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根据直肠癌病理标本分别测量大体肿瘤侧方、下方和上方微小癌灶距离(即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为其放疗临床靶区体积边径设置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湖南省肿瘤医院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的直肠癌标本28例,测量其周边最远微小癌灶距大体肿瘤边缘最近距离值。通过MRI和即时手术标本对比计算“在体-离体”肿瘤退缩因子(R1);“线结标记法”计算病理标本处理过程退缩因子(R2)。对实测微小癌灶延伸距离采用两种退缩因子(R1、R2)校正后即为“在体”微小癌灶延伸距离(microcarcinoma extension measured in vivo,MEin vivo)。  结果  28例患者中,在大体肿瘤侧方、下方和上方可观察到微小癌灶者分别为17例(60.7%)、3例(10.7%)和0。R1平均值为0.913,R2平均值为0.803。实测微小癌灶在直肠癌大体肿瘤下方最远距离经校正后为28 mm,在大体肿瘤侧方最远距离经校正后最大值为12.03 mm,最小值为3.13 mm,平均值为7.50 mm。28例患者侧方微小癌灶侵袭范围95%频数值在10 mm内。  结论  直肠癌大体肿瘤侧方微小癌灶侵袭范围95%频数值在10 mm内,建议直肠癌后程高剂量放疗靶区在前后左右方向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外扩成CTV时边径为10 mm。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结合横轴位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术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疑诊直肠癌的55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前进行高分辨MRI检查,并采用b值分别为600、1000s/mm2对患者进行DWI检查,测量瘤体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将影像结果与术后病理作对照。选取15例非直肠病变患者,将正常直肠壁与直肠癌的ADC值进行对照。结果高分辨MRI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95.7%(45/47)、50.0%(4/8)、89.1%(49/55)。高分辨MRI结合DWI诊断直肠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及符合率分别为100.0%(47/47)、75.0%(6/8)、96.4%(53/55)。高分辨MRI对直肠癌T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88.9%(40/45),对T2和T3期诊断准确度分别为87.5%(14/16)和89.6%(26/29)。同一b值下正常直肠壁与直肠癌瘤体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b值下不同分化级别直肠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分辨MRI结合DWI对直肠癌术前诊断及T分期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DWI可以作为诊断直肠癌的重要补充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宫颈癌患者MR资料,均行MRI平扫、增强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分别在轴位T2WI、T1WI增强扫描(T1+C)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图上手动勾画肿瘤轮廓,通过面积求和法计算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GTV),将不同序列测算的GTV分为T2WI组、T1+C组和ADC组。采用One-way ANOVA计算各组GTV的平均值,Bland-Atlman法计算各组GTV的95%一致性界限(95% limits of agreement,95% LoA)。 结果 T2WI、T1+C和ADC 组GTV平均值分别为(46.35±28.04) cm3、(44.27±26.66) cm3和(47.50±28.55) cm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32,P=0.877)。Bland-Atlman结果显示,T2WI组与T1+C组、T2WI组与ADC组以及T1+C组与ADC组的95% LoA分别为(-16.43~20.59) cm3、(-19.01~25.47) cm3和(-20.13~22.44) cm3,不同组Bland-Atlman散点图比较均存在5.26%(2/38)位于95% LoA范围外,超出临床可替代范围。结论 不同MR序列测量宫颈癌放疗靶区的一致性欠佳,尚不能相互取代,综合分析T2WI、T1+C以及ADC更有利于宫颈癌放疗靶区的准确勾画。  相似文献   

4.
杨锐  陈晓荣  赵年  闵朋 《现代肿瘤医学》2018,(14):2252-225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 DWI)在肾细胞癌(RCC)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40例RCC患者,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 T1WI与T2WI序列诊断,同时给予DWI序列的ADC值测定与诊断价值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的MRI图像均显示清晰,病理确诊为RCC脑转移40例,RCC 100例。39例RCC脑转移患者的T2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36例T1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8例RCC患者的T2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2例T1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例患者肾实质ADC值是(2.21±0.32)×10-3 mm2/s,同时,患者肾脏实性肿瘤ADC值是(1.54±0.37)×10-3 mm2/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8,P<0.05);RCC患者的ADC 值为(1.26±0.21)×10-3 mm2/s,RCC脑转移患者的ADC 值为(1.59±0.30)×10-3mm2/s,RCC脑转移的ADC 值明显高于RCC患者(P<0.05)。将阈值设定为1.355×10-3 mm2/s,通过DWI对RCC患者的脑转移进行诊断,得出其特异性为92.1%,敏感性为85.0%。结论:在诊断RCC患者的脑转移时,ADC值和DWI可以提供重要依据,两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直肠癌Mile’s术后可疑复发患者,采用常规SE序列行轴位T1WI、T2WI、DWI,矢状位T2WI及冠状位T2压脂盆腔平扫,其中25例行Gd-DTPA增强扫描。MRI检查诊断结果与再次手术、穿刺活检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2例经再次手术(切除、探查)或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证实为复发,MRI表现为骶前及会阴部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混杂信号(抑脂序列显示好),DWI呈高亮信号。复发肿瘤侵犯前列腺8例、精囊腺5例、膀胱7例、骶椎6例,腹股沟及盆腔淋巴结转移18例。另16例随访8个月~2年证实为术后纤维瘢痕,T1WI、T2WI及DWI均表现为低信号,且骶前脂肪间隙清晰。结论 MRI检查在鉴别直肠癌术后复发与纤维瘢痕、明确肿瘤侵犯范围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模态磁共振成像在后颅窝脑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后颅窝脑肿瘤患者的MR平扫、扩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影像资料。结果:18例患者共有22个病灶,3例为多发病灶。所有病灶在T1WI呈低或稍低信号;T2WI上16个病灶呈稍高信号,3个呈等信号,3个呈混杂稍高信号;DWI上3例扩散受限呈高信号,12例扩散稍受限呈稍高信号,3例扩散不受限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测得肿瘤实质与对照侧平均ADC值分别为(0.595±0.089)×10-3 mm2/s和(0.695±0.051)×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rADC为0.875±0.119。结论: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有助于后颅窝脑肿瘤的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于MR超长期延迟强化扫描对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肿瘤靶区及淋巴结不同区域差异性退缩规律的研究。  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山东省肿瘤医院53例接受放疗的NPC患者,获得放疗前、中及后MR(T2WI、15s强化及>10 min超长期延迟强化的T1WI像)。在T2WI上确定大体肿瘤靶区(GTVp)和淋巴结(GTVn)。根据15 s强化与>10 min强化T1WI的剪影图像确定造影剂清除比较快的区域(GTVp、GTVn),清除慢的区域(GTVp、GTVn),分析不同亚靶区放疗后的退缩差异性。  结果  1)GTVp在接受50 Gy及放疗结束的退缩率分别为57.37%、18.61%,低于GTVp的64.52%、29.66%,而显著高于GTVp的25.21%、7.55%(P<0.05),GTVn、GTVn、GTVn的退缩也具有相似变化趋势;2)放疗前、后GTVp与GTVp、GTVn与GTVn体积变化均具有相关性(r=0.872、0.998,P<0.05)。而GTVp与GTVp、GTVn与GTVn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放疗后GTVp与接受50 Gy放疗时相比体积增加了7.55%,而GTVp与GTVp、GTVp的退缩均小于淋巴结。  结论  MR超长期延迟强化扫描可以将NPC及阳性淋巴结分为造影剂清除快、慢的亚区域,不同亚区域及整体靶区退缩显著不同步;在以体积为标准进行NPC放疗疗效评估时,不同亚区域应行个体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盆腔肿瘤患者的MR影像资料,分析DWI在盆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结果]相对邻近正常组织,盆腔良性病变DWI信号表现各异,恶性肿瘤性病变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病变ADC值为1.61×10-3±0.32×10-3mm2/s,恶性病变ADC值为1.04×10-3±0.18×10-3mm2/s(P=0.014)。恶性肿瘤中鳞癌ADC值为1.03×10-3±0.12×10-3mm2/s,腺癌ADC值为1.10×10-3±0.26×10-3mm2/s(P=0.455)。[结论]DWI和ADC值可显示盆腔良恶性病变的差异,为良恶性肿瘤及转移性淋巴结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磁共振高分辨扫描对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45例直肠癌的MRI图像,术前行MRI常规扫描(T1WI、T2WI、HR-T2WI、DWI及增强扫描)及高分辨T2WI(high revolution T2 weighted imaging, HR-T2WI)扫描,两位经验丰富的腹部MRI诊断医生分别对MRI T1WI、T2WI、HR-T2WI、DWI及增强扫描(常规组)、常规MRI扫描联合HR-T2WI扫描(常规联合HR-T2WI组)进行独立阅片,观察并记录原发肿瘤(T分期)及区域淋巴结转移(N分期),并与术后病理T、N分期结果比较,采用Kappa分析比较两位阅片者在两组图像T、N分期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两位阅片者对常规联合HR-T2WI组、常规组的T、N分期诊断一致性良好,后者高于前者;常规联合HR-T2WI组T分期优于常规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N分期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高分辨扫描能够提高直肠癌术前分期尤其是T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DCE-MRI辅以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55例直肠癌患者实施DCE-MRI辅以DWI诊断,分析其对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结果 将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DWI、DCE-MRI以及DWI+DCE-MRI术前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3.55%、74.84%、96.13%,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期DCE-MR参数中,N0期Ktrams、Kep、Ve值和N1~N2期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期Ktrams、Kep、Ve值与T3~T4期相比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辅以DWI对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的诊断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定位在合并阻塞性肺不张(POLC)肺癌患者中进行靶区勾画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 对14例合并POLC肺癌患者同时行CT、MRI定位,分别采集CT、T1WI、 T2WI、DWI图像并测量癌肿与POLC在T2WI、DWI图像上的比信噪比(CNRs)。将CT、MRI定位图像在TPS中进行融合,分别在CT、MRI上进行靶区勾画,制定放疗计划。PlanCT 、PlanMRI 均以CT为基础实现剂量计算,采用相同射野数目及角度。系统自动计算GTV,比较2个计划的DVH。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T2WI可以显示12/14癌肿与POLC的界限,6/6中肿块与POLC的分界均可被DWI显示。GTVMRI为(149.317±229.670) cm3,GTVCT为(178.073±236.604) cm3(P=0.000)。DWI图像CNRs为77.295±49.273,T2WI的为12.942±5.553(P=0.027)。DVH比较显示在靶区适形度及均匀性无差异的前提下,PlanMRI比PlanCT患侧肺平均剂量低(P=0.002),健侧肺平均剂量相近(P=0.052),总肺平均剂量、食管平均剂量、脊髓最大剂量均低(P=0.009、0.038、0.038),患侧肺V5、V10和心脏V25均低(P=0.010、0.031、0.044)。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3.0T MRI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直方图参数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的相关性,并评估ADC直方图在各b值下诊断效能。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1月114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共116个病灶。利用Image J软件对b值为0、500、800、1 000、1 500 s/mm2时ADC进行直方图分析,记录ADC最小值(ADCmin)、ADC平均值(ADCmean)、ADC众数(ADCmode)、偏度及峰度等参数。根据肿瘤分子分型、T分期(T1 vs. T2~3)、组织学级别(高级别vs.低级别)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阳性vs.阴性)进行分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两组间参数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结果  b值为500、800、1 000及1 500 s/mm2时,Luminal型的偏度均低于非Luminal型(均P < 0.05),HER-2过表达型的ADCmin均高于非HER-2过表达型(均P < 0.05),T1期肿瘤的峰度均低于T2~3期(均P < 0.05),且峰度与肿瘤大小具有相关性(均P < 0.05)。b值为500 s/mm2时,组织学低级别组的ADCmode及ADCmean较高级别组高(均P < 0.05)。在不同b值下,通过ROC曲线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各直方图参数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ROC curve,AUC)无显著性差异(均P > 0.05)。  结论  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直方图是一种肿瘤异质性的定量分析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各b值间ADC直方图对于乳腺癌分子分型及预后因素诊断效能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制备针对EGFR的靶向纳米造影剂C225-USPIO,并检测其标记裸鼠鼻咽癌移植瘤MR成像(MRI)能力。  方法  将西妥昔单抗(C225)与USPIO结合成C225-USPIO;检测造影剂粒径;选择EGFR高表达的鼻咽癌SUNE1 5-8F细胞株,接种于12只裸鼠的大腿腹侧皮下,待瘤直径增长至5 mm时,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只,将C225-USPIO或USPIO通过鼠尾静脉注射,于注射后0、8、24、72 h经磁共振成像仪行T2WI扫描;检测肿瘤组织内造影剂分布。  结果  C225-USPIO粒径约45~50 nm;MRI示实验组8 h T2值较0 h略降低(P>0.05),24 h显著降低(P < 0.05),72 h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8~72 h各时间点T2值与0 h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注射造影剂72 h后肿瘤组织未见明显铁颗粒。  结论  C225-USPIO颗粒可通过毛细血管,并能运用于体内磁共振分子成像,可以降低裸鼠移植瘤磁共振T2信号强度,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靶向性。   相似文献   

14.
王化  邹强  刘佩芳  叶兆祥 《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6):1204-1207
  目的  结合MR增强扫描, 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测量在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方法  收集TACE治疗前及TACE后4~6周接受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b=500, 0 s/mm2)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大肝癌患者32例, 比较TACE前后各病灶ADC值, 并比较TACE治疗后肿瘤强化区和无强化区及与TACE前ADC值的差异。  结果  TACE后整个病灶的ADC值[(1.39±0.18)×10-3mm2/s]较TACE前[(1.23±0.19)×10-3mm2/s升高(P=0.016)。TACE后肿瘤无强化区的ADC值(1.80±0.32)×10-3mm2/s]明显高于肿瘤强化区的ADC值(1.15±0.30)×10-3nm2/s](P < 0.001), 肿瘤强化区的ADC值明显低于TACE前的ADC值(P=0.048), 肿瘤无强化区的ADC值明显高于TACE前的ADC值(P < 0.001)。  结论  ADC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活性, 分别测量肿瘤强化区和无强化区的ADC值能更准确地评估大肝癌对TACE的治疗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提高该病的术前诊断水平。  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11例病理确诊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CT、MRI表现。  结果  11例患者中8例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增大的无痛性头颈部肿块,2例表现为面部肿胀,1例表现为进行性眼球突出,72.7%(8/11)在术前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11例患者均在术前行CT或MRI检查,其中6例行MRI检查,3例行CT检查,2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和MRI上表现与恶性肿瘤相近。11例患者共发现15个病灶,其中86.7%病灶(13/15)边界不清楚,侵犯临近肌肉,46.7%(7/15)病灶有骨质侵犯。3例患者出现神经孔道侵犯,其中2例为发生于咀嚼肌间隙病灶沿圆孔和卵圆孔向颅内侵犯,1例为发生于眼眶视神经管侵犯。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瘤在CT平扫时呈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明显强化。在MRI上表现为:T1W上呈稍低于肌肉信号,在T2WI上信号强度低于或等于信号肌肉,信号明显不均匀,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  结论  头颈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在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上与恶性肿瘤相近。但是MR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病灶的组织构成,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对鉴别肝细胞性肝癌(HCC)冷冻术后肿瘤坏死、残留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冷冻治疗的27例肝癌患者共30个病灶行T1 WI、T2WI常规MRI平扫、DWI序列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冷冻前、后MRI信号改变.对HCC一般特征与ADC值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比较冷冻前后正常肝脏、肿瘤组织及术后坏死、残留组织的ADC值.结果:冷冻坏死的肝肿瘤组织在T1WI图中呈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低或等信号,DWI呈低信号,动态增强无强化.活性残留肿瘤14个(其中12个肿瘤直径>5.0 cm),残留率为46.7%.b值=800 s/mm2时,ADC值由低到高依次为:术后残留肿瘤组织(0.98±0.17)×10-3 mm2/s、术前肝肿瘤组织(1.03±0.20)×10-3 mm2/s、正常肝组织(1.14 ±0.07)×10-3mm2/s、术后坏死肿瘤组织(2.07±0.23)×10-3 mm2/s.肝肿瘤组织与对照组正常肝组织ADC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肝肿瘤组织ADC值与肿瘤大小不相关(r=-0.10,P=0.614),与直径范围,肿瘤分期、是否远端转移无关(P>0.05)、与分化程度有关(P<0.05).肿瘤坏死区ADC值与术前肿瘤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残留组织ADC值与坏死组织及正常肝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3),与肿瘤组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192).结论:MRI-DWI能有效鉴别肝癌冷冻术后的病灶坏死及残留,为进一步的临床诊治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和评价腹腔镜经括约肌间切除(intersphincteric resection,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成都肛肠专科医院收治的74例行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接受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43例(ISR组),接受腹腔镜超低位前切除(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组31例(LA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肿瘤根治情况和术后肛门功能。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ISR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LAR组[(306.6±25.1)min vs.(239.7± 26.4)min,P=0.010];两组患者术后病理T、N分期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ISR组、LAR组T分期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3.0%和93.5%;两组环周切缘阳性率均为0,ISR组远切缘长度明显优于LAR组[(2.3±0.1)cm vs.(1.4±0.3)cm,P < 0.001],随访12~42个月,平均23.4个月,ISR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LAR组[0 vs. 12.9%(4/31),P=0.027],两组均无远处转移;两组术后肛管直肠测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造口还纳后ISR组和LAR组分别有83.7%和87.1%患者排粪控制良好,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腹腔镜ISR联合回肠预防性造口治疗超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肛门功能及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在术后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10例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术后复发的宫颈癌患者行个体化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下三维插植后装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不同阴道定位模板,行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设计主要导向针道空间分布,打印出3D微创导向模板。根据预设针道植入插植针,制定治疗计划,高危临床靶区(high risk-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处方剂量为6 Gy/次,共4~6次。  结果  10例患者共行插植治疗52次,每次插植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58±0.70)次,每次插植治疗从插植针植入至插植针到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0.88±2.94)min,每次治疗插植针的使用针数为(5.69±1.91)根。剂量参数HR-CTV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D90)为(6.41±0.29)Gy,包绕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2 cm3体积的剂量(D2cm3)分别为(4.75±0.37)、(3.93± 0.26)、(4.33±0.24)Gy。10例患者治疗结束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8例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2例达部分缓解(par tial response,PR)。  结论  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应用于术后中心型复发性宫颈癌三维插植后装治疗,定位准确,可重复治疗,插植操作时间短,插植针数少,患者痛苦小,并发症少而轻,肿瘤缩小明显,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