明确诊断,可通过脾切除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需重视胰腺原发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9-2009-09收治1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共15例,慢性胰腺炎引起11例,腹腔结核1例,胰腺囊腺瘤1例,胰腺癌2例。均有脾肿大,胃镜示胃底及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行单纯脾切除10例,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2例,脾切除加胰体尾切除3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能取得良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总结68例门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的急诊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及术后再出血治疗。结果:68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4例,其余64例随访1~7年,死亡10例,余54例疗效满意。结论:急诊手术是治疗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措施,手术主张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并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该手术患者的体质特别差,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求特别高,故其护理至关重要。本科2006年4月-2008年4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护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宏范 《临床医学》2004,24(4):29-30
目的:探讨肝炎后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手术方式。方法:对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临床回顾性研究。结果:1996~2002年连续收治18例肝炎后肝硬化致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均有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病史,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切除脾脏.胃底前后壁以缝合器缝合阻断胃壁上行血流,4例术后5年内再次出血。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贲门周围静脉都显著扩张.必须彻底予以阻断,才能彻底阻断门奇静脉间的反常血流。防止再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4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和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施行同步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术中行脾血自体回输。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5例患者中,3例施行了腹腔镜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1例施行了腹腔镜肝切除加脾切除加胆囊切除术,1例施行了腹腔镜肝切除加脾切除加断流术,无1例中转开腹。患者手术时间为(225±41)min,术中出血量为(221±81)mL。2例患者术后发生腹腔积液,其中l例患者同时发生胸腔积液,均经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7.84±0.8)d,均顺利康复出院,无围术期死亡发生。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截至随访时均生存。结论同步腹腔镜下肝切除联合脾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安全可行,无需扩大腹壁切口,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精湛的手术操作技术与娴熟的手术配合是该类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疾病 ,目前各种外科治疗方法的效果尚不令人满意。分流术加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近年来已有报道 [1 ]。我院 1 997~ 2 0 0 1年共对 1 2 6例门静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 ,其中食管下段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 1 1 2例 ,脾肾静脉分流术加脾切除术 2例 ,脾肾静脉分流术加断流术 1 2例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3例 ;年龄 3 4~ 4 5岁。因呕血、黑便入院 ,术前钡餐检查证实食管胃底均有中至重度静脉曲张 ,体检及 B超提示脾大 ,血实验室检查表明伴有脾功…  相似文献   

13.
梁红霞  蔡学联 《护理研究》2008,22(6):1638-1640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虽仅限于防治食管或(和)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及切除巨脾治疗脾功能亢进,但理想的手术是手术并发症少,病死率低;防治出血效果好,再出血率低;手术对肝功能损害小,并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南于腹腔镜微创技术的提高,腹腔镜下改良Sugiura手术为临床处理门静脉高压症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8月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283例,并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是否合并糖尿病、Child-Pugh分级、手术时间、脾脏大小、术后是否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门静脉内径、手术方式、凝血酶原时间、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分析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本次调查的283例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中,79例术后形成血栓,血栓形成率为27.92%。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糖尿病、Child-Pugh C级、脾脏≥150mm2、术后未抗凝、术后血小板计数350×109/L、D-二聚体≥280ng/ml、门静脉内径≥15mm、手术方式为脾切+断流术、术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较重为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种危险因素均可引发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患者术后形成门静脉血栓(PVT),应针对各种危险因素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以降低P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刘梅  石春凤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2171-2172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切除术是临床上防止各种原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术方式。而多数门脉高压症患者由于脾与周围组织广泛紧密粘连,在游离脾脏时易造成周围脏器损伤、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68例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肝功能、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8例,无变化10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再出血率9%,全组病人脾亢症状消失。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止血可靠,再出血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对1999-2005年2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防性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2例肝功能良好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并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行预防性断流术65例,药物治疗37例,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预防性断流组患者无一例死亡,术后腹腔内出血2例,左膈下包裹性积液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治愈,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及肝性脑病发生,脾功能亢进消失,随访18个月无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药物治疗组随访18个月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12例,其中并发肝性脑病2例,死亡2例,脾功能亢进无改善。与药物组相比,手术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消失率显著增高,上消化道出血率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合理把握手术指征,行预防性断流术,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70例胃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其中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表现。结果在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GEV扩张24例,CGV扩张21例,SGV扩张23例,发生胃肾分流4例,图像重建后可以清楚显示各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CT门静脉成像可以连续的显示血管走行及其毗邻关系,多角度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指导术前分析和评估,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门脉高压断流术后消化道再出血的原因,降低术后再出血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对1999-2005年219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随访率96%(210/219),有8例患者术后消化道再次出血,再出血率3.8%(8/210),其中急性胃粘膜病变出血5例,残留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次破裂大出血2例,脾切除术后间断少量黑便伴门静脉、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形成1例.结论 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良好术式,良好的术后护理和出院后的健康教育是手术成功及预防术后再出血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