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儿12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及结果和随访。结果 3例胰腺癌患者死于原发病变复发转移,余未再出血。结论 对于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胰腺病史和胃镜、超声内镜及血管造影等检查发现胃底静脉曲张结合脾肿大及肝功正常可协助明确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可以通过行脾切除手术或同时结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愈,但需要结合原来胰腺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王秀兰  杨琴  刘淑敏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3):1234-1235
胰源性门脉高压是一种少见的肝外型门脉高压,它是由于胰腺疾病导致脾静脉回流受阻所致的“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据文献报道,胰源性门脉高压约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胰源性门脉高压病人无肝病病史及相应临床表现。我院于2008年6月收治1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人,经过28d精心治疗与护理,病人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门脉高压(RPH)亦称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原因,也是唯一可以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根据病因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3类,以胰源性最常见[2].现收集湖州市中心医院近20年来收治的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要症状的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18例,加以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结果 本组共19例,慢性胰腺炎引起10例,胰腺癌5例,胰腺结核及外伤引起各2例.均示脾肿大,胃镜示胃底及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行脾切除10例,脾及胰体尾切除3例,脾切除加胰头占位活检1例,脾切除加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能取得良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9-2009-09收治15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结果本组共15例,慢性胰腺炎引起11例,腹腔结核1例,胰腺囊腺瘤1例,胰腺癌2例。均有脾肿大,胃镜示胃底及或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行单纯脾切除10例,脾切除加门奇静脉断流2例,脾切除加胰体尾切除3例,术后预后良好。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能取得良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6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ogenic segment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是因胰腺疾病累及门脉系统,血液回流障碍所致,占全部门脉高压症的4%~5%,占区域性门脉高压的62.3%左右[1],是目前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胰腺疾病发病率和诊断水平的提高使本病的诊断率逐渐上升,而本病的诊治对胰腺基础病的病程及预后转归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先镜  苏巧俐 《华西医学》2006,21(2):387-387
区域性门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曾被称之“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胰源性门脉高压”等,约占肝外门脉高压的5%,临床并不多见,但被认为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现就作者近期所见一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认识和重视。方法:通过对7例病人诊治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加以讨论。结果:本组7例病人在处理原发病同时行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良好。结论:脾切除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首选,但应用时应对原发胰腺疾病做有效处理。如能早期有效地治疗胰腺疾病,有可能使脾静脉再通,避免脾切除。  相似文献   

9.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PSPH)是指因胰腺疾病累及门脉系统,造成血液循环受阻、区域性压力增高、部分侧支循环开放。本文回顾性分析16例PSPH患者的资料,对其MSCT表现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其CT征象、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评价肝硬化性及胰源性门脉高压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的价值.方法胰源性和肝硬化所引起的门脉高压患者各19例,均进行MSCT检查,并经后处理重建显示二者侧支循环.结果胰源性门脉高压常引起胃网膜右静脉(18/19)和胃冠状静脉曲张(15/19),较少有食管下段静脉曲张(2/19),无脐静脉开放;而肝硬化门脉高压较常见胃冠状静脉(19/19)、食管下段静脉曲张(15/19)和脐静脉开放(9/19),无胃网膜右静脉曲张.结论 MSCTA在诊断及鉴别诊断胰源性和肝硬化所引起的门脉高压不同侧支循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马博  徐雅  肖英莲  刘思纯 《新医学》2007,38(12):784-786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经手术确诊的2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结果与结论:2例患者均以上消化道出血为表现入院,均有胰腺病变、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脾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硬化等临床特点.1例诊断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慢性胰腺炎;另1例诊断为结肠克罗恩病并胃瘘、胰尾粘连、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分别行巨脾切除、胰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及结肠脾曲切除术、胃部分切除术、瘘管切除手术,手术治疗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的CT血管成像表现在临床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6例临床上行64排螺旋CT扫描并确诊为门脉高压的患者,CT检查时行薄层连续容积扫描,所获图像数据送工作站处理,主要使用以最大密度投影(MIP)为主进行任意平面重组成像(MPR)和表面遮盖显示(SSD)三维重建成像.结果:其中肝硬化患者12例,肝癌伴门脉高压2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例,特发性门脉高压1例;门静脉及其属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粗扩张,所测门脉主干平均直径为15.4 mm;侧支循环形成,16例中食管下端及贲门胃底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曲张,脾肾静脉形成自发分流2例,附脐静脉开放2例.结论: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血管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门脉系统的全面解剖信息,对临床门脉高压的诊断、治疗、评估和随访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胃镜诊断胰源性门脉高压症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已引起医务界重视,本症临床症状及胃镜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特报导如下: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82年~1995年胃镜检查25770例次,发现胰源性门脉高压症5例,均为男性,检出率为0.019%。 5例有不规则上腹痛未引起注意,5例均因黑便、贫血而就诊,其中4例呕鲜血。均急诊收住院,全部无肝硬化病史。检查结果及胃镜特征见表1、2。  相似文献   

14.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对胰腺肿瘤的诊断意义——附12例报告青海省人民医院消化科(810007)熊元治胰腺肿瘤致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是肝外性门脉高压症的一种。本文回顾我院1986~1996年间住院诊断为胰腺肿瘤并均作过胃镜检查的52例患者,其中区域性门脉高压症1...  相似文献   

15.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14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PH)亦称区域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我院自1995—01~2006—12收治13例PPH并复习国内2005~2006年间7篇文献报道的134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4月至2005年4月间,我院收治共19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14例,好转4例,死亡1例。治愈率94.74%。结论:单纯从门静脉高压症角度,手术疗效是肯定的,但是该病愈后并非取决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情况,而是由原发胰腺疾病的预后决定,因此强调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的原发疾病治疗尤为重要。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确诊后应早日手术治疗,这对于改善胰腺内外分泌功能不全的发生,预防继发性糖尿病,预防胰腺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采用择期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治疗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21例。患者均为慢性胰腺炎后伴有比较严重的胃底静脉曲张及1次以上出血史。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48个月。随访中无上消化道出血,无手术近期死亡,效果满意。结论脾切除加胃底切除术能较好地为患者接受,复发出血率低,止血确切,是治疗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症比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的CT门静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70例胃镜提示胃底静脉曲张的患者,进行CT增强扫描及后处理,分析其中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的CT表现。结果在28例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患者中,显示GEV扩张24例,CGV扩张21例,SGV扩张23例,发生胃肾分流4例,图像重建后可以清楚显示各血管的走行及曲张程度。结论CT门静脉成像可以连续的显示血管走行及其毗邻关系,多角度显示侧支循环血管,有助于指导术前分析和评估,对胰源性区域性门静脉高压具有重要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1983年6月~1998年8月,我们收治13例罕见病因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其中胰源性出血5例,胃粘膜及胃壁病变出血5例,肠粘膜病变出血1例,钩虫病致出血1例,绞窄性肠梗阻1例。现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如下。1胰源性病变导致大出血本组中胰源性门脉高压症3例,胃肠异位胰腺2例。典型病例如下。例1:女,43岁。因上腹痛伴上腹部肿块4个月,大量呕吐及柏油样便2天急诊入院。查体:贫血貌,在中上腹可触及鸡蛋大小的包块,表面欠光滑,活动度差。腹部B超提示胰体部占位性病变。剖腹探查发现胰体部有4cm×5cm×6cm肿块,压迫脾静脉,肿块与周围组织广泛…  相似文献   

20.
目的首次提出两步法脾动脉栓塞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9例胰源性门脉高压患者,其中5例合并间断黑便,分两次行介入脾脏栓塞。第一次,经脾动脉用PVA颗粒栓塞脾脏约60%~70%;间隔4~6周,再用PVA栓塞全部脾脏,并以弹簧钢圈栓塞脾动脉远端及近端。术后CT平扫及增强评价栓塞效果,临床随访患者情况。结果9例均成功行2次介入栓塞,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CT复查见脾脏85%~100%梗死,曲张静脉减少或消失。随访20~35个月,患者未再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症状。结论两步法栓塞脾脏可作为胰腺炎导致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的有效手段,患者反应较轻并无严重并发症,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