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6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和HCY水平的测定。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和HCY水平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和HCY水平测定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62例CHD患者,根据病情将其分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4例和稳定型心绞痛组(SA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DD、Fg和hs-CRP的水平。结果 ACS组和SA组DD、Fg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ACS组DD、Fg和hs-CRP水平也明显高于SA组(P〈0.01);冠心病患者DD、Fg和hs-CRP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DD、Fg和hs-CRP与冠心病密切相关,三者联合检测对预测冠心病发生和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2月在我院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96例及健康对照者35例,分别对冠心病组及对照组进行血清hs-CRP和HCY水平的测定.结果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冠心病患者各亚组间hs-CRP和HCY水平比较也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和p<0.05),呈AMI组>UAP组>SAP组趋势.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和HCY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s-CRP和HCY水平测定可以作为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中的作用。方法受试者共107例,稳定型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对照组40例,分别取血清测定hs-CRP、cTnI水平,比较各组的差异。结果AMI组血清hs-CRP和cTnI水平和其它组相比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UAP组血清hs-CRP、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与ACS的发生,特别是AMI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血清hs-CRP和cTn I浓度升高可能是ACS,特别AMI发生的的预测指点标。联合评价这两项标志物的水平可以识别心脏高风险的病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验方醒脑通脉汤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验方醒脑通脉汤和西医常规方案进行治疗,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治疗14 d后进行血清hs-CRP和血浆DD的检测,并与对照组68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D水平于入院24 h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14 d后血清hs-CRP和血浆DD水平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清hs-CRP和血浆DD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验方醒脑通脉汤结合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清hs-CRP和血浆DD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小板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23例冠心病患者分为4组:心绞痛(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陈旧性心梗(OMI)组22例,对照组30例,血清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结果AP组、AMI组和OIM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明显高于AP组(P〈0.05),但与OMI组比较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AMI组与对照组、AP组和OMI组比较血小板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P〈0.01,P〈0.05)。结论血清VEGF和血小板测定对于冠心病,特别是AMI患者的病情观察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1例CHD作为患者组,其中稳定性心绞痛(SAP)组5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48例,8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CHD类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Hcy、hs-CRP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Hcy、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ACS组Hcy及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均〈0.01)。结论 Hcy及hs-CRP的检测对冠心病的预防、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前白蛋白(PAB)、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62例及58例健康患者(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hs-CRP、PAB及FIB水平,并对三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同临床类型的冠心病患者,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hs-CRP、FIB水平明显增高,PAB明显降低。hs-CRP与PAB、PAB与FIB之间负相关性(r分别为-0.732、-0.344,P均〈0.01);hs-CRP与FIB之间正相关性(r为0.297,P〈0.05)。结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检测冠心病严重程度、评估冠心病心绞痛分型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D-二聚体(DD)在冠心病中的早期应用价值。方法:检测82例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和血浆DD浓度,另外选择50例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冠心病患者hs-CRP、LP(a)和DD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hs-CRP、LP(a)和DD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冠心病的发生和病情变化,hs-CRP及LP(a)作为独立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有氧运动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运动组(30例),运动组患者进行有氧运动24周,分别于运动前后检测患者血脂和血清hs-CRP水平。结果:24周后,运动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运动前和对照组(P〈0.01或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高于运动前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有氧运动不但对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有调节作用,还可降低血清hs-CRP水平,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1.
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内皮素-1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内皮素-1间的关系。方法分别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放免法检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97例(CHD组)和CAG结果正常者40例(对照组)的血清CRP和血浆ET-1水平,并分析hs—CRP与ET-1间的关系。结果CHD组的血清hs—CRP及ET-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4.212,7.474)。血清hs—CRP和血浆ET-1水平在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双支冠状动脉病变组及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依次增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CHD患者的血清hs—CRP与血浆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γ=0.718,P〈0.01)。结论炎症与内皮功能紊乱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共同促进CH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18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n=89)和正常对照组(n=29),随即,采用改良Censini评分方法将冠心病组患者分为30分组(n=24)、30~60分组(n=37)和60分组(n=28),分别检测各组患者PCT和hs-CRP的含量。结果冠心病患者PCT和hs-CRP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冠心病患者PCT和hs-CRP含量随Gensini评分增加而逐渐上升,相关系数分别为0.88和0.90,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PCT、hs-CRP的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联合检测PCT和hs-CRP的含量有助于早期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心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静脉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D合并T2DM患者31例,单纯CHD患者50例,选择门诊体检者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MMP-9,TIMP-1,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的表达情况。结果:CHD合并T2DM组血清MMP-9的浓度(M=409.62ng/mL)显著高于CHD组(M=263.40ng/mL)及对照组[(196.15±44.89)ng/mL(]均P<0.05)。CHD合并T2DM组血清TIMP-1的浓度[(229.27±46.85)ng/mL]低于对照组[(272.75±72.35)ng/mL(]P<0.05)。CHD合并T2DM组血清hs-CRP的浓度(M=17.20mg/L)明显高于CHD组(M=4.57mg/L)及对照组[(1.52±0.78)mg/L(]均P<0.01)。CHD合并T2DM组患者血清MMP-9,TIMP-1与hs-CRP的浓度呈正相关。结论:联合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 根据造影结果,将269名患者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42例(AMI)、不稳定性心绞痛组63例(UAP)、稳定性心绞痛组84例(SAP)、对照组8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空腹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尿酸(UA).结果 冠心病组hs-CRP,U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细(AMI)的UA与hs-CRP呈负相关(r=0.459,P<0.01),而UAP组UA与hs-CRP呈正相关(r=0.326,P<0.01),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3支病变的血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两两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高hs-CRP血症、高UA血症是反映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其水平高低与冠脉病变累及的范围无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董立 《中外医疗》2009,28(25):10-10
目的探讨hs—CRP和IL-18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60例冠心病病人测定其血清中hs—CRP和IL-18浓度,并与20例正常体检者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组hs—CRP和IL-18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病人血清hs—CRP与IL-18水平具有正相关性(r=0.285,P〈0.05)。结论hs-CRP和IL-18对冠心病的病变程度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赛英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11,33(6):807-809
目的 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硫氧还蛋白(TR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房颤发生、发展中量的变化以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持续性房颤患者(持续性房颤组)4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阵发性房颤组)42例,对照组39例,用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s-CRP、TRX、SOD表达水平,同时应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各组左心房内径(LAD),并对各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 (1)血清hs-CRP、TRX水平及LAD值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均高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高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持续性房颤组、阵发性房颤组SOD活性均低于对照组,持续性房颤组低于阵发性房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LAD与hs-CRP呈正相关(r=0.817,P<0.01),与SOD呈负相关(r=-0.825,P<0.01),与TRX呈正相关(r=0.919,P<0.01).结论 炎症和氧化应激可能参与了左心房的电重构及结构重构,并促进了房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严爱芬  陈捷 《中国现代医生》2014,(9):138-140,143
目的探讨Obestatin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CHD患者90例(观察组),选取同期在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人6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Obestatin、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g)等指标的浓度,探究Obestatin水平与CHD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Obestatin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Obestatin与Hcy、hs-CRP、Fg、TC、TG、LDL、Lp(a)呈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结论 CHD患者血清Obestatin水平显著升高,推测Obestatin可能是CHD的一个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C反应蛋白(CLP)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CHD的门诊及住院患者105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包括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5例;并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血清HCY、CRP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HD组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患者各组之间血清HCY、CRP水平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HCY和CR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对CHD的临床诊断及疗效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