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研究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对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水钠潴留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空白组与手术组,空白组大鼠常规饲养,手术组大鼠经5/6肾切除联合异丙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制备心肾综合征模型,剔除死亡大鼠后,将手术组剩余成模大鼠按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空白组、中药组、常规治疗组。中药组给予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灌胃,给药量为7.29 g生药/(kg·d);常规治疗组给予贝那普利(0.45 mg/kg)+呋塞米(1.8m g/kg);空白组予以等容积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6周。观察实验过程中各组大鼠的精神状态、活动情况、灵敏度、毛发情况、食欲、大小便等一般情况及死亡情况,比较各组灌胃前、灌胃6周后的血清脑钠肽(BN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尿水通道蛋白2(AQP2)的前后差值情况。[结果]灌胃6周后,中药组大鼠一般情况较灌胃前改善、喘息不明显,常规治疗组一般情况同样较灌胃前改善。通过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实验室指标差值发现,中药组与常规治疗组BNP均下降,中药改善大鼠心力衰竭情况接近常规治疗组水平,两组下降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Scr水平较前下降,常规治疗组Scr水平升高;中药组尿AQP2水平较前略增高,与空白组尿AQP2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规治疗组尿AQP2水平较前明显升高。[结论]心肾综合征大鼠尿AQP2的表达主要由肾脏调控,AQP2可作为心肾综合征水钠潴留状态的参考指标,真武汤合苓桂术甘汤改善心肾综合征大鼠水钠潴留状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肾脏AQP2过度表达,减少水的重吸收,改善了水钠潴留状态。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缬沙坦(Val)合并阿托伐他汀(Ato)对心肾综合征(CRS)大鼠心肾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SD大鼠经"两次手术切除法"行3/4肾切除,1周后皮下注射异丙肾(100 mg/kg,分2次,间隔24 h),4周后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Val组、Ato组和Val+Ato组,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B型尿钠肽(BNP)、醛固酮(ALD)、C-反应蛋白(CRP),Bradford法测定24 h尿蛋白量。治疗组给予Ator或(和)Val[10 mg/(kg.d)、80 mg/(kg.d)]、Control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干预4周后重新检测上述血清指标,左心室插管术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称重法测定心脏重量参数。切片HE染色观测心肌病理情况。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血清Cr、BUN、BNP、ALD、CRP、尿蛋白明显降低,LVSP上升,LVDP、LVEDP及心脏重量指数下降,差异有统计学差异。而Val+Ato组变化最显著。结论: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合用能更加有效保护CRS大鼠心肾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3/4肾切除并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致慢性心衰合并肾衰模型的制备.方法:雄性SD大鼠经“两次手术切除法”行3/4肾切除,1周后分成2组,分别皮下注射ISO(70 mg/kg或100 mg/kg,分2次,间隔24 h),对照组给予假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存活率、心衰及肾衰情况.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肌酐、尿素氮,Bradford法测定24 h尿蛋白量,左心室插管术测定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称重法测定心脏重量参数.切片HE染色观测心肌病理情况.结果:对照组大鼠无死亡,大小剂量模型存活率分别为73%、87%,与对照组相比,大小剂量模型组大鼠血清各项指标、尿蛋白明显升高,LVSP下降,LVDP和LVEDP均上升,心脏重量参数比升高,提示左室舒张和收缩功能损伤,发生左室心衰和左室心肌肥厚重构.且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比较心肾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4肾切除并ISO(100 mg/kg)皮下注射较ISO(70 mg/kg)皮下注射,更易同时诱发大鼠左室心衰及肾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福康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模型大鼠的抗氧化作用。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70只,造模前取尾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尿素氮(BUN)含量测定,按BUN水平均衡,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肾福康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大鼠。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肾福康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灌服腺嘌呤致大鼠CRF模型,同时肾福康组连续给大鼠灌胃肾福康胶囊40 d,分别按低、中、高剂量[0.225、0.45、0.9 g生药/(kg·d)]进行给药;阳性对照组给予灌胃尿毒清颗粒[6.7g/(kg·d))]共40 d。造模后12、24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BUN、血清肌酐(SCr)含量;造模后第40天测定各组大鼠心、肾脏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BUN、SCr及心、肾组织匀浆中MDA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SOD含量较空白组显著性降低(均P<0.01)。阳性对照组、肾福康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BUN、SCr及心、肾组织中MDA含量(P<0.05),明显增加心、肾组织匀浆液中SOD含量(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肾福康中、高剂量组在降低大鼠血清BUN、SCr含量,升高肾组织匀浆中SOD含量方面与肾福康低剂量组比较有显著性优势(P<0.05)。结论肾福康胶囊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有效保护CRF大鼠心、肾等重要器官。  相似文献   

5.
芝麻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重要脏器中NO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芝麻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RHR)靶器官脏器系数和NO含量的变化。方法:复制两肾一夹型(2KIC)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RHR随机分为5组,每组7只,给药6周后,计算大鼠心、肝、脑、肾靶器官脏器系数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各器官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芝麻素[100 mg/(kg.d)]可明显降低心脏和肾脏系数及升高心、肝和肾中NO含量。结论:芝麻素对肾性高血压大鼠靶器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高脂喂养加单侧肾切除制作小鼠糖尿病肾病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脂喂养加单侧肾切除制作糖尿病肾病(DN)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8 周龄的MKR 小鼠(骨骼肌特异性Insulin/IGF-1 双受体缺失的转基因小鼠)60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 组,每组20 只.空白组(基础饲料喂养),高脂组(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单侧肾切除组).造模后第1、2、4、6、8 周测体质量、空腹血糖、尿微量白蛋白(UmAlb).8 周后心脏采血处死各组小鼠留取血标本及肾组织分别进行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的检测及光镜和电镜下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 与空白组比,8 周时,高脂组、模型组两组血糖明显升高(P〈0.01),而两组之间比较,血糖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UmAlb、Cr、BUN 较空白组、高脂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肾质量(KW),肾/体质量(KW/BW)较空白组显著增大,病理变化明显.结论 高脂饲料喂养加单侧肾切除的MKR 小鼠是一个良好的糖尿病肾病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5/6肾切除大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衰竭(CRF)进展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BMSCs用Hoechst33342标记后注入受体雄性SD大鼠体内。40只受体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每组n=10):假手术组、模型组(5/6肾切除+培养液注射)、贝那普利组(5/6肾切除+贝那普利灌胃)、干细胞组(5/6肾切除+BMSCs移植)。造模后第60天观察肾功能改变;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VEGF的表达,并观察Hoechst33342标记的BMSCs在受体大鼠肾脏的分布情况。结果 5/6肾切除后60 d可见标记的BMSCs定位于肾组织中。贝那普利组和干细胞组肾功能明显好于模型组(P<0.05);干细胞组血清和肾组织中VEGF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BMSCs可向损伤的肾脏迁移,促进机体分泌VEGF,增加VEGF蛋白在肾脏表达,从而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六味地黄汤对5/6肾切除大鼠残肾转录因子-核因子κB (NF-κB)、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及Ⅲ型胶原(Col-Ⅲ)表达的影响,探讨六味地黄汤抑制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SD雄性大鼠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依那普利组、六味地黄汤组,每组12只,后三组行5/6肾切除术诱导大鼠肾衰模型,假手术组同期手术,但不损及肾脏.、造模术后3d进行灌胃干预.灌胃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观察各组大鼠残肾组织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残肾NF-κB 、MCP-1 、Col-Ⅲ的表达.结果 (1)观察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细胞形态学,与模型组相比六味地黄汤、依那普利组可减轻大鼠肾间质损害及纤维化程度;(2)免疫组化半定量分析显示六味地黄汤组肾皮质的NF-κB、MCP-1及Col-Ⅲ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与依那普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地黄汤可能通过下调NF-κB 、MCP-1及Col-Ⅲ的表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减轻炎症反应和纤维化程度,抑制5/6肾切除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可作为慢性肾衰竭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5/6肾切除和腺嘌呤灌胃2种方法建立慢性肾脏衰竭(肾衰)合并肾性贫血模型对大鼠肾脏损伤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1、2、3组,各5只.正常对照组给予灭菌蒸馏水灌胃,每天2 mL.模型1组采用5/6肾切除法制作大鼠肾衰模型,肾切除采取Platt 法.模型2、3组均采用腺嘌呤灌胃法造模,模型2组给予大鼠腺嘌呤200 mg·kg-1·d-1灌胃2周,第3周开始隔天灌胃,共计4周;模型3组予腺嘌呤300 mg·kg-1·d-1灌胃10 d,第11天起改为250 mg·kg-1·d-1,连续灌胃11 d,共计21 d.实验第8周末,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血压和血红蛋白及肾功能指标,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桥蛋白和Ⅰ型、Ⅲ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模型2、3组大鼠体质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模型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 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模型组血红蛋白均明显降低(P<0.01),血肌酐和尿素氮均升高(P<0.05~P<0.01),模型3组血尿酸水平亦升高(P<0.05).肉眼可见各模型组大鼠肾脏形态及色泽改变.且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各模型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骨桥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Ⅰ、Ⅲ型胶原蛋白表达亦均升高(P<0.05~P<0.01).结论:5/6肾切除法和腺嘌呤灌胃法均可制作慢性肾衰合并肾性贫血大鼠模型,可根据研究内容选择合适方法和造模药物剂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测定去卵巢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血清中雌二醇(E2)、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了解补.肾中药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方法]72只雌性SD大鼠分为2组:空白组24只;手术组48只.手术组行卵巢切除术,空白组行假手术.术后3个月分别从两组随机选出12只大鼠行骨密度检查,以确定造模成功.再把手术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手术模型组、雌激素组、中药组.空白组、手术模型组每日灌服蒸馏水;中药组灌服中药,每日1次;雌激素组给予尼尔雌醇灌胃,1次/周.3个月后4组大鼠检测E2、ALP、PICP.[结果]手术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全身、腰部的骨密度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手术模型组E2、ALP下降(P<0.05).中药组、雌激素组与手术模型组比较,E2、ALP、PICP上升(P<0.05),中药组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中药能提高去卵巢大鼠的血E2、ALP及PICP水平,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对大鼠急性腓肠肌钝挫伤后纤维修复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推拿治疗组(n=10),运用自制砸伤装置复制经典骨骼肌钝挫伤模型。治疗组进行推拿治疗,每次干预10 min,每日1次,连续实施25 d。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腓肠肌纤维化程度;qPCR和蛋白印迹检测大鼠腓肠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镜下发现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纤维排列整齐,形态结构完整;模型组大鼠骨骼肌纤维排列紊乱,甚至断裂,肌成纤维细胞增多,细胞外基质ECM)增多且胶原纤维明显沉积;治疗组大鼠骨骼肌纤维排列较整齐、间距小,且大小均一,胶原纤维生成减少,仅有少量ECM生成,损伤基本恢复。qPCR和蛋白印迹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损伤腓肠肌M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MMP-1/TIMP-1比值明显降低(P<0.01),而TIM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给予推拿治疗后可明显提高损伤大鼠腓肠肌MMP-1的mRNA和蛋白水平及MMP-1/TIMP-1的比值(P<0.01,P<0.05),且降低TIMP-1的转录水平(P<0.01,P<0.05)。[结论]推拿治疗可有效减轻骨骼肌钝挫伤后纤维化程度,其作用可能与上调MMP-1/TIMP-1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联合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模拟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机的发生发展,以期探讨大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评价标准。[方法]健康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痰浊组、血瘀组、痰瘀互结组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血瘀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痰浊组和痰瘀互结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在8周末,对血瘀组和痰瘀互结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假手术组行只穿线不结扎术。采集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血清中血脂指标、心肌酶指标、血流变指标、血小板聚集指标,并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大鼠模型。[结果]超声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IVS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IVSs)、收缩末期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s)、左心室质量(LV M)显著降低,收缩末期左心室内径(LVIDs)、收缩末期左心室容积(LV Vols)显著升高(P<0.05,P<0.01);血脂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降低(P<0.01);心肌酶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M-MB)和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P<0.01);血流变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BV1/s、BV5/s、BV30/s、BV200/s和PV显著增高(P<0.05,P<0.01);血小板聚集变化:与假手术组比较,痰瘀互结证组血小板聚集率(PAR)、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显著升高(P<0.01);心脏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2,3,5-氯化三苯基四氯唑(TTC)染色:痰瘀互结组大鼠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纤维排列不规则,结构紊乱,肌纤维空隙较宽,间质水肿,大量炎性浸润、坏死,可见明显白色梗死区域。[结论]高脂饲料喂养联合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大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病证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颗粒对主动脉损伤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内皮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高脂组、模型组、通脉降脂治疗组、通心络治疗组、普罗布考治疗组),除空白组以外每组予高脂饲料喂养2周,2周后进行主动脉损伤术造模,造模后持续给药3周取血,观察通脉降脂颗粒对主动脉损伤术后血脂、内皮素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与主动脉损伤术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空白组对比,模型组在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内皮素水平方面均有显著升高(P<0.05),而通脉降脂颗粒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内皮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通脉降脂颗粒可影响主动脉损伤术后高脂血症大鼠胆固醇、甘油三酯和内皮素水平的上升,对主动脉损伤术后再狭窄有一定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脉降脂颗粒对冠状动脉成形术后血脂、血流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通脉降脂颗粒对于冠状动脉成形术(VTCA)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除空白组以外每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3周,并提前1周予以灌胃给药,然后进行PTCA术造模,造模后持续给药3周,取血采集样本。[结果]在胆固醇、甘油三酯方面,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证明模型制造成功;模型组和通脉降脂预防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方面,空白组和模型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通脉降脂和模型组比较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脉降脂颗粒对PTCA术后再狭窄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对于肝肾功能无损害。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在治疗癌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据统计中国已成为全球糖尿病第2大国,目前约有糖尿病患者3 000万,患病率为2%至4%,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占绝大多数。在最近20年中,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增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模型,以模拟心肌缺血复合动脉粥样硬化(AS)病理特征,从而达到模拟小鼠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病理变化。[方法]健康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假手术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血瘀组、痰浊组、痰瘀互结组。痰浊组和痰瘀互结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2周,其余各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12周。在8周末时,对血瘀组和痰瘀互结组进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假手术组行穿线不结扎。[结果]观察各组小鼠一般状态,超声心动图,对小鼠血清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心脏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对主动脉组织进行油红O染色,进而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模型建立。[结论]ApoE-/-小鼠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联合高脂饲料喂养12周,明显出现心肌缺血及AS病理特征,提示本实验方法可成功建立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自发2型糖尿病大鼠(OLETF)发病特点及病变过程,为深入研究脾瘅理论提供新的实验平台。[方法]引进OLETF大鼠及正常组同系非糖尿病对照大鼠(LETO),动态观察体质量、腹腔脂肪含量、脂体比、口服葡萄糖耐量、高胰岛素正葡萄糖钳夹实验葡萄糖输注率及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模型组体质量、腹内脂肪含量及脂体显著高于正常组,其口服葡萄糖耐量葡萄糖曲线下面积(AUC)显著高于正常组,模型组大鼠稳态葡萄糖输注率均较正常组下降(P<0.05)。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游离脂肪酸水平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结论]OLETF较好体现了中医脾瘅的发病过程及代谢综合征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大鼠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相关酶的含量,考察黄芩拆分组分对其表达的影响,以阐述其寒热属性。[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全成分组、苷元组、苷类组、多糖组;连续灌胃给药15 d,留取肝脏、心脏、肌肉等脏器,检测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的相关指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黄芩全成分抑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内分泌系统及植物神经系统;苷元和苷类有明显的寒凉药的抑制趋势;多糖组的倾向不明显。[结论]总体来看,黄芩全成分具有寒性,再一次验证了黄芩的寒凉药性;同时可推断苷元和苷类的药性为寒凉,为黄芩寒凉药性的主要物质基础;初步推测多糖的药性可能为微寒,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考察白子菜总黄酮纯化物对大鼠急性高尿酸血症(HUA)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别嘌醇组、白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白子菜总黄酮中剂量组、白子菜总黄酮高剂量组。采用氧嗪酸钾-次黄嘌呤联用法建立大鼠急性HUA模型。造模1 h后,别嘌醇组灌胃给予别嘌醇混悬液(25 mg/kg),白子菜总黄酮各给药组:低剂量组(45 mg/kg)、中剂量组(90 mg/kg)、高剂量组(180 mg/kg)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浓度的白子菜总黄酮纯化物混悬液,每日1次,共7 d。每日记录大鼠体质量与食量变化。比较各组大鼠给药后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含量与腺苷脱氨酶(ADA)、肝脏黄嘌呤氧化酶(XOD)活性。将大鼠左肾经石蜡包埋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BUA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子菜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BUA、BUN、SCr和XOD活性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白子菜总黄酮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大鼠的ADA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白子菜总黄酮各给药组均可改善急性HUA模型大鼠的肾小球萎缩、肾小管扩张和肾间质纤维化情况。[结论] 白子菜总黄酮可显著降低大鼠HUA水平,减缓HUA造模剂造成的肝肾损伤,在HUA的治疗中有潜在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