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临终关怀护理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提出在我国临终关怀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临终关怀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方面存在冲突、临终关怀护理比较落后、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建立等。因此,在我国发展临终关怀具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对策有:①开展死亡教育,转变传统观念;②多渠道、多形式地建立临终关怀机构;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培养临终关怀的专业护士;④促使临终关怀走上社会化、规范化的道路;⑥立足本土文化,开展学术研究,建立临终关怀的学科体系等。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从伦理学的角度思考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方法 伦理学分析。结果 了解临终关怀的历史沿革及我国独特的文化背景和伦理观念,提出临终关怀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并寻找解决的办法。结论 加强死亡教育,迎接护理挑战,改善伦理环境,有助于临终关怀事业在我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一级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终关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卫生保健工作中的新生事物,1967年英国桑德斯博士首创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医院迄今不过30年时间,临终关怀机构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我国专门从事临终关怀研究和临床服务仅9年。临终关怀是社会的需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人生晚年最困难时期给予完善的照料,使其能够恢复或保持一定的健康状态,直至能以尽可能少的痛苦走完人生。如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已经成为卫生事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一级医院是社区医疗、预防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有特殊优越条件,可成为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4.
我国临终关怀的现状和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终是生命过程即将终结的阶段。临终关怀是指由社会各阶层组成的团体,为临终病人提供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全面支持与照护。其目的既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也不是加速死亡,而是改善病人余寿的质量,使病人能够安详而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临终关怀同时为减轻其家属的失落和悲哀给予支持和鼓励,使临终的病人及其家属能够心平气和地迎接死亡。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生价值观的改变,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我国的临终关怀也有了20年的发展经历,笔者通过对我国临终关怀现状的阐述,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以期临终关怀能够向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与对策张勘,黄品芳临终关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卫生保健中的新兴事物。1967年英国桑德斯博士首创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迄今不过27年时间,临终关怀机构已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现在美国已有2000多所这类机构。我国专门...  相似文献   

6.
住院精神病人的临终关怀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临终关怀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在精神科临终关怀护理中,如何让精神病人在有限的时光内,生活得安详、舒适,得到“正常人”般的临终关怀,有尊严地走到生命的终点,这是我们每个医护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我们结合我院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谈几点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7.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学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学发展之路上海市卫生局(200002)张勘(一)临终关怀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也是卫生保健中的新生事物。1967年英国桑德斯首创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医院迄今不过27年时间,临终关怀机构已在不少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现在美国已有2...  相似文献   

8.
高龄老人临终关怀需求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对临终关怀需求意愿,为在我国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建立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就成都市小天辖区204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一般情况。健康情况和对临终关怀态度进行调查,采用SPPSS8.0对资料进行整理,使用多类结果的Logistic方法-Multinomial Logistic对影响高龄老人临终关怀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选择临终关怀方式时,老人中34.8%的选择对症治疗,20.6%的选择不治疗,17.2%选择听取医生的安排,9.8%选择听取子女伞兵 安排,9.8%的拒绝回答此问题,7.8%的希望继续高技术治疗,职业、生活费来源,家庭功能和IADL对临终关怀方式有影响。结论:高龄老人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是支持的,在其中开展临终关怀是可行的,同样为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和梳理临终关怀服务转介研究,阐述临终关怀服务转介的内涵、机制、影响因素,比如转介标准和评估工具,政策、医生和患者等因素对转介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临终关怀服务转介领域的研究方向:构建临终关怀服务转介体系,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准入标准,完善临终关怀保险政策,分析临终关怀服务转介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生活的质量,对于临终前的生命质量也提出了高的要求,这便产生了临终关怀。我国目前实施的临终关怀的形式主要有家庭型、综合医院型和专门临终机构型,而这3种形式又在不同方面存在着自己的缺陷。这就需要社会工作介入临终关怀之中。从介入理念、介入途径和方法上都可看出它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社会工作者在临终关怀中所担当的角色也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临终关怀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英美兴起,我国于1988年出现第一家专门临终关怀研究机构-天津医学院临终关怀研究中心.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临终关怀在我国呈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本文针对临终关怀这一"新生事物"在中国的独特的发展模式进行了表述,并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苏文  庄原苏 《卫生软科学》2007,21(3):239-241
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我国的临终关怀进行科学的审视,旨在指出临终关怀的伦理学意义,即临终关怀体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促进了现代公民道德的建设,有利于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从而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李霞  付伟 《健康研究》2012,32(2):143-146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正在由传统的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向社区居家照料的临终关怀服务过渡,并呈多元化发展.文章分析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以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国的临终关怀的发展和别的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临终关怀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查找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解国内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结果:中国临终关怀现存问题主要有三个,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发展落后、缺少政府的支持以及缺乏临终关怀专家。  相似文献   

15.
凌梦    龙艺 《现代预防医学》2020,(11):2011-2016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临终关怀的认识和态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为培养临终关怀专业服务队伍,制定临终关怀干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贵州省1320名医务人员并开展问卷调查,使用SPSS 17.0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医务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得分(7.63±2.273),临终关怀态度得分(4.50±1.512)。性别(t=-2.536,P=0.011)、学历(t=3.163,P=0.002)和职称(t=3.867,P<0.001)对临终关怀知识得分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学历(t=2.249,P=0.025)和职称(t=2.465,P=0.014)对临终关怀态度影响有统计学意义。临终关怀知识和临终关怀态度呈正相关(r=0.544,P<0.001)。结论 医务人员缺乏专业临终关怀知识,临终关怀态度不积极。建议政府加大对临终关怀的扶持力度,规范医务人员在校期间和继续教育阶段的临终关怀教育,同时鼓励高学历、高职称医务人员加入临终关怀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6.
临终关怀的理论及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终关怀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是为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照顾与支持,旨在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维持病人的尊严,使临终病人舒适地渡过人生。本文介绍了临终关怀的创始,临终关怀组织的工作内容、工作人员、环境设计、临终关怀组织形式中的居家护理方案等基本理论,同时也介绍了美国临终关怀组织的成长和临终关怀研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临终关怀的人文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临终关怀服务不仅是对人的尊严的维护,也是人道主义在医学领域内的升华和深化,更是全面适应现代医学模式要求的体现,标志着社会的发展与道德的进步。应大力加强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从而优化医疗卫生结构,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与效果。  相似文献   

18.
把临终关怀事业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进行讨论,是基于人类生命终结的普适与不可回避性考虑,基于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规模与速度所带来的赡养压力和临终老人对于社会医疗、养老保障需求的变化.加入政府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导引、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构建临终关怀服务供给模式和发展临终关怀专业化教育等,是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9.
以英国小型独立临终关怀院——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Saint Michael's Hospice)为例,介绍英国临终关怀院的高质量死亡、护理优先、支持生者、全民参与等服务理念,提出了应培育医务人员与民众科学理性死亡观、将临终关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以护理为核心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小型独立临终关怀机构等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度病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北京市朝阳门医院临终关怀病区1992~2002年10年病案进行分析,对临终关怀学科的管理和发展提出建议。方法:10年间共收治病人1142例,2次以上住院的有142人,对首次入院的1000例病案的分析结果表明,68.3%集中于70~90岁之间;接受临终关怀的主要原因为家庭护理困难,其它医院拒收占26.9%;首位疾病是脑血管病,占48.3%,癌症23%;90.2%的病人完全不能自理,而护理费用只占住院费用的第三位,为14、6%。结论 临终关怀专业机构是对我国现行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但其发展受到当前医疗体制的制约,在入院选择、收费制度、社会保障等方面有待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