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高温热处理对炭 /炭复合材料湿态摩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高温热处理工艺对快速定向扩散化学气相渗透炭/炭复合材料在湿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选择了4种不同的高温热处理工艺,用于比较其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及湿态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湿度对炭/炭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在湿态下它的摩擦系数明显低于正常干态下的摩擦系数并且随着刹车压力和刹车惯量的增加下降得更快;高温热处理工艺对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变炭/炭复合材料微观结构,适当的高温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湿态下炭/炭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最适合的热处理温度为2000℃,在2000℃下热处理的炭/炭复合材料有足够的摩擦系数,并且湿度对其摩擦磨损性能影响较其他3种热处理工艺的炭/炭复合材料小。  相似文献   

2.
炭布高温预处理对C/C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炭布叠层为坯体,经等温CVD工艺制备C/C复合材料,并对其摩擦磨损性能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炭布高温预处理能改善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随着刹车压力的增大,试样的磨损率增大而摩擦系数则减小。  相似文献   

3.
炭/陶复合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宋进仁  翟更太 《炭素》1996,(2):22-24
采用高温热压法,制备了炭/B.c,炭/金属钛及炭/B4C/金属钛三种炭/陶复合材料。着重研究了B4C、Ti的掺杂量对复合材料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掺杂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氧化能力提高。其中B4C的影响更显著。且炭、B4C、Ti三组份炭陶复合材料的抗氧化性较双组份复合材料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4.
Ni/SiO2催化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化学气相渗透工艺,在针刺炭布预制体中添加3.5%,4.O%Ni/SiO2负载型金属催化剂,以丙烯作碳源气体,在750-900℃下,经过100h的沉积,炭/炭(C/C)复合材料的密度达到1.65g/cm^3,其催化沉积炭的速率比不舍催化剂时提高了3倍以上。该材料经高温处理后,氧化失重率低,氧化起始温度高。应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基体炭的形貌,分析了催化沉积炭和抗氧化机理。实验结果证明,用该催化化学气相渗透法制备C/C复合材料,周期短,成本低,抗氧化性能好。  相似文献   

5.
采用等温CVI工艺制备出5种不同炭纳米纤维含量(质量分数分别为0,5%,10%,15%和20%)的炭/炭复合材料。发现添加炭纳米纤维的炭/炭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力学性能,在加入炭纳米纤维为5%时,相对于没有添加炭纳米纤维的炭/炭复合材料,弯曲强度增大了76.3%,弹性模量增大了55.5%,但添加量增大到20%时,强度和模量都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6.
C/C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湿态刹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英国Dunlop公司及采用不同工艺方法制备的C/C复合材料在微观结构、正常条件和湿态条件下摩擦磨损性能,得出如下结论:密度高、孔隙率小、微观结构合理的C/C复合材料飞机刹车盘在湿态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刹车性能。  相似文献   

7.
炭/炭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现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刘立洵  刘文训 《炭素》1999,(4):37-40
论述了炭/ 炭复合材料的界面结构特点,及其对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影响,指出在C/C材料中存在多种层次的界面结构。其中束内界面和束间界面的粘接性能对C/C 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有重要的影响。对于界面剪切强度存在一个临界值,低于该临界值,纵向拉伸性能随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而提高;高于该临界值,纵向拉伸性能随界面剪切强度的提高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8.
炭/炭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的热物理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炭/炭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大小由炭纤维的类型、取向、体积分数以及基体的结构类型决定,热处理工艺也对它有很大的影响。炭/炭复合材料的热导率随温度升高一般先升高后降低。炭/炭复合材料在低温时具有负热膨胀系数,影响其这一性能的因素除了坯体结构和基体  相似文献   

9.
四种用于制备炭/炭(C/C)复合材料的预制体,即1K发布叠层坯体(1#坯体),3K发布叠层坯体(4#坯体),发市 炭纸叠层坯体(2#坯体),特殊炭毡 发布叠层坯体(3#坯本),并探索了预制体结构对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研究表明:用1#坯体制备的C/C复合材料弯曲强度最高,2#坏体制备的材料弯曲强度最低,随著炭纤维(CF)体积含量的增加,用四种坯体制备的材料弯曲强度增大。确定了弯曲强度的优化配方.  相似文献   

10.
航空刹车及发动机用炭/炭复合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介绍了航空刹车用炭/炭(简称C/C)复合材料及其再生技术研究应用的国内外状况,以及航空发动机用C/C复合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论述了目前研究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铁虎 《炭素科技》2004,14(1):23-27
本文介绍了炭/炭复合材料用基体前躯体煤沥青的几种改性方法,重点阐述了不同改性方法对煤沥青的残炭率及高温流变性能的影响,指出了开发综合性能优良的改性煤沥青是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李伟  陈振华  张明  周海涛 《炭素》2007,(4):14-18
炭/炭(C/C)复合材料作为高温高强的新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高科技领域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对C/C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工序作了简单评述,重点分析比较了各种致密化工艺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C/C复合材料在各民用领域的应用趋向作了乐观展望。  相似文献   

13.
化学气相渗(CVI)C/SiC复合材料性能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永良  刘文川 《炭素》1996,(3):12-17
本研究用化学气相渗技术制备了四种C/SiC复合材料:在CH3SiCl3+H2(普通)+Ar(高纯)系统中制各了两种材料:材料A为1K炭布层叠无热解炭界面层,材料B为1K炭布层叠有热解炭界面层;在CH3SiCl3+H2(高纯)+Ar(高纯)系统中制备了另两种材料:材料C和材料D分别为1K、T300炭布层叠有热解炭界面层.分别对其中每两种材料进行了相互比较,研究了骨架纤维、界面层及基体对整个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通过控制上述三方面因素可以对C/SiC复合材料的总体结构进行设计从而控制其材料最终性能。  相似文献   

14.
炭/炭复合材料界面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炭纤维增强炭基(炭/炭)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结构直接影响着炭/炭材料的力学、热物理等各种性能。采用SEM、TIM等微观观察手段,就几种炭/炭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考察。对观察到的炭纤维与基体炭间的界面、同一纤维束中两根纤维间的界面,基体与其他外加物质间的界面、不同取向炭纤维间的界面、不同基体前驱体层间的界面等界面类型的细微结构进行了图示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炭/炭复合材料界面海微观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炭纤维增强炭基(炭/炭)复合材料中的界面结构直接影响着炭/炭材料的力学、热物理等各种性能。采用SEM、TEM等微观观察手段,新几种炭/炭复合材料界面的微观结构进行考察。对观察到炭纤维与基体炭间的界面、同一纤维束中两根纤维间的界面,基体与其他外加物质间的界面、不同取向炭纤维间界面、不同基体前驱体层间的界面等界面类型的细微结构进行了图示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6.
M40J/E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湿法缠绕技术制作了M40J/EC预浸料,对热压罐固化的M40J/EC复合材料的室温、高温干态和湿态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与M40/4211复合材料相比,M40J/EC复合材料的各项力这性能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并具有优异的耐湿热性能,在130℃干态和湿态下,其弯曲强度、模量和层剪剪切强度的保持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2-D叠层炭/炭复合材料失效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二维(2-D)炭/炭(C/C)复合材料存在的几种基本的失效模式,即基体开裂,分层,纤维断裂与脱粘,分别对其在拉伸载荷,剪切载荷及单轴压缩载荷下的失效机制的国内外一些研究成果进行综合评述,并给出了目前主要采用的一些失效分析方法,对2-D叠层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研究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纤维体积含量对炭/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纤维体积含量的炭/炭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导热、导电性能试验,分析了纤维体积含量对炭/炭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初始坯体的纤维体积含量对炭/炭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导热、导电性能则与材料内部结构关联较大而与纤维体积含量的关系不大。预制坯体的纤维体积含量选为25%至30%为最好。  相似文献   

19.
镍催化制备炭/炭复合材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催化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温度、前驱体气体含量、催化剂含量和时间对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密度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基体碳的形貌。结果表明,利用催化剂镍可制取密度达1.594g/cm^3的炭/炭复合材料,并有晶须状基体碳生成。在各种工艺参数中,对炭/炭复合材料的密度影响最大的是温度和前驱体气体,其次为催化剂含量,最后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综述了炭/炭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研究现状;阐述了炭-石墨材料的氧化机理和炭/炭复合材料的氧化规律;分别对改性技术和外部涂覆技术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于炭/炭复合材料高温抗氧化研究方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