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比观察单纯EST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治疗1cm以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胆总管结石患者225例(结石直径≤1.0cm,结石≤2枚),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总管内有结石后分为两组,A组32例单行EST,B组193例行EST后给予网篮取石。结果 A组患者中EST成功29例(90.6%),复查治愈27例(84.4%),发生并发症2例(6.3%);B组患者中EST成功179例(92.7%),复查治愈170例(88.1%),发生并发症17例(8.81%);两组结果进行率的χ2检验,胆总管结石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某些不适合行ERCP+EST+取石的胆总管结石在1cm以下者,行单纯的ERCP+EST的病例同样可达到满意的取石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术中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乳头切开(EST)取石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应用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36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原发病、手术方式、术后康复、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结果术前明确胆总管结石31例中10例先行术中ERCP取石,取石成功后再行LC;余21例和5例术前怀疑胆总管结石、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TCC)证实胆总管结石者先行LC,继而行ERCP取石。LC手术均获成功,ERCP取石成功率为97.22%。术后5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无明显出血、胆漏等并发症,术后住院平均为4 d。结论 LC联合术中ERCP一期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避免不必要的ERCP及因术后ERCP失败而致患者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序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胆总管结石并胆囊结石的35例老年病人均经B超或C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RCP)检查确诊后,先行EST取石,再择期行LC。结果33例病人完成EST联合LC的序贯治疗,2例EST取石后因再次出现胆总管结石,其中1例行急诊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和剖腹胆囊切除术,1例内镜下取石后行剖腹胆囊切除术。结论EST联合应用LC序贯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胆道结石是一种较常见的疾病,绝大多数患者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成功。但对于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巨大结石,单纯行ERCP及EST取石难以成功。2004年8月至2009年11月间我科有7例患者因胆总管巨大结石行ERCP及EST难以取石,后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BD)、探条扩张、胆道镜下液电碎石,再通过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取石,均获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163例临床诊断胆总管结石者行ERCP检查,造影成功159例,150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并经内镜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胆总管结石ERCP与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4.3%;胆总管结石150例,取石成功141例,成功率94.0%;EST术后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少到中等量肠道出血3例,高淀粉酶血症5例,无肠穿孔、大出血及死亡等并发症发生。结论ERCP可提高胆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EST取石是肝外胆管结石治疗的优良方法,对已作胆囊切除后肝外胆管残留或复发结石并应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ERCP、EST、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39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应用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和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胆总管结石患者391例,常规行ERCP检查,证实胆管内有结石后行EST.然后根据结石情况采取不同方法处理.(1)结石直径小于1.0 cm的315例用取石网篮取石;(2)结石直径大于1.0 cm的61例用碎石篮碎石;(3)6例巨大结石而于胆管内置入支架3个月.术后所有病人常规置入鼻胆引流管.结果 EST成功382例(97.70%),胆总管结石完全取出367例(96.07%).发生各种并发症35例(8.95%),主要为急性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和Oddi扩约肌切口渗血,未成功病例和一例重症胰腺炎转开腹手术治疗治愈.结论 ERCP、EST和ENBD诊治胆管结石特别是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行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86例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效果、住院时间、并发症等。结果开腹组术中结石取净率为94.8%,住院时间为23.8±7.6d,术后并发胆瘘2例,肝功能衰竭1例,腹腔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内镜组有4例取石失败,改行开腹手术,余均取石成功,取石成功率为94%,住院时间为10.2±5.3d,并发胆道感染2例,十二指肠乳头出血3例。结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相比,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患者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效果可靠。EST与LC的联合应用可替代大部分开腹胆囊切除 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  相似文献   

8.
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继发和残留结石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术后继发和残留结石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证实为胆道术后残留或继发结石的患34例,单枚结石13例,2枚结石6例,多枚结石15例,结石直径0.3~2.5cm不等,32例行EST成功,全部经予网蓝碎石、取石、气囊取石等治疗。结果 32例行EST成功,成功率93.9%,31例经网蓝和气囊取石成功,成功率96.8%,其中1例取石失败。术中3例乳头切口有出血,1例术后血淀粉酶升高,经非手术治疗控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ST是治疗胆总管术后残留和继发结石安全、有效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33例已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比较术前体外超声、CT、ERCP、内镜超声(EUS)对胆总管结石特别是小结石诊断的符合率,探讨EST取石术前行EUS检查的必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内镜(EUS)与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在胆总管泥沙样结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至2023年4月于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疑似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192例,经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1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首先进行MRCP检查,若MRCP结果提示泥沙样结石则直接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其余患者依次行EUS和ERCP。以ERCP造影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EST)作为诊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金标准,将各项检查结果与取石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US、MRCP和EUS联合MRCP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阳性率分别为81.76%、65.38%和86.49%;在经ERCP下EST所证实的阳性结果中,EUS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08%、83.33%和91.89%;MRCP为72.56%、77.78%和73.08%;EUS联合MRCP为98.46%、88.89%和97.30%。结论 EUS和MRCP在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中都具有一定潜力,但EUS在准确性方面更具优势。EUS联合MRCP可...  相似文献   

11.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目前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球囊扩张术(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已替代传统外科手术成为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189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取石方法,比较单纯行EST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mall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sEST)联合EPBD(s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加取石术诊治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同时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先行ERCP检查,再行内镜下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98例中ERCP准确诊断胆总管结石96例,怀疑胆总管结石1例,未发现异常1例,其确诊率为97.9%.96例EST后采取网篮取石、球囊取石和机械碎石网篮取石成功,1例失败.[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诊断价值较高.EST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临床上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有多种方法,常见的有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取石术(OCHTD),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ndoscopic sphineterotomy con-bined with laparo-seopie eholeeystectomy,EST+LC)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laparoseopie eholecysteetomy and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LCBD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十二指肠行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及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石对胆总管大结石病人的治疗价值。方法 本组21例胆总管大结石病人应用ERCP及EST,采用碎石取石网篮即时取石,较大结石采用机械碎石后取出。结果21例胆总管结石病人全部行EST,一次取尽结石14例(66.7%),二次取尽结石5例(22.8%),因碎石过多难以取尽1例(4.8%),1例因结石过大放弃治疗,取石成功率为90.5%,其中碎石治疗17例(81.0%),一次碎石成功13例(76.5%)。2次碎石成功3例(17.6%),1例因结石过大而放弃,碎石成功率94.1%。结论 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大结石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多可避免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患者完善术前准备,密切监护下经十二指肠镜先行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后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机械碎石(EML)取石,视具体情况留置鼻胆管引流及支架置入引流。结果 40例患者37例取石获得成功,成功率92.5%;其中10例经过二次取石。所有患者腹痛症状明显改善,皮肤巩膜黄染迅速消褪,发热患者48 h内体温趋于正常。术后并发轻型胰腺炎4例,乳头肌切口创面轻度渗血2例,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未发生肠穿孔、胆道撕脱等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 ERCP治疗老年胆总管巨大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考虑作为治疗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6.
蒋贝格  汤朝晖  宗明 《山东医药》2008,48(35):90-91
对8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前伴有或可疑伴有胆总管结石患者和31例LC术后怀疑有胆总管残留结石的患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乳头肌切开术(EST)。结果LC术前ERCP发现胆总管结石36例,EST清除33例,清除率91.7%;LC术后ERCP发现胆总管残留结石7例,EST清除6例,清除率85.7%。认为ERCP、EST用于LC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结石取净率高,临床疗效满意,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避免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RCP在青少年患者(≤18岁)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9月至2006年9月于长海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62例次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次患者61例成功,ERCP成功率98.4%。疾病中以CP最常见,占36%,其次为胆总管结石,占26%。47例次行ERCP下治疗,其中35例行EST切开,20例次行胰管与副胰管支架置入术,14例行胰管结石取出术;13例行胆总管结石或蛔虫残骸取出术中,有5例行ENBD术;3例sOD患者有2例行EST治疗,1例行肉毒杆菌毒素注射治疗。本组并发症发生率9.68%,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结论ERCP对青少年胆胰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有较高价值,治疗性ERCP对青少年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ERCP和EST已广泛应用于胆总管结石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近年来,EST联合球囊扩张使取石变得更为便利,但对于胆总管巨大结石(直径≥2.0cm),单纯EST后球囊扩张并不能达到取石的目的。为此,我院采用EST后大口径球囊(直径≥1.8cm)扩张联合机械碎石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uodenal diverticulum,JPDD)与胆总管结石的关系,以及对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13例ERCP病例,其中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253例,合并JPDD的胆总管结石51例.分析JPDD与胆总管结石发生的关系;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EST胆总管取石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JPDD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显著高于无JPDD组(18.4% VS 8.9%,P<0.01).与未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比较,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组ERCP插管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96.1% VS 99.5%,P>0.05),而EST取石成功率明显降低(91.8% VS 99.5%,P<0.05),EST术后创口出血显著增多(11.1% VS 1.9%,P<0.01),其他近期并发症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对EST治疗胆总管结石有一定影响;EST仍是治疗合并JPDD胆总管结石的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9~2017-09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基本资料。将上述患者分为开腹组(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44例)和ERCP+EST+LC组(4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前术后肝功能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前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ALT、术后AST、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ERCP+EST+LC组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总体优于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胆囊切除术,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术后肝功能损伤小,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