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高素质的适应临终关怀工作需要的护士是成功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提高临终关怀服务质量水平的关键。临终关怀是20世纪60年代从英国兴起的,为癌症晚期患者及家属提供全面照护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项目。其宗旨是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使其能够舒适、安详、有尊严地走完人生的最  相似文献   

2.
一级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可行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终关怀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卫生保健工作中的新生事物,1967年英国桑德斯博士首创圣克里斯多佛临终关怀医院迄今不过30年时间,临终关怀机构已在许多国家得到发展和推广。我国专门从事临终关怀研究和临床服务仅9年。临终关怀是社会的需要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人生晚年最困难时期给予完善的照料,使其能够恢复或保持一定的健康状态,直至能以尽可能少的痛苦走完人生。如何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已经成为卫生事业管理中的重要课题。一级医院是社区医疗、预防体系中最基层的单位,开展临终关怀服务有特殊优越条件,可成为具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护理医院从业人员临终关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对临终关怀服务行为与态度的认知,从而对老年护理医院设置临终关怀病房及进行相关人员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和电子调查表格对本市53所老年护理医院不同职称、不同岗位的1081名从业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从业人员认为老年护理医院仍应以护理医疗为主,但临终关怀已受到一定重视;27.4%的从业人员认为心理护理是临终关怀服务的主要内容,但心理治疗技能较缺乏。结论临终关怀服务是老年护理医院服务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加强从业人员临终关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全面拓展加快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4.
李霞  付伟 《健康研究》2012,32(2):143-146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我国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正在由传统的综合性医院内附设临终关怀病房向社区居家照料的临终关怀服务过渡,并呈多元化发展.文章分析社区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并提出我国临终关怀服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研究,以推进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通过成立以收治肿瘤晚期患者为 主的关爱病房,对临终患者实施医疗服务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析,对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终关怀是为各种疾病晚期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生理、心理和社会全面支持与照护的一种医疗保健服务,在我国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医护人员只有在了解临终关怀概念、特点、意义、原则、工作内容,并掌握专业技术知识,改变传统医学观念,才能发展临终关怀事业,提高人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分析和梳理临终关怀服务转介研究,阐述临终关怀服务转介的内涵、机制、影响因素,比如转介标准和评估工具,政策、医生和患者等因素对转介的影响。基于此,提出临终关怀服务转介领域的研究方向:构建临终关怀服务转介体系,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准入标准,完善临终关怀保险政策,分析临终关怀服务转介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结果。  相似文献   

8.
把临终关怀事业纳入社会保障制度安排进行讨论,是基于人类生命终结的普适与不可回避性考虑,基于湖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规模与速度所带来的赡养压力和临终老人对于社会医疗、养老保障需求的变化.加入政府的制度安排与政策导引、完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构建临终关怀服务供给模式和发展临终关怀专业化教育等,是发展临终关怀事业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医改动态     
<正>国务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国务院李克强总理11月11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保障老有所医、老有所养。会议确定,一是促进医养融合对接。医疗机构为养老机构开通预约就诊绿色通道,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可作为医院康复护理场所。支持养老机构按规定开办老年病、康复、中医医院和临终关怀机构等。推进基  相似文献   

10.
以英国小型独立临终关怀院——圣米歇尔临终关怀院(Saint Michael's Hospice)为例,介绍英国临终关怀院的高质量死亡、护理优先、支持生者、全民参与等服务理念,提出了应培育医务人员与民众科学理性死亡观、将临终关怀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以护理为核心的临终关怀服务模式、探索建立小型独立临终关怀机构等适合中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医疗卫生服务新技术与新项目的发展是医院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作者根据在上海浦东新区35所医院目前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新技术与新项目的调查结果,提出了浦东新区医疗卫生服务新技术与新项目发展的3年策略行动方案。作者对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新技术与新项目的原则、人力与物力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新技术与新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医疗道德问题等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影响临终关怀发展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的卫生服务提供方式,是适应“生物-社会-心理“模式的服务行为之一.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临终关怀的发展,围绕实施临终关怀过程中的生命质量、死亡道德、死亡教育、人员组成、经费来源、法律依据、对象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加快临终关怀发展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3.
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自身特有的医护条件,乘势而上,创办了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临终关怀于一体的老年康复病房,把医疗卫生保障的覆盖面扩大到老人,让老年病人乃至弥留之际的垂危病人享有较好的医疗护理服务,赢得了老年人群的赞誉,同时为社区中心的发展走出了新的路子。  相似文献   

14.
高龄老人临终关怀需求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了解高龄老人对临终关怀需求意愿,为在我国更好的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建立完善的临终关怀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方式,就成都市小天辖区204位80岁以上高龄老人的一般情况。健康情况和对临终关怀态度进行调查,采用SPPSS8.0对资料进行整理,使用多类结果的Logistic方法-Multinomial Logistic对影响高龄老人临终关怀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选择临终关怀方式时,老人中34.8%的选择对症治疗,20.6%的选择不治疗,17.2%选择听取医生的安排,9.8%选择听取子女伞兵 安排,9.8%的拒绝回答此问题,7.8%的希望继续高技术治疗,职业、生活费来源,家庭功能和IADL对临终关怀方式有影响。结论:高龄老人对临终关怀的态度是支持的,在其中开展临终关怀是可行的,同样为其提供临终关怀服务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临终关怀之中国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4年,美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建立。1982年,国会颁布法令在医疗保险计划(为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计划)中加入临终关怀内容,这为病人提供了享受临终关怀服务的财政支持,同时也为美国临终关怀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政策的变化使得各地立即出现临终关怀浪潮。多年来,美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在处理复合性疼痛和症状方面的能力逐步增加,服务机构从小的、自愿组织发展到各种正规的非营利和营利机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世界范围内儿童临终关怀服务开始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于成人,儿童临终关怀给患儿家庭带来的挫败感和失落感更强,影响时间也更持久。儿童临终关怀服务作为一项新兴的人文关怀服务,在我国尚处在起步阶段,需要得到政策制定、社会关注、专业培训与督导等支持。笔者就肿瘤患儿临终关怀服务,对儿童临终关怀服务提出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今医学科技和卫生服务的发展,使医学目的(MT)更加明晰,医疗消费(MC)更具实践性,同时也促进了我国“临终关怀”(MDC)事业和“安乐死”的兴起,这是时代的进步,是生命伦理学于学术界得到普遍共识并为之实现而不懈努力的结果。但“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中国的临终关怀的发展和别的国家相比仍存在巨大的差距,本研究旨在调查中国临终关怀现存问题并提出对策。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查找的方法,比较分析了解国内临终关怀服务的发展现状。结果:中国临终关怀现存问题主要有三个,死亡教育和临终关怀教育发展落后、缺少政府的支持以及缺乏临终关怀专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我国国有医院承担着区域医疗卫生服务的责任,属于国家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主要载体。因此医院不同于一般性质的企业,不能追求经营效益的最大化,而是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如何合理兼顾医院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与更好地承担社会职能已经成为了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难点所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事业的多元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现行基础和条件已经开始发生变化,决定和影响医疗卫生需求和供给的因素将会出现多元化和市场化的倾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发展,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市场经济变化的一种客观趋势。形成医疗卫生事业多元化的新格局,将有助于完善我国现行医疗卫生事业的结构,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助于缓解局部地区存在的高质量的医疗卫生需求与一般服务供给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