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现有的矿山供水系统设备分散、故障处理滞后等问题,提出基于Modbus协议的远程无线监测监控系统,分析了Modbus通信协议特点,设计了PLC和无线电台之间的Modbus通信程序,实现集控主站与监控分站的数据通信。  相似文献   

2.
本文完成了Modbus协议串行通信RTU模式下的实现,并设计了RTU模式下一致性测试系统的结构,然后依据该系统的结构,实现了Modbus串行通信RTU模式下的一致性测试系统.文中所采用的精确定时方法、系统结构和协议实现方法具有通用性,适用于类似通讯协议的实现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Modbus RTU通信协议的原理及在智能设备中的实现方法。分析了该协议的数据帧格式,研究了位、两字节整数、长整数和浮点数等数据类型的表达方法;根据其消息响应机制,结合智能设备中微处理器的特点,从运算速度、程序量需求等方面对协议的具体实现进行了优化;最后使用组态王进行了通信试验,实现了典型智能设备的数据传输功能。经优化后的RTU协议实现方法具有占用资源少、通信效率高的优点,对于智能设备的通信系统设计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工业控制过程中,对于由一主机和若干从机所构成的网络,可以采用Modbus协议实现主从机之间的信息传递,在实现主从通信的基础上,提高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和速率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定制WinCE操作系统和串口驱动编程,分析Modbus ASCII通信协议的原理,设计了EVC下Modbus ASCII通信协议的主从通信程序,并且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常规的PLC实现远程RTU的主动上报功能的系统配置,协议定义,通信方式,通信机制和数据碰撞的处理方法。充分利用PLC灵活组态,自由定义的特点实现无线远程监控,有效降低用户投资成本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泓格科技所开发的PROFIBUS网关(Gateway),能在PROFIBUS和Modbus与HART之间担任通讯协议转换的角色,让使用者可以透过这些网关轻易地由PROFIBUS主站访问Modbus和HART设备.例如,GW-7552可以实现PROFIBUS DP从站到Modbus RTU/ASCII主/从站的协议转换.GW-7553可以实现PROFIBUS DP从站到Modbus RTU/ASCⅡ主/从站与Modbus TCP伺服端/客户端的协议转换.  相似文献   

7.
在燃气锅炉监控系统中,DCS作为主站基于Modbus RTU协议,通过RS485总线与西门子S7-200 PLC、网络电力仪表ACR320E实现无缝连接,读取锅炉本体参数。DCS还作为从站基于Modbus RTU协议、以RS485总线方式与燃气调压站RTU通讯连接,被动接收燃气系统参数。DCS与S7-200 PLC、网络电力仪表ACR320E及燃气调压站RTU三者的互联,实现了燃气锅炉系统的全方位动态监控,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前无论Modbus,Profi-bus还是Hostlink等,都是基于差分电路而设计的,这样通信距离最多也只有500 m,而且还要考虑到现场布线的可行性,防爆要求等,现场总线的传输距离已经远远无法满足远程监控的要求。文章通过对Modbus和Modbus-TCP协议的研究,采用Modbus协议将现场所有设备在本地电脑获取,然后转换成Modbus-TCP协议,通过以太网、WiFi等设备传送到远距离的客户端,甚至可以通过路由器连上Internet传送到互联网可及的任何角落,为客户提供一种远程监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于LonWorks技术的变电站远程调度监控系统。该系统分成监测控制级,网络数据传输级,远程调度监控中心实时数据集成级三层体系结构,主要在监测控制级设计了一个嵌入式LonWorks网关对底层的Lontalk协议的数据包和高层的Modbus协议的RTU数据包相互转换,再通过modem和电力专用通信网,实现了变电站的远程调度监控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该文提出一种四自由度混合驱动工业机械手结构模型及控制系统,利用电机与气压驱动相结合的优势实现准确定位与快速动作。系统以S7-200 PLC为底层设备控制器,通过试验剖析PLC内部封装协议,构建了基于PPI主从协议方式的通信系统。采用VB中的MSComm控件对串口进行编程,组建了上位计算机-串口-PLC主从式监控系统。实验表明:基于PPI主从协议方式的PLC串口通信系统可稳定地实现混合气动机械手的远程操控、实时数据分析、显示、存储及动作动画模拟等功能,以满足特殊环境下的操控要求。  相似文献   

11.
基于嵌入式STM32的ModbusRTU协议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Modbus协议以其高效性、可靠性,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为了提高电厂对数据采集的可靠性和实时性,提出了将Modbus通信协议与32位STM32F103ZE微处理器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和Modbus通信协议的内容。在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上实现了基于ModbusRTu通信协议的主站和从站的通信,并详细讨论了Modbus通信协议中CRC校验码的生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有效地实现了Modbus协议,可以广泛地应用于电厂和其他工业现场。  相似文献   

12.
柳军  高长水 《机电一体化》2011,(8):54-56,91
使用V6 -H通用型变频器对三相交流电机进行控制,即利用变频器的调速和转矩控制性能对走丝系统的速度和张力进行控制.以PC机作为上位机,用VC++6.0开发通信接口,采用Modbus协议的RTU格式与变频器进行串口通信.  相似文献   

13.
配光性能是灯具合格性检测的关键标准之一,为了提高灯具配光性能检测效率和网络化能力,设计了一种基于Modbus协议的配光性能自动检测方法。采用上位机分析处理自定义格式的国家配光标准规范数字化文件,通过Modbus总线通信接口向下位微控制器发出控制数据信息,以直接驱动灯具工作台X,Y,Z坐标方向上的执行机构至规定位置,获取灯具不同位置的光度数据并实时绘制出光度检测曲线,通信协议遵循Modbus协议通信规约,可与Modbus协议控制网络中的其他智能装置实现通信。在实际测试中,具有简单可靠、运动分辨率高、检测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张辰  毛冬  黄海潮 《机械科学与技术》2022,41(12):1936-1942
电力系统中不同厂家的现场设备接口各异,使得实际使用中现场设备很难被集成,形成一个信息孤岛。面向电力设备运行状态监测需求,结合当前电力装备普遍采用的Modbus RTU协议和各类PLC协议等为主要现场数据采集接口的现状,进行现有接口协议的OPC UA转换单元设计,研制异构电力设备OPC UA协议转换的嵌入式最小系统硬件平台,建立基于OPC UA协议标准化的统一输出接口。该硬件平台利用软件配置的方式实现现场数据采集智能设备统一接入,可高效支撑以OPC UA协议为输出的异构标准化跨平台运行,有利于同时支持更多不同种类采集终端云边协同参数采集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
LED路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使道路照明中大规模采用LED路灯成为可能,同时,LED灯具便于调光的特点容易实现单灯控制。RS485总线简单实用、成本相对低廉,利用差分信号传输抗干扰性强。Modbus协议是免费简单可靠的通信协议,已经在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已被标准化。文章介绍了一种利用RS485总线和ModbusRTU协议实现路灯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方案,取得了不错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锦权 《现代机械》2010,(6):53-55,82
本文讲述了如何用Siemens S7-300 CPU313C-2PtP与Siemens S7-200 CPU226CN基于Modbus RTU协议实现无线通讯的方法,并详细描述了硬件配置和软件编程,为工业控制提供一种性价比高,稳定可靠的通讯方案。  相似文献   

17.
基于MODBUS协议的小环境恒湿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提出了一种面向小环境的恒湿系统设计方案;以RS-485总线为信号传输媒质,以MODBUS协议作为系统通信协议,实现了系统内部各单元间的可靠通信以及系统与其他使用MODBUS协议的智能仪表间的快速连接与组网;给出了系统与上位机间的互连形式和上位机端MODBUS消息帧的接收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现有国内厂家生产的常见蠕动泵BT100M为研究对象,根据泵体满足串口Modbus RTU通信协议,对其泵头驱动装置及泵头的运动控制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利用西门子224XP系列PLC对其设备的整体运行情况进行自动控制系统设计、测试及人机界面开发,挖掘其应用及推广价值,研讨其Modbus自由口通信协议的程序设计方法。根据研究设计内容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上位人机界面自动控制改造,使其有针对性地推广应用于相关的工业自动控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应用SPComm实现模拟屏与监控主机的串口通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引进的马赛克模拟控制屏和原有的微机运动系统(SCADA系统)的远方终端(RTU)互不通信问题,开发了一套实现模拟屏和监控主机通信的软件,介绍了该软件开发的硬件环境,软件结构,主程序框图和模拟屏通信程序框图,测试证明,该串口通信软件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为支持不同的通信夫约的设备之间通信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