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珠江口盆地白云西-开平凹陷油气聚集及勘探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三角洲沉积体系、凹陷类型比较、层序地层学及多种特殊处理等方法、手段对珠江口盆地南部坳陷带白云西-开平凹陷的石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研究.认为白云西-开平凹陷是始新世的断陷,文昌组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丰富的生烃潜力;始新统三角洲体系和中新统海相砂泥岩是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油气生成较晚,以短距离运移为主;KP6-1、11-1等构造是极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西洼北部沉积体系与含油气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屯-海通集洼陷是东濮凹陷继承性发育的生油气洼陷之一,沉积了巨厚的下第三系地层,油气资源丰富,具有多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和组合类型。该区多年勘探主要立足于洼陷周围的文留、刘庄、胡状集、庆祖集等主体构造,洼陷内仅发现局部出油气点。通过对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史研究,并结合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认为下第三系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流沉积体系、水下扇-盐湖沉积体系、冲积扇-盐湖沉积体系含油气性最佳。随着油田深化勘探及深层勘探技术的发展,进一步研究、总结柳屯-海通集洼陷内油气分布与沉积体系的关系及其分布规律,并与圈闭分析相结合,对提高该区油气勘探效益,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南阳凹陷核桃园组沉积演化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阳凹陷核桃园组是主要含油目的层。凹陷以非补偿的湖相沉积为主,具有多源性。大型三角洲沉积体系对凹陷的储层起主要控制作用。凹陷内核桃园组沉积具有显著的继承性又有变化性。凹陷湖岭落差小物源相对较远,生储配置条件差,寻找油气藏的条件苛刻。凹陷内油气藏的分布受砂体展布、沉积相、沉积微相特征以及沉积演化的综合作用控制。通过对该凹陷的研究发现了一些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研究和有利勘探区预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进行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学研究。识别出5个以不整合面为边界的三级层序,层序Ⅰ、层序Ⅱ和层序Ⅲ位于下三叠统,层序Ⅳ相当于中三叠统,层序Ⅴ相当于上三叠统。层序Ⅰ由低位体系域、水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构成,低位体系域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和满加尔凹陷中南部,塔中地区、满西1井和满参1井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水侵体系域广布整个台盆区,为半深湖-深湖沉积,高位体系域仅保存在塔北隆起的低洼部位。层序Ⅱ由水侵体系域和低位体系域组成,主要为湖泊相沉积。层序Ⅲ分布在塔中低凸起和整个满加尔凹陷,为辫状河沉积。层序Ⅳ由低位体系域和水侵体系域构成,塔中地区为曲流河沉积,满加尔凹陷-塔北隆起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层序Ⅴ由低位体系域和水侵体系构成,为扇三角注重-湖泊相沉积,分布在塔北隆起和满加尔凹隐 的北坡,塔中缺失。三叠系各层序的形成主要与构造运动、湖平面变化、物源供给有关。根据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的颁上规律及已知油气田的生储盖,预测塔北隆起草湖凹陷北部造近轮台断隆直是发育扇三角洲储集层的有利部位,塔中低凸起西段的中、下三叠统辫状三角洲分支河道硝体也是有利储集层。  相似文献   

5.
辽河坳陷沉积体系与油气分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辽河坳陷是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丰度很高的一个断陷,发育各种类型的沉积合体系和它们的组合类型,以缓坡瓣状河三角洲、陡坡扇三角洲和缓坡远岸水下扇、陡坡近岸水下扇含油性最佳;在各类沉积体系中,按含油丰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瓣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缓坡水下扇、陡坡水下扇,曲流河三角洲,滩坝和河流,该坳陷经过30年的勘探,开发,已建成中国第三大油田。80年代以来,在其淮海地区,陡上各凹陷的深层和古潜山的油气勘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台北西部中侏罗统三间房―七克台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吐哈盆地台北西部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中侏罗统三间房―七克台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间房组―七克台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并存在5种微相组合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盆地短轴方向凹陷西部的湖岸缓坡带,主要微相是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滩砂、泥滩等;从中侏罗统三间房期至七克台期,研究区整体表现出湖域逐渐扩大、湖水变深的过程并发育了呈下粗上细旋回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还探讨了沉积相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是研究区较好的油气聚集场所,是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沉积体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济阳坳陷中生界油气藏日益受到重视。针对济阳坳陷沾车地区中生界缺乏详细地质分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勘探开发受到地震资料解释和层位对比严重限制的实际问题,以该区近130口钻录井、测井层序、古生物和三维地震等资料为基础,采用沉积体系分析方法,将其中生界划分为下一中侏罗统坊子组、中侏罗统三台组、上侏罗统蒙阴组和下白垩统西洼组4个层位;建立了沾车地区中生代地层充填系列,并识别出主要发育的河流沉积体系(包括曲流河和辫状河)、冲积扇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和三角洲沉积体系,系统研究了各沉积体系的类型、特点、分布和空间演化。  相似文献   

8.
莺歌海盆地低水位沉积体系发育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上第三系至更新统可划分出14个层序。不同层序中广泛发育的侵蚀充填代表了两种背景下的低水位沉积。陆坡形成之前,在盆地中央发育浅水背景下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陆架陆坡形成演化期,在盆地中央或沿陆坡发育了深水背景下盆底扇和低水位三角洲沉积体系。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地震反射特征和沉积体系组合。深水背景低水位沉积体系具有与一般模式相同的生储盖组合特征。浅水背景低水位沉积体系,物源方向与一般模式不同,来自盆地长轴方向,是一种新的低水位沉积模式。莺歌海盆地的低水位沉积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条件,将是重要的勘探领域。由低水位砂岩与海相泥岩形成的泥底辟相伴生的构造则是最有利的构造。  相似文献   

9.
通过层序地层学研究,在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孙岗地区下第三系核桃园组中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其中在层序Ⅱ、层序Ⅲ低位域中识别出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下切谷充填物在地震反射结构、沉积结构、沉积序列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文中总结出该区缓坡扇三角洲平原--下切谷--低位扇沉积体系的沉积模式。断隐陆相湖盆边缘地带发育的下切谷在成因上有自身的特点,其形成受到构造沉降和湖平面下降的共同影响。研究下切谷、低位扇对隐蔽油气藏勘探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文中还指出与该层序模式相关的4种油气藏。  相似文献   

10.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通过对钻井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在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凹陷下白垩统中识别出1个超长期基准面旋回(二级层序)SSC1和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LSC1、LSC2、LSC3、LSC4、LSC5,分析了各旋回的发育特征。识别出5种类型的沉积体系:滨浅湖-近岸水下扇;较深水湖-浊积扇;滨浅湖-扇三角洲;滨浅湖-辫状河三角洲和河流沉积体系。在等时地层格架内分析了各基准面旋回的沉积体系构成和储层砂体的发育情况,综合分析生、诸、盖条件后认为:在垂向上,LSC3旋回为本区最有利的储集层段,在平面上,本区的油气勘探应主要寻找宝饶构造带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主要储层砂体类型为前缘分流水道砂和前缘席状砂。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古韩江三角洲已成为我国南海油气勘探的热点,对其开展沉积演化分析有助于评价珠江口盆地油气资源潜力,预测有利勘探区块。依据岩心、测井、钻井和地震资料,分析陆丰-韩江凹陷区32~10.5 Ma沉积相类型和古韩江三角洲演化。韩江-陆丰凹陷古韩江三角洲相可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古韩江三角洲演化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渐新统珠海组至中新统珠江组沉积期,古韩江三角洲沉积物粒度粗,三角洲延伸远,主要分布在陆丰凹陷;第二阶段,中新统韩江组下段沉积期,随着海平面上升,古韩江三角洲逐渐向物源区退缩,陆丰和韩江地区以碳酸盐岩台地相和浅海陆棚相为主,海平面在韩江组下段沉积时期达到最大,古韩江三角洲面积达到最小;第三阶段,韩江组上段沉积期,随着海平面下降,古韩江三角洲又开始向盆地推进。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末,路井凹陷(又称麻木鸟苏凹陷)开始成为油气勘探的目标。1995年,在额1井首次获得工业油气流,证实该凹陷具备油气生成聚集条件。随后钻探额2井、额3井,均遭失败。为了探索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本文从凹陷的构造和沉积演化着手,重点研究了该区的生油层、储层的沉积相带特征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中下侏罗统大山口群和白垩系麻木鸟苏组为该区主要生油岩系;下白垩统额济纳组为良好储层;燕山运动早期和中期形成的各类局部构造圈闭,均可能成为油气聚集场所;桃西低凸起、麻二号和麻三号构造带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本文认为该区展示了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3.
潍北凹陷是一个中低勘探程度的地区,为了寻找孔店组深层勘探目标,应用沉积学、测井地质学、层序地震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孔店组沉积体系类型主要为扇三角洲、湖底重力流、滩坝体系及河漫平原。  相似文献   

14.
辽河滩海地区下第三系沉积体系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地震地层学、层序地层学、测井沉积学分析手段,对辽河滩海地区下第三系的沉积体系及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其结果,识别出6种主要沉积体系类型,即泛滥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湖底扇及湖泊相。油气勘探实践表明:三角洲、扇三角洲和泛滥平原沉积体系发育了该区最重要的储集砂体;湖底扇沉积体系发育的砂体是潜在的、具有良好油气勘探前景的储集层。  相似文献   

15.
Termit盆地是西非裂谷系中典型的海相沉积盆地,海陆过渡相沉积特征对于盆地烃源岩、储层、盖层及油气生成、聚集的影响巨大。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是Termit盆地海相油气勘探的典型成功实例。受构造沉降与海平面变化控制,Moul凹陷白垩系Yogou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混积陆棚及滨浅海等5种沉积相类型;凹陷东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_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凹陷西部发育曲流河三角洲_混积陆棚沉积体系,凹陷中心则以浅海和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为主;Yogou组沉积相序演化垂向呈“浅海_远岸水下扇_三角洲”进积序列叠加的特点,平面具有“盆缘三角洲_盆内重力流_混积陆棚”多相匹配的特征,使烃源岩与储层呈“纵向叠置相邻、平面广泛分布”的分布格局,形成了多套“三明治”式优质生储盖组合,为油气成藏奠定坚实的基础;Yogou斜坡、Koulele帚状带及Trakes斜坡油气运聚条件优越,保存条件良好,是勘探重点区带;YSQ1、YSQ2高位域及YSQ3低位域生储盖组合条件好,是主要目的层段。在地质认识基础上,优化井位部署,多口井获工业油流,有力推动了盆地油气勘探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地层进行划分和对比,建立了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分析了不同级别层序界面的特征。对沉积体系的研究表明,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区别。SQt-SQn2层序为断陷湖盆型层序,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湖底扇、滨浅湖等沉积组合;SQd-SQd2层序为断坳期半深湖-深湖盆层序,发育三角洲、滨浅湖、浅湖和半深湖等沉积组合。不同层序发育期各次级构造单元的分布决定着特定沉积相带的展布,沉积体系域的沉积相构成也有变化。贝西次凹中部洼陷带、贝西次凹西侧的反向同沉积断裂或古斜坡坡折的下斜坡带以及贝南次凹是后期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17.
谢泰俊  潘祖荫 《勘探家》1997,2(2):24-30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陆坡区的沉积凹陷积厚、面积大,但勘探程度低,是油气勘探的新区。本文根据有限的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的分析认为,该区存在始新统、渐新统和中新统三生烃层,广泛分布有三角洲、生物礁、低水位扇、盆底扇、海底水道砂等大型储集体,还发育了面积较大的披覆背作圈闭。  相似文献   

18.
辽河西部凹陷西南部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与层序地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凯 《特种油气藏》2002,9(5):22-25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辽河西部凹陷西南地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及层序地层特征进行了论述。研究认为:该区沙一、二段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并组成了一个完整的I型三级层序,其中低位体系域主要由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及前缘组成,沉积作用以加积为主;湖侵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及浅湖组成,以退积为主;而高位体系域由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与湖相组成,以进积为主。同时认为,低位体系域成藏条件好,是本区有利的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主要利用野外露头和钻井(测井)资料,配合使用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对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进行了沉积学研究。在建立的焉耆盆地博湖坳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三个三级层序格架的基础上,指出了沉积体系构成上以三角洲——湖湾沼泽相的浅水沉积为主,湖泊水体深度不大且分布范围有限。在研究区识别出的物源体系如下:第一个物源分散体系发育在研究区西南部的巴州煤矿到四十里城地区、北东方向的辫状河三角洲复合体从西南向东北携带沉积物进入研究区中西部发育的“湖湾”,且堆积成三角洲朵体;第二个物源分散体系发育在北部凹陷的宝北地区,辫状河三角洲复合体由西北向东南延伸,以湖泊三角洲进入“湖湾”堆积成中小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第三个物源分散体系发育在本布图地区,辫状河三角洲复合体由西北向东南延伸,进入“湖湾”并堆积成小型的浅水湖泊三角洲;第四个物源在南部凹陷东部,由南向北进积,以发育扇三角洲为主;第五个物源在场浅1井以东,由东向西进积,规模有限。  相似文献   

20.
在勘探程度低、结构复杂的陆相湖盆中,单纯依靠地震相分析沉积相的方法很难形成从源到汇的系统性认识。文中尝试将"源-渠-汇"耦合的思想运用到陆相湖盆沉积体系研究中,通过运用古地貌、古水流、层序地层、地震相分析等手段,从成因角度全面分析沉积物来源、输送渠道和沉积形式,并形成相应的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逐级深入的分析方法。基于二维地震资料,总结出了开平凹陷文昌组长轴方向沉积相演化规律:早期,各次洼分隔,发育近源沉积扇体;中期,水体连片,开平主洼成为沉积物汇聚中心,发育中深湖相沉积;晚期,来自西部的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在开平主洼广泛沉积。依此判断,开2构造带文昌组储盖条件良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