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性激素变化与慢性肝病、肝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放免分析法对128例慢性肝病(慢性肝炎92例、肝炎肝硬化23例、肝硬化并发肝癌13例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和催乳素(PRL)等进行了测定.结果 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各组血清T含量明显低于慢性肝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E2含量与慢性肝病、肝癌及正常对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随着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肝硬化并发肝癌各组血清E2/T、E2/PRL水平明显高于慢性肝炎轻度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慢性肝病T水平降低及E2、PRL水平升高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外周血中胰岛素生长因子-Ⅰ(IGF-Ⅰ)和IGF-Ⅱ水平与肝病的相关性及其检测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测定各组肝病患者血清IGF-Ⅰ、IGF-Ⅱ的含量;提取外周血白细胞总RNA,以-βactin作为内参,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各组IGF-ⅡmRNA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中透明质酸(HA)和Ⅲ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1)慢性病毒性肝炎轻、中度组血清IGF-Ⅰ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慢性重度肝炎组、静止型肝硬化组、活动型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Ⅰ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慢性轻、中度肝炎组(P<0.05)。活动性肝硬化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止性肝硬化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原发性肝癌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各组(P<0.05)。(2)活动型肝硬化组、原发性肝癌组外周血IGF-ⅡmRNA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3)慢性重度肝炎组、肝硬化组及原发性肝癌组HA和PCⅢ含量逐渐升高(P<0.05)。结论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GF-Ⅰ水平与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的指标,并对肝病病情的估测有一定意义;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可能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肝病患者外周血中IGF-Ⅱ水平异常增高或过量表达时要警惕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腺苷脱氨酶(A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联合检测对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7例肝癌、32例肝硬化、38例慢性肝炎、45例急性肝炎及50例健康人血清中ADA、ALT、GGT进行检测。结果 ADA在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各肝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病组ALT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升高排序依次为:急性肝炎、肝癌、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病组中以肝癌组GGT升高最为明显,而慢性肝炎和肝硬化GG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肝病时联合检测3种血清酶可辅助临床对肝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对预后判断也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肝病诊断中血清甘胆酸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肝病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段该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采取均相酶免疫法检测血清甘胆酸。结果试验组血清甘胆酸水平为(67.932±10.067)μg/mL,对照组血清甘胆酸水平为(1.223±0.609)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慢性肝炎、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血清甘胆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甘胆酸有助于肝病的诊断和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C3、C4及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肝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各25例为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25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补体C3、C4及AFP水平,并分析3种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结果对照组血清补体C3水平显著低于肝炎组、肝癌组,但高于肝硬化组(P<0.05);对照组补体C4水平与肝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肝硬化组,低于肝癌组(P<0.05);对照组AFP水平则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3种指标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815、0.895,联合检测时为0.985,与单独检测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补体C3、C4及AFP在不同肝病患者中表达水平不同,与肝病严重程度有一定关系,且3种指标联合检测对肝癌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6.
慢性肝病患者微量元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慢性肝病患者微量元素钙、镁、锌、铜、铁的变化及相互之间得到联系,探讨微量元素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慢性肝炎组、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血清中钙、镁、锌均明显降低(P<0.01),慢性肝炎组血清铁、铜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铁降低,血清铜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慢性病毒性肝炎组比较,肝炎后肝硬化组血清中钙、镁、锌、铁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铜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正常对照组、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内血清钙和镁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钙、镁、锌、铜、铁含量均明显异常,通过对这些微量元素的代谢进行分析,对慢性肝病的治疗可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ADA)、α-L-岩藻糖苷酶(AFU)、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的检测在肝胆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使用SYNCHRON LX-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150例肝胆疾病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清的各项指标,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项指标在各组肝病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DA在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A在急性肝炎、肝硬化组中升高比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更明显(P<0.05),AFU在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中均增高(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指标对肝胆疾病的诊断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前白蛋白总胆汁酸联合检测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浊度法、酸循环法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PAB)和总胆汁酸(TBA)水平。结果 肝硬化组、肝炎组血清PAB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P<0.05),而血清TBA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P<0.05),肝炎组与肝硬化组血清PAB和TBA水平也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5),肝炎组内重度患者血清PAB水平较轻、中度明显降低(P<0.05)而血清TBA水平较轻中度患者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 血清PAB、TBA变化能敏感地反映肝脏合成和代谢功能及肝实质的损害程度,联合检测血清二者的变化,有助于慢性肝病的病情判断,更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HA、PC-Ⅲ、C-Ⅳ、LN测定诊断肝纤维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RIA法检测血清HA、PC-Ⅲ、C-Ⅳ、LN的浓度。结果HA水平在急性黄疸性肝炎、慢性迁延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5),并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组间比较肝硬化显著高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P<0.001),肝癌组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较P<0.05;PC-Ⅲ各组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增高,但组间比较差别无显著性;C-Ⅳ除急性黄疸性肝炎外其余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有显著性(P<0.001),组间比较以上各组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且差别有显著性,慢迁肝与急性黄疸性肝炎组比P<0.01,肝硬化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01,肝癌与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比较P<0.01;各组LN水平逐渐升高且以肝硬化组最高,与正常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组间比较肝硬化较急性黄疸性肝炎、慢迁肝组显著增高(P<0.001)。结论血清HA、PC-Ⅲ、C-Ⅳ、LN联合检测可对肝纤维化程度的判定、肝硬化的早期诊断、肝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以及病情的动态观察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血清总胆汁酸(TBA)、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在多种肝病中的变化规律,掌握其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1502例各类肝病患者及582例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血清TBA、CHE、PA、ALB、ALT,并对结果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组血清TB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血清CHE活性、PA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组血清ALB浓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组ALT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癌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BA、CHE、PA是肝病诊断的敏感指标,可早期发现肝脏合成、代谢功能的下降,与ALB、ALT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各类肝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研判。  相似文献   

11.
周颀  蒋敬庭  徐斌  吴昌平 《检验医学》2009,24(6):431-433
目的检测肝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的水平,分析在不同程度肝细胞损伤情况下的Lp(a)表达规律。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测定36例肝癌患者、28例中度肝硬化患者、68例慢性肝炎患者及60名健康对照者的Lp(a)水平,并对不同程度肝炎患者进行分组分析。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Lp(a)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各肝病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轻、中、重度间比较,轻度和重度Lp(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r:0.055,P=0.439),Lp(a)水平在不同性别人群中的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a)是肝脏损伤的间接指标,评价血清Lp(a)水平有助于评估肝脏疾病的肝功能,同时血清Lp(a)可作为临床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肝脏疾病患者PTM和EPCR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PTM)和血管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在肝脏疾病患者病变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6例、肝硬化患者4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28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的PTM和EPCR水平。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组PTM和EPCR水平有升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9、1.17,P均〉0.05)。而中重度组均明显高于轻度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81、2.61、4.27、3.14,P均〈0.05)。肝硬化代偿期组、失代偿期组和原发性肝癌组PTM和EPCR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74、5.35、15.11、8.67、5.07、5.55,P均〈0.05),其中失代偿期明显高于代偿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78、3.02,P均〈0.05)。结论PTM和EPCR与肝脏疾病的病变过程密切相关.联合动态检测PTM和EPCR水平可作为肝脏疾病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疾病严重程度的重要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各型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将11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成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及肝硬化组。选取22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超声检测门、脾静脉内径及平均流速,计算二者血流量及血流量比值,并行组间比较。结果轻度组与对照组比较,门静脉平均流速(Vpv)、门静脉内径(Dpv)、脾静脉内径(Dsv)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度组的Vpv较对照组、轻度组减慢(P〈0.05)。重度组和肝硬化组的Vpv较轻、中度组及对照组减慢(P〈0.05)。重度组Dpv、Dsv较对照组增大(P〈0.05)。肝硬化组的Dpv、Dsv较其他组增大(P〈0.01)。肝硬化组脾静脉血流量(Qsv)和脾、门静脉流量比值(Qsv/Qpv)较其他组增高(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Vpv、Dpv、Dsv能反应肝脏功能损害程度,Qsv、Qsv/Qpv是反映门静脉压力的较好指标,为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的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价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的测定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1例处于不同炎症进展期的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标本,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血清中的PCⅢ水平,比较各组肝病患者之间及健康献血者血清PCⅢ差异,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血清PCⅢ水平在肝炎各组及肝硬化不同病理分期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肝炎中度患者明显升高,以慢性肝炎重度、肝硬化者为最高,其升高程度与肝纤维化及肝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CⅢ水平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可作为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含量变化及其在肝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测定肝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血清Fn含量,同时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白蛋白(Alb)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性肝炎组和肝癌组血清Fn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期组血清Fn含量均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较其它肝病组血清Fn含量明显降低(P0.05);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硬化组血清Fn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失代偿合并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组血清Fn较无并发症组明显降低(P0.05)。正常对照组、急性肝炎组、肝癌组血清Fn与TBA无相关性(P0.05),慢性肝炎中度、重度及肝硬化失代偿组血清Fn与TBA呈负相关(r=-0.593、-0.677、-0.714,P0.05);各组血清Fn与Alb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Fn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肝细胞的功能,对于肝纤维化,尤其是肝硬化、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Fn和TBA、Alb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肝纤维化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35例肝病患者(其中急性肝炎55例、慢性肝炎59例、肝硬化50例、重型肝炎71例)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并与75名健康人进行比较,同时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血浆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对重型肝炎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浓度与其TBil、Alb、PTA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型肝病患者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均有所降低,其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P〈0.05)。重型肝炎组血清TC、TG、HDL-C、LDL-C与TBil呈负相关[P〈0.01],与Alb呈正相关(P〈0.01),与PTA呈正相关(P〈0.01或P〈0.05);血清TC与LDL-C呈正相关(P〈0.05)。重型肝炎组中39例死亡患者与32例存活患者的血清TC、TG、HDL-C、LDL—C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病患者进行定期的血脂水平测定能及时反映体内的脂类代谢状况,对了解肝病患者的肝脏损伤程度、病程进展情况以及重型肝炎的预后判断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清单胺氧化酶(MAO)、前清蛋白(PA)及胆碱酯酶(CHE)在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1月,分别检测97例慢性肝炎患者和83例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组46例、失代偿期37例)血清中MAO、PA及CHE水平变化。结果肝硬化组血清MAO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A及CHE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的(P〈0.05),慢性肝炎患者组血清MAO、PA及CHE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代偿期组血清MAO均明显高于代偿期组(P〈0.05),PA及CHE明显低于代偿期组的(P〈0.05)。结论血清MAO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升高、PA和CHE水平在肝硬化患者中明显降低,并且其水平与肝硬化的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以作为肝硬化早期发现的指标,用于临床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2(IL-32)、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及HBV DNA载量中的差异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105例慢性CHB患者(轻度组32例、中度组42例、重度组31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两组血清IL-32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TBIL、ALT、AST采用采用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HBV D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轻、中度组相比,重度HCB组血清IL-32、TBIL、ALT、AST及HBV DNA载量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载量组(105拷贝数/ml)血清IL-32、TBIL、ALT、AST水平显著高于HBVDNA低载量组(105拷贝数/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IL-32可能介导CHB炎症反应,参与CHB病情的发生及进展,血清IL-32及肝功能指标可作为CHB患者病情进展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血清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以及探讨AFU在PHC术后治疗监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3年1~5月PHC患者93例(其中术前40例,术后53例),肝硬化患者15例,病毒性肝炎患者15例和健康体检者15例(对照组),分别对各组患者及体检者进行血清AFP 和AFU 同步测定,并对PHC患者进行术前、术后AFP和AFU检测。结果 PHC患者术前血清AFU 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病毒性肝炎组和对照组(P<0.01);PHC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PHC 患者术后 AFU、AF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AFU、AFP单独检测,以及AFU联合AFP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727、0.798、0.858。结论AFU联合AFP检测能提高PH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AFU可作为PHC术后治疗监测,病情转归及预后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