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作者对74例(男54,女20例)共77个眼眶(左36,右41)做直接倾斜矢状CT扫描,层厚3或5mm。73个眼眶也行冠状扫描,6个行横断层检查。其中47个眼眶见67处眶壁骨折,36处累及眶底,22处于眶内侧壁,9处在眶顶。作者指出,眶底骨折的检查中,横断层CT扫描估价眶底骨折是一种粗略的方法。文中2例眶底骨折均未发现。直接冠状扫描几乎垂直于四个眶壁,是估价中1/3面部和眼眶外伤最好的位置,直接倾斜矢状扫描眼眶放置方法是使病人头向定位板方向转30度,使扫描层面平行于动眼神经和下直肌的走向,这样可在1~2个CT层面上显示下直肌纵行图象。该组83%眶底骨折在倾  相似文献   

2.
梁鹏  赵冬青  梁万琴  陈实 《西南军医》2010,12(4):729-730
目的探讨横断位结合冠状位CT扫描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4例经CT诊断的眼眶爆裂性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眶内壁骨折103例,眶下壁骨折26例,复合骨折125例,同时伴有眼外肌肿胀132例,副鼻窦积血积液47例,眶内及眼睑积气25例,眶内容物疝入相邻鼻窦内18例。结论 CT扫描尤其结合冠状位扫描对眼眶爆裂性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爆裂性眶壁骨折是指外部钝力作用于眼眶组织引起眶内压力急剧升高,间接作用于眶壁薄弱处,导致眶壁骨折或缺损,骨组织完整性受到破坏,而眶缘骨组织完整,CT扫描是目前诊断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最好影像技术。笔者通过回顾分析43例经常分辨CT(HRCT)扫描诊断的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着重探讨HRCT扫描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作者对10例经X线平片和高分辨力CT确诊的眶内壁骨折进行了观察。从鼻根部到眼眶漏斗部行冠状面CT扫描,间距5mm,层厚2mm,以能显示眼眶壁骨折线为条件。观察骨折的形态和眼外肌的形态时,选择眼球最大径层面。眶底骨折为底型;筛板骨折为内壁型;眶底和筛板骨折为底-内壁型。按范围分类:眼眶底或筛板几乎完全骨折为完全型;骨折部位在1/2以下为部分型;游离骨片与眼眶壁不连续为不连续型;骨折片一端和眼眶壁连续的为翅起型;骨折片远端向内侧、外侧、上方或下方为冠状型。判定与骨折相邻的眼外肌是否与骨片  相似文献   

5.
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分析和评价CT、特别是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对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患者的CT资料。男27例,女3例。轴位扫描22例,冠状位和冠状位加轴位扫描各4例,其中25例行HRCT扫描。结果 骨折发生在眶内缘1例,筛骨眶板29例。结果 CT特别是HRCT能细致地显示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能精确地显示眼眶单纯内侧壁骨折的直接、间接征象和并发症,是最重要和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CT MPR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眼眶爆裂骨折的16层CT的横断位、MPR及3D图像。结果:MPR能准确显示骨折,直接显示出骨折线11例,内直肌增粗32例,眼肌及眶内脂肪疝入副鼻窦者26例,内直肌及眶内侧壁之间脂肪间隙变窄或消失者25例,眶内及眼睑皮下积气20例,副鼻窦积液或塌陷者35例。46例均见眼眶周围软组织肿胀。眶内侧壁骨折以横断面显示最佳,眶下壁骨折以冠状面及矢状面显示最佳,混合性骨折以冠状面显示最佳。结论:16层CT容积扫描的MPR能全面而准确地诊断眼眶爆裂骨折,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了3例眼眶爆裂骨折,采用眼眶横断、改良冠状位、汤氏位和半矢状位连续扫描。作者强调指出,汤氏位CT 可显示下直肌、眶底以及陷入上颌窦的眶内容物,包括骨折片,呈现典型的“泪滴”征。半矢状位CT 层面最适宜从侧位显示眼眶,可观察眶底和下直肌。但是,既往常用的横断面和冠状面CT,不足以精确显示下直肌和眶底。为获得最好的眶汤氏位CT,病人颈部应尽量屈曲,扫描架后倾15°角,扫描层面与眦耳线成40~45°夹角,近于垂直眶底。这样,汤氏位CT 图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材料和方法:对371例颌面部外伤病人行螺旋CT横断位扫描,扫描后行冠状位重建(MPR)处理,对冠状位重建图像进行诊断和分析。结果:检出45例病人有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其中单纯型骨折11例(24.44%),复合型骨折34例(75.56%),错位性骨折14例(31.11%),粉碎性骨折31例(68.89%);10例(22.22%)为双侧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35例(77.78%)为单侧骨折。45例病人均合并颌面部其他部位骨折。所有病例均可在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中显示。结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以单侧复合型骨折最多见,骨折类型多为粉碎性。螺旋CT冠状位重建(MPR)图像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骨折及窦口鼻道的阻塞情况,对于指导手术治疗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的CT、MRI表现并探讨其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36例(36眼)眼眶外伤性骨膜下血肿患者中,同时行眼眶CT、MRI检查2例。仅行眼眶CT检查30例.横断位、冠状位检查25例,横断位1例,冠状位检查4例。仅行MRI检查4例。结果跟眶CT显示骨膜下间隙血肿32例,其中上壁18例,外上壁7例,外壁5例,下壁2例。病变广基附于眶壁,内缘清楚,密度均匀,一般不跨越骨缝。眼眶MRI显示上壁骨膜下间隙血肿6例,信号取决于出血时间。结论眼眶骨膜下间隙血肿多发生于眼眶上壁。CT、MRI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CT对眼眶爆裂骨折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筛选24例眼眶爆裂骨折患者,男18例,女6例。采用GE 8800型CT扫描仪扫描。结果:单眶壁爆裂骨折15例,双眶壁爆裂骨折5例,复合爆裂骨折4例。结论:CT是诊断眼眶爆裂骨折最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25例鼻外伤患者均经HRCT轴位扫描及冠状位薄层加三维重建(VR),对检查结果与数字X线摄影(DR)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12例DR侧位X线平片显示鼻骨骨折,而HRCT图像22例显示鼻骨骨折线,其中,粉碎性骨折14例,线性骨折8例;单侧骨折15例,双侧骨折7例;横型骨折11例,纵形骨折2例,斜形骨折9例;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12例。容积重建(VR)及冠状位像显示全部患者鼻骨骨折线。结论轴位HRCT扫描加冠状面重律对鼻骨骨折的诊断晶可靠.其敏感性显著优于DR。  相似文献   

12.
眼眶外壁骨折的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眼眶外壁骨折的临床特点并评价CT检查对其诊断价值。方法:以155例眼眶外壁骨折为研究对象,均行眼眶横断及冠状位HRCT检查。结果:眶外壁骨折受伤原因以车祸最多,失明者达56.77%,还可表现为眼球运动受限、眼球内陷等。眼眶外壁分为四段,以前三段骨折多见,且多波及颧骨蝶骨缝,造成骨缝分离移位;后段骨折少见,但失明发生率却明显高于其它各段(P<0.01)。单纯眶外壁骨折少见,仅占21.29%;外壁骨折伴发邻近骨折占78.71%,多伴发其它眶壁骨折。结论:HRCT检查是诊断眶外壁骨折较好的方法,眼部创伤后应及时行CT检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直接倾斜矢状面CT在眼眶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120例眼眶外伤患者,在常规横断面及冠状面CT的基础上加扫直接倾斜矢状面CT,比较观察各体位显示的信息。结果:120例眼眶骨折中,上下壁骨折冠状面显示103例,矢状面显示105例;横断面未能显示。上下直肌增粗冠状面显示50例,矢状面显示72例;视神经弯曲27例均矢状面显示。结论:直接倾斜矢状面CT能更全面地观察眼眶上下壁的情况及上下直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鼻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GElightspeed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鼻骨骨折患者的鼻骨冠状位扫描、3D和MPR重建图像进行分析。结果50例均有鼻骨骨折,骨折同时累及上颌骨额突46例,累及鼻泪管1例;鼻中隔骨折15例,鼻额缝分离10例;鼻骨间缝分离5例;并发眶壁骨折3例;上颌窦壁骨折2例。结论多层螺旋CT的冠状位扫描、3D和MPR对于诊断鼻骨骨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鼻骨及骨旁骨骨折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着重探讨鼻骨及鼻旁骨骨折的CT诊断价值及部分相关诊断标准。方法 总结5例标本、4例正常人及40例经CT扫描的鼻部外伤患者,并详细分析CT表现,均经轴位加冠状位扫描。结果 (1)根据5例标本、4例正常人的鼻部CT扫描,清晰显示正常解剖关系;(2)40例鼻部骨折患者中:单纯鼻旁骨骨折5例,其中上颌骨额突骨折3例、复合鼻旁骨骨折2例;鼻骨骨折35例、单侧24例、双侧11例,累及或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28例,泪骨骨折16例,额骨鼻突骨折12例,眼眶骨折10例,骨缝骨折5例;其中骨折伴有错位27例,鼻骨或鼻旁骨粉碎性骨折21例,骨性鼻中隔骨折6例。结论 CT对鼻骨及鼻旁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分辨率CT与三维重建技术在鼻外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和三维重建技术对鼻部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9例鼻部单纯或复合骨折患者行高分辨率CT检查,鼻区靶扫描,厚度1mm,骨算法重建成像,部分行三维重建。结果:79例病例,发现鼻骨和相邻结构骨折72例,双侧鼻骨骨折21例,单侧鼻骨骨折8例,鼻骨骨折合并上颌骨额突骨折20例,鼻中隔骨折12例,鼻颌缝分离2例,并对14例普通扫描难于确诊者行三维重建。结论:高分辨率CT和三维重建技术能细致、清晰地显示鼻部的骨质结构,对单纯或复合骨折观察全面且准确是重要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鼻息肉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鼻息肉的CT表现特点,评价CT扫描对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97例均行轴位及冠状位扫描,其中轴位24例,冠状位73例,全部病例经鼻内窥镜手术及病理证实。结果:97例中双侧发病72例,单侧发病25例。鼻息肉主要发生在筛窦及中鼻道,部分累及上颌窦及下鼻道,在CT断面上表现为鼻腔内息肉样肿块,均合并不同程度的鼻窦炎,冠状位CT扫描比轴位显示清楚。结论:鼻息肉在CT断面上有比较特征性的表现,诊断明确,冠状位能提供与功能鼻内窥镜手术方位一致的解剖层面,能清楚显示鼻道解剖结构和病变特点,对指导纤维内窥镜手术进路及防止并发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CT对鼻区复合骨折的诊断价值(附50例分析)   总被引:64,自引:1,他引:6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鼻区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鼻区复合骨折患者行HRCT检查,层厚2mm,鼻区靶扫描,骨算法重建成像。结果50例鼻区复合骨折中均有鼻骨骨折,伴发上颌骨额突骨折43例,泪骨骨折29例,额骨鼻部骨折16例,眶壁骨折24例;伴发鼻颌缝分离错位36例,鼻额缝分离14例,泪颌缝分离18例,鼻骨间缝分离9例,额颌缝分离10例。结论HRCT检查能细致地显示鼻区部骨结构,对鼻区复合性骨折的部位、程度及伴发改变观察全面、准确,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鼻骨骨折的CT检查与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改善CT扫描技术以提高鼻骨骨折的CT诊断正确率.材料和方法:对60例临床和CT诊断的鼻骨骨折病人和40例正常志愿者的HRCT横断位和改良冠状位扫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CT改良冠状位显示鼻骨孔35对,优于横断面扫描(显示20对);60例鼻骨骨折中改良冠状位扫描检出鼻骨骨折58例(96.7%),高于横断位检出(42例,70%),但鼻区并发症检出(17例)明显低于横断位(46例).结论:改良冠状位HRCT扫描可以提高鼻骨骨折检出率,结合横断位则更好,并可以提高鼻区并发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