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非水相反应体系中,通过脂肪酶催化合成肉桂酸植物甾醇酯。采用薄层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产物进行分析。通过优化实验,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为:在5 mL 2-甲基四氢呋喃中,肉桂酸乙酯与植物甾醇底物摩尔比1∶1,反应温度60℃,Novozym435脂肪酶添加量120 mg(肉桂酸乙酯0.5 mmol),在此反应条件下,反应120 h后肉桂酸植物甾醇酯的产率可达76.34%。通过考察产物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发现肉桂酸植物甾醇酯对DPPH·具有一定的清除能力,IC_(50)值为0.31 mg/mL,抗氧化能力强于底物,且通过酯化改善了植物甾醇的溶解性与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脂肪酶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酶法催化合成甾醇酯工艺是当前的研究重点之一.本文首次研究了脂肪酶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重点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多种脂肪酶、有机溶剂及其添加量、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和红外光谱法对产品进行了分析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选取Novozyme435和异辛烷作为合成反应的催化剂和溶剂,添加量分别为5%和1:1.6(溶剂体积:底物质量),在α-亚麻酸和甾醇摩尔比为3:1、反应温度为55℃条件下反应24h时,酯化率达到40.65%,产品经精制后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纯度能达到85%以上.通过本文的研究,成功得到了一种酶法催化合成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的工艺.  相似文献   

3.
以无纺布为固定化载体,以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催化植物甾醇与油酸酯化反应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摩尔比(油酸与植物甾醇摩尔比)、正己烷用量和酶用量对植物甾醇酯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经响应面实验优化反应条件。结果表明,植物甾醇油酸酯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18 h,底物摩尔比2∶1,正己烷用量1 mL,酶用量62.06 U/mg。在最佳条件下,植物甾醇酯化率可达98.36%。  相似文献   

4.
脂肪酶催化合成肉豆蔻酸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在有机介质中不同脂肪酶催化合成肉豆蔻酸植物甾醇酯,选定脂肪酶AYS为催化剂。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正己烷体系中,最优的反应条件为肉豆蔻酸和植物甾醇摩尔比为3∶1,脂肪酶AYS用量为底物总质量的10%,反应温度50℃,反应72h后酯化率可达69.93%。  相似文献   

5.
植物甾醇与琥珀酸酐在甲苯为溶剂,吡啶为催化剂的条件下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中间产物——植物甾醇琥珀酸单酯;分离纯化后的植物甾醇琥珀酸单酯(简称单酯)与赤藓糖醇在脂肪酶Lipozyme 435的作用下合成植物甾醇赤藓糖醇琥珀酸二酯(简称二酯),选择脂肪酶Lipozyme 435为催化剂,叔丁醇(分子筛脱水)为溶剂,以酯化率为目标,确定合成二酯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脂肪酶Lipozyme 435用量100 g/L,单酯浓度50 mmol/L,单酯与赤藓糖醇摩尔比1∶3.5,分子筛用量80g/L,反应温度55℃,反应时间120 h,该条件下酯化率可达81.6%。  相似文献   

6.
植物甾醇酯的脂肪酶促催化合成及其分析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中心组合设计,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对脂肪酶(由Candida rugosa生产)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进行优化研究。通过甾醇酯化率的响应面分析,研究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底物物质的量的比(油酸:植物甾醇)和酶量及其交互作用对酯化反应的影响,构建相应的回归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反应温度41℃、反应时间19h、底物物质的量的比2.4:1、加酶量7%为最佳条件,验证实验酯化率可达77.43%。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对甾醇酯进行有效检测分析及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7.
SDS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月桂酸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使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催化剂,通过羧酸直接酯化,合成植物甾醇月桂酸酯的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在酸醇摩尔比1.4:1,反应温度120℃,SDS用量1.5%(植物甾醇摩尔数)反应时间4 h的最优条件下植物甾醇酯化率可达到87.9%;反应所得的植物甾醇酯粗产品经3步提纯后纯度可达93.1%;对提纯过的产品进行红外光谱分析确定反应产物为植物甾醇酯.SDS是催化合成植物甾醇月桂酸酯的高效催化荆.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溶剂中催化月桂酸和植物甾醇合成月桂酸植物甾醇酯。方法筛选出的最佳溶剂为正己烷,最佳的脂肪酶是固定于大孔树脂NKA的假丝酵母脂肪酶(CRL)——固定化酶NKA-CRL。分别以薄层色谱法和气相色谱法为产物定性和定量,以酯化率为考察指标,优选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底物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参数。结果在反应温度40℃,酸醇摩尔比2:1,反应时间16 h及酶添加量5%(占底物总质量)的条件下,酯化率达96%,固定化酶NKA-CRL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催化6次,酯化率仍可维持在80%以上。结论本工艺利用自制的固定化酶,在保证最高转化率的前提下,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增强了酶的重复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有机相脂肪酶催化合成棕榈酸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有机溶剂体系中分别采用PPL、RMIM和Novo435脂肪酶,催化植物甾醇与棕榈酸合成脂溶性良好的植物甾醇酯.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酶法酯化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优的反应条件:在15 mL正已烷溶剂(分子筛脱水)体系下,反应温度55℃,Novo435脂肪酶添加量15%,植物甾醇0.27 g,底物摩尔比(棕榈酸与甾醇摩尔比)4∶1,反应时间72 h,该条件下酯化率可达36.9%.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酶法催化合成没食子酸植物甾醇酯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溶剂类型、脂肪酶添加量、反应温度、分子筛、反应时间、酸醇摩尔比、底物浓度对酯化率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对产物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当使用正己烷作溶剂、Lipozyme 435脂肪酶添加量25 g/L、除水剂3分子筛添加量90 g/L、没食子酸与植物甾醇摩尔比1∶2.5、底物浓度150mmol/L、55℃水浴振荡反应72 h时,酯化率最高,可达79.7%;液相色谱分析结果可知没食子酸植物甾醇酯纯度大于95%。  相似文献   

11.
王腾宇  胡立志  孙博  刘晶  于殿宇 《食品科学》2010,31(22):293-296
对葵花油与植物甾醇在CO2 超临界状态下合成植物甾醇酯的工艺进行研究。采用Novozym 435 脂肪酶做催化剂,进行酯化反应。通过单因素与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85℃、植物甾醇质量分数5%、反应压力8MPa、反应时间1h、搅拌速度600r/min,在此条件下,转换率为92.1%。与常规方法相比,本工艺降低了反应温度,缩短了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2.
以candida rugosa脂肪酶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辅助酶法合成植物甾醇油酸酯的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考察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催化剂用量、料液摩尔比4个因素对植物甾醇油酸酯酯化率的影响,优化得出植物甾醇油酸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时间36 min,微波功率550 W,催化剂用量9%,料液摩尔比4∶1。在此工艺条件下合成产物的酯化率为75.26%,经分离纯化后的产物纯度可达到91.19%。气相色谱-质谱及红外光谱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辅助酶法合成产物为甾醇油酸酯。  相似文献   

13.
Erythorbic acid, a stereoisomer of L-ascorbic acid,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as an antioxidant but cannot be applied to lipid-based foods due to its poor lipophilicity. For this reason, synthesis of erythorbyl laurate (6-O-lauroyl-erythorbate) was achieved in acetonitrile using an immobilized lipase from Candida antarctica as a biocatalyst to increase its lipophilicity.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erythorbyl laurate synthesis conditions in terms of enzyme content (1,000–5,000 propyl laurate unit, PLU), molar ratio of lauric acid to erythorbic acid (5–25),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25–65°C). The central composit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e conditions for maximum molar conversion yield were as follows: enzyme content, 2,994 PLU; lauric acid to erythorbic acid molar ratio, 24.23; and reaction temperature, 53.03°C. The maximum molar conversion yield reached 77.81%, which was in agreement with the predicted value (76.92%). The erythorbyl laurate was purified and identified by Fourier transform-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This research could help to develop an economical method of synthesizing erythorbyl laurate for use as a novel foodgrade emulsifier with antioxidative activity.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生物酶法合成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Novozym 435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植物甾醇的酯交换反应,对其技术参数和条件进行探索。通过单因素与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反应温度101℃、酶用量1%、甾醇添加量5.2%、反应时间3h。在最佳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的转换率高达85.67%。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不同种类的水解酶催化非水相葛根素丙酰化反应的催化效率,并研究以Novozym 435脂肪酶催化葛根素丙酰化反应为模型,几个关键反应因素对该模型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Lipozyme IMTL、Lipozyme IMRM均能高效催化葛根素丙酰化反应,且转化率高达98%以上,但另外几种游离脂肪酶催化葛根素丙酰化反应活性及效率就特别低。相同条件下,猪胰脂肪酶催化葛根素丙酰化反应的转化率为67%左右;胰脂肪酶和CRL脂肪酶表现很低的催化活性,肽酶和蛋白酶没有表现催化活性。以四氢呋喃为反应溶剂,2 mg/m L Novozym 435脂肪酶,底物:酰基供体之比为1:30,水分含量为0的反应条件下,反应6 h,底物转化率达到99.5%。反应产物经分离纯化后进行了结构鉴定,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非水相酶催化葛根素酰化反应主要生成单酯,所得产物酯为葛根素丙单酯,区域选择性达98%。  相似文献   

16.
用根霉ZM-10脂肪酶为催化剂,在有机相中催化合成己酸乙酯。文中研究了温度、底物浓度、酸醇比、溶剂、吸水方法等对己酸乙酯合成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环己烷为溶剂,以摩尔比为1∶1.3的己酸和乙醇为底物,己酸浓度为0.2 mol/L,在40℃条件下振荡反应14h,合成己酸乙酯的的转化率可达到91.5%。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脂肪酶催化合成天然香料乙酸3-甲硫基丙醇酯(EMTP)的关键因素及条件。以发酵3-甲硫基丙醇、己酸为主要原料酶法合成EMTP的反应中,固定化Novozym435脂肪酶为最佳催化剂,正己烷作为溶剂有利于提高酶活力;在正己烷反应体系中,Novozym435用量、分子筛吸水剂用量、乙酸加入次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EMTP合成有重要的影响,添加Novozyme435 50mg、分子筛2g、反应温度40℃、乙酸分3次加入、摇瓶速率100~150r/min,反30h为较佳的反应条件,其EMTP产量为6.5mg/mL.  相似文献   

18.
通过在非水相中对生物催化剂脂肪酶水解大豆卵磷脂生成甘油磷酸胆碱的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为反应时间6h、反应温度40℃、pH5.0、加酶量12.5mg/mL、水含量4%,为了增加酶的利用率和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反应1.5h后补加底物,补加质量为初始质量的50%,补加的底物质量浓度为0.437g/mL。在此工艺条件下,经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分析,3次平行实验测得反应液经水萃取后甘油磷酸胆碱产率为97%。该工艺为甘油磷酸胆碱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