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康复治疗时机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和脑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康复治疗时机对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CBF) 和脑电图(EEG)的影响。方法138 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A组46 例,发病1 周内开始康复治疗;B组46 例,发病1 个月后开始康复治疗;C 组46 例,无康复治疗。总疗程均2 个月,其中康复治疗1 个月。治疗前后检查脑电图、133Xe吸入法测定脑血流量。结果 A组疗效显著高于其他组,Ridit 分析,P< 0.05 。各组治疗前EEG 和CBF相似,治疗后均有所改善,P< 0.05~0.01,A 组改善优于其他组,P< 0 .05 ~0.01 。结论 康复治疗开始早晚均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脑血流量和脑功能,早期康复尤为明显,康复治疗应尽早开始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短期康复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30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接受2~3周的综合康治疗后,咳嗽、咯痰、呼吸困难明显改善,最大运动负荷平均提高了6.4±3.69W,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患者的VT、VC、FVC、FEV_(1.0)、TLC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其它肺功能指标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调查康复治疗前后1年的生活质量,治疗组有明显提高(P<0.01)。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老年人睡眠障碍患者较为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自2000年3月~2001年10月,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对86例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72例均由神经内科及老年病门诊确诊,随机分为A组(综合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各86例。A组,男51例,女35例,年龄57~69岁,≥70例15例。病程3个月~2.5年;其中冠心病5例,高血压8例,脑动脉硬化14例,肺心病10例,糖尿病3例,脑溢血恢复期2例,脑梗死13例,颈椎病4例,其他27例;B组男49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及细胞因子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和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时患者血清嗜酸粒细胞(EOS)、血清免疫球蛋白(IgE)和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4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2组,在相同的基础治疗条件下,中西医结合组加用双奇保肺冲剂,西医组加用氨茶碱,均连续治疗1个月。测定治疗前后2组患者EOS、IgE、CD4^+和CD8^+。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后EOS、IgE和CD4^+均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原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夜间减氧饱和(NOD)与生存的关系。方法:对46例日间动脉血氧分压(PaO2)>6.66kPa高原肺心病缓解期患者作日间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和夜间血氧饱和度(SaO2)连续监测。结果:①与非NOD组比较,NOD组日间PaO2明显低于非NOD组;PaCO2明显高于非NOD组;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0)/身高(Ht)、FEV1.0/FVC(用力肺活量)、V50/Ht、V25/Ht也明显低于非NOD组;NOD组睡眠平均SaO2和最低SaO2明显低于非NOD组;平均生存时间和5年生存率NOD组明显低于非NOD组。②FEV1.0/Ht、FEV1.0/FVC、V50/Ht与生存时间也有相关性。③结论:高原肺心病NOD与其预后有明显关系,FEV1.0/Ht、FEV1.0/FVC、V50/Ht对判断预后也有价值,建议此类患者应监测夜间SaO2及进行长期氧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应用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睡眠质量和血压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022年1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枣庄中心医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康复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为期6周。对两组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功能缺损评分和血压控制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睡眠质量评分(9.56±5.42)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0.76±0.8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35.726,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高血压性脑卒中偏瘫伴睡眠障碍患者实施足底反射疗法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维持患者血压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生存下来的患者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本研究重点观察早期康复功能训练的时间可能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能力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资料选择从1997年8月~1999年12月底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并经颅脑CT或MRI确诊的初发者;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8分;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的7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治疗组(第1组),早期康复功能训练组(第2组)和延期康复功能训练组(第3组)。各组的例数、年…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分为睡眠呼吸障碍(SDB)、失眠、日间嗜睡(EDS)与不宁腿综合征(RL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运动等功能预后及生活质量影响较大,应尽早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睡眠障碍开展康复治疗。本研究对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与康复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中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发病机制研究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CSAS)与混合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MSA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失眠发病机制;脑卒中后ED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RLS发病机制。脑卒中后睡眠障碍康复治疗主要包括脑卒中后SDB康复治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体位治疗、口咽肌训练];脑卒中后失眠康复治疗[认知行为疗法(CBT)、针刺疗法、无创性经颅神经调控技术(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EDS康复治疗(CPAP和光照疗法);脑卒中后RLS康复治疗(针刺)。但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其基础研究仍处于表型确定阶段;康复治疗仍存在治疗依从性、安全性、精准度等方面的问题,且脑卒中后EDS和RLS的康复研究较少。下一步研究需要...  相似文献   

9.
羚蝎胶囊对急性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及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羚蝎胶囊对急性中小量脑出血患者血浆内皮素(ET)、隆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羚蝎胶囊组31例和西医对照组32例均为急性脑出血患者,2组基础疗法相同,羚蝎胶囊组加用羚蝎胶囊,比较2组治疗后血浆ET、CGRP水平的变化。结果:羚胶囊组治疗后第1周、第2周、第周血浆ET均低于西医对照组(P均〈0.001),治疗后第2周血浆CGRP高于西医对照组(P〈0.01)。结论:羚蝎胶囊通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96年以来应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抗精神病药舒必利所致的睡眠障碍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和方法114例均为住院患者,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因舒必利治疗而有睡眠障碍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男2...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和针刺治疗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8,他引:13  
目的 观察早期康复和针刺治疗对急性脑卒中的影响。方法 125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4组:早期康复加针刺治疗组(早康针刺组)、早期康复治疗组(单纯早康组)、单纯针刺治疗组(单纯早针组)和单纯基础药的治疗组(对照组)。应用Bobath疗法和针刺穴位疗法治疗。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MBI)、临床疗效和治疗效果。结果 康复效率:早康针刺组明显优于其他3组。单纯早康组明显优于单纯早针组和对照组。单纯早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早康针刺组和单纯早康组明显优于单纯早针组和对照组,单纯早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康复和针刺的联合治疗是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运用现代康复技术同传统医学的针灸、中药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在脑卒中偏瘫功能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设综合康复组、康复组、针药组 ,三组治疗 30d后 ,对各组治疗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进行FMA评分及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 ,并在三组间进行相互比较。结果 康复组和针药组康复效果比较 ,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综合康复组明显优于康复组 (P <0 0 5 )及针药组 (P <0 0 1)。结论 脑卒中偏瘫功能康复需要运用现代康复技术同传统的针灸、中药结合。  相似文献   

13.
INTRODUCTIONToreleasetheupperextremities(UE)spasmofstrokepatients,weperformedrehabilitationtherapycentralizedonfacilitationandacupunctureon28strokepatients.Comparedwithcontrolgroup(28cases),thetreatmentgroupobtainedbettertherapeuticeffect.MATERIALSANDMETHODSMaterials56inpatientswithstrokerecruitedfromJanuary2001toOctober2002wererandomlydividedintotreatmentgroupandcontrolgroupbyrandomscales,eachgrouphaving28cases.Patientsintreatmentgroupwere50-72yearsofage(meanage:64years)includ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对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脑电的影响,探讨针刺疗效的客观评价方法。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刺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脑电信息采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 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 UE)、Wolf运动功能评定(WMFT)、Brunnstrom上肢运动功能分期对患者进行评定,并对脑电指标与康复量表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C3、C4以及O1、O2导联α波平均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FP1、FP2以及C3、C4导联δ波平均功率值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MBI、FMA UE和WMLF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均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均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均P<0.01);C3、C4以及O1、O2导联α波功率值与MBI、WMFT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FP1、FP2以及C3、C4导联δ波功率值与MBI、WMFT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改善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脑电指标可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临床疗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163例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进一步了解老年睡眠障碍患者的发病原因及表现,以便于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改善病情。方法 收集并整理我院老年心肾科近3年来住院且合并有各种睡眠障碍的163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睡眠障碍以入睡困难最常见,其他还有睡眠时间减少、中途觉醒、早醒及多梦或梦魇等。老年人脑生理学的改变、基础疾病引起的不适、睡眠环境差、心理负担重及药物影响等因素是导致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该采取积极合理的护理措施,从改善基础疾病症状、心理治疗、改善环境等多方面入手,从而改善睡眠,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6.
许佳  胡世红  凌晴  陈丽丹 《中国康复》2012,27(4):260-262
目的:观察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在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C组各20例。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B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C组加用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双侧肩关节X线片及肩关节指诊评价复位情况;采用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中上肢部分评定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周后,C组复位率明显高于A、B组(45%、15%、25%,P<0.05);3组FMA的分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C组更高于A、B组(P<0.05)。结论:肌电诱发的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优于单纯常规治疗方法和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针刺配合刮痧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临床医院脑病康复科疗区收治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予针刺联合刮痧疗法,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口服.结果:2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神经功能症状缺损评定量表(NDS)、Barthel指数(BI)评分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后2组比较,观察组睡眠质量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刮痧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失眠,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显著,尤其在远期疗效方面显示出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睡眠障碍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84例睡眠障碍患者按时间顺序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研究组采用阿普唑仑联合甜梦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用阿普唑仑治疗,疗程均为4w。于治疗前和治疗第1、2、4。末及停药后第1、4、8w末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自行设计的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其中研究组2例不合作、3例失访,资料完整者37例;对照组失访4例,资料完整者38例。两组共65例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结果经过4。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均得以改善。研究组阿普唑仑的平均剂量低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睡眠改善持续时间长。结论甜梦胶囊联合阿普唑仑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用药剂量低,且不良反应少而轻,停药后反跳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将伴发KOA的2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例,均接受以易化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治疗组加用包括电针、理疗及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治疗。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MS)在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后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S及FMM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针、理疗加运动疗法的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KOA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针灸疗法对脑梗死上肢局部肌痉挛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的fMRI变化,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脑梗死后上肢局部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采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针灸以及康复训练,B组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及常规康复训练,C组则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并结合超声观察引起上肢屈肌痉挛肌肉的长度、厚度的变化,以及上肢运动的fMRI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及Wolf运动功能评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A组更高于B、C组(P<0.05)、B组更高于C组(P<0.05);3组改良Ashworth分级和Wolf评定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A组更低于B、C组(P<0.05)、B组更低于C组(P<0.05)。A、B组患者在静息时肱二头肌长度均较治疗前及C组明显增加(P<0.05),并接近正常人的肌长度;C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静息时的肌纤维厚度、最大等长收缩的肌纤维长度和厚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患者肱二头肌屈伸肌力均较治疗前及C组明显增加(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患者SM1区激活面积及激活强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0.05),2组SMA区和小脑激活区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型肉毒毒素联合针灸疗法可以较好的缓解脑梗死后上肢局部肌痉挛,增加上肢活动的灵活性,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