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苏云洁  李熙鸿  杨欣  王静  屈艺 《华西医学》2014,(6):1011-1014
目的 探讨脓毒症对大鼠海马区神经元的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方法 80只30日龄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盲肠结扎穿孔术(CLP) 组(n=50)和对照组(n=30)。CLP组采用CLP建立脓毒症模型,对照组行假手术不造成脓毒症模型。于手术后6、12、24 h,CLP组和对照组分别取10只大鼠,5只做神经行为学评分,另外5只处死取脑,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观察caspase-3的表达,术后24 h,两组各取3只大鼠,采用免疫荧光检测caspase-3的表达。 结果 对照组大鼠大脑海马区仅微量表达caspase-3,神经行为学评分较高。CLP组大鼠caspase-3的表达量于CLP后6 h就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在CLP后6 h开始降低,并随着时间逐渐下降,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脓毒症脑损伤时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海马区神经元caspase-3表达上调,并随时间变化而波动。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讨外源性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正常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将正常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EGF短期组(5 d)和VEGF长期组(27 d);实验组腹腔注射VEGF 100 ng/d,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PBS;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不同时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和淋巴细胞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外周血和脾脏的造血干细胞、淋巴细胞亚群、调节T细胞(Treg)和髓源抑制性细胞(MDSC)的数量,显微镜观察对照组和长期组脾脏形态学改变,测定脾指数.结果表明:注射VEGF后,小鼠外周血WBC数明显升高,第3天达峰值;短期组外周血和脾脏中干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长期组脾脏增大,脾指数升高(P<0.05),可见明显髓外造血;给药后,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没有明显改变,但长期组CD3+细胞比例和CD3+/B220+细胞比值下降;实验组外周血和脾脏CD4+ CD25+ Treg和Gr-1+ CD11b+ MDSC水平均增高(P<0.05),在长期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外源性VEGF可提高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同时上调多种抑制性免疫细胞,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脓毒症过程中效应性T细胞(Teff)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SPF级健康雄性BALB/C小鼠制备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脓毒症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伤组、CLP组、CLP+PC61(Treg特异性抑制剂)组、CLP+HRPN(PC61的同型对照蛋白IgG)组。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脾脏CD4~+CD25~+Treg。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CTLA)-4及转录因子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表达以及CD25比例的变化,并检测各组小鼠CD4+CD25-T细胞的凋亡率。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L)-10、IL-2、IL-4和干扰素(IFN)-γ的含量变化。结果:CLP+PC61组术后48h小鼠生存率(90%)较CLP组(60%)明显升高;CLP+PC61组CD4~+CD25~+Treg中Foxp3及CTLA-4表达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与CL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CLP+PC61组CD25表达水平最低。CLP+PC61组IL-2、IFN-γ水平显著升高,与CLP组差异明显(P0.05),但IL-4、IL-10水平较CLP组出现不同程度地下降(P0.05)。此外,CLP+PC61组效应性T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CLP组(P0.05)。结论:拮抗小鼠体内调节性T细胞活性可有效地减轻脓毒症状态下效应性T细胞凋亡,提高小鼠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时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9(caspase-3/9)活性变化及其与激活诱导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免疫磁珠法分选大鼠脾脏CD4+CD25+Treg,随机分为对照组、抗CD3/CD28组、抗CD3/CD28+脂多糖(LPS)组,培养3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凋亡率,荧光比色法检测caspase-3/9活性.同时采用盲肠结穿孔术(CLP)复制大鼠脓毒症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CLP组,于第3日分离Treg后检测Treg凋亡率和caspase-3/9活性.结果 体外实验显示,抗CD3/CD28组和抗CD3/CD28+LPS组CD4+CD25+Treg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抗CD3/CD28+LPS组Treg凋亡率明显低于抗CD3/CD28组(P<0.05).抗CD3/CD28组caspase-3/9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抗CD3/CD28+LPS组caspase-3/9活性则明显低于抗CD3/CD28组(P均<0.01).体内实验显示,CLP组CD4+CD25+Treg凋亡率和caspase-3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1),但caspase-9活性改变不明显(P均>0.05).结论 脓毒症病理过程中CD4+CD25+Treg凋亡率明显下降,caspase-3激活是诱发Treg凋亡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后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或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肝硬化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手术组,分析两组间术后记录的最高体温以及术前1 d、术后1 d、3 d和5 d白细胞总数、PCT以及CD4+、CD8+T淋巴细胞和CD4+/CD8+比值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术前白细胞总数、PCT、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比值等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15、1.60、1.06、1.47、0.63,P均>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间白细胞总数和CD4+/CD8+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87、1.51,P均>0.05);两组患者间PCT、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34、4.99、4.08,P均<0.05)。术后第3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均明显低于开腹组,CD4+T和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以及CD4+/CD8+比值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3、2.89、4.53、3.02、6.13,P均<0.05)。术后第5天,腹腔镜组白细胞总数、PCT均低于开腹组,CD4+T淋巴细胞以及CD4+/CD8+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3.60、3.77、1.99、6.08,P均<0.05),两组间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50,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肝硬化患者术后免疫炎症功能的影响较开腹手术小,可以降低肝硬化患者术后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脓毒症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数量、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脓毒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80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50只)及补阳还五汤治疗组(50只)和防治组(5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治疗组于术后30 min、防治组于术前3 d灌胃补阳还五汤浓缩液(含生药1 g/ml)15 ml/kg,每日1次.分别于术后6、12、24、48、96 h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动物脾脏形态学变化,脾T、B淋巴细胞,凋亡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光镜下观察CLP术后大鼠脾脏白髓逐渐萎缩,淋巴小结破坏,损伤的严重程度为模型组>治疗组>防治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各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CD40 B淋巴细胞、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凋亡细胞、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均于24 h达谷值或峰值[均为积分吸光度(A)值:CD4+T淋巴细胞:18.28±4.57比98.60±18.18;CD40 B淋巴细胞:26.96+6.26比104.87±30.97;Bcl-2蛋白表达:20.23±11.75比149.67±5.24;凋亡细胞:241.75±44.79比14.67±5.24;Bax蛋白表达:128.75±44.79比5.34±4.26,均P<0.01];而CD8+淋巴细胞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补阳还五汤治疗组和防治组各时间点脾脏CD4+T淋巴细胞、CD40B淋巴细胞明显升高,凋亡细胞、Bax蛋白表达明显减少,而CD8+T淋巴细胞、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防治组治疗效果优于治疗组(A值:CD4 +T淋巴细胞:94.12±15.45比72.37±8.00;CD40 B淋巴细胞:90.46±13.34比55.66±4.23;凋亡细胞:27.63±9.91比40.83±16.09;Bax蛋白表达:11.63±5.91比30.83±16.09,P<0.05或P<0.01);至96 h时各指标逐渐接近假手术组水平.细胞凋亡与Bax呈显著正相关(r=0.522,P=0.000),与Bcl-2呈显著负相关(r=-0.659,P=0.000).结论 补阳还五汤通过减少脾脏CD4+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凋亡,从而改善脓毒症时的免疫抑制;这可能与补阳还五汤减弱Bax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脓毒症大鼠脾脏T、B淋巴细胞的数量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探讨脓毒症时免疫失衡的机制.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8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30只)、模型组(50只).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制模后6、12、24、48、96 h活杀动物取脾脏,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脾脏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脾脏CD4~+、CD8~+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以及Bax、Bcl-2蛋白表达;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脾脏细胞凋亡指数.结果 光镜下观察模型大鼠脾脏白髓逐渐萎缩,淋巴小结结构破坏.制模6、12、24、48、96 h,模型组大鼠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Bcl-2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均<0.01),CD8~+T淋巴细胞数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凋亡指数及Bax蛋白表达均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加(P均<0.01).相关分析表明: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59,P<0.01),而Bax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522,P<0.01).结论 脓毒症早期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表现为脾脏CD4~+T淋巴细胞数、B淋巴细胞数减少,细胞凋亡显著增加;Bax、Bcl-2在脓毒症脾细胞凋亡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相关疾病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住院和门诊患者257例,根据 HBV感染相关疾病类型分为乙肝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肝硬化(LC)组、原发性肝癌(PHC)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50例纳入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SC、CHB、LC组患者CD3+、CD4+、CD8+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HC组患者CD4+ T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CD4+/CD8+比值均降低,CD8+ T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HBV慢性感染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淋巴细胞凋亡比例、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探讨三氧化二砷对MRL-lpr狼疮肾炎小鼠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14只MRL-lpr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用三氧化二砷隔日腹腔注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疗程结束后检测两组小鼠抗双链DNA抗体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凋亡情况、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基因caspase-3的表达水平及蛋白印记法测bcl-2的蛋白表达。结果实验组抗双链DNA抗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脾脏淋巴细胞凋亡较对照组明显增多,caspase-3水平亦明显增高,而bcl-2表达减少。结论三氧化二砷能够诱导MRL-lpr狼疮肾炎小鼠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家族成员、抑制bcl-2等自身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番茄红素均有延缓衰老的作用,而二者联合应用对衰老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却未见报道。目的:分析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ICR小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番茄红素组、干细胞组及干细胞联合番茄红素组。模型组与各治疗组连续8周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溶液,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干预。造模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血液衰老相关T淋巴细胞百分比、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水平并观察脾脏、胸腺组织结构。结果与结论:3个治疗组均能提高衰老小鼠血液CD3+、CD8+ CD28+T细胞百分比及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4水平(P〈0.01);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组初始性CD8+T细胞百分比升高,记忆性CD8+T细胞百分比降低(P〈0.05),干细胞及番茄红素组初始性及记忆性CD8vT细胞百分比变化不显著(P〉0.05):各组初始性及记忆性CD4+T细胞百分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胸腺、脾脏镜下观察发现:模型组胸腺小体缩小,脾脏淋巴小结明显增多,髓质淤血;正常对照组与3个治疗组胸腺、脾脏皮质髓质均未见明显病变。结果表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番茄红素均可以不同程度改善衰老小鼠免疫功能,且联合治疗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脓毒症小鼠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的变化特点,探讨它与脓毒症病程发展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清洁级KM雄性小鼠,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作脓毒症小鼠模型(CLP组),分别于2h、6h、12h、24h、48h、72h采血处死12只,并留取远端回肠HE染色光镜检查;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CD4+CD25+Foxp3+T细胞计数及其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ELISA法测定细胞因子TNF-α、IL-6、IL-10的表达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ST、ALT、BUN、Cr等肝肾功能生化指标。以假手术组(Control组)作为对照,标本采集时间点、检测方法同CLP组。结果 CLP组血CD4+CD25+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持续增高,12h后即高于假手术组,随病程进展增高更为显著(P<0.01)。CLP2h后TNF-α水平升高即超过假手术组(P<0.01),12h到达顶峰,随后开始下降,但至CLP后72h仍高于假手术组;IL-6水平于CLP后6h出现快速升高,12h达到峰值,与假手术组相比增幅有统计学差异(P<0.01),随后下降,72h与假手术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LP2h后IL-10水平即已高于假手术组(P<0.01),12h出现快速上升改变,并持续攀升,至72h未见下降拐点。CLP后ALT、AST升高早于BUN、Cr,前者术后24h明显升高,增幅大于假手术组(P<0.01),而后者术后48h明显升高,增幅大于假手术组(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ALT、AST、BUN、Cr均进一步升高,假手术组指标则回落到基线水平。结论 CLP小鼠模型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增加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成正比,这种变化可能是机体逃避过度的炎症反应引发严重的组织器官损伤的自身调节反应,但有一定限度,调控Treg或将为脓毒症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nephrotiesyndrome,PN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淋巴细胞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成人PN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CD4+/CD8+)、CD16+CD56+NK细胞及CD19+B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同时检测30例同期来院体检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PNS组与对照组相比:CD3+、CD3+CD4+T淋巴细胞降低.CD3+CD8+T淋巴细胞升高,CD4+/CD8+比值显著下降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NS组CD16+CD56+NK细胞较对照组降低,而CD19+B淋巴细胞显著升高,且差异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成人PNS活动期T细胞亚群的比例结构发生严重失衡,细胞免疫功能降低,而体液免疫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7N9禽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方法将18例H7N9禽流感患者(感染组)根据治疗预后分为治愈组13例和死亡组5例,以门诊健康献血者20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7N9禽流感病毒,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感染组CD3+、CD8+和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愈组治疗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明显升高(P〈0.05);但CD3+、CD4+T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死亡组治疗前、后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低于治愈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且治疗前、后各项指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CD3+、CD8+及CD4+T细胞绝对数均高于死亡组(P〈0.05)。结论H7N9禽流感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死亡患者免疫失衡更为严重。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与H7N9禽流感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探讨病毒复制程度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36例乙肝病毒感染者、6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乙型肝炎感染者血清HBVDNA。结果:84例慢性HBV携带者(ASC)、52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显著降低(P〈O.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0.00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慢性HBV携带者相比,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降低(P〈o.05)。随着病情发展,从健康对照组、慢性HBV携带者到慢性乙型肝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呈逐渐下降趋势,CD8+T细胞百分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慢性HBV携带者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相比,CD3+T淋巴细胞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P〈0.001),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明显下降(P〈0.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1)。结论:HBV感染可导致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HBADNA复制增加进一步加重乙肝病毒感染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的动态变化可及时提示临床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并加强临床的监测。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疫苗对培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培养30例CHB患者CIK细胞,分为DC疫苗组和无DC疫苗组,培养14d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ClK中CD3’CIM’、CD3’CD8’及CD3’CD56’T细胞的所占比例,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自细胞介素-12(IL-12)、γ干扰素(IFN-1)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浓度。结果DC疫苗组CD3^+CIM^+、CD3^+CD8^+及CD3^+CD56^+T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18.27%、64.36%和20.00%,无DC疫苗组则分别为17.79%(P〉0.05)、54.69%(t=4.130,P〈0.01)和13.39%(t=5.601,P〈0.01)。DC疫苗组的CIK培养上清中IL.12、IL4及IFN-1的浓度分别为(177.82±130.06)、(31.774-9.52)、(86.99±56.30)ng/L,无DC疫苗组分别为(80.83±50.15)n∥L(t=3.811,P〈0.01)、(40.33±19.74)ng/L(t=2.141,P〈0.05)和(42.07±19.68)ng/L(t=4.125,P〈0.01)。结论CIK细胞培养中加入DC疫苗进行诱导,增强了所培养CIK细胞的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探讨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B7h信号通路对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作用和机制。建立稳定高表达ICOS—Ig的CHO细胞株.培养制备纯化的ICOS—Ig融合蛋白;以C57BL/6小鼠脾脏来源的CD4^+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BABL/C骨髓源成熟树突状细胞为刺激细胞,应用不同浓度梯度的ICOS—Ig干预,以相同浓度的人Ig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获得的目标蛋白的分子量为54kD,内毒素含量〈10EU/ml。ICOS—Ig在≥10μg/ml时可显著减少DC刺激引起的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效应(P〈0.01)。ICOS—Ig不影响T淋巴细胞的活化,ICOS—Ig浓度与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成正相关。单纯刺激组、ICOS—Ig10μg/ml和20μg/ml干预组的CD4^+An—nexin V^+P1^-细胞群的频率分别为15.1%、26.4%和33.6%。ICOS—Ig作用后,Th1细胞因子TNFα分泌降低,Th2细胞因子IL4分泌增加。结论:ICOS—Ig融合蛋白阻断ICOS通路可明显减弱异基因反应性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并改变Th细胞的极化,对CD4^+T淋巴细胞的活化无影响,但可促进活化的T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滤泡辅助性T(T follicular helper,Tfh)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1在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模型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将2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2组,分别予脂多糖/D-氨基半乳糖或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腹腔注射,6 h后采集血液、肝脏和脾脏组织标本。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分析肝脏病变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的频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血清中IL-2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结果:ALF小鼠肝脏肿大而呈暗红色,肝细胞大量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其血清中TNF-α及IL-21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而单个核细胞中CD4+CXCR5+、CD4+PD-1+、CD4+CXCR5+PD-1+T细胞频数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ALF小鼠脾脏单个核细胞中Tfh细胞频数显著增加,血清IL-21水平显著升高,推测Tfh细胞在ALF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可能为AL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探讨其细胞及体液免疫状况。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健康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手足口病组T淋巴细胞亚群中CD3+、CD4+及CD8+细胞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G、Ig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M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紊乱,为临床手足口病患儿的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