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某医药学院学生校外用餐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医药学院学生校外用餐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加强高校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13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39.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很重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大学生在校外用餐的频率较高,校区之间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某校区有25.5%的学生每周外出用餐3次以上;仅有21.2%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食堂的菜肴符合自己的口味。外出用餐的原因主要为食堂拥挤、菜式少、想换口味,有54.3%的学生外出用餐时首选学校附近的快餐店。结论学校应加强对学生饮食行为的引导,提高学校食堂的服务质量,为学生提供营养、合口的饮食。  相似文献   

2.
医科院校大学生饮食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医科院校学生饮食行为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纠正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保证其身体健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同济医学院593名大学生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饮食消费、外出就餐和饮食习惯等.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女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5%的大学生平均月消费为300元~,<300元者占7.7%.男女生月平均饮食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月平均饮食费用300元~的男生(50.3%)高于女生(40.6%),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2.4%的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100元.学生普遍有外出就餐行为,64.9%的学生首选学校附近小餐馆.选择食物依据个人口味者占57.6%.考虑营养搭配者占20.5%.26.9%的学生有偏食现象,29.8%的学生有吃零食习惯.每周吃早餐次数<3次者占15.5%,>5次的女生(67.6%)显著多于男生(43.8%)(P<0.01).结论 该医学院学生普遍存在不健康饮食行为,学校应采取措施加强饮食健康教育并提高食堂餐饮质量,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保障其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周口市高校学生饮食行为和营养摄入情况,为制订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称重记账法和回顾法对周口市高校在校就餐学生进行饮食行为和营养状况调查。结果 大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媒体(87.5%);女生吃零食和挑食的比例高于男生(χ2=4.396、91.867,P<0.050、0.010),男生添加夜餐的比例高于女生(χ2=197.092,P<0.001);存在蛋白质、锌摄入不足,钙、VitA、VitB1 、VitB2缺乏,糖类供能比例高(72.3%),早餐供能比例偏低(19.8%)。结论 高校学生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少;营养知识普遍欠缺;饮食行为不良、营养失衡、三餐营养分配不合理。应加强教育和指导,改善营养失衡。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北京市门头沟区学生午餐方式及食堂供餐现状进行分析,为相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选取北京市门头沟区全部学校进行学生午餐就餐方式及学校食堂供餐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门头沟区中小学生午餐就餐方式,41%学校食堂用餐,33%吃外送营养餐,26%回家用餐;学校食堂19所均已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食堂量化分级均在B级以上,仅6所城镇地区学校食堂有营养师,仅1所食堂按年级分别为学生制作午餐食谱。结论食品卫生状况得到了保证,但由于学校缺乏营养师,仅32%的学生食堂能提供营养餐,仅1所学校食堂按年级分别制作学生午餐食谱。因此,相关部门加大资金投入,有条件聘请营养师,同时加强营养知识宣传,使学生认识健康膳食、均衡营养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养成合理膳食的饮食行为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现状及其在学生营养健康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为加强学校食堂建设和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房山区9所中小学校食堂及366名在校就餐的学生进行膳食及营养教育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 食堂硬件设备较好,但饮食服务人员文化程度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86.0%,极少接受营养知识培训。在食堂就餐的学生较多,但食堂几乎从未结合学生饮食开展过任何形式的营养健康宣教。学生营养知识普遍欠缺,并且通过学校获得营养相关知识的机会少,只占18.0%;83.3%的学生希望食堂能够增加饮食营养宣传和指导服务。结论 学校食堂建设应与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了解西城区学生营养餐用餐现状以及改进需求,为政府制定营养干预策略,防控学生超重肥胖和营养不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北京市西城区143所中小学校中开展学生午餐用餐、供餐情况调查;在3所学校600名学生和568名家长中开展学生午餐满意度及其营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结果 分别有53.5%,43.5%学生午餐就餐方式为外送餐、食堂,其平均用时分别为2.1,0.8h.在学生剩饭菜种类中,素菜剩饭比例最高,其次为主食剩饭.分别有20.1%,26.7%学生认为午餐口味、荤素搭配比较好或者非常好.女生吃完午餐比例低于男生.53.2%家长希望由学校食堂提供午餐.结论 外送餐用时较长,学校食堂缺少营养师,均要进一步改进;学生、教师、家长均需要增强营养知识培训,在教师监督和家长指导帮助下,培养学生良好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西某高校大学生对学校食堂满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的制定大学生饮食规划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某高校840名大学生对学校食堂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9. 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805份有效问卷中,山西某高校大学生对学校食堂总体满意度为33. 0%;单因素结果显示,年级、家庭人均月收入、食堂餐具及饭菜卫生状况、食堂饭菜搭配在大学生对学校食堂满意程度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级、食堂餐具以及饭菜卫生状况、食堂饭菜搭配是影响大学生对学校食堂满意度的重要因素。结论山西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学校食堂满意水平较低,学校应加强低年级学生的饮食教育,引导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一步加强对食堂餐具及饭菜卫生状况的管理,注重食堂饭菜合理搭配,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外卖消费行为现况,同时探讨学生在校就餐满意度等因素对外卖消费行为的影响,从而为吸引学生主动在校就餐、降低学生外卖频率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北京市某高校选取411名在校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11名调查对象中,36.01%的学生极少或从未订过外卖;在剩余63.99%外卖行为较为普遍的学生中,晚餐时段外卖频率最高(69.58%);"省时省力、更方便"是学生选择外卖最主要的原因(66.92%)。在差异性比较中发现,学生对学校餐饮服务满意度越低其外卖频率越高(P=0.034);学生的平均每月生活费越高其外卖频率越高(P0.001)。外卖频率较为普遍的学生对学校的"饭菜品种"、"饭菜口味"、"饭菜份量"、"卫生状况"的评分均低于极少或不定外卖的学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校学生的外卖频率与学校餐饮服务满意度呈负相关。学校应通过改善食堂饭菜口味、丰富饭菜品种、创新服务模式等途径不断提高餐饮服务质量,吸引学生主动在校就餐,从而减少外卖行为。  相似文献   

9.
高校学生食堂饮食卫生安全隐患与对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我国高校学生多为在校食宿生,人数多且相对集中.高校学生食堂是以从事为高校学生提供饮食消费和服务的场所.制作出安全、美味、营养的饭菜,让大学生放心消费,保证学生正常的生长发育,确保高校正常的教学和校园秩序是其宗旨.但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快速发展,在校食宿学生数量剧增,大多数学生食堂来不及扩建,致使食堂规模相对狭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堂的饭菜质量和学生的就餐环境.另外,食品原料中农药、化肥、食品添加剂的超标,导致高校学生饮食卫生与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正确审视目前高校学生食堂卫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和学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福建某大学新生的体质指数及营养知信行状况,为更好开展营养教育、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提供依据。方法用体质指数(BMI)评价学生的营养状况,以问卷形式对大学生854人的营养现状、营养知识、营养态度及不良饮食行为进行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大学生体质指数正常者仅57.6%,女生(62.5%)高于男生(52.5%);营养素缺乏等引起的5个主要症状的发生率女生(64.2%)高于男生(42.4%);营养知识(15题)知晓率54.9%,男生(57.4%)高于女生(52.6%);学生不良饮食行为(10题)发生率52.8%,女生(56.4%)高于男生(49.1%)。学生普遍存在每天吃零食(91.2%)、边吃饭边做事(82.6%)等饮食行为;学生对营养知识感兴趣、愿意改变不良行为的比例分别为51.2%、90.0%。结论应加强对大学生的营养监测,适时开展营养教育,促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高等院校学生饮食行为、体力活动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促进大学生健康行为提供依据。方法用自编的健康问卷,整群随机抽取承德地区大学生736名进行调查。结果高校学生不良饮食行为报告率为47.15%,男、女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对健康不良行为的知晓程度和家庭居住地。空闲时间体力活动过少的报告率为37.77%,女生高于男生(χ2=49.59,P<0.01);体力活动过少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健康不良行为的知晓程度、性别、单亲家庭等。结论高校学生中明显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和体力活动过少现象,应针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减少饮食、运动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广州市中学生饮食行为状况。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 3 71名广州市中学生的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仅有 67 0 %的男生和 49 1 %的女生坚持每天吃早餐 ,6 5 %的中学生不吃早餐 ,男、女生早餐就餐率存在统计学差异 (P <0 0 1 ) ,3 7 5 %的人偶尔喝牛奶 ,7 8%的中学生不喝牛奶 ,60 0 %以上中学生经常食用高热能食物。结论 部分中学生存在不吃早餐、不喝牛奶、经常食用高热能食品等不良饮食行为。应加强对该部分学生的饮食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在外就餐的现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法,抽取某医科大学本科生718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部分学生(44.4%)的在外就餐频率为2~3次/月,其中女生在外就餐频率稍高于男生,生活费更高的学生在外就餐频率也更高。学生在外就餐的主要原因是朋友聚会,最受欢迎的就餐地点是火锅店。学生考虑在外就餐地点主要原因为食物的口味,较少学生考虑卫生条件和营养价值。大部分学生在外就餐时存在食用过量的现象,73.5%的学生在外就餐时喝饮料,肉类食物占在外就餐食物的一半以上。结论 大学生在外就餐现象比较普遍,86.2%的学生通过网络途径了解营养知识,学校应采取措施吸引大学生在校就餐。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早餐摄入相关知识、态度以及行为状况,为指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年3—5月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在吉林省吉林市吉林医药学院分层随机抽取不同院系、年级的学生329人进行早餐摄入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随机抽取118名学生进行早餐摄入情况调查。结果大学生早餐知识和态度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能够认识到早餐对健康的重要性,女生比男生更重视早餐(87.9%vs 75.0%),女生了解早餐相关知识比男生多(45.2%vs 43.8%),也更关注早餐的营养状况(48.8%vs 37.5%);女生经常吃早餐的频率(每周早餐频率≥5次)明显高于男生(79.3%vs 60.4%),且男生早餐就餐情况受上课影响也比女生大(56.9%vs 41.7%);早餐实际摄入状况调查显示,男生早餐摄入能量平均值为(2 498.9±637.9)k J,女生为(1 941.4±588.1)k J,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女生早餐摄入能量均值低于推荐值标准;摄入早餐能量不足者中,女生体重过轻者比例明显高于男生(19.5%vs5.3%)。结论大学生对早餐相关知识的了解、重要性的认识、早餐习惯以及能量摄入等方面还有待加强。为保证大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有必要对在校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早餐膳食规划。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等院校学生情侣及单身组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差异.方法:在高等院校随机选取学生情侣50对和单身男女学生各50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营养知识、饮食消费态度及行为、学生情侣饮食观念和行为等.结果:所有男生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7.10分,女生平均得分为17.41分,各组平均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情侣组学生和单身组学生营养知识各题知晓率差异多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情侣组女生比情侣组男生更注重膳食安排(P<0.05),情侣组男生和单身组男生有吃夜宵和有运动习惯的比例均高于情侣组女生和单身组女生(P<0.05).结论:性别差异和有无恋人对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郑培君  程海波 《中国校医》2018,32(8):564-566
目的 了解佛山市某学院学生营养知识、态度与饮食行为现况, 为培养学生健康饮食行为和开展营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KAP问卷对佛山市某学院300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 态度-行为调查。采用中国成人体质量指数(BMI)标准评价该调查群体的营养状况;应用χ2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学生营养知识平均知晓率为49.23%, 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 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学生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营养素相关知识比较欠缺; 51.61%的学生对营养知识非常感兴趣,食品专业学生兴趣明显大于其他专业学生;12.54%的学生不吃或很少吃早餐, 35.13%经常吃腌制食物,19.71%经常吃零食;女生比男生具有更为健康的营养态度和饮食行为,食品专业学生营养态度比其他专业学生更积极。结论 该院校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 存在不利于健康的营养态度及膳食行为, 但有较好的健康饮食意识, 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并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建议通过增加营养课程、加强食堂管理、加大营养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了解南京市高校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现状,为促进大学生食品安全行为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南京某高校881名在校大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法,对食品安全防范知识、食品购买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并检验认知与行为之间的协调性.结果 认为街头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仍有相当比例经常在外购买食品(57.1%)或用餐(92.0%);男生在摊点购买食品、小餐馆用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在小摊处用餐的比例明显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认为油炸食品不安全的学生中,有相当部分的学生经常购买油条(17.7%)、薯片(29.1%)和方便面(42.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生用餐考虑安全的比例(70.0%)高于女生(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食品久存不安全的学生中,一次性大量购买食品的比例也较高(60.9%),且57.1%的学生放置食品3d以上.结论 大学生食品安全防范知识行为不能很好地协调,会出现与认知相反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体育专业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贵州8所高校体育教育、社会体育2个专业大一至大三学生共757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生营养不良率为18.8%,女生高于男生(P0.05)。学生营养知识及格率为38.2%,高年级高于低年级(P0.01);学生营养态度良好,女生优于男生(P0.05)。分别有10.8%和10.7%的大学生经常不吃和完全不吃早餐,口感是大学生选择食物的第1位原因,不注重荤素搭配饮食者占41.0%。结论应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教育、宣传和饮食行为的指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的现状,为开展大学生营养知识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三明职业技术学院3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和膳食行为问卷调查。结果三明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为71.7%,男生为69.9%,女生为73.6%。健康膳食行为形成率为51.9%,男生42.9%,女生61.7%。男女生在营养知识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上存在差异(P0.05),女生的营养知识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男生。结论该校的学生营养知识知晓情况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但广度和深度仍有欠缺,并且饮食行为形成率偏低,没有和营养知识的知晓情况平行。在高校广泛开展营养知识教育和健康膳食行为干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市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探索其与营养知识、态度及实践(KAP)的相关性,为制定广州市中小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广州市4所中小学在校学生进行身体健康状况(常见不适症状发生频率)、营养KAP问卷调查(营养知识认知、饮食态度、饮食行为)。结果共调查577名中小学生,小学生占46.27%(267/577),中学学生占53.73%(310/577);男生占51.82%(299/577),女生占48.18%(278/577)。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得分为(39.52±4.99)分,男生为(39.57±5.02)分,女生为(39.53±4.96)分,不同性别间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五、六和初一年级学生的得分分别为(41.58±3.68)、(40.74±4.19)、(39.86±4.00)、(38.52±5.51)分,不同年级间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营养知识得分高于女生(P0.05),女生营养行为得分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营养态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知识和饮食态度得分在不同年级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饮食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与饮食态度得分(r=0.220)、饮食行为得分(r=0.245)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而健康状况与营养知识得分无相关关系(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饮食态度得分和饮食行为得分与健康状况存在线性关联,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42、0.481。结论相关教育部门应注重改善广州市中小学生睡眠质量与精神状态。饮食行为对中小学生健康状况的影响最大,校园健康教育应注重饮食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