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比较分析怒、恐伤气大鼠内分泌、免疫变化产生差异性的机理。方法:根据M egan E与Takash i方法制作怒、恐应激动物模型,采用放免方法,检测愤怒和恐惧应激后大鼠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T)、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将实验组与实验组、实验组与正常组进行对照。结果:恐惧组、愤怒组与正常对照组ACTH、CORT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IL-2有显著性差异(P<0.01);恐惧组ACTH与IL-2明显高于愤怒组(P<0.01):IL-8水平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愤怒、恐惧不同情志导致气机紊乱病机有别,对内分泌、免疫影响亦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白松片对慢性应激小鼠行为学和脑内CRH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应激因子交替持续应激21d复制小鼠慢性应激抑郁模型,观察小鼠体重增加情况和行为学指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方法测定小鼠下丘脑和大脑皮质额叶CRH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模型组行为学明显处于抑郁状态,脑内CRHmRNA表达显著升高,体重增长显著缓慢;而中药白松片可显著改善行为学指标,体重增加较快,降低CRHmRNA表达。结论白松片具有抗抑郁作用,并可能与降低脑内CRH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化痰、温阳方药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2(IL-2)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研究中药复方对慢性应激免疫内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半夏厚朴汤组、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观察各组大鼠的胸腺指数、脾指数及肾上腺指数,采用放免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清IL-1β、IL-2的含量,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CRHmRNA、垂体ACTHmRNA的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慢性心理应激后胸腺指数、肾上腺指数、脾指数降低(P<0.01),大鼠血清IL-1β升高(P<0.05,P<0.01),IL-2降低(P<0.05),CRHmRNA、ACTHmRNA表达有增强趋势.两中药组与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相比:半夏厚朴汤组显著性升高胸腺指数、肾上腺指数、脾指数(P<0.05,P<0.01),降低IL-1β(P<0.05),升高IL-2(P<0.05),使CRHmRNA表达降低的趋势;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的脾指数显著升高(P<0.01),胸腺指数、肾上腺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IL-1β的含量水平降低(P<0.05),CRHmRNA、ACTHmRNA表达有降低趋势.结论:半夏厚朴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作用于慢性心理应激大鼠细胞因子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不同环节,调节应激后的内分泌免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不同组穴对功能性腹泻(FD)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5-羟色胺1A受体(5-HT_(1A)R)、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电针对FD大鼠脑-肠关系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每组10只。采用番泻叶加束缚制动的方法建立FD大鼠模型。电针Ⅰ组电针大鼠双侧"天枢""大肠俞",电针Ⅱ组电针大鼠双侧"曲池""上巨虚",均留针20min,每日1次,连续10d。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治疗前后稀便率及腹泻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下丘脑及结肠组织5-HT_(1A)R、c-fos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稀便率及腹泻指数均升高(P<0.01)。治疗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稀便率及腹泻指数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组稀便率及腹泻指数均降低(P<0.01);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稀便率及腹泻指数显著升高(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5-HT_(1A)R和c-fos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Ⅰ组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5-HT_(1A)R及c-fos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电针Ⅱ组结肠组织中5-HT_(1A)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电针Ⅰ组比较,电针Ⅱ组大鼠下丘脑中5-HT_(1A)R、下丘脑及结肠组织中c-fos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结论:电针"天枢""大肠俞"可减轻番泻叶诱导的FD大鼠的腹泻症状,降低下丘脑及结肠组织5-HT_(1A)R和c-fos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脑-肠轴系统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安肠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大鼠结肠及下丘脑辣椒素受体1(TPRV1)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安肠汤低、中、高剂量组,得舒特组。除正常组外,余组均通过番泻叶+束缚应激刺激法制备IBS-D模型。治疗各组分别给予安肠汤高、中、低剂量及得舒特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面积和光密度均明显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安肠汤各剂量组及得舒特组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面积明显降低(P<0.01),而阳性目标光密度的表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IBS-D模型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明显增加,安肠汤可以降低IBS-D大鼠结肠及下丘脑TPRV1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补脾强力复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补脾强力复方治疗EAMG的作用机制。方法:将Lewis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诱导注射鼠源性AchR-α亚基97-116肽段免疫Lewis大鼠复制EAMG模型,将造模成功的EAMG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强的松组(5.4 mg/kg)、补脾强力复方大、中、小剂量组(分别为9.49 g/kg,7.12 g/kg,4.75 g/kg),每日灌胃治疗1次,连续给药4周后分别采用RT-Q-PCR技术、免疫组化法观察各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EAMG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均明显降低(P0.01);补脾强力复方大、中、小剂量组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较EAMG模型组及强的松组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补脾强力复方能上调EAMG大鼠下丘脑CRHmRNA及蛋白表达,这可能是补脾强力复方治疗EAMG大鼠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愤怒和郁怒模型大鼠下丘脑5-HTR2C基因的表达,探讨愤怒和郁怒的微观发生机制及中药经前平颗粒、经前舒颗粒的作用靶点。方法:居住入侵法制备愤怒和郁怒证模型大鼠,经前平颗粒、经前舒颗粒干预,均10 g·kg-1,ig,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经前舒组、经前平组;运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区5-HTR2C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较,愤怒组和郁怒组大鼠下丘脑中5-HTR2C mRNA和蛋白相对水平均极显著性降低(P<0.01);愤怒组大鼠的相对表达水平改变明显强于郁怒组大鼠;用药后,与模型组相比较,5-HTR2C mRNA均得到显著性改善,但与正常组相比仍极显著性下降(P<0.01),而蛋白改变均得到极显著性改善,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与5-HTR2C基因表达极显著降低,调肝方药干预可显著上调模型大鼠下丘脑5-HTR2C mRNA和蛋白表达,说明5-HTR2C基因与愤怒和郁怒证相关,并且可能是经前平颗粒和经前舒颗粒治疗该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滋水清肝饮对围绝经期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信使核糖核酸(CRH mRNA)表达及5-羟色胺(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组,分别在末次给药或给生理盐水24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大鼠,冰盒上迅速分离下丘脑,采用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检测下丘脑CRH mRNA表达,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法测定下丘脑5-HT含量。结果:各给药组大鼠CRH mRNA表达均升高,并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二醇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中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药组、雌二醇加百忧解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5-HT水平降低并与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中药组大鼠5-HT水平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模型大鼠下丘脑中CRH mRNA表达升高、5-HT降低。滋水清肝饮通过降调CRH mRNA转录水平可能影响下丘脑中5-HT能神经元的分泌和代谢,升高脑内5-HT含量,从而防止围绝经期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下丘脑五羟色胺(5-HT)的表达及眼针干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抑郁模型组和眼针组3组。采用慢性应激法建立抑郁模型并进行眼针干预。采用ELISA测定血清、海马及下丘脑的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及下丘脑5-HT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抑郁模型组海马中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血浆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抑郁模型组相比,眼针组海马和下丘脑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浆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能够调控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和下丘脑5-HT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药天麻钩藤饮对愤怒应激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方法:本实验参照Megan E等方法建立一种更接近人类发怒的愤怒动物模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3-甲氧基-4-羟基苯二醇(MHPG)、多巴胺(D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5-羟吲哚乙酸(5-HIAA)、5-羟色胺(5-HT)和高香草酸(HVA)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NE、DA的含量升高(P<0.05),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也明显升高(P<0.01);而E、5-HT、MHPG、HAV的含量变化不显著(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大鼠下丘脑NE、DA及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5-HT的含量升高(P<0.01),E、MHPG、HVA的含量则无显著差异。结论:愤怒刺激可使大鼠下丘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NE、DA及其代谢产物DOPAC、5-HIAA的含量升高;天麻钩藤饮对大鼠受愤怒应激后所致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紊乱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永红  吕琳  陈红  董晔  韦金育  李延  韦涛 《中国针灸》2005,25(3):211-213
目的:探讨穴位刺血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理.方法:以卵清蛋白建立大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模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穴位刺血治疗前后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并设立中药穴位敷贴、二丙酸氯地米松喷雾治疗对照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结果: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血浆ACTH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穴位刺血治疗后上述部位的ACTH水平明显上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同期模型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穴位敷贴及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相似(P>0.05).结论:穴位刺血疗法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ACTH有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脑缺血后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酪胺酸羟化酶(TH)表达及益肾调气方药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基础上,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脑缺血后抑郁大鼠脑内TH的表达及益肾调气方药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大鼠下丘脑TH阳性细胞的面密度及光密度较正常降低(P<0.05;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TH阳性细胞面密度和光密度均较模型增加(P<0.05;P<0.01).结论: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存在脑内单胺递质合成催化酶-TH功能的下降,与脑内单胺递质含量下降有关,益肾调气方药可通过促进TH的单胺递质合成功能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对受体后传导通路中第三信使即早基因表达的影响,证实柴胡疏肝散的疏肝解郁作用与脑中枢机制部位即早基因(c-fos、c-jun)表达的下调有一定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c-fos、c-jun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c-fos mRNA、c-jun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c-fos、c-jun表达的阳性细胞数量与阳性细胞灰度数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中剂量组大鼠海马及大脑皮层c-fos mRNA、c-jun mRNA的表达量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散对"怒伤肝"大鼠的即早基因的表达具有下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喘敷灵巴布剂对大鼠气道平滑肌上皮原癌基因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随机分组,应用卵蛋白腹腔注射及雾化吸入制作大鼠哮喘模型,应用RT-PCR观察气道平滑肌上皮c-fosmRNA表达状况。结果:RT-PCR检测显示造模组与正常组、中药组及地塞米松组比较,c-fos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各治疗组无明显性差异(P>0.01)。结论:喘敷灵巴布剂可能通过下调原癌基因c-fos表达来抑制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增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研究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MAOA和MAOB基因的表达,探讨PMS肝气郁证的微观发病机制及中药经前舒颗粒的作用靶点.方法 束缚法制备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用经前舒颗粒干预治疗,运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正常组、模型组、给药组大鼠下丘脑区MAOA、MAOB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及LSD法统计数据.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PMS肝气郁证模型组大鼠MAOA mRNA在下丘脑表达显著升高(P<0.05),蛋白表达极显著升高(P<0.01);MAOB mRNA及蛋白在下丘脑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MAOA mRNA在下丘脑表达降低(P<0.05),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MAOB mRNA及蛋白在下丘脑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组与正常组相比,MAOA、MAOB mRNA及蛋白在大鼠下丘脑中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相比,下丘脑MAOA基因表达升高,通过经前舒颗粒干预后,恢复正常.说明MAOA基因与PMS肝气郁证相关,并且可能是经前舒颗粒治疗该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抑郁大鼠脑内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表达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方法:建立抑郁模型,采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实验方法,研究ERK1/2在抑郁模型大鼠脑内左前额叶皮质、海马的表达及颐脑解郁方的干预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前额皮质的ERK1/2表达明显下降,与正常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颐脑解郁方干预后可上调ERK1/2在脑内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抑郁模型大鼠脑内ERK1/2表达降低,颐脑解郁方可使之明显上调,颐脑解郁方的抗抑郁作用可能与上调ERK1/2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愤怒郁怒情绪反应猕猴模型制备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愤怒郁怒情绪反应猕猴模型,为愤怒郁怒情绪反应脑中枢机理研究提供合适的研究对象。方法:以雌性实验猕猴为对象,经由社会层级压力应激法诱发猕猴出现怒情绪,进而应用前期研制《雌性实验猕猴情绪评价量表》对猕猴不同情绪类型进行量化打分,并依据打分结果及判别标准鉴别分化出愤怒、郁怒情绪亚型,以期完成怒情绪不同亚型评价。结果:刺激造模后,愤怒模型组猕猴愤怒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而郁怒模型组猕猴愤怒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及愤怒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愤怒模型组猕猴抑郁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而郁怒模型组猕猴抑郁因子积分较正常对照组及愤怒模型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应用社会层级压力应激法造模能较好诱导出实验猕猴出现预期靶情绪,主观观测及客观评分结果可作为评价实验猕猴愤怒郁怒靶情绪的测量方法,该思路及手段可为愤怒郁怒产生机制及愤怒郁怒诱发情志病证发病机理研究提供合适的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小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百事乐组和氟西汀组.除正常组外,均给予21d慢性不可预知的应激造模.造模前分别给予蒸馏水、百事乐和氟西汀治疗.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其脑组织BDNF、NGF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小鼠脑组织中BDNF、NGF阳性表达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百事乐组脑内BDNF、NGF的阳性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但与正常组及氟西汀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百事乐胶囊对慢性应激抑郁小鼠的作用可能与上调脑内BDNF、NGF的阳性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肠易激综合征动物的P物质(SP)及c-fos的表达变化,以及它们在IBS中的可能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疏肝健脾组,给予大鼠反复直结肠灌注中药大黄造成炎症刺激,炎症恢复后予小量电刺激诱发高敏感性的肠道发生应激反应,制备IBS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对SP和c-fos表达变化及疏肝健脾法对以上指标的调控作用。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P、c-fos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疏肝健脾组与模型组比较,SP、c-fos阳性表达减少(P<0.01,P<0.05)。结论:大黄-电刺激大鼠模型可有效制备IBS动物模型;基于"脾主运化"理论的疏肝健脾法能够改善该模型的炎症损伤,对IBS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0.
惊恐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的影响及中药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惊恐应激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变化,以及补肾固涩方药桑螵蛸散对其干预作用。方法:根据Takash i方法建立惊恐应激模型,采用HPLC-ECD检测惊恐应激后大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并与正常组、桑螵散给药组进行对照。结果:惊恐模型组大鼠下丘脑E、5-HT的含量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P<0.05);桑螵散给药组大鼠下丘脑E及5-HT含量、5-HT/DA比值明显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大鼠NE/DA、5-HT/DA、5-HT/NE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惊恐应激可以导致大鼠脏腑气机紊乱,下丘脑中E、5-HT含量下降可能是其发病机制之一;桑螵蛸散能改善大鼠惊恐状态,与调节下丘脑中E、5-HT含量和5-HT/DA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