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肠中6种生物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丹磺酰氯为衍生试剂,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肠中腐胺、尸胺、酪胺、组胺、亚精胺和精胺6种生物胺的方法.色谱条件:C18色谱柱分离,以甲醇和0.1%乙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以1,7-二氨基庚烷为内标,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6种生物胺实现了良好的分离,并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0.999).方法的检测限:腐胺、亚精胺、尸胺和酪胺均为0.8μg/mL,组胺和精胺均为4 μg/mL.本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回收率.对发酵香肠样品中的生物胺含量进行了分析,其中部分香肠中含有一定量的生物胺,最高可达1.09mg/g.  相似文献   

2.
柱前衍生HPLC同时测定鱼中多种生物胺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鱼中7种生物胺(即色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的含量,研究在不同贮藏条件下鱼体生物胺的变化规律。方法:样品用5%三氯乙酸溶液提取后,用丹磺酰氯进行柱前衍生,经C18色谱柱(4.6mmI.D.×150mm)分离,用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于波长254nm处检测。考察大黄鱼和黄鲷在-20、4和25℃贮藏不同时间时生物胺的变化情况。结果:20min内7种生物胺得到良好的分离,在0.1~20.0mg/kg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生物胺的平均回收率73%~101%,RSD5.9%~20.1%。所测的7种新鲜海鱼中,除金线鱼具有较高的生物胺含量(170.8mg/kg)外,其它鱼的生物胺含量很低(3.95~23.63mg/kg)。在-20℃条件下大黄鱼和黄鲷中生物胺的总量无显著变化(p<0.05),而在4℃和25℃时,鱼体中的生物胺总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其中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含量变化敏锐,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上升,其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低温贮藏可有效控制鱼体中生物胺的形成。腐胺、尸胺、组胺和酪胺可作为判断鱼体新鲜度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水产品中多组分生物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荧光检测方法。采用荧光试剂邻苯二甲醛(OPA)为柱后衍生化试剂,在Capcell Pak MG-C18色谱柱上,通过梯度洗脱使酪胺、腐胺、尸胺、组胺、胍丁胺、精胺和亚精胺等7种生物胺得到良好分离,在给定的浓度范围内,各组分生物胺呈现良好线性相关(R^2〉0.999)。在水产品中添加生物胺混合标准溶液,平均回收率为88.3%~110.1%,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结合水产品的感官鉴定、pH值和TVBN值测定等方法检测水产食品的新鲜程度,分析了鱿鱼在不同保藏温度、保藏时间下的生物胺种类及含量的变化。其中胍丁胺和尸胺在鱿鱼的保藏过程中发生最显著变化,可以作为其质量变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虾仁中八种生物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同时测定南美白对虾虾仁中亚精胺、精胺、腐胺、尸胺、组胺、2-苯乙胺、酪胺和色胺8种生物胺(Bas)的分析方法。样品用1%三氯乙酸水溶液提取,采用C18柱色谱分离、以甲醇和5 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分离八种生物胺,选择性监测模式采集质谱数据。8种生物胺在0.05~10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8,方法的检出限(LODs,S/N=3)在0.001 5~0.016 0μg/L之间,定量限(LOQs,S/N=10)在0.004 6~0.048 0μg/L之间。8种生物胺平加标回收率为85%~117%。该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等特点,适用于虾仁中生物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市售泡凤爪中的生物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丹磺酰氯为柱前衍生,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市售泡凤爪中色胺、β-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精胺8种生物胺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C18色谱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nm。在此条件下,8种生物胺在23min内实现了良好的分离,该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均在0.998以上,精密度在可接收范围内(RSD<5%),8种生物胺的平均回收率在90.41%~99.66%之间。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重复性好,可快捷、准确地对市售泡凤爪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检测出生物胺总量范围在72.42~409.67mg/kg,其中,色胺、组胺、腐胺、尸胺、亚精胺的检出率为100%,其平均含量分别为47.53、26.20、35.65、12.94、8.15mg/kg。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UPLC)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色胺、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章鱼胺、酪胺、亚精胺、精胺等9种生物胺的含量。方法样品经高氯酸溶液提取,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化,加入氨水终止反应,乙腈定容。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2.1mm×100 mm,1.7μm)色谱柱,以5 mmol/L乙酸铵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54 nm下检测。结果 9种生物胺在0.1~20μg/mL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样品在20、50和100 mg/kg 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率为75.6%~97.2%,相对标准偏差为0.12%~5.32%(n=6);9种生物胺的方法定量限均为10 m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以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9种生物胺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7.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中国传统发酵豆腐制品中的生物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同时检测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中10种生物胺(BAs)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测定一些发酵豆腐制品中的生物胺含量.方法:以庚胺为内标试剂,苯甲酰氯为样品衍生试剂;Inertsil ODS-3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和10mmol/L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于波长254nm处紫外检测.以0.4mol/L高氯酸溶液为样品提取溶剂,测定发酵豆腐制品中10种生物胺含量.结果:在20min内各种生物胺得到很好的分离.经方法学验证,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94.7%~109.8%之间,精密度、重复性RSD均小于10%.4种发酵豆腐制品中,被检测到的生物胺有:腐胺(Put)、尸胺(Cad)、亚精胺(Spd)、精胺(Spm)、色胺(Try)、2-苯乙胺(Phe)、组胺(His)、酪胺(Tyr).不同样品的生物胺含量差异很大,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5-羟基色胺(Ser)、胍基丁胺(Agm).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是测定发酵豆腐制品中生物胺含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高效液相法测定市售腌制蔬菜商品中8种生物胺的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丹磺酰氯为衍生试剂,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腌制蔬菜中色胺,β-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酪胺,亚精胺和精胺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C18色谱柱分离,以水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254 nm。在设定的试验条件下,8种生物胺在30 min内实现了良好的分离,待测生物胺峰面积同其相应浓度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8)。仪器重复性良好(RSD<0.63%),方法重复性在可接收范围内(RSD<10%),8种生物胺的平均回收率在89.19%~103.02%之间。结果表明生物胺的HPLC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精密度和重复性好,可快捷、准确地对腌制蔬菜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对市售腌制蔬菜样品中的生物胺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出生物胺总量范围在39.38~628.82 mg/kg,属于目前我国安全标准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9.
以4-fluoro-3-nitrobenzo-trifluoride(FNBT)为衍生剂,N,N-diisopropylethyl-amine(DIPEA)为催化剂,建立了一种新的柱前衍生-反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RP-HPLC)同时测定酱腌菜中的8种生物胺(组胺、色胺、β-苯乙胺、腐胺、酪胺、尸胺、亚精胺及精胺)。采用硼酸盐缓冲溶液为衍生介质,在60℃下衍生反应30 min,使用C18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超纯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0m L/min,紫外检测波长242 nm。在0.5~100 mg/L浓度范围内,8种生物胺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9),方法的检出限(LODs)为0.013~0.053 mg/L,定量限(LOQs)为0.044~0.176 mg/L,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3.47%~99.8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7%~3.67%。采用该方法对26种市售酱腌菜中的生物胺进行了分析,发酵型酱腌菜中的生物胺总量范围为40.57~692.82 mg/kg,非发酵型酱腌菜中的生物胺总量范围为9.86~270.93 mg/kg。发酵型酱腌菜中8种生物胺单体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非发酵型酱腌菜。该方法简单、准确和可靠,可适用于酱腌菜中生物胺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10.
刘慧琳  赵源  张瑛  唐佳琪  王静   《中国食品学报》2020,20(8):248-254
本研究建立了1种检测某白酒与黄酒中常见的9种生物胺(尸胺、组胺、酪胺、色胺、盐酸吡哆胺、精胺、亚精胺、腐胺和2-苯乙胺)的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并对其实际运用可行性进行验证与讨论。以丹磺酰氯(Dns-Cl)作为衍生试剂,采用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分离,以乙腈和含0.1%甲酸的0.01 mol/L乙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A与B,流速0.8 mL/min,紫外检测器波长254 nm。分析结果显示,9种生物胺在质量浓度0.5~50 mg/L范围,生物胺浓度与峰面积间线性相关性良好(R20.998)。选取1.0,5.0,10.0 mg/L 3个水平加标,得到加标回收率83.30%~114.7%,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4.56%,9种生物胺检出限为0.07~0.22 mg/L。采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检测白酒与发酵酒——黄酒中的生物胺,实现了白酒与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1.
郝宇  孙波  张宇  马艺荧  解双瑜  李天一 《食品科学》2019,40(16):343-349
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东北农家酱中的生物胺。采用5%的三氯乙酸提取东北农家酱中生物胺,正己烷除脂,丹磺酰氯作为柱前衍生试剂。采用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甲醇和水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min,在254 nm紫外检测波长处进行生物胺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东北农家酱中的5 种生物胺(组胺、酪胺、β-苯乙胺、腐胺、亚精胺)在40 min内能很好地被分离。方法中5 种生物胺的线性范围为1~50 mg/kg,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检出限(RSN=3)为0.02~0.06 mg/kg,相对标准偏差低于5%,在添加量为5.0、10.0 mg/L和15.0 mg/L时,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在82%~105%之间。本方法线性范围较广、重复性好、准确性高,能快速简便地对东北农家酱中的生物胺进行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2.
建立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黄酒中17 种氨基酸及7 种生物胺含量的方法。采用异硫氰酸苯酯柱前衍生试剂,采用Inertsil ODS-SP C18(250 mm×4.6 mm,5 μm)分析,以乙酸钠溶液和乙腈溶液混合液进行梯度洗脱,在254 nm波长处进行氨基酸和生物胺的含量分析。氨基酸和生物胺在2.0~500 mg/L和0.5~125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平均回收率在86.44%~99.7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0.31%~3.53%之间;检出限为0.02~0.25 mg/L,定量限为0.25~4.50 mg/L。方法线性范围广、准确性高、稳定性好,适用于黄酒中氨基酸及生物胺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别采用4-氟-3-硝基三氟甲苯(FNBT)柱前衍生RP-HPLC紫外检测分析方法(简称FNBT衍生法)和丹磺酰氯柱前衍生RP-HPLC紫外检测分析方法(简称DNS-Cl衍生法)测定酱腌菜中生物胺含量,并比较这两种方法对酱腌菜中8种生物胺(组胺、色胺、β-苯乙胺、腐胺、酪胺、尸胺、亚精胺及精胺)检测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浓度范围1~100mg/L内,两种方法对8种生物胺的检测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FNBT衍生法的检出限(0.016~0.071mg/L)优于DNS-Cl衍生法(0.066~0.191 mg/L)。方法的精确度试验表明:FNBT衍生法的加标平均回收率(92.87%~100.18%)略优于DNS-Cl衍生法的加标平均回收率(83.52%~102.33%),两种方法的测量精密度RSD%均小于5%。DNS-Cl衍生法衍生试剂消耗大、操作繁琐,对生物胺检测的灵敏度低,而FNBT衍生法衍生试剂消耗少、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及准确性更高,适用于大批量食品中微量生物胺的快速、准确分析。用两种方法检测酱腌菜中8种生物胺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发酵型饮料酒中生物胺含量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丹磺酰氯柱前衍生,分析了我国市场中32个啤酒样品、32个葡萄酒样品和12个黄酒样品中生物胺的含量。结果表明,我国啤酒、葡萄酒样品中含有较低的生物胺物质,平均含量分别为4.787 mg/L和11.240 mg/L,黄酒中生物胺含量较高,达到了78.304 mg/L。3种饮料酒含量较多的单体生物胺均为腐胺和酪胺,我国葡萄酒中的组胺含量低于国际现有组胺标准的最低限量要求。不同企业生产的啤酒样品和不同原产地的葡萄酒样品中组胺含量存在显著差异,黄酒样品中生物胺含量为18.603~140.010 mg/L,样品间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5.
建立黄酒发酵醪液(固液混合物)中生物胺的检测方法并测定绍兴某黄酒厂发酵醪液的生物胺含量。结果显示,8种生物胺的检出限为0.187μg/L^0.35μg/L,定量限为0.323μg/L^1.06μg/L,且在0.5μg/L^2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8种生物胺在黄酒发酵醪液样品中的平均回收率为95.31%~105.22%,相对标准偏差在3.21%~9.87%,均小于10%,符合国家标准中残留检测要求。在黄酒发酵醪液中,8种生物胺均能检出,总生物胺的范围是151.02 mg/L^181.48 mg/L,其中腐胺和酪胺是主要的生物胺。  相似文献   

16.
杨静  王琨  周元 《中国酿造》2023,42(2):228-234
该研究建立了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分析葡萄酒中8种生物胺(腐胺、尸胺、精胺、亚精胺、酪胺、β-苯乙胺、组胺和色胺)的方法。取0.5 m L葡萄酒样品与0.5 m L 0.2 mol/L碳酸钠溶液以及4 m L二氯甲烷混合,加入20μL衍生剂氯甲酸-2,2,2-三氯乙酯和10μL催化剂三乙胺,于40℃反应10 min进行葡萄酒中生物胺的提取衍生,随后使用HP-5毛细管色谱柱采用升温程序(初始柱温120℃保持1 min,以3℃/min升至270℃,保持1 min)分离目标物并采用GC-ECD进行检测,外标法定量。方法学评价结果表明,8种生物胺的检出限(LOD)为0.2~0.8 mol/L,定量限(LOQ)为0.7~2.0 mol/L,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2%~102.1%,精密度试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8%~3.3%。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7.
黄酒中9 种生物胺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一种检测黄酒中生物胺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用三氯乙酸提取黄酒中生物胺,丹磺酰氯作为衍生化试剂,1,7-二氨基庚烷作为内标定量。色谱条件为:Waters XBridge C18色谱柱(4.5 mm×250 mm,3.8 μm)作为分离柱,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254 nm。结果表明,9 种生物胺(盐酸吡哆胺、色胺、腐胺、尸胺、β-苯乙胺、组胺、酪胺、精胺和亚精胺)在40 min内能被很好分离。在1~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各种生物胺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R2>0.999)。各生物胺加标回收率为79.54%~89.55%,相对标准偏差为3.14%~6.35%,该法各组分检出限(RSN=3)为0.002~0.009 mg/L。应用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实现了黄酒中生物胺的准确检测。  相似文献   

18.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技术,以丹磺酰氯作为柱前衍生试剂,测定了新疆不同地区21个市售葡萄酒中的8种生物胺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地区葡萄酒中的生物胺总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和田地区葡萄酒中总生物胺含量最少,为37.16 mg/L,吐鲁番地区葡萄酒中生物胺总含量最高,为335.18 mg/L,且不同地区生产的葡萄酒中各项生物胺种类也存在差异,生物胺中含量最高的是精胺,平均测定含量为87.37 mg/L。通过对葡萄酒中生物胺含量的测定分析,可以为新疆地区葡萄酒中的生物胺的安全品质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A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method coupled to contactless conductivity detection was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Complete resolution of five biogenic amines, which are mostly found in dairy products, were performed in less than 6 min. Separation electrolyte composition was selected as 500 mM α-hydroxyisobutyric acid (HIBA) at pH 2.05.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he method for biogenic amines were found between 0.041 and 0.098 mg/L. The precisions for the corrected peak areas were calculated as between 2.35 and 4.25% RSD.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method was demonstrated by analyzing biogenic amines in the cheese, yoghurt, and kefir samples. The method does not require any pre-concentration and derivatization steps and can be applied as a simple, rapid, and precise method for the direct determination of biogenic amines in food samples.  相似文献   

20.
A rapid and novel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ction of seven biogenic amines in Korean Bokbunja wines. The biogenic amines were pre-column derivatised with dansyl chloride and subsequently extracted by a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artridge. For the analysis, the dansylated amines were separated on an Acquity™ UPLC column and detected with a micrOTOF-Q II mass spectrometer. The method was validated in terms of linearity, sensitivity, precision and recovery.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R2) was higher than 0.994 for all calibration curves. The limit of detection was between 3 and 15 ng/mL. The intra- and inter-day precisions were below 5.0% and 10.7%, respectively. The proposed method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for the biogenic amine analysis of 18 commercially available Bokbunja wines. None of the biogenic amine levels found in Bokbunja wines surpassed the toxic level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